聯合國承認台灣是中國的嗎?

      

近两年,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活动,除了不惜工本、不择手段地大搞所谓的“元首外交”之外,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

      

1993年2月9日,李登辉曾向民进党人夸下海口:台湾将以“中华民国”名称提出重返联合国的申请,并争取在二、三年内在联合国成案。当年,台湾当局策动中美洲七个国家向联合国提出所谓台湾的会籍问题;遭到否决后,翌年又策动了12个国家再次以所谓“联合国会籍普遍化”原则为由,提案要求联合国大会讨论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结果再次被联大总务委员会否决。今年7月,岛内媒体传出将有尼加拉瓜等15个国家准备在50届联大上重新提出要求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提案,而台湾当局也由李登辉批准,声称只要台湾被联合国接纳,台湾准备拿出10亿美元提供给联合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发基金。为了达到进入联合国的目的,台湾当局竟开出了10亿美金的天价,公然对整个国际社会进行贿赂收买,这在国际政治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谋求加入联合国意在抗拒统一

      

众所周知,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已经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都明白无误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当局不能代表中国,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而且,就现实情况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与台湾当局维持着正式外交关系的也只有30个国家,台湾当局也不可能得到联合国会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使其以主权国家的身份进入联合国。那么,台湾当局为什么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李登辉说,中国自1949年以来处于“分裂分治”的状态,是一个分裂国家,目前的状况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和一个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与在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平行代表权”,因而完全有理由加入联合国。

      

李登辉所说的“分裂分治”,意指中国的主权已经一分为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只代表大陆,不能代表台湾,即所谓“中共说台湾的主权归其所有是奇怪的梦”。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是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全中国的统治,国民党部分军政人员退到台湾去,在美国的庇护下拒绝统一才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成立之日起,就已依据国际法中政府继承的原则,完全继承了中国的主权,对外代表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整个中国。台湾当局则丧失了对外代表中国行使主权的资格,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地方势力。李登辉不甘于地方势力的地位,妄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拥有台湾的主权,把台湾打扮成“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宣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平行代表权”,其用意无非是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造成中国已经分裂成两个主权国家的局面。李登辉当然知道台湾不可能加入联合国,但他却有“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的性格,所谓不管事情有没有结果,只要把问题提出来,把影响造出去,给国际社会一个中国已经分裂成两个主权国家的印象就好。这样,起码可以凸显“台湾独立于中国之外”,引来国际舆论的关注,给那些不愿意见到中国统一的国际势力一个支持其分裂中国的机会,而他则借力自重,长期抗拒统一。李登辉在台湾加入联合国的问题上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目的就在于此。

            

东西德同时加入联合国并不利于统一

      

李登辉明明是通过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扩大两岸分裂,抗拒中国统一,但为了掩人耳目,却常常宣扬这样一种论调,即“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的情形愈多,愈有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及和平统一进程”,“南北韩与统一前之东西德的案例证明,分裂国家彼此取得联合国会籍,并无碍于中国未来之统一”。

      

李登辉举出德国的例证,故意把东西德同时加入联合国与德国最终实现了统一连在一起。乍看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认真研究一下德国重新统一过程便不难发现,所谓“分裂国家彼此取得联合国会籍并无碍于统一”,不过是“瞒天过海”的伎俩。

      

东西德于1973年同时进入联合国,是西德放弃了“哈尔斯坦主义”,推行“东进政策”的结果。1972年东西德首先签订了两国关系的《基础条约》,彼此承认对方为主权独立国家,也允许其他国家对东西德的“双重承认”,之后同时进入联合国,从而形成了两个德国各自以主权国家资格在国际上平行发展的局面。但这种局面形成之后,依东西德两国关系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推动了德国统一的进程,而是使德国的统一变得遥遥无期。因为从60年代开始,东德已经降低了要求德国统一的调门,转而强调两个德国长期并存。1961年东德统一社会党“六大”时,东德领导人明确表示“统一是不现实的”,公开放弃了统一的口号。1971年昂纳克在“八大”上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民族论”,称西德“存在着资本主义民族”,东德“正在形成社会主义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同时加入联合国后,东德更加认为东西德是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称“德国问题已以德国的最终分裂而获得解决”。这些事实说明,东西德彼此取得联合国会籍,实际上是进一步使德国的分裂合法化、固定化和长期化了,这与德国统一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对德国后来的统一无疑是一种阻碍。

      

了解德国统一过程的人都知道,德国的分裂是特殊原因——国际因素造成的,是二战后东西方两大敌对阵营对立的产物。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两个德国要统一为一个德国,没有两大阵营对立局面的结束是不可想象的,同理,也只有当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国际因素消失了,德国的统一才有可能。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德政府在“苏东波”浪潮的冲击下,完全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被迫接受西德提出的统一条件,德国才最终以西德吃掉东德的方式迅速实现了统一,这是连德国人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德国的统一有其特殊的条件,也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它与东西德都是联合国成员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两码事,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本月初,世界目睹了台海紧张情势的急剧升温。

自10月1日中国国庆节开始,中国在四天内出动创纪录的149架次战机飞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作为回应,台湾也派出自己的战机进行侦查;备战言辞一度浮现,给剑拔弩张的军机轰鸣再添一丝硝烟味。

硝烟味因何而起?台湾的主权和地位问题。

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离到台湾,中国结束内战以来,北京的共产党政府一直声称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台北认为这个民主自治的岛屿已是一个主权国家,无需宣布独立。

10月9日,在中国军机台海飞行行动结束数天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誓言要实现与台湾的“完全统一”,不过他也补充道,“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台北谴责习近平的讲话是“片面扭曲历史事实”,台湾总统蔡英文在10月10日“双十节”讲话中表示,“台湾的主权立场非常坚定…台湾不会在压力下屈服。”

使台海这一根本争端更复杂化的是错综复杂的外交政策。因此,我们对中国驻古巴大使马辉10月3日的推文做一次事实核查。

“即便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即便各自国家的政府认识到(acknowledge)一个中国政策/原则,但几乎所有主流媒体还是都将台湾视为一个单独于中国之外的实体,” 他说。

以上陈述有误导性,因为该陈述会让人误以为联合国通过决议正式支持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这一主张。但事实并非如此。该陈述还进一步混淆了“一个中国”政策。“一个中国”政策的采纳国确实都承认北京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对北京对台湾的主权主张则保持各不相同的态度。

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并且“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换句话说,该决议正式从法律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政府,但决议并未提及或解决台湾是否是“一个单独于中国之外的实体”的问题。决议甚至没有提及台湾和台湾的正式名称——中华民国。

关于“一个中国”,马辉大使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一个中国”原则和“一个中国”政策——暗示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在台湾地位问题上有一个国际共识。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的对台战略。根据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0年发表的一份白皮书,中国政府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定义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但是,一个中国政策则是美国及其他国家在处理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外交关系时,所采取的更微妙的各有细微差别的一套政策。

“每个国家都奉行自己独特的‘一个中国’政策,采纳国所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这源于它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各自的历史互动。这些政策是不断演变的,” 现为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非常驻研究员的庄宛桦(Jessica Drun)曾写道。

以美国为例,不同于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的简洁表述,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源于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台湾关系法》等关键文件以及多年来发表的一系列诸如‘六项保证’等政策声明的提炼之物,” 美国在台协会(AIT)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写道。

2014年,无党派的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这样描述这一外交提炼物:“美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主张,也不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美国的政策认为台湾的地位尚未确定。”

因此,美国在接受北京为中国官方政府的同时,也将台湾的地位问题视为悬而未决。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历史性访华结束时美中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因此,美国当时表示,它“认识到”(acknowledge)中国的立场,但并未表示赞同。使用类似的语言,1979年正式生效的美中建交公报中,美方也没有肯定地表示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当时的卡特总统向美国谈判代表发出严格指示,要求他们拒绝接受中国关于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的立场。最终,美中建交公报的英文版定稿中称,美国政府只是“认识到(acknowledge)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的这一别扭措辞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模糊地提及‘中国的立场’。此外,《上海公报》中那句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立场‘不提出异议’的话也被拿掉了,” 卜睿哲写道。

“通过只是表示认识到‘中国的立场’,美国并没有接受它并作为自己的立场,” 卜睿哲说。

不过,中方谈判代表在1979年正式生效的这份建交公报的中文文本中使用了“承认”一词,而不是“认识到”。但在1972年的《上海公报》中,中文文本将英文文本中的“acknowledge”翻成“认识到”。

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Warren Christopher)之后向美国参议院确认,美国认为“英文文本是具有约束力的文本。我们将‘认识到’(acknowledge)这个词作为对美国来说有决定意义的词。”

在与中国建交的180个国家中,有144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其中约58个国家与美国不同,它们都在与中国的建交联合公报中声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此“承认”(recognize)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它们包括以色列、葡萄牙、巴拿马和南非等国家。

29个国家在与中国的建交联合公报中参照了美国的做法。英国和澳大利亚和美国一样,都使用“认识到”(acknowledge)一词(但中方的中文文本翻译成“承认”),日本使用“理解和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加拿大使用“注意到”(take note of)。

而包括德国、爱尔兰在内的56个国家则在与中国的建交联合公报中不提及台湾。

尽管美国和台湾之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同样隶属于美国“一个中国”政策范畴的《台湾关系法》和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作出的“六项保证”承诺向台湾提供“数量足以使其维持足够的自卫能力的防卫物资及技术服务。”

这是为阻吓中国单方面武统台湾。比尔·克林顿总统曾在2000年表示,两岸问题的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得到“台湾人民的同意。”

“(克林顿的)这一声明暗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台湾实行民主制度,北京必须得不仅满足台湾领导人,也满足台湾公众,才可以解决争端,”卜睿哲写道。

(同时请参阅美国之音《揭谎频道》本篇文章的英文版。)

    联合国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吗?

    在此,谨重申有关立场和政策。 台湾无权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后,联合国组织中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已经获得彻底解决,根本不存在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的问题。

    哪些国家承认一个中国?

    此外,葡萄牙、馬爾代夫、約旦、尼日尔、波札那、幾內亞等六國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承认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八國都在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间的外交公报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或认知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的立场。

    台湾为什么没加入联合国?

    當天,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参加联合国。 2021年10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表示,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已经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以及国际机构中的代表权问题。

    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吗?

    美国政府在建交公报中声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