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朝 大海 春暖 花 开 自杀

五彩斑斓的甲方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

记得以前语文课赏析这首诗,老师就说,这是一首关于死亡的诗。

文字要反过来理解。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只有此时不幸福的人,才会这么说。

后面的话,都像是在给这个世界写遗书: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祝福大家都在尘世里过得好,而“我”却要离开了。

诗中的【我只愿】是文眼,代表转折,前面说尘世,【只愿】后面就意味着相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幅幻境。拥抱幻境,作者是与这个世界诀别的方式。

既然这里没有幸福,那就去别处寻找。

编辑于 2021-11-17 15:01

刘岩Lyle

知乎上最好吃的人|美食|测评|吃喝玩乐

最后,你会发现,

写出“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以歌”的泰戈尔不会自己选择死亡。

写出“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的路遥不会自己选择死亡。

但是,

写出“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 ”的王国维会,

写出“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的莫泊桑会,

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为什么不能会?

谁又能说,歌咏风花雪月一定是心境上的淡然,

而不是情绪肆意冲撞,灵魂却终究无处安放?

我喜欢看日落,直到想起小王子有一天看了四十四次。

编辑于 2017-11-20 10:34

  •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汽车
  • 房产
  • 旅游
  • 教育
  • 时尚
  • 科技
  • 财经
  • 娱乐
  • 更多
  • 无障碍

原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完两个月后海子自杀,这诗你真的懂了吗

1989年3月26日,对于整个现代诗坛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这一天25岁的天才诗人海子卧轨自杀。

海子的死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他一生抑郁,性格敏感,他死时候身边带着4本书,从《新旧约全书》到《瓦尔登湖》,都是能洗涤心灵的作品,可见他曾希望让自己放下。有人说是因为恋情不顺,他曾深爱过一位女子,为她写过长达两万字的情书,却还是没能获得爱情。在死前没多久,两人还曾见过面,对方的冷淡刺痛了海子的心。

种种猜测至今都无法证实,对诗词爱好者来说,最想不明白的是他在自杀两个多月前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是现代诗中不可替代的精品,就将李白的《将进酒》之于唐诗一样重要。诗写于1989年1月,写得是那么阳光,可是就在写完这首诗两个月后海子就自杀了。所以难道诗中的阳光都是假的?30年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毕竟年少时我们不一定真的读懂了。这首诗可分为三段,让我们一段一段来品一品:

第一段很美,很温暖,因为有“幸福”二字。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定义,海子列举了三个活动: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海子生于安徽的查湾村,所以他会对喂马、劈柴这些农活印象很深,或许对他来说最美好的日子就是在小山村里的童年。10岁时海子便离开查湾村前往高河读中学,5年后他考入了北大,所以童年的美好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整经历,就因为于过聪慧被剥夺了,对他来说这是遗憾。

接下来海子为我们描绘了他想要居住的地方,那里有一所朝着大海的房子,那里春暖花开,说实话在任何时候这都是一个不太好实现的美好想象。同时我们能注意到,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诗意,和他想要关心的粮食和蔬菜,其实就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这种矛盾来自于海子的内心深处。

第二段孤独的诗人准备走近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自己的幸福,看上去很美,但是他的幸福不是来自内心,而是外界。被动地被“幸福的闪电”击中,然而才晓得幸福是什么,才能告诉每个人。这几句诗透露出的并不是阳光,而是其内心的无助。

第三段是诗人和大自然及人生的和解。山和河之所以需要一个温暖的名字,是因为曾经在诗人心中它们是冰冷的。对陌生人的祝福,是他与世界的和解,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尘世间获得幸福,这些都是别人的。而诗人自己拥有的,只是心中那实现不了的春暖花开和那片捉摸不透的海。

纵观这首诗,通篇写满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全诗提了三次“从明天起”,他心里的明天是哪一天,我们不得而知,但却终究不是写诗的那一天。海子是善良的,他将对陌生人的祝福送给了我们,然而却无法让阳光照进自己的心里,这才是他自杀的原因。到今年,海子已经离开我们30年了,我们还在想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年的春天不算太平,很多朋友可能还待在家中无法近距离接触春天,但透过窗子,透过照片,仍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阵阵暖意。每到此时,总会想起诗人海子的那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我每次想起这首诗,都会不自主的想起海子的生平简介里的最后一条:“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他离开人世时,身边带了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的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无论是这四本寓意美好,净化心灵的书,还是那句与任何人无关的死亡宣告,不难看出海子的性格简单纯粹但同时又偏执倔强敏感。但这也正符合一位天才诗人所具有的特质。

我在想,这位在诗坛备受瞩目的诗人,这位充满感性和性灵体现表达的浪漫主义诗人在1989年的初春经历了怎样的抉择,最终躺在了山海关附近冰冷的铁轨上,一声未发的离开了人世。那位对生命和生灵充满敬意,诗歌中处处流露出生命元素的诗人,那位以太阳为象征,以本身作为主体去行动、去歌唱、去燃烧的诗人,那位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带着中国诗坛的先锋性,一起离开了这片他深深热爱过的土地。

从1984年写下的第一篇诗歌《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他短暂的生命曾经被诗歌塞的满满当当,但是在他生命里最后的那些岁月里,还有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海子生前的挚友西川曾说过,海子自杀也许有很多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也许是爱情。在自杀前的星期五,海子去见了他的初恋女友。然而早已是物是人非,昔日恋人早已有了家庭,对海子的态度也十分冷淡。这使海子十分痛心,当晚便是大醉一场,第二天酒醒又觉得自己讲了很多女孩的坏话,一度十分自责。

如果说和初恋女友的见面是导火索,那海子自杀最根本的原因大概就是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注意到的一种病——抑郁症。而这首被誉为海子诗歌中最温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写下了海子温暖背后那些看不到光的阴影。

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吧。

全诗分为三段,划分两个部分。第一段为一部分,第二、三段为一部分。在第一个部分,诗人的叙述主体是“我”,“我”要做个幸福的人,用尘世里最低的物质基础,关心世俗里最普通的也最必需的“蔬菜和粮食”,有一所房子安度即可。而这一切简单的美好,都要从“明天开始”,不难看出“我”对今日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渴望一觉醒来的明天能拥有最初的美好,就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一场美丽的梦。

第二三段的叙述主体则变成了“我”和他人,这个他人里有亲人、有河流有山川,还有陌生人。和每一个亲人通信扩大到山川河流再扩大到陌生人,这些通信,这些取名,这些祝福,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别人能感受到和“我”一样的幸福,就像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让人看一眼就幸福的诗句。

然而全诗的主语只有一位,就是“我”。其他人的联系都是“我”单方面的决定,在整篇诗里,主体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我”传递、通信、祝福,却从未有过对话,这个世界依然是陌生的。第三段中“陌生人”这个称谓也是如此,在第二段中的表述是“每一个人”,而第三段中曾成为了“陌生人”,写出了交流缺失后“我”不为人知的孤独感,但“我”还是尽力去祝福每一位“陌生人”。

而“从明天起”,则更能体现诗人此刻对今日的否定,迫切的想要改变,却又懦弱的选择“从明天起”。而最后一句的“只愿”更添一层惋惜,明天的肯定句又变成了祈祷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否定,就连明天的生活也只能活在想象中,这才是诗人最悲观的一种表达。

有人说,海子的大海,是他对一切美好的概括,就像他的笔名海子一样,大海这个意象是海子精神世界里最重要最美好最宽广的存在,所以他才会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但是当你了解完全诗,是否能看到那生机勃勃的意象下诗人一片荒凉的孤独。他用最热切的语句祝福了每一个活在尘世的人,却无法想象自己明日的光景。正如这首诗歌的诞生时间一样,1989年1月13日,亲历了80年代所有的辉煌和痛苦,剩下的只有痛苦的清醒。

写下这首诗后两个月,海子又写下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其中一句我记了很久“这是黑夜的儿子,沉寂于冬天,倾心而死。”而后几十天后,这位诗人,抱着四本书来到了铁轨旁,静静的躺在了初春的天地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