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linkedin上找内推

本帖最后由 Christelle-LW 于 2015-7-25 18:20 编辑

最近毕业季,看到有些妹子在烦恼怎么找工作,所以就想来分享一下经验,怎么改简历以及面试的技巧很多好妹子都分享过啦,这里就不多说了,搜搜精华帖就好,这里只想谈一下怎么在Linkedin上搭讪,这是楼主我被下狠手骂哭了无数遍才学会的经验,而且因为楼主本人学的是会计,所以经验也是按照学这个来,毕竟其他专业的经验俺也没,加上和广大程序猿和工程狮比起来会计的孩子还是比较悲惨的

大家都很清楚找工作成功率最高的就是内推,linkedin绝对是求内推的好地方。搭讪首先得connect人家,最好找职位跟你想要的职位比较相近的人(相近不但指部门,还有Level,理由后面说),申请connect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请尽量简短,短短几个句子以内解决,别讲废话,这是我工作之后学到的一个宝贵经验,我在读书时代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经常为了凑字数不停的短话长说,后来工作了才学会无论写email还是写memo,在把话说清楚的前提下越短越好,你有本事一句话就搞定那更好,因为大家都很忙,忙工作忙生活,谁有那个北京时间听你说长篇大论啊,通常有人加我然后甩一篇作文过来的话我肯定都不看就删了,因为没空。。。申请connect之后就只能等回音了,不要因为别人不通过而upset,这是很正常的,反正渔翁撒网,总会有人愿意聊的,但请别选busy season,忙的都想打人了还哪有空跟你谈论人生

聊天除了timing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态,不要抱着我就是要找你内推的那种态度去勾搭人,就算你心里再想也绝不可以表达出来,功利性这么强谁理你,就抱着想了解这个公司,了解这个职位日常的duty的心理去认识人就好了,毕竟有些职位可能就是看着很美好(例如审计看着好像很不错,但其实你根本就不知道审计是干嘛的),一旦了解实际工作性质之后你就会发现不一定适合你,也因为这样搭讪最好选职位跟你接近的人,一来这样比较有诚意自己是来了解情况的,二来得到的信息也会比较是你想要的,内部人员能给你的信息绝对比你从网站上看到的要准确得多,把心态放平了,就算最后人家不愿意给你内推你也不会觉得难过,至少你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不要觉得反正事务所都一个样,不外乎就是审计税务和consulting,但公司的client basis,对员工的福利,flexibility,billable hours的要求,还有对出差的要求还是有差别的

至于内推这种事情是讲点缘分的,反正一个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三个,一直找到有人愿意理你为止,这么大的公司你还怕没人吗?反正在网上也不认识谁,大不了就吃闭门羹而已,有什么好怕的,不过如果是那种在全国都有office的大公司,最好就别勾搭你想去的那个office的人,要不然万一得罪了人,以后又当上了同事的话多尴尬,而且要是人家知道你有可能会去那个office的话也不敢告诉你实话那office有什么地方不好,万一你以后做金手指怎么办,所以最好就是勾搭其他Location的人,我跳槽的时候就是这样找到了4大当中3间的内推,面试的时候还很2的在partner面前讲了我的这个策略,把人家逗得狂笑不止,当时我就知道offer成了

还有一点,多参加AICPA和每个州都有的CPA organization的活动是很有用的。想当年年少无知又内向,都不懂怎么找Intern,导致毕业的时候连一点intern的经验也没,可想而知,找工作的过程有多惨烈,跟某人在一起之后被逼着各种出去network,认识其他CPA,我胆小死活不敢,他就宁愿陪我一起去也得逼着我去,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他在和别人聊天,我就站在他身旁装装样而已,但由于每次有活动都露面,频率高了,也能认识一些在各个大中小事务所工作的人,从而得到了一些内推的机会(别把自己局限在一定要四大),虽然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抗争和被骂哭(简直可以写一部血泪史),但因为这样我不但得到了内推的机会,还为找工作时需要的professional reference找到了坚实后盾,现在再找工作的话不管公司要求几个reference我都能轻松搞定

最后唠叨一下,说一下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怎么找到的,当时因为timing的问题,找大事务所肯定不行了,面试的是间local的事务所,面试之后打电话过去,被告知没成,最后筛选剩下两个人的时候我是被淘汰的那个,当时眼泪一下就出来了,然后幸亏有某人,是他鼓励我给partner写了封信,就问busy season快到了,能不能也让我去帮忙,可以不要工资的,我就希望有点实际的经验,这样busy season之后的招聘季我也能相对有点竞争力,很感恩老板同意了还愿意给我Intern水平的工资,工作了几个月之后我的contract快完了,同时也到了招聘季,我去求老板要一封推荐信,结果他的回复是给了我正式员工的offer,当时都高兴的快哭了,可以说这份工作是我利用了某人给我挣得的机会,用自己的表现赢回来的,虽然这招不是人人适用,但希望也能对个别刚好有那个机遇的妹子一点帮助

写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个话唠。。。像我这种既没Intern经验也没network的人应该是找工作悲剧的代表人物了,写这帖子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妹子啦,觉得没什么用的也拜托别嫌弃

很多小伙伴在找工作时候,会希望通过内推拿到面试机会。那么如果没有认识的人在自己想去的公司,如何通过LinkedIn找人内推呢?寿司这篇文章就来分享一下!

1. 选出想联系的对象

一般来说,如果有熟人在公司可以帮忙内推是最好的,如果没有的话,在领英上可以按照公司+你的学校来搜索出校友,一般来说校友都会比较乐意推荐。如果没有校友的话,则可以试着搜索公司+相关岗位,或者在公司员工中找出华人,这两种情况也都相对更容易得到内推的帮助。

2. 完善领英资料

在正式发出内推请求之前,最好提前完善一下自己的领英资料,添加相关的学校,工作经验等。有些人在收到内推请求之后,可能会点开领英做一个简单的查看,如果看到领英上的资料很少,那很可能会不太信任这个申请人,从而拒绝或者忽略了内推请求。

3. 发送信息

可以通过添加connect联系人或者发送InMail站内信的方式寻求内推。有些人会倾向connect之后约个coffee chat来寻求内推,有的人则更倾向通过信息来寻求内推。寿司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也没有孰好孰坏之分。

如果你倾向于用发送信息的方式,那么以下模版可以用来参考:

Hi XXX,

Hope all is well with you!

I came across the XXX role at XXX company and am interested in applying… Would you be able to submit a referral for me to go with my application?

Happy to chat more if you have the time as well.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Follow the link below to review the role:

[email protected]

Thanks,

XXX

如果收到了联系人肯定的回答,表示愿意帮助你内推,那么可以附上一份简历以及第三人称介绍自己的一段话。

Here is a referral template you can use:

I’m writing to make a referral for XXX. He / She was my former colleague/classmates at XXX. His / Her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cludes XXX and XXX. Coupling this experience with his / her passion for XXX makes him/she an excellent fit at our company.    

如果想联系的是国人,那么寿司个人觉得用中文写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如果遇到没有被回复的情况,也不用太过纠结,很可能是联系的人比较忙/很久没上领英,甚至联系人在准备跳槽等等原因。不用因为一个人没回复而气馁,可以多联系几个人试试看。另外有很多时候,自己海投的成功率也是不低的呢。

Image by Elisa from Pixabay

嗯... 其实作为经常收到LinkedIn InMail和私信的人,我想说我其实很少会点开对方的Profile去细看。

用领英找工作的诀窍,最重要的地方,还是那短暂的一封邮件。

InMail vs. 私信

领英如果没有添加对方为好友的话只能发InMail(需买会员),添加后则可以直接发私信(免费),在对方的收件箱看起来是差不多的:

上面是InMail,下面是互相添加之后的私信

所以在注册领英之后,可以早早的添加一些想要Network的大牛,如果有一些通过了,之后就可以直接发私信了。

介于大部分人可能并没有加到很多大牛的领英,所以一下内容会从如何使用InMail的角度来写。

想要通过领英简历Network找工作,最需要做的无非两点:

  1. 最大化对方点开InMail的可能性
  2. 最大化对方点开后回复的可能性

第一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使用领英的习惯,有些人天天刷,有些人一个月刷一次,还有人基本上永远不看私信。但还是有一些小诀窍可以提高点开率的。

为了真实性,我直接拿一些我真正收到过的InMail、私信和网络找到的图片作为案例,侵权删。

比如这是一个我没有打开的InMail:

在这个小的可怜的预览页面,只有几样东西是你可以控制的:

1-头像

随着P图技术的大众化,领英上的头像一个比一个好看,但凡专业一点的白领都会去专业照相馆拍一张。

如果是未毕业的学生,一定不要用低像素、蓝底或红底的证件照,可以规规矩矩的拍一张白底+微笑的证件照:

如果有预算,更推荐现在新一点的照相馆都有的“职业照”,更突显个人气质:

可以参考领英刚刚发布的2017“LinkedIn Power Profiles”榜单上的各路大佬:

通常这种职业照花费更高,公司统一安排拍比较划算,个人的话需考虑一下预算,如果经常用职场社交软件,或者工作也会用微信沟通改成微信头像,还是一笔值得的投资。

2-名字

领英的世界里没有昵称,一定要用真实姓名。领英可以设置中文profile和英文profile,推荐中文的全中文名、英文的全英文名,像我这种混着用的奇葩就不用理会了。

3-标题

终于说到重点了。

Networking邮件的标题很容易尴尬,列举一些我见过的:

  • Graduate Reaching Out
  • Information Interview Request
  • Job Opportunity?
  • Hi David!

InMail不是e-mail,没有那么正式,更像是一个社交网络的普通私信功能,所以我的建议是直接用文字里的第一句话当做标题,吸引对方想要点开的动力

如果你和对方见过一面,就写:

标题:Dear XXX, We met at the XX event this past week at the Hilton Ballroom downtown.(标题最多可输入200字节,但只要超过45个字节就会在预览中被省略后面的文字)

或者如果没有见过对方,可以试试:Dear XXX, I heard about you from your colleague XX who was my classmate at XX University.

内容:I would like to...

后面具体写什么一会说,但对方看到的效果就会是:

想想看,点开这样一句话看完后面内容的动力,要远高于点开一个标题为“Graduate Reaching Out” 的InMail的动力。

4-发InMail的时间

你可能认为周末对方比较闲的时候看到InMail的概率高一些。

或者你认为周三在“hump day”下午犯困的时候可能会刷一下领英。

但其实对于InMail来说,什么时候发都是一样的。

根据领英2016年在旧金山区域统计的InMail官方数据,无论一天中什么时间发,一周的哪一天发,其实回复率都是一样的:

这也反应了用户对于领英的使用习惯,频次不会太高,但喜欢查信息的人下一次登陆会全部查,不喜欢查的人就不会查。

接下来聊一下如何最大化对方点开后回复的可能性。

1-相关性原则

没有人想回复不认识的人。

所以在内容上首先要做的,就是提供双方的相关性。

校友、朋友的朋友、活动上见过一面的人,都可以是建立非常初步相关性的方法。

比如这是一个高中学弟发来的信息,虽然我已经完全不记得我们见过,但因为是校友,所以一定会回复。为了提高相关性,他还在信中列出了几个认识我的共同好友:

所以用领英Network的时候一定优先发所有有一定相关性的联系人。同时多参加线下的活动,并且通过朋友介绍一些前辈,这些都是很好的渠道。尽可能不去联系完全0相关性的人,成功率基本上属于大海捞针。

2-不要太长

我收到过最长的Networking邮件有上千字,讲述了他对求职的困扰,实习中碰到的打击,跟女朋友分手的沮丧,可能还有其他的,但我没有读完,也没有回复。

Networking邮件是用来找工作的,不是找心理咨询师的。

这是一封已经过长的案例,其实前半段是ok的,但后半段“Here's a little about me”是完全不需要的:

推荐在50个字(英文)以内说明来意和获取联系方式的意愿。

3-不要发一次就放弃

就算是上述两个错误都犯了,也没有关系,发一封新的邮件,不用附上之前的,用很短,很客气的语言,看看对方有没有意愿再接触。

这是一封我第一次完全忽略,第二次有回复的InMail:

最后记住,通过Networking进入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注定是个漫长、艰难的过程。我有个学生告诉我发了10封InMail一个回复都没有很受打击,我叫他发了100封再回来找我。想要break in一个高强度工作岗位,能够接受失败、面对拒绝,我想应该是最基本的成功要素吧。

--其他求职干货--

如何制作高水平简历?

简历上的哪些内容才是 HR 眼中的干货?

本科生如何写个人简历?

写英文简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

写英文简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有哪些牛逼的简历模板?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