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怎么治疗

早晨起床时,脚一踩地,脚底突然传来一阵如针刺般的痛楚——小心!很可能是足底筋膜炎找上门了。足底筋膜炎是常见的足部毛病,它有哪些症状?应该如何治疗、复健?本篇用图解带你一次看懂。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位于脚底的扇形结缔组织,一端附着于脚跟骨,另一端则分出五支,向前延伸,分别附着于五只脚趾。

平时走路时,脚底必须承受全身的重量。而足底筋膜就像弹簧,能够吸收脚踩地时地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以及维持足弓的稳定度。如果足底筋膜承受太多冲击力,就会开始产生一些小撕裂伤,经年累月下就容易发炎、肿胀,造成足底筋膜炎。

脚跟痛如针刺!足底筋膜炎的3大症状

足底筋膜炎通常只影响单侧的脚,最典型的症状是:早晨醒来后下床,或久坐后站起来走路,脚一踩地,脚跟底部的内侧突然间感到针刺一样的疼痛。但走两三步以后,会觉得疼痛感渐渐减少。然而,久站、长时间走路、运动之后,疼痛程度又逐渐加剧。

足底筋膜炎症状,最常见的是脚跟痛。(健康1+1/大纪元)

足底筋膜炎如何判断?2招自我检查

脚跟痛时,怎么通过自我检查判断是足底筋膜炎呢?可以从脚底板的足跟内侧开始,以手指施加压力,渐次地往脚趾端探测,如果真的是足底筋膜炎,就可以发现压痛点。手压在压痛点上,痛感有时会沿着足底筋膜的方向延伸

压痛点有可能在足跟,也有可能位于足心,如果位于足心,还可能合并有脚底肌腱的问题。

另一种方法是施加压力将脚的大拇趾往上扳,同时将足踝向上跷,这个动作也可触发足跟的痛感。

除了自我检查以外,通过肌肉骨骼超音波与X光能更精准地诊断足底筋膜炎。

做肌肉骨骼超音波,可观察到附着于跟骨处的足底筋膜,看其厚度是否增加,如果厚度大于4mm,表示筋膜正在发炎。此外,也可观察筋膜是否有撕裂、内部线条模糊或是颜色变暗等情况。使用X光检查,则可以排除骨折的可能性,帮助医师确立诊断以及做后续治疗。

足底筋膜炎的6大风险因子

足底筋膜炎的风险因子如下:

● 40岁以上

● 长期站立或行走:如老师、军人、运动员、美发师、餐饮服务员等都是好发族群。

● 患有扁平足:因足部结构异常,导致足底筋膜长期被拉扯而发炎。

● 患有高弓足:足弓过高导致缓冲功能降低,足跟承受较大的地面冲力而容易发炎。

● 体重过重:身体肥胖会造成足部承受较大的压力,引发足底筋膜炎。

● 常穿不适合的鞋子:穿高跟鞋或鞋底太硬的鞋子,会让足弓承受更大压力。

足底筋膜炎如何治疗?常见9种方法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初期可先采取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再考虑接受较为积极的治疗方法。

足底筋膜炎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局部注射类固醇、体外震波治疗等。(健康1+1/大纪元)

保守型治疗:

1. 冰敷:适合在足底筋膜炎急性发作、剧烈疼痛时使用,可以减缓疼痛、减轻发炎。

2. 口服药物:比如阿斯匹灵(aspirin)、伊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依托考昔(etoricoxib)等消炎止痛药物。

3. 电疗:用电流刺激足底患部周围的血管与肌肉,使血管扩张,并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每次疗程约20分钟,一周2~3次效果较佳。

4. 足弓垫:有些足底筋膜炎与足弓变形、塌陷有关,使用足弓垫可以矫正足弓形状、吸收走路时的冲击力,以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

积极型治疗:

5. 局部注射类固醇:类固醇能减缓足底筋膜发炎情况,也可配合使用超音波仪器帮助找到最好的注射部位。

6. 局部注射血小板丰富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方法是从患者身上抽出血液,并使用离心机从中分离出血小板丰富血浆,再注射回患部,其原理是利用血小板释放的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

7. 体外震波治疗:将高能量震波导入脚底,对足底筋膜产生微破坏,促进微循环,再依靠人体自然修复的能力,加速足底筋膜炎的恢复进程。治疗后应搭配正确饮食,多摄取蔬菜、水果、瘦肉等,帮助组织修复。

8. 手术:以上所有治疗都无效,且病况持续6个月以上的话,就应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话虽如此,真正走到这一步的患者只有不到5%。手术的目的是切除部分筋膜,以达到使其放松的效果。目前可以通过内视镜完成手术,伤口较小,恢复速度比传统方法快。

中医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针灸大钟、丘墟、委中、大陵等穴位,通经活络;也可以搭配艾灸或是温灸仪,以加强疗效。

4招改善脚跟痛!足底筋膜炎的复健方法

要如何保养足部,以改善并预防足底筋膜炎?首先,如果体重过重,应该考虑减重,以减少足部的压力,并穿鞋底较软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等。

一些伸展、按摩的动作,可以帮助足底筋膜炎的复健。

足底筋膜炎复健方法可借助伸展动作、穴位按摩。(健康1+1/大纪元)

1. 伸展小腿肌肉

做放松小腿肌肉的伸展操,比如弓箭步,能够连带放松足底筋膜。手扶着椅子或墙壁,一腿前弓,另一腿向后伸直,脚跟着地。每次维持30秒,重复5次。

2. 伸展足底筋膜

直接针对足底筋膜做伸展运动。坐在床沿或椅子上,将患侧脚放在另一条腿上,用手将五只脚趾向后拉伸,直到足底筋膜有被拉紧的感觉。每次维持30秒,重复5次。

3. 脚底按摩

脚底按摩也有助于放松足底筋膜。准备一颗网球,正坐在床沿,患侧脚踩住网球来回移动,用网球按摩脚底,但是要避开骨头隆起的部分。每次做30秒,重复3次。

4. 穴位按压

按压承山穴与太溪穴,加强放松小腿肌肉和足底筋膜。提起脚跟,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鼓起肌肉下方的尖角凹陷处;太溪穴则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坐在椅子上,以右手按压左腿,或以左手按压右腿的承山穴与太溪穴,每次揉按20下,重复3~5次。(推荐阅读:脚跟痛是“足底筋膜炎”?7个动作改善

参考来源:台中荣民总医院、郭综合医院、台北原力复健科诊所-侯钟堡医师网站

一篇看懂健康百科知识:图解健康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脚有症状别轻忽!常见足部疾病1篇看懂

· 中医揭骨刺7大成因 缓解疼痛有一要诀

· 误认险截肢!脚中风和足底筋膜炎 有1个关键区别 

责任编辑:李清风◇

當雙腳踩下地面那一刻,腳跟疼痛感席捲而來,除了感到懊惱以外,究竟還可以怎麼做?

足底筋膜炎是什麼?

足底筋膜炎其實是種退化性足部疾病,日常生活中,腳掌承受來自全身的重量、給予人體良好的支撐。腳掌是由許多骨頭所組成,這些骨頭之所以能如此牢固,除了包覆在外層的肌腱與韌帶給予幫忙,位於腳底的足底筋膜也有不少功勞。

足底筋膜是一層網狀的結締組織,範圍自腳跟延伸至五根腳趾,除了支撐的功能外,也能在運動時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然而,這些任務須仰賴肌肉、肌腱、韌帶共同完成。

每一天,足底筋膜會因人體運動產生微小撕裂傷,但血液中的養分可適時修補傷口,維持足底筋膜健康。

主要病因

若因年老退化、運動過度等原因,使肌肉、肌腱與韌帶不堪負荷,足底筋膜就必須承受多餘的衝擊力,甚至使足底筋膜纖維化,血液不易進入,久了便會出現足底筋膜炎症狀。

至於痛點為何多在腳跟?原因是人體約60%的重量落在腳跟,這也是足底筋膜最容易受損的地方。

骨刺會造成足底筋膜炎?

不一定,雖然坊間流傳骨刺會引起疼痛,事實上,骨刺是種骨質增生現象,當某部位較常運動或受力時,該部位的骨頭就會增厚,從X光照片看來,就有如骨頭長出別的物體,只要骨刺沒有壓迫到神經,就不會有不適症狀。

大部分沒有足底筋膜炎的人也會有腳底骨刺,因此骨刺與足底筋膜炎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足底筋膜炎有6種原因!

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是足底筋膜磨損過度。因此,任何會加重這種情況的因素,都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險因子:

退化因素

當年紀越大,腳部肌肉、韌帶與肌腱逐漸退化,就會增加足底筋膜的負荷,因此足底筋膜炎常好發於40歲之後。

足部過度承重

當足部承受過多重量,就會提升發病風險,因此,菜籃族、搬家工人等長期須拿重物者,有較高機率罹患足底筋膜炎。

另外,肥胖者的足部也會承受過多重量,而肥胖常伴隨運動不足,當腳部肌力不足,便會增加足底筋膜負擔,出現足底筋膜炎。
(推薦閱讀:要吃、要睡,這樣減肥就不會復胖)

運動過度

運動過度導致肌肉不堪負荷,進而讓足底筋膜過度拉伸,甚至造成微小撕裂傷,也會造成足底筋膜炎。

穿著不合腳的鞋子

鞋子可為腳部提供支撐力,然而,若是長期穿著不合腳或不適合的鞋子(例如五公分以上高跟鞋,或穿平底鞋運動),就可能增加足部負擔,久了便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症狀。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於不平坦路面

這兩種狀況也會增加足部負擔。以長期站立來說,教師、軍人、百貨公司專櫃人員、美髮業者等職業,由於工作過程須長時間站立,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機率也較高。

至於不平坦的路面,典型案例為公園的健康步道,有些人以為「越踩越痛」就可達到保健功效,事實上,健康步道有使用時間限制,行走前須留意相關指示,若是使用過度,可能會使足底筋膜過度磨損,反而引起足底筋膜炎。

先天結構異常

若有扁平足 (pes planus)、空凹足 (pes cavus)、腳掌內旋、(overpronation)、長短腳 (leg-length discrepancy) 等先天腳部結構異常狀況,長期下來都會增加足底筋膜負擔,患者也較容易罹患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症狀

腳跟疼痛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臨床上,疼痛狀況可細分為以下幾類:

  • 腳跟處按壓後產生疼痛
  • 早上起床腳著地,腳跟出現刺痛,走路後可緩解痛感
  • 久站、行走過久後,出現腳跟疼痛
  • 腳掌大拇指向後扳時,腳跟產生疼痛

熱門點擊:魚油挑選有四項關鍵重點!解答保養、三高、懷孕的攝取量

預防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預防方法,關鍵在於減少足部負擔及舒緩足底筋膜,具體作法有以下幾種:

  • 選擇合適的鞋子與鞋墊,須完整包覆足部
  • 先天性結構異常者,可向醫生諮詢後穿著矯正鞋
  • 減少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如馬拉松、登山
  • 減少對足部高衝擊的運動,例如排球、籃球
  • 避免提重物
  • 運動前應妥善熱身
  • 避免運動過度,運動後可冰敷腳跟
  • 控制體重

另外,適當的腳部肌力訓練也可預防足底筋膜炎,該如何有效訓練又不傷身?繼續往下看!

足底筋膜炎復健治療

以下是預防、舒緩足底筋膜炎的運動,可依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項目操作。

踮腳尖運動

訓練時,雙手扶住一個穩定的支撐物(如書桌),踮起腳尖約2至3秒後放鬆,重複10至15下,一天訓練三次,此舉可增加小腿肌力,並舒緩足底筋膜炎症狀。

抓毛巾運動

坐在一張椅子上,在腳下放一條毛巾,以腳跟為支點,在腳跟不移動的情況下,腳心彎曲施力,使用腳底肌肉將毛巾朝腳跟處拉扯,保持施力狀態15秒後再放鬆,重複10至15下,一天訓練三次,可增加腳底肌肉肌力。

腳踝運動

坐在地面或床上,背靠牆,雙腳伸直且膝蓋打直。訓練時,腳背先朝身體方向彎曲,再將腳尖向前壓,來回算一下,重複10至15下,一天訓練三次,可增加足部血液循環,強化自我修復力。

小腿後側肌肉訓練

找一面堅固的牆壁,雙手向前做出推牆動作,手肘與上半身打直,下半身呈弓箭步,後腳伸直(須是有痛感的那隻腳),感覺到後腳小腿腹有緊繃感,持續15秒再休息,重複10至15下,一天訓練三次,可伸展小腿肌,增加柔軟度與延展性,幫助足底筋膜分散身體重量。

足底筋膜牽拉運動

坐下屈膝,腳心與地面相貼,手掌握住五根腳趾,將腳趾向後扳,約2至3秒後放鬆,重複10至15下,一天訓練三次,可增加足底筋膜柔軟度。

足底筋膜按摩

若有不適,也可透過自我按摩來舒緩症狀,按摩時以大拇指按壓,採橫向與縱向方式按摩足底筋膜,持續5分鐘左右,力道不宜太大。

此外,也可腳踩高爾夫球、圓棍等可滾動的物體,按摩足底筋膜,持續時間約5分鐘。

足底筋膜炎診斷方法

當患者腳底出現疼痛時,醫師為了診斷是否為足底筋膜炎,會使用觸診,確認痛點是否在腳跟或腳跟內緣。

進一步的檢查方式為超音波與X光檢查,超音波可顯示足底筋膜狀況,若有足底筋膜炎徵兆,足底筋膜會有增厚的情況;X光可觀察足部骨骼結構,確認痛感是否來自骨骼或關節因素,以確診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治療方法

在治療方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請患者多休息、觀察狀況,並且執行上述運動治療。除此之外,也可能使用以下幾種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藥物可舒緩足底筋膜炎的不適感,常見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NSAID),或是口服皮脂類固醇 (corticosteroid)。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目的是透過電流(電療)、超短波等方式,刺激神經末梢,使擴張血管,改善患部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消炎與止痛目的。

包含運動治療在內,以上治療方法可通稱為「保守療法 (conservative therapy)」,大部分患者可藉此脫離足底筋膜炎的糾纏,少部分無法改善症狀者,則可能使用以下療法。

藥物注射

短期注射如皮脂類固醇、肉毒桿菌、自體血漿製劑等藥物,可改善患部的不適感,自體血漿製劑甚至有使患部組織再生的功能,醫生會視情況選用適當的注射藥物,患者應與醫生充分討論後再行治療。

手術治療

足底筋膜炎手術以「內視鏡足底筋膜切除術」為主,醫生會在患者腳部開一個小傷口,切開筋膜使其放鬆。

骨震波治療

這是利用體外震波刺激患部微血管再生,活化患部血流的治療方式,須長期執行(約三個月以上)才可能有成效。

平時做好各項足部保養工作,若有疼痛症狀,也應立即就醫治療,別讓足底筋膜炎阻礙了行動力,世界很大,不該寸步難行。

Reference:
Medscape、彰化基督教醫院

足筋膜炎怎么办?

足底筋膜炎治療方法.
適度休息,適度進行能夠伸展腳跟與足底筋膜的運動。.
如果運動導致腳跟疼痛,可以使用冰塊進行腳底按摩。.
避免赤腳或穿著足弓支撐性不足的涼鞋、拖鞋行走。.
暫時避免需要跑步、跳躍的運動,以游泳、腳踏車等代替。.
選擇鞋底、鞋跟較軟的鞋子。.
以繃帶固定受傷腳底。.
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減輕疼痛。.

足底筋膜炎能痊愈吗?

雖然足底筋膜炎在好好休息、沒有積極治療的情況下,久而久之是可以會恢復的,但是生活中不可能整天不走動,只要一走動,筋膜撕裂處就會受到刺激,又會再產生發炎與疼痛,因此還是建議筋膜疼痛的患者盡早接受治療,以免於皮肉之苦。

足底筋膜炎不能吃什么食物?

【足底筋膜炎飲食注意3禁忌】.
少吃高動物脂肪、高膽固醇食物:避免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鬆與關節破壞。.
少吃奶類:避免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少吃甜食,少喝酒、咖啡等飲料:可多吃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例如:動物血、蛋、魚、蝦、豆類製品、土豆、牛肉、雞肉等。.

足膜炎是什么症状?

膜炎,多由部肌肉或筋受到外力冲击或长时间走路等引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部疼痛发炎的一种病症,其多见脚跟处,底部、或脚背等部位,常见症状为脚部的疼痛、肿胀、发热或拘挛(抽搐、不可自如伸展)等症状。 患者在走路时疼痛明显,有的在脚部得到休息后可以减轻,而疼痛严重者,甚至不能下地走路等。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