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osterone指数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睾酮臨床資料商品名AHFS/Drugs.com核准狀況懷孕分級给药途径ATC碼法律規範狀態法律規範藥物動力學數據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生物半衰期排泄途徑识别信息CAS号PubChem CIDIUPHAR/BPSDrugBankChemSpiderUNIIKEGGChEBIChEMBLCompTox Dashboard (EPA)ECHA InfoCard化学信息化学式摩尔质量3D model (JSmol)比旋度熔点
Androderm, Delatestryl
Monograph

  • 美 FDA: Testosterone

  • Contraindicated due to teratogenic effects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transdermal (cream, gel, or patch), sub-'Q' pellet

  • G03BA03 (WHO)

  • 加: Schedule IV
  • 美: Schedule III
  • 处方药(-only)

Low (due to extensive first pass metabolism)
Liver, testis and prostate
2–4 hours
Urine (90%), feces (6%)

IUPAC命名法

  • (8R,9S,10R,13S,14S,17S)- 17-hydroxy-10,13-dimethyl- 1,2,6,7,8,9,11,12,14,15,16,17- dodecahydrocyclopenta[a]phenanthren-3-one
    OR
    (1S,2R,10R,11S,14S,15S)-14-hydroxy-2,15-dimethyltetracyclo[8.7.0.02,7.011,15]heptadec-6-en-5-one

58-22-0  

57-85-2(propionate ester)

  • 6013

  • 2858

  • DB00624 

  • 5791 

  • 3XMK78S47O

  • D00075 

  • CHEBI:17347 

  • ChEMBL386630 

  • DTXSID8022371

100.000.336
C19H28O2
288.42

  • Interactive image

+110.2°
155 °C(311 °F)

SMILES

  • O=C4\C=C2/[C@]([C@H]1CC[C@@]3([C@@H](O)CC[C@H]3[C@@H]1CC2)C)(C)CC4

InChI

  • InChI=1S/C19H28O2/c1-18-9-7-13(20)11-12(18)3-4-14-15-5-6-17(21)19(15,2)10-8-16(14)18/h21,14-17,21H,3-10H2,1-2H3/t14-,15-,16-,17-,18-,19-/m0/s1 

  • Key:MUMGGOZAMZWBJJ-DYKIIFRCSA-N 

 
 (what is this?)
  (verify)

睪酮,又稱睪固酮睪丸素睪丸酮睪甾酮睪脂酮等(英语:Testosterone),是類固醇激素,由男性的睪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腎上腺亦分泌少量睪酮。睪酮是主要的雌雄激素及蛋白同化甾类。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對健康都有重要影響,包括性慾、力量、免疫功能、對抗骨質疏鬆症等功效。據統計,成年男性分泌睪酮的份量是成年女性的分泌量的約20倍,體內含量是成年女性的7~8倍。

产生[编辑]

與其他類固醇激素一樣,睪酮是由膽固醇所衍生的。男性睪丸可以產生大量睪酮,女性卵巢、胎盤及男性或女性的腎上腺網狀帶亦會分泌少量的睾酮。

睪酮是經由血液中的性激素結合球蛋白運送至身體的目標組織。男性生殖腺內的塞爾托利氏細胞需要睪酮來生成精子。

運作方式[编辑]

睪酮對人類及其他脊椎動物通過兩個方式來產生效用:

  1. 直接或以血清雙氫睪酮(DHT)形式使雄激素受體活躍化
  2. 轉化為雌二醇使某些雌激素受體活躍化

游離的睪酮會被運送至目標組織細胞的細胞質中,與雄激素受體結合,或被5α還原酶轉為血清雙氫睪酮(DHT)。DHT同樣會與雄激素受體結合(這種結合更穩固,DHT的男性激素強度約是睪酮的2.5倍)。睪酮受體或血清雙氫睪酮受體會進行結構性的轉變,並讓它們進入細胞核,與染色體DNA內特定的核苷酸結合。結合的區域稱為激素反應元件(HRE),並影響某些基因的複製活動,產生男性激素效用。

在其他脊索動物的組織內也會有雄激素受體,而雄性及雌性對睪酮的反應也相當一致。在出生前雄性與雌性的睪酮劑量的差異,會導致在青春期或整個生命上的生物差異。

睪酮芳構化成雌二醇會對腦及骨這兩個人體重要的組織構成主要的影響。在骨中,雌二醇加速了軟骨成長為骨的過程,使骨端接合及完成生長的程序。在中樞神經中,雌二醇是給予下視丘的主要迴饋訊號,尤其在影響排卵素的分泌。在很多哺乳動物的腦部中,某些性別差異區域在出生前或產期的雄性化,都是受著睪酮所產生的雌二醇影響,決定將來的雄性性行為。

對人類的影響[编辑]

概括地說,雄激素助長蛋白質的合成及擁有雄激素受體的組織的生長,睪酮的效用可以分為合成代謝及雄性化效應。合成代謝效應包括肌肉質量及力量的增長、增加骨質密度及強度、刺激線性生長及骨骼成熟等。雄性化效應則包括性器官的成熟(尤其是陰莖及胎兒陰囊的生成)、出生後(通常是在青春期)聲線的轉沉、鬍鬚及體毛的生長等。這些效應一般都是男性的第二性徵。

睪酮的影響亦可以自然產生睪酮的時期來區分。在出生後睪酮對男性或女性的不同影響,主要是受著運送游離睪酮的份量及時間所影響。在妊娠後7-12個星期,大部份出生後的男激素效應便會出現,這包括:

  • 生殖男性化,如陰莖的漲大等
  • 前列腺及精囊的生育

此外,睾酮会降低信任感,而催产素则会提高信任感(Bos & others,2010)[1]

對幼嬰的影響[编辑]

現時就睪酮對幼嬰的影響所知甚少。在男性幼嬰出生後的頭一個星期,睪酮的份量開始上升,並維持與青春期相約的份量數個月。在約4-6個月大,睪酮份量會下降至僅能測量的份量。這樣的上升未有對身體上其他地方帶來改變,其作用仍是未知的,但有學者[谁?]認為是協助所謂的「腦部男性化」。

對青春期的影響[编辑]

在青春期時,睪酮會令孩童出現第一種雄激素上升可見的現象。這些現象包括:

  • 產生成年人的體味
  • 皮膚及頭髮增加油性,長出青春痘
  • 長出體毛及鬍鬚
  • 整體成長劇增,加速骨骼成長
  • 維持陰莖正常的發育
  • 維持正常的性慾及性功能
  • 長出喉结,令聲線變得低沉
  • 面部皮下脂肪減少
  • 肌肉強度及質量上升

對成人的影響[编辑]

睪酮對成人的影響,對男性比較明顯,但對男女兩性都同樣重要。隨著年紀漸長,睪酮的份量下降,這些影響亦隨之而減少。這些影響包括:

  • 維持肌肉強度及品量
  • 維持骨質密度及強度
  • 維持性慾及勃起次數(濫用補充劑可能會導致疼痛性陰莖異常勃起、和性慾亢進)
  • 提神及提升體能(對照睪酮缺乏患者體能較佳,但與正常人無異,刻意補充對體能不會有顯著的增加)
  • 成年男子不論服用或施打多少睪酮都無法再次促使陰莖的成長與發育(相反的,錯誤的使用激素,將可能造成體內原生激素紊亂,將無法自行生成使睪丸及陰莖萎縮,衍生出其他生殖系統疾病)

對運動員的影響[编辑]

由於睪酮能提升體能,一些運動員為保持體育狀態或表現,會於賽前使用睪酮。男運動員在賽前數小時,可以將睪酮注射陰囊內,激化身體的狀態。但現時大部份的體育項目都已把睪酮定為禁藥。

過度超量或是長期的使用睪酮,會導致睪丸及男性生殖器萎縮,且導致永久性的陽痿。如果為女性,則會出現乳房萎縮、刺激毛髮過度生長、陰蒂肥大貌似小陰莖和长胡子等種種男性化現象。

醫藥效用[编辑]

睪酮首先是在1935年從一頭雄牛中抽取,經歷多年,已經發展了多種不同的醫藥種類。現時在北美洲睪酮可以有注射式(如環戊丙酸睪酮及庚酸睪酮)、口服的、口頰的及皮膚滲透式的包、膏與凝膠。

睪酮最初的用途是治療性腺功能低下症,即補充自體分泌不足或沒有自然分泌睪酮的病症。在激素替代疗法(HRT)下適當地使用睪酮,可以維持血液中的睪酮量維持在正常水平。

與其他激素一樣,睪酮及其他同化激素除了因缺乏而補充,亦有其他用法,但相對的附帶著更大更多的副作用。如不育、性慾喪失(性冷感)或陽痿、骨質疏鬆症等。1940年代後期,睪酮更被以抗衰老藥物為商業噱頭,情況與近代的生長激素一樣。

利用睪酮的男性化作用,跨性别男性(即由女性經由變性成為男性)會以睪酮作為替代,以維持至一般正常男性的睪酮水平。同樣地,跨性别女性會使用藥物抑制睪酮的生成,以讓雌激素發揮效用。

生物合成[编辑]

孕烯醇酮是所有同化激素的前體,亦是膽固醇的衍生物,可以合成睪酮。合成睪酮可以從兩個方式進行,即δ-5方式及δ-4方式。δ-5方式是將孕烯醇酮轉化脫氫表雄甾酮為雄烯二酮。

δ-4方式是將妊娠素的C-17部份羥基化得出醋酸羥孕酮,再轉化為雄烯二酮。雄烯二酮就是睪酮的直接前體。將在C-17部份的酮降為醇就可以得出睪酮。睪酮就是雌二醇的前體。

在過程中加入鋅睪酮的合成份量。鋅是類固醇受體的運作有著重要影響,且是能使睪酮合成的酶的協助因素。

参考文献[编辑]

  1. ^ 戴维, 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9. ISBN 987-7-115-36984-0.

外部連結[编辑]

  • NIST entry for Testostero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IST results of search for Testosterone (Shows androsteno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IST Standard Reference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男性生殖系統(TA A09.1–2, TH H3.07.01, GA 11.1254)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

精道

附腺

睾丸

精子发生

其他

层次(鞘膜 · 白膜 · 血管膜) · 附件 · 纵隔 · 小叶 · 隔片 · 莱迪希细胞 · 塞爾托利氏細胞 · 血睾屏障

精原细胞 · 精母细胞发生 · 精母细胞 · 精细胞发生 · 精细胞 · 精子形成 · 精子

生精小管(精直小管 · 睾丸网 · 输出小管) · 附睾(附件 · 硬纤毛) · 旁睾 · 精索 · 输精管(壶腹) · 射精管

精囊 · 精腺排泄管 · 攝護腺(尿道嵴/精阜/攝護腺小囊/射精管 · 攝護腺窦/攝護腺小管) · 尿道球腺

阴茎

尿道

阴囊

陰莖根(阴茎脚 · 阴茎球 · 襻状韧带 · 悬韧带) · 阴茎体(陰莖海綿體 · 尿道海绵体) · 龟头(包皮 · 包皮繫帶 · 冠狀溝) · 筋膜(阴茎皮下组织 · 布克氏筋膜) · 白膜 · 隔片)

尿道内口 · 尿道(攝護腺部 · 中部 · 海绵体部) · 舟状窝 · 尿道外口 · 莫尔加尼尿道陷窝 · 尿道腺

层次(皮膚 · 肉膜 · 精索外筋膜 · 提睾肌/提睾肌筋膜 · 精索内筋膜 · 会阴缝

生殖醫學索引

描述疾病治療

  • 解剖
  • 生理
    • 經期
  • 發育
    • 性別決定和分化

  • 感染
    • STD/STI
  • 先天
  • 腫瘤及癌症
    • 生殖腺
    • 生殖細胞
  • 其他

  • 手術
  • 藥物
    • 攝護腺肥大
    • 不舉和早洩
    • 性功能障礙
    • 感染
      • 性病
    • 激素
      • 雄激素
      • 動情素
      • 黃體素
      • GnRH
      • 催乳素
  • 輔助生殖
  • 生育控制
    • 激素避孕藥

內分泌系統:激素/内分泌腺(肽类激素、甾体激素)

内分泌腺非内分泌腺靶源性

下丘脑-垂体

性腺轴

肾上腺轴

甲状腺轴

胰脏

松果體

下丘脑

垂体后叶

垂体前叶

GnRH、TRH、多巴胺、CRH、GHRH/體抑素、黑色素浓集激素

抗利尿激素、催產素

糖蛋白激素α亚基(FSH FSHB、LH LHB、TSH TSHB)、催乳素、 POMC(CLIP、ACTH、MSH、内啡肽、促脂解素)、生长激素

睾丸

卵巢

胎盘

睾酮、AMH、抑制素

雌二醇、黄体素、抑制素/激活素、鬆弛素

hCG、 HPL、 雌激素、 黄体素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皮质醇、脱氢表雄酮

甲状腺: 甲狀腺激素(T3和T4) - 降钙素 -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淀素、生长抑素、胰多肽

褪黑素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其它

十二指肠

回肠

肝脏/其它

胃泌素、 胃饥饿激素

CCK、 肠泌素(GIP、GLP-1)、促胰液素、胃动素、VIP

肠高血糖素、酪酪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 IGF-2)

心脏

球旁器(肾素)、 管周细胞(紅血球生成激素)、 骨化三醇、 前列腺素

利鈉肽(ANP、BNP)

脂肪組織

胸腺

骨骼

肥胖荷尔蒙、 脂联素、 抵抗素

胸腺肽(α1、β)、促胸腺生成素、胸腺九肽

骨钙素

NGF、 BDNF、 神经营养素-3

內分泌系統索引

描述疾病治療

  • 腺體
  • 激素
    • 甲狀腺
      • 中間物
      • 代謝物
    • 礦物性皮質素
  • 生理
  • 發育

  • 糖尿病
  • 先天
  • 腫瘤
  • 其他
  • 症狀

  • 程序
  • 藥物
    • 鈣平衡
    • 皮质类固醇
    • 口服降血糖藥物
    • 腦下垂體及下視丘
    • 甲狀腺

雄激素类(G03B)

激动药SARM抗雄激素物质酶抑制药

睾酮# · 双氢睾酮 · 氟羟甲基睾酮 · 甲二氢睾酮 · 甲睾酮 · 另见同化類固醇

AC-262,356§ · Andarine (S-4 · BMS-564,929§ · LGD-2226§ · LGD-3303§ · Ostarine (MK-2866 · S-23§ · S-40503§

比卡鲁胺 · 去乙酰环丙氯地孕酮 · 地诺孕素 · 氟他胺 · Galeterone§ · MDV3100† · 安得乐 · 安体舒通

5α-还原酶抑制药

CYP17A1抑制药

Alfatradiol · 贝氯特来 · 度他雄胺 · 依立雄胺 · 非那斯特莱 · 艾宗特来 · Lapisteride · 妥罗雄脲

阿比特龙 · Galeterone§ · 酮康唑

  • #世卫基本药物(WHO-EM)
  • ‡从市场撤回
  • †臨床試驗第三階段
  • §臨床試驗未到第三階段

生殖醫學索引

描述疾病治療

  • 解剖
  • 生理
    • 經期
  • 發育
    • 性別決定和分化

  • 感染
    • STD/STI
  • 先天
  • 腫瘤及癌症
    • 生殖腺
    • 生殖細胞
  • 其他

  • 手術
  • 藥物
    • 攝護腺肥大
    • 不舉和早洩
    • 性功能障礙
    • 感染
      • 性病
    • 激素
      • 雄激素
      • 動情素
      • 黃體素
      • GnRH
      • 催乳素
  • 輔助生殖
  • 生育控制
    • 激素避孕藥

食慾刺激劑(A15)

外源内源

  • 阿米替林
  • 可乐定
  • 塞浦西他啶
  • 地塞米松
  • 屈大麻酚/四氢大麻酚 (大麻)
  •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 Megestrol acetate
  • 米氮平
  • Nabilone
  • Nandrolone
  • 奥氮平
  • Ω-3脂肪酸
  • Oxandrolone
  • Pentoxifylline
  • 强的松
  • 食糖
  • 睾酮
  • 沙利度胺

  • 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 脂联素
  • Agouti-related peptide
  • 花生四烯乙醇胺
  • 皮質醇/氫化可的松
  • 可的松
  • Ghrelin
  • 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 褪黑素
  • Neuropeptide Y
  • 食慾素/丘腦分泌素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