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吃粥可以配什么?

▲腸胃炎不一定只能吃粥。(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年末聚餐,飯局一個接著一個來,大魚大肉吃下,不只容易脂肪囤積,更害怕的連腸胃都鬧彆扭,不少人因此罹患「腸胃炎」,一日三餐都吃粥,真的好痛苦,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不一定只能吃粥,還有4類食物也可以吃。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只要掌握「好消化的清淡飲食」,衡量自己腸道狀況,不一定只能吃粥。

可以吃:

1.可止瀉的水果 (雙向調節)蘋果、香蕉
2.水煮清湯類 :蛋花湯、清湯、粥品
3.好消化的 :蒸蛋、吐司、蘇打餅乾
4.少粗纖維的菜 :像是蔬菜的嫩菜部分,或是瓜類及大黃瓜、冬瓜都是很好的選擇,也建議烹調方式用水煮,避免過度調味

╳禁止吃:

1.高糖飲料:含糖飲料可能會影響滲透壓,導致繼續拉肚子,建議可以改為無糖茶,當然能喝水是最棒的
2.甜食:蛋糕、甜甜圈等
3.辛辣刺激食物
4.油煎油炸類

除了上述攝取內容要注意之外,營養師高敏敏也指出腸胃炎的照護還有以下3個重點:

1. 多喝水、平衡電解質
尤其一天拉好多次、又像水龍頭一樣的更要注意!孕婦、小孩、老人可以補充電解質飲料,如果口乾、舌苔乾、皮膚乾、頭昏眼花都可能是水份不足。

2. 飲食清淡、好消化
腸子已經很累了,不要再加重它的負擔,要遵照清淡飲食

3. 少量多餐、減少刺激
可以把一天3餐,分成一天6餐(3正餐+3點心)減少腸胃負擔

▲若罹患腸胃炎,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挑選好消化的水果,記得少量多餐、多喝水。(圖/截取自高敏敏營養師臉書)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平時就可以注意飲食均衡及保養,像是多吃好菌+蔬果,強壯一下自己的免疫跟腸道環境,另外若是腸胃炎一直未好轉,務必儘速就醫。」

腸胃炎時容易吃不下飯,吃了又怕上吐下瀉。腸胃炎時到底能吃什麼呢?天天只吃清粥白土司也只補充到了澱粉類,能補充到的營養素不夠,會使身體恢復得更緩慢。

腸胃炎進食3原則

1. 少量多餐

腸胃發炎的時候,因為功能受損,胃部並不能像以往那樣一次處理這麼多食物,所以最好分少量多餐進食,不要給胃部太大的負擔。

2. 補充水分

上吐下瀉會帶走身體很多水分與電解質,所以最好時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可以去藥局購買電解質水回來,市售的運動飲料能補充到的電解質較少,且多半含大量糖分,會刺激胃部導致不適。若一時沒有買到電解質水,暫時要用運動飲料替代,記得以溫水一比一兌開,不要把剛買到的冰運動飲料直接往嘴裡灌,以免刺激腸胃。

3. 減少刺激

盡量減少可能給胃部帶來刺激或負擔的東西,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好好復原。
油炸煎炒的食物帶有高量油脂又容易刺激胃部,病患並不是不能吃油,適度攝取油脂也是好的,但要審慎思量攝取方式。高含糖量的食物,像是糕餅甜點也要暫時禁吃。難消化的纖維類也會刺激腸胃,像是蔬菜莖梗的部分纖維較粗也要避免,竹筍、芹菜、鳳梨也是纖維粗又不好消化的食物。乳製品難消化又容易脹氣引起不適,腸胃炎期間最好也不要吃。過度調味、香麻辛辣的食物也要避開,那些調味料會使生病中的腸胃不舒服。

※若已經吃什麼都吐或拉肚子,喝水也不舒服建議要去醫院吊點滴,不然一直脫水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這些不要吃!
太油(油炸物)、太甜的(糕餅甜點)、纖維多纖維粗的(竹筍、蔬菜莖梗、芹菜、鳳梨)、乳製品(牛奶)、刺激性調味料(辣椒、蒜頭、蔥、芥末)與過度調味的食物。

可以吃什麼?
好消化的食物,像是米湯、清湯、切碎的水煮肉、蔬菜的柔嫩的菜葉部分、粥(添點生薑降低噁心感)、白土司、白麵條、水煮蛋、蘋果、香蕉(綠香蕉富含果膠及鞣質,可幫助止瀉)、清蒸魚肉、煮熟的馬鈴薯。

盡早恢復進食使身體康復得更快,小心避免刺激性的食物,腸胃道功能恢復得更快。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噁心嘔吐一定是腸胃炎?其實還有超過20種你不知道的問題!

聚餐吃太飽胃脹氣?5穴位快速緩解脹氣、胃不適

胃不舒服又想吐?4招緩解嘔吐症狀!

腸胃炎吃粥、白吐司才好得快? 醫:要攝取蛋白質才對!

2022-08-29 12:00:00

急性腹瀉腸胃炎。
圖/freepik

COVID-19防疫期間人人戴口罩、噴酒精,抑制飛沫型病毒傳染,但透過糞口傳染的病毒性腸胃炎卻防不勝防。腸胃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以腹瀉症狀最為常見,許多病患只吃稀飯、白吐司避免油膩飲食。湯瑪士親子兒科診所主治醫師許修平則指出,近來腸胃炎支持性療法的新觀念是:補充「蛋白質」才有助於腸道黏膜修復,服用益生菌亦可縮短病程。

許修平表示,腸胃炎期間反覆腹瀉會造成腸道的表皮黏膜受損、影響消化吸收,清淡飲食雖能減少腸道刺激,但攝取的營養不夠,會使腸黏膜修復變慢,降低對乳糖的吸收能力,當病患以為症狀好轉後,開始喝牛奶、吃含糖製品後又會腹瀉。因此,針對腸胃炎病患,建議應補充含有蛋白質營養素的食物,如:瘦肉、蒸蛋等,有助於腸道細胞修復。

此外,急性腹瀉期間,益生菌能充當「緊急救兵」發揮作用。當腸道發炎而破損時,腸道黏膜易被壞菌入侵占,此時補充高劑量益生菌(至少10億菌株以上)搬救兵,能抑制壞菌生長與附著,減緩腸道發炎、促使腸道細胞修復與腸黏膜生長,改善腹瀉症狀並縮短病程。

許修平強調,市售益生菌的種類繁多,有針對過敏、腸胃或急性腹瀉等,對人體有著不同作用,並非每種益生菌都能抑制急性腸胃炎,當前諸多研究證實,醫療級乳酸桿菌(或可稱LR益生菌)能溫和調整腸道菌叢環境、舒緩輕度腹瀉及腹痛困擾,調整排便。

民眾在選用益生菌時也可諮詢醫師,或認明PIC/S GMP藥廠製造且經衛生福利部認可、多家醫療院所使用的品項,且單一菌種至少有10億以上的活性益菌。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吃益生菌最有效?許修平建議「睡前服用」。因腸胃道此時不在消化階段、蠕動較慢,吃下肚的好菌才有機會慢慢附著在腸道上,此時間也較能避免與白天服用的其他藥物產生互相干擾作用。

許修平說,腸胃炎的發生大多是未注意飲食衛生引起。以病原體區分,可分為細菌性腸胃炎及病毒性腸胃炎。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會出現腹痛、血絲便、膿便等需住院治療;症狀相對輕微的病毒性腸胃炎則採用支持性療法,病患可先休息一到兩餐、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讓腸胃道充分休息,當體力稍有回復便可吃含有澱粉的白飯搭配蛋白質,但要避免乳製品及甜食。

急性腹瀉一開始也應避免自行服用止瀉藥物,因為無論哪一種腸胃炎,「腹瀉」都能將病菌從腸道排至體外,啟動身體保護機制,服用止瀉藥反而導致病菌無法排出。若腹瀉超過四次以上,為避免腸黏膜受損太嚴重,可在醫師指示下服用止瀉藥物。

許修平提醒,抵禦病毒性腸胃炎的自我保護方式,是正確的衛生觀念。為嬰幼兒、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後、準備餐點前一定要洗手,飯前飯後也要清潔雙手、蔬果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等,就能有效預防病毒傳播,遠離病毒性腸胃炎。

開業診所/許修平醫師。
圖/本人提供

【免疫資訊報你知】

換季感冒季?流感總是找上門?時常腹瀉又脹氣,影響生活品質?空氣不好時,眼角、鼻子癢不停?你也有這些症狀嗎?當心免疫系統出問題!

「免疫大小事」會將艱澀難懂的免疫資訊用轉譯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增強免疫力、邁向健康。

更多免疫小知識->免疫大小事臉書粉絲團

病毒性腸胃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