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哪一都市為避免過度依賴石油而致力發展金融觀光業如哈里發塔等高樓吸引來自全球的資金與觀光客

國三地理上第一次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下ㄧ題

  • 查單字:關

25. 西亞部分國家為降低經濟上對石油輸出的依賴,轉而投資觀光業。其中西元 2010 年完工的杜拜「哈里發塔」,已為觀光客度假的必訪之地。請問:若欲親眼目睹此建築物,應到附圖中的哪個國家?


(A)甲
(B)乙
(C)丙
(D)丁。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國三地理上第一次- 109 年 - 2020基隆市市立中山高中附設國中九年級109 上學期地理第一次段考(期中考)康軒#95368

答案:C
難度: 計算中

  • 討論
  • 私人筆記( 0 )


50

 

【站僕】摩檸Morning:請問這題怎麼解?

倒數 2天 ,已有 0 則答案

全部討論

回報試題錯誤 收錄  

你可以購買他人私人筆記。

  • 查單字:關

懸賞詳解

X

國三地理上第一次

7. 小威想到漠南非洲某地區旅遊,上網查當地的氣候圖(四),當地主要以 下列哪一種林相為主? (A) (B) (C) (D) ...

10 x

前往解題

懸賞詳解

X

國三地理上第一次

7. 小威想到漠南非洲某地區旅遊,上網查當地的氣候圖(四),當地主要以 下列哪一種林相為主? (A) (B) (C) (D) ...

10 x

前往解題

薄懷鄭 專題報導

杜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位在波斯灣東南岸,是阿聯七個酋長國之一、杜拜酋長國的首府。雖然早期杜拜靠石油起家,不過這裡的石油產量不高,因此後來杜拜全力發展觀光、金融服務等產業,讓它搖身一變成為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說到杜拜,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奪下台北101世界最高樓寶座的哈里發塔,號稱7星級的帆船飯店,還是仿照世界地圖打造的人工世界島。杜拜位於溫暖的波斯灣海岸,和阿拉伯沙漠的流沙之間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的酋長國。現在的杜拜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到處高樓林立,但西元五到七世紀時,杜拜人民主要依靠捕魚、造船跟採珍珠為生,直到1966年發現石油後,杜拜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才20年杜拜就從沙漠中的偏遠小飛地,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發現黑金石油後的杜拜,1969年開始出口,一直到1975年,杜拜靠石油累積的資本占了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五十四,依靠著開採和出口石油,杜拜完成了國內許多,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像是全球最大人工港傑貝阿里港、世界第一高樓哈里發塔、杜拜金融中心以及全球航空樞紐杜拜機場,都是這個時候完成了,基本建設。其中哈里發塔落成後,還成為不少電影取景的熱門地點,就連好萊塢影星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不可能的任務》都到哈里發塔拍攝,阿湯哥還親自上陣,靠著一條安全鋼索登上哈里發塔的玻璃帷幕外牆,像蜘蛛人似的一路往上攀爬,當時還造成不少話題。

雖然杜拜確實是靠石油發家致富,但它的石油儲量其實非常小,只占了阿聯石油儲量的百分之五,非常有危機意識的杜拜,開始全方位並多元化,為今後的發展謀劃布局,除了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把杜拜變成西方國家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之一,並全力發展航空業,如今的杜拜已成為相當重要的樞紐機場,很多前往非洲或歐洲的乘客都會通過杜拜轉機。

水地球上最珍貴的資源,沒有它就沒有生命,目前石油只占GDP收入百分之二的杜拜,最大的致富法寶就是海水淡化,大家都知道,在中東這樣的沙漠國家,雖然有的地方靠海,可是淡水資源相當匱乏,淡水比石油還貴。

杜拜每年只下5天雨,白天華氏141度(41℃),晚上華氏88度(31℃),儘管杜拜雨量少,可是眼光長遠的他們,開始全面發展海水淡化工程,一方面滿足了自己國內的需求,還可以供應給其他國家,讓杜拜迅速致富,不過生產淡水同時也會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杜拜的碳足跡一直居高不下。

身為中東地區商業和金融中心的杜拜,國際貿易發達,但是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後,連帶也讓杜拜掃到颱風尾,2009年11月25日,杜拜官方國營事業,杜拜世界發生債信危機,不但造成世界各國震撼,杜拜的的信用評等也隨之滑落,當時杜拜街頭到處可以看到蓋到一半的大樓,跟失業的勞工。

阿拉伯國家觀察站創辦人巴斯布斯:「他們創造了一個大泡泡,然後在泡泡上衝浪,但去年(指2008年)的金融危機,他們極度依賴的房地產和服務業,全都崩壞了。」

幸好在關鍵時刻,杜拜的富哥哥阿布達比緊急出手相救,闊氣拿出100億美元幫杜拜世界還債,由於阿布達比及時援助,現在杜拜再次恢復了,往日的榮光,正在為2020世界博覽會作準備。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此條目介紹的是城市杜拜。關於酋長國,請見「杜拜酋長國」。

杜拜
دبي國家酋長國創始人政府 • 類型 • 謝赫 • 王儲面積[2] • 總計人口(2018年5月12日) • 總計 • 密度 • 時區GDP(國際匯率)總計人均GDP網站

由上起順時針依次為:
哈里發塔、朱美拉棕櫚島和世界群島的衛星圖、
卓美亞帆船酒店、杜拜碼頭、阿聯大廈、
沙漠越野車比賽


旗幟

徽章

杜拜

杜拜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位置

坐標:25°16′11″N 55°18′34″E / 25.2697°N 55.3094°E
 
阿聯
 
杜拜
拉希德·本·賽義德·阿勒馬克圖姆
君主立憲制[1]
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
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
4,114 平方公里(1,588 平方英里)
3,052,000[3]人
463.17人/平方公里(1,199.6人/平方英里)
國籍
43.3% 印度人
23% 阿聯人
17% 巴基斯坦人
7.5% 孟加拉人
4.2% 菲律賓人
1.5% 斯里蘭卡人
0.3% 美國人
5.2%其他國家
阿聯標準時間(UTC+4)
2015年估計
1050億美元[4]
44,000美元
杜拜市

座標:25°15′47″N 55°17′50″E / 25.26306°N 55.29722°E

杜拜(阿拉伯語:دبيّ‎,羅馬化:Dubayy;台灣及香港譯作杜拜;中國大陸譯作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口最多的城市,[5]也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位於阿拉伯灣東南岸,為該國七個酋長國之一杜拜酋長國的首府。[6][7]

作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經濟中心,杜拜已經成為全球城市[8],同時也是世界主要客運及貨運樞紐。1960年代,杜拜經濟開始趨向貿易,並且開始實施小規模的石油勘探。1966年發現石油,1969年起開始出口石油。[9]石油收益加速杜拜早期城市發展,但石油儲量有限且產量不高,目前經濟以資本投資和旅遊、貿易、服務等驅動,石油收益佔比低於5%。[10]

杜拜採行西方商業模式,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觀光業、航空業、房地產及金融服務業。[11][12][13]根據薩拉姆標準,杜拜被認為是穆斯林遊客的最佳旅遊地點。[14]隨著創新大型建築計畫、舉辦運動賽事提高城市關注度,杜拜也成為摩天大樓的指標城市,世界最高大樓哈里發塔也位於杜拜。但杜拜對於大量南亞及菲律賓勞動者不良的人權紀錄,亦遭批評。[15]於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後,杜拜房地市場在2008–09間面臨嚴重衰退,[16]隨著經濟恢復成長,2015年財政出現盈餘。[17]

名稱[編輯]

「杜拜」這一名稱被認為有著許多不同的來源。其意思可能是用來指「集市」(سوق‎, souk),或者是指「金錢」。也有學者指出可能意為「爬」,指流動速度緩慢的杜拜河。

歷史[編輯]

公元前三世紀,杜拜就有人類活動。這幾年來,考古學家在杜拜久邁拉地區發現公元五世紀人類住區遺址及文物。

最早提到杜拜的文獻為1095年阿拉伯學者Abu Abdullah al-Bakri所著的《地理書》(Book of Geography)。威尼斯珍珠商人Gaspero Balbi於1580年訪問了此地,並提到了杜拜。

杜拜從1799年開始有村莊出現的記錄。在18世紀早期,巴尼亞斯部落的阿爾·阿布·法拉沙後裔開始遷徙至杜拜,而他們一直在阿布達比居住直至1833年。

1820年1月8日,杜拜的謝赫·拉希德二世·本·賽義德·阿勒馬克圖姆與英國簽訂了基礎和約。1833年,巴尼亞斯部落的阿勒馬克圖姆王朝在沒有抵抗的情形之下離開了阿布達比並遷移至杜拜。1835年,杜拜與特魯西爾酋長國的其餘部分與英國簽訂了海上停戰協定並在二十年後簽訂「永久停戰協議」。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謝赫,開創了該家族在杜拜的統治。從此,杜拜作為新獨立的酋長國,正式與阿布達比酋長國分離。杜拜以其在1892年所訂的秘密協議受到英國的保護。1892年3月,特魯西爾阿曼成立。多年之後,杜拜得到很快的發展,成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它的寬鬆的自由貿易價格和合理的稅制,吸引著來自各個地區的冒險家們相繼來到這裡尋求發展。與周圍市鎮不同,杜拜的管理者鼓勵商業貿易。杜拜曾是一個吸引(以印度人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國商人的重要港口。直到1930年代,它都以珍珠出口而聞名。

1966年,在離杜拜海岸線120千米的地方發現了石油,之後杜拜獲得石油開採權。隨著石油的開採與出口,杜拜的經濟和城市基礎建設得到了更大的發展,1968年至1975年間,杜拜人口成長超過三倍。[18]1971年,英國作為保護國離開波斯灣,杜拜聯合阿布達比和其它五個酋長國於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3年杜拜與其他酋長國開始使用共同貨幣阿聯迪拉姆,[19]同年,原先杜拜與卡達組成的貨幣聯盟宣告解散。[20]。在20世紀70年代後,杜拜得到快速的發展。其國民收入的發展基礎來源於它的石油貿易,杜拜的發展得益於國家的領導者,通過其成功地管理和運作,將其將儲存量並不十分豐富的石油的最大收益地給予了人民。並利用石油所帶了發展前景迅速地發展城市基礎建設,使得國家發展繁榮。此後杜拜利用它的國際性的貿易市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都有很多的的國際遊客來這裡觀光和度假,而且遊客數量隨年增長。[21]

地理[編輯]

杜拜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波斯灣、沙迦的西南、阿布達比的東北,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並往陸地內延伸。哈塔(阿拉伯語:حتا)作為杜拜的外飛地,為阿曼所包圍。

杜拜海岸線長734公里,它沿海岸線呈西南到東北的走向,長30公里,最寬處10餘公里。一條長約14公里的海汊將它分為兩部分,西南部分稱為迪拉,東北部叫巴爾杜拜(阿拉伯語:بر دبي )靠海汊的迪拉地段最為繁華。海汊從南到北,建有戈爾胡德橋、馬克西姆橋和山代盍隧道,將東西部連在一起。

氣候[編輯]

杜拜屬於亞熱帶氣候,杜拜的夏季(四至十月)氣溫高達45℃以上,局部沙漠地區有小沙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為冬季,最低氣溫一般在11至13℃左右,歷史最低氣溫為7℃。杜拜降水量在最近幾十年稍微增加,年降雨量為491.2 mm(19.34英寸)。[22]杜拜夏季濕度偏中高,導致體感較為不舒適。[23]

杜拜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平均高溫 °C(°F) 日均氣溫 °C(°F) 平均低溫 °C(°F) 歷史最低溫 °C(°F)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平均降水天數
31
(88)
31
(88)
41
(106)
41
(106)
45
(113)
45
(113)
47
(117)
48
(118)
43
(109)
40
(104)
41
(106)
31
(88)
48
(118)
24
(75)
25
(77)
28
(82)
32
(90)
37
(99)
39
(102)
40
(104)
41
(106)
38
(100)
35
(95)
30
(86)
26
(79)
33
(91)
19
(66)
20
(68)
22
(72)
26
(79)
30
(86)
33
(91)
34
(93)
35
(95)
32
(90)
29
(84)
24
(75)
21
(70)
27
(81)
14
(57)
15
(59)
17
(63)
20
(68)
24
(75)
27
(81)
29
(84)
30
(86)
27
(81)
23
(73)
19
(66)
16
(61)
22
(72)
8
(46)
7
(45)
11
(52)
8
(46)
17
(63)
22
(72)
25
(77)
25
(77)
22
(72)
16
(61)
13
(55)
10
(50)
7
(45)
48.7
(1.92)
96.4
(3.80)
113.1
(4.45)
64.1
(2.52)
3.5
(0.14)
2.7
(0.11)
12.8
(0.50)
96.4
(3.80)
13.0
(0.51)
1.8
(0.07)
16.3
(0.64)
22.4
(0.88)
491.2
(19.34)
5 7 8 6 0.5 0.2 1.7 7.5 1 0 1 5 42.9
數據來源 1:Dubai Meteorological Office[24]
數據來源 2:Qwikcast [25]

政府及政治[編輯]

目前杜拜的領導人是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與哥哥謝赫·馬克圖姆·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酋長一樣,也是阿聯的副總統和總理。杜拜現任王儲是酋長次子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杜拜任命聯邦國民議會40席代表中的8席,該機構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國家立法機關。[26]

伊斯蘭教法[編輯]

在部分地方進行親吻行為屬非法,且可能遭驅逐出境。[27][28][29][30][31][32]飯店以外的餐廳基本上不能販賣酒精飲料。[33]如同其他國家,酒駕在杜拜也是違法行為。[34]

另外,在公開場合穿著性感或異性服飾可能觸犯法律,但規定女性在泳池及沙灘可以穿著比基尼泳衣。

區劃[編輯]

杜拜劃分為九個區:一區、二區、三區、四區和六區為市區,七區和九區為郊區,八區是傑貝阿里。每個區位以社區規模與主要公路的界線來劃分。目前,杜拜有132個社區[35]。

經濟[編輯]

杜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36] 杜拜生產總值為1,107億美元,2014年經濟成長率為6.1%。[37]雖然許多杜拜核心貿易基礎建設係為了支持石油工業,[38] 但石油、天然氣佔杜拜營收已低於5%,[11]石油產量約每天50,000至70,000桶(7,900至11,100立方公尺),[39]大多來自海上油田,天然氣佔營收約2%,杜拜石油儲量顯著下降,預期僅能再開採20年。[40]房地產及營造業(22.6%)、[13]貿易(16%)、轉口港(15%)及金融服務業(11%)為杜拜經濟最主要產業。[41]

杜拜,以及交叉於杜拜河的德拉(獨立的時候),是西方廠商的重要通商港口。許多的城市新金融中心都設在港區,成為1970年代與1980年代的重要貿易中心。直到1990年代,杜拜市區仍允許黃金自由貿易,因印度的黃金進口受限,所以杜拜成為走私黃金到印度的地點。[19]

杜拜的石油蘊藏量比阿布達比還少百分十幾至二十幾,杜拜政府不想倚重不多的石油存量,所以致力使經濟多元化,大力發展商業及刺激公司活動,以增加財政收入來源。杜拜經濟從依賴石油向服務、觀光業轉變,使得杜拜不動產升值,建築業的快速增長,讓城市建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旅遊業隨著杜拜樂園及其他主題公園、度假勝地、體育場地等旅遊基礎設施的建造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今日,杜拜不僅成為重要的觀光勝地與港口(傑貝拉里人工港,自1970年代起建設,世界最大的人工港)[42],更是資訊技術與金融的產業重鎮,並將有杜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1985年在杜拜成立的阿聯國際航空,坐落於杜拜國際機場,在2005年搭載了1200萬名的旅客。杜拜機場為中東最重要的航空中轉站之一。石油經濟現在只佔杜拜經濟的一小部分。

地產業和建築業[編輯]

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極大渴望藉由摩天大樓來展現城市的超現代化。從2000年起,杜拜政府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與計畫,這不僅提升了杜拜房地產的熱度,也使得杜拜成為世界成長最快速的城市之一。在很多地區裡,抬頭往上看,除了映入眼簾的杜拜天空之外還少不了至少一台起重機;業界的專家保守估計全世界的起重機大概有15-25%在杜拜[43]。在杜拜與阿酋聯合大公國的建設速度通常都比西方國家要快得多。這可能是因為從印度次大陸來的勞工能夠接受比其他國家還要低的薪水。

2002年,阿聯修改法例,准許非阿聯國民在杜拜擁有物業(不包含土地),不動產的永久持有權及99年的長期租賃權仍准許售予擁有私人公司的個人。各國移民大量移居杜拜,帶來鉅額資本並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估計光是來自伊朗的移民就在當地投資了2,000億美元以上[1]。第一個由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民所擁有的不動產,是由綠地、噴泉和湖所組成、Emmar Properties設計,稱為Emirates Hills的別墅社區。杜拜的投資者同時也在世界各地如紐約、倫敦等世界主要城市,大量購入房地產,其中具代表性的一個案例是2005年購入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230號的建築(通常被稱為紐約中心大樓或Helmsley大廈),及中央公園南端的Essex House。

由於杜拜政府在2018-1-1之前都是免稅(之後增加了5%的增值稅),杜拜房屋供不應求,租金亦上揚。雖然在酋長謝赫·穆罕默德的命令下,到2006年為止平均薪酬每年都已經調漲15%了。薪資的調漲說明了失控的租金上漲將會斲傷經濟發展。此地的立法工作則詳實反映了這裡的資產市場仍然處於新生階段,而承租人及地主的權利則植基於借鏡於歐洲法規的不穩定原則。多數的契約及承租協定若以國際法標準來看其實站不住腳,而且內容總是過於有利出租人或販售土地資產的公司。

杜拜大規模建設與計畫,主要集中於Mina Seyahi地區和Jebel Ali區。
  • 人工島:棕櫚島 (Plam Jumeirah)、世界群島
  • 哈里發塔(原名杜拜塔),於2010年1月4日完工,高度為828公尺,目前為全世界最高的建築。
  • 杜拜購物中心,世界上最大的購物中心,位於哈里發塔附近。
  • 阿聯大廈:一座54層355米,另一座56層309米。分別為2005年世界第12與第24高的大樓。[44]
  • 阿拉伯塔又名帆船酒店(Burj Arab),坐落於波斯灣上自有島嶼,曾經為世界最高級的飯店。
  • 杜拜碼頭(Dubai Marina),具有無與倫比城市夜景的高級住宅區。
  • 商業灣(Business Bay),杜拜的新中心商業區,全部完工後,杜拜河畔地區將矗立約500棟摩天大樓。
  • 世貿中心(Dubai World Trade Centre),舉行世界級商業展會的中心。
  • 2006年五月一日,當局提出一個名為"Bawadi"的計劃,其中包括投資二百七十億元以提升杜拜飯店客房總數至29,000個,為現有的一倍;其中最大的一個飯店將命名為"Aisa, Asia",預計提供超過6,500個客房,屆時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飯店。
  • 杜拜生物科技中心(Dubiotech),意在吸引各大生物科技企業進入,這些企業涉及製藥、醫療、基因科技甚至生化武器防禦(biodefense)。建立該中心的目的在於加快杜拜在生物科技的發展,並利用杜拜的區位優勢,讓這一快速發展的產業在此地立足。
  • 杜拜國際媒體城(Dubai Media City)是杜拜的另一項工程,它旨在建立一個世界級的媒體網絡集中地,涉及印刷、出版、傳媒作品以及相關的諸多產業。這項工程於2003年啟動,在2006年全部完成。有眾多國際知名傳媒公司入駐,如陽獅集團、三星集團等跨國企業。
  • 杜拜濱水城區(Dubai Waterfront),2005年2月建設宣布動工, 它有華盛頓特區的兩倍半大小,大約為曼哈頓島的七倍。建成後的杜拜濱水城區將增加500公里的人工濱水區,屆時一個島上布滿賓館和居民區、島嶼與運河交織的混合體將呈現在世人面前,而世界另一個最高建築Al Burj也將被包含其中。
杜拜較大的房產公司:
  • 伊瑪爾地產(Emaar Properties)
  • 達馬克地產(DAMAC Properties),2013年達馬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IPO掛牌上市,並於2015年在杜拜金融市場上市。它是唯一在杜拜和倫敦證交所同時上市的阿聯地產商,也是杜拜第一大私人(非皇室成員)地產商。[45]
  • 杜拜地產(Dubai Properties)
  • Nakheel,阿聯大型的房產公司之一,棕櫚島的開發者和建設者。

商業和金融業[編輯]

政府成立許多的自由貿易區。

  • 杜拜網路城(Dubai Internet City )現在結合杜拜媒體城(Dubai Media City),及TECOM(杜拜科技、電子商務、媒體權威自由區),此內部包含了許多電腦公司如EMC、甲骨文、微軟與IBM,與一些媒體機構如中東廣播中心、CNN、路透社、ARY與美聯社。
  • 杜拜知識村(Knowledge Village)是座教育訓練中心並為補足自由貿易區的其中兩群,網路城與媒體城,以其設備來訓練兩地勞工的未來知識。

2009年11月25日,杜拜官方宣佈杜拜國營事業杜拜世界(Dubai World)將展延償債期限至少半年。此舉造成世界各國震撼,杜拜信用評等也隨之滑落,各國股市更是應聲而倒。[46]據《紐約時報》報導,2008年杜拜的經濟危機後,許多債務纏身的外籍人士為免無法償還欠款而被監禁,故紛紛逃離該國,導致超過3000輛汽車被遺棄在杜拜機場的停車場。有些人將被刷暴的信用卡留在車內,有些人則將道歉字條貼在擋風玻璃上。雖然沒有人知道實際情況到底有多糟,但數以百萬計的外籍人士因失業而離開杜拜是不爭的事實。這導致該國的消費減少,空置的房屋使部分地區猶如鬼城,房地產價格在兩、三個月內狂跌至少30%。同時,豪華汽車的售價也比兩個月前下跌了40%,原本堵滿車輛的道路變得靜悄悄。此外,許多大型建設項目都暫停或取消。杜拜每天都取消1500個工作簽證,但該國勞工部發言人對此不置可否。杜拜政府不僅拒絕提供有關該國經濟情況的資料,甚至草擬一個新的媒體法草案,凡是涉嫌破壞國家聲譽或經濟的媒體,將被罰款100萬迪拉姆。若不是阿布達比的及時援助,杜拜可能化為烏有。但現在杜拜再次恢復往日榮光,正為2020世界博覽會作準備。

交通[編輯]

道路及運輸局(Roads and Transport Authority,RTA)為杜拜交通的主管機構,於2005年根據皇家法律而成立。[47]預期城市於2020年人口將超過350萬,政府投入700億阿聯迪拉姆,以改善城市交通。[48]杜拜2009年車輛數為1,021,880。[49]2010年1月,杜拜居民使用大眾運輸比例約6%。[50]

航空[編輯]

杜拜國際機場(IATA: DXB)為阿聯航空及杜拜航空的樞紐機場,服務杜拜及其他酋長國,該機場為旅客量居世界第7,2014年共接待7,040萬人次,也是國際客量最多的機場之一。[51]除旅客運輸外,該機場貨運量居世界第7,2014年處理量達237萬噸。[52]阿聯航空為杜拜國有航空公司,於2014年,該公司航點遍布六大洲,於超過70個國家,通航142個城市。[53]

地鐵[編輯]

杜拜地鐵耗資38.9億美元,由紅線綠線兩條路線組成,行經商業區及住宅區,於2009年9月啟用。[54]杜拜地鐵為阿拉伯半島第一個開通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也是全世界最長的自動化無人駕駛軌道交通。[55]

爭議[編輯]

環境[編輯]

杜拜沒有水資源,降雨量非常稀薄,於是進行海水淡化,生產淡水同時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該地奢侈的生活方式,導致杜拜平均碳足跡世界最高,甚至超過美國人的兩倍以上。

人權[編輯]

阿聯憲法第25條提到要公平對待各宗教、殘疾人、民族,然而據人權團體觀察,外籍勞工(多來自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生活卻相當不人道,[56][57][58][59]他們處於嚴密監視之下,沒有組織工會權力,也沒有機會成為阿聯公民。

杜拜沒有破產概念,當一個人債務纏身而又無力償還時就得去坐牢。一般人即使只是辭職,雇主也必須通知銀行,此時若有未償還的債務而數額又超過帳面儲蓄額,則其所有財產都會被凍結,人也不能離開杜拜。 杜拜生活著超過200個不同國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雖然是穆斯林國家,但十分尊重不同國籍、信仰之間的差異。比如在基督徒的聖誕節、印度的排燈節、華人的農曆新年時,各大娛樂景點、商場都會發出對該民族的祝福,同時舉行各種盛典。哈利法塔也時常會準備精彩的燈光秀,對一些歷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人物表達敬意,或是呼籲對疾病的關注如乳腺癌粉紅絲帶運動。杜拜政府在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的「願景2021」下,旨在於2021年前將阿聯建設為「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之一。」

人口[編輯]

歷史人口年份人口±%1822[60]1900[61]1930[62]1940[60]1960[63]1968[64]1975[65]1985[66]1995[66]2005 2014 2018
1,200 —    
10,000 +733.3%
20,000 +100.0%
38,000 +90.0%
40,000 +5.3%
58,971 +47.4%
183,000 +210.3%
370,800 +102.6%
674,000 +81.8%
1,204,000 +78.6%
2,250,000 +86.9%
3,192,000 +41.9%
c-人口普查; e-估計值

根據杜拜統計中心所進行的人口普查,截至2018年,杜拜酋長國的人口總數為3,192,000人,包括2,233,000名男性和959,000名女性,[67]截至1998年,總人口中土生土長的阿聯人僅占17%,至2013年約佔15%。[68]杜拜的人口結構與其它阿聯的酋長國不同的在於它的外籍人士比例相當大,許多外籍人士長久生活於杜拜,甚至在杜拜出生,[69][70]主要來自於南亞與東南亞。從報告中,約莫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從它的近鄰伊朗所遷入的。[71]約85%的外籍人士為亞洲人(約佔杜拜總人口71%),主要族群包括印度人(51%)、巴基斯坦人(16%)、孟加拉人(9%)、菲律賓人(3%),另外約有3萬名索馬利亞人及其他較小的族群。[72]杜拜也是大約十萬英國人與其他西方人的移民之地。阿聯政府並不總是允許永久移民、以及放棄國籍。

語言[編輯]

阿拉伯語為國家及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本地區民使用,[73]英語則做為第二語言,另外,移民使用的語言包括馬拉雅拉姆語、印地語-烏爾都語(或印度斯坦語)、古吉拉特語、波斯語、信德語、坦米爾語、旁遮普語、普什圖語、孟加拉語、俾路支語、圖陸語、[74]卡納達語、僧伽羅語、馬拉地語、泰盧固語、他加祿語及漢語等。[75]。

宗教[編輯]

伊斯蘭教是所有酋長國的官方宗教,主要的教派為遜尼派。不少外籍移工為穆斯林。這裡也有少數的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基督徒及佛教徒。[76]杜拜也是所有酋長國內唯一有印度教、錫克教廟宇的地方。

杜拜城內的米娜市集有印度教濕婆與奎師那的廟宇,它們的建立相信是受到杜拜前任領導者,謝赫·馬克圖姆·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的允許。這裡也有專屬印度移民的電動火葬場。非穆斯林者可自由信仰他們的宗教,但不得以公開傳教或散布其書籍。政府對於「非穆斯林」以及其他宗教的傳教士其實是很寬容的,很少干預「非穆斯林」的宗教活動。

2001年初,政府在傑貝阿里為4個基督新教與1個天主教教會所捐助的教堂動土施工,而第一個東正教教堂已於2005年底開始建造,阿聯東正教的成員在之前必須與其他基督派別共同使用教堂,直到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在傑貝阿里捐贈了一小塊的土地。

除了捐出土地興建教堂等宗教設施,政府不會補貼非伊斯蘭的團體、墓地等等,政府補貼約95%的清真寺,僅約5%完全為私人籌建。[76]不過,該等團體可以從海外籌集資金,從而得到財政支持,政府亦允許基督教會公開在報紙上刊登具紀念性質的教會活動。

文化[編輯]

杜拜文化主要受伊斯蘭文化及阿拉伯文化影響,如建築、音樂、服裝、美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隨著觀光需求、創業發展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杜拜文化逐漸朝奢華、富裕、重視休閒演變。[77][78][79]年度娛樂活動包括杜拜購物節(DSF)及[80]杜拜夏季驚喜(Dubai Summer Surprises,DSS),活動吸引約400萬遊客造訪,並創造超過27億美元營收。[81][82]

國際交流[編輯]

友好城市[編輯]

參見[編輯]

  • 擁有最多摩天大樓的城市列表

參考文獻[編輯]

  1. ^ UAE Constitution. Helplinelaw.com. [2008-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2. ^ 杜拜市面積未知,此為杜拜酋長國的總面積,包括人工島。
  3. ^ 存档副本.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1).
  4. ^ 存档副本 (PDF). [2017-07-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1-04).
  5. ^ United Arab Emirates: metropolitan areas. World-gazetteer.com. [2009-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5).
  6. ^ Federal Supreme Council. uaecabinet.ae. [25 August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7. ^ Where is Dubai and Dubai city?. Thatsdubai.com. 14 June 2007 [12 March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5 February 2013).
  8. ^ The 2008 Global Cities Index. Foreign Policy. 2008-10-15 [2010-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0).
  9. ^ Sampler & Eigner. Sand to Silicon. UAE: Motivate. 2008: 11. ISBN 9781860632549.
  10. ^ DiPaola, Anthony. Dubai gets 2% GDP from oil. Bloomberg. 2010-09-28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11. ^ 11.0 11.1 Oil share dips in Dubai GDP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9-26. AMEInfo (9 June 2007) Retrieved on 15 October 2007.
  12. ^ Dubai economy set to treble by 20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abianBusiness.com (3 February 2007) Retrieved on 15 October 2007.
  13. ^ 13.0 13.1 Dubai diversifies out of oil. AMEInfo. 2005-09-07 [2008-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9).
  14. ^ Cornock, Oliver. Dubai must tap booming halal travel industry - Khaleej Times. www.khaleejtimes.com. [2016-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15. ^ Davis, Mike. Fear and money in Dubai. 新左派評論 (New Left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2006, II (41): 47–68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0).
  16. ^ Job losses hasten property decline in Dubai but medium-long term outlook upbeat. Propertywire.com. 2008-12-03 [2009-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9).
  17. ^ Mohammad Bin Rashid approves Dubai's budget for 2015. gulfnews.com.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18. ^ Historic population statistics (PDF). [2009-07-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6).
  19. ^ 19.0 19.1 "Dubay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8
  20. ^ 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2016-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3).
  21. ^ 迪拜历史文化,传说 - 艺龙旅游指南. trip.elong.com. [2016-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2. ^ Climate in Dubai across the year. Dubai Meteorological office. Dubaiairport.com. [201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8).
  23. ^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Dubai. Godubai.com. [201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9).
  24. ^ Climate. Dubai Meteorological Office. [2008-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8).
  25. ^ Records and Averages of Dubai, United Arab Emirates. Qwikcas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8).
  26. ^ US Library of Congress – Legislative Branches
  27. ^ Ask Ali: Kissing in public, renting a flat and the rababah – The National.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9).
  28. ^ Jailed Dubai kissing pair lose appeal over conviction.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29. ^ London man tells of 'shock' jailing in Dubai over kiss. 2010-07-05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7).
  30. ^ Za'za, Bassam. Women get jail and deportation for kissing on Dubai public beach. gulfnews. 2008-05-25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5).
  31. ^ Etihad Airways. A Surprise Proposal on Etihad Airways. 2014-03-20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6) –透過YouTube.
  32. ^ 存档副本.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33. ^ Alcohol / liquor licence and laws in Dubai,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4)
  34. ^ Reporter, Bassam Za'za', Senior. Law gets tough on drunk drivers in Dubai. GulfNews. 2010-05-16 [2017-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3).
  35. ^ 杜拜行政邊界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04-27.,杜拜地理信息系統中心
  36. ^ Everington, John. Dubai enters top five ranked fastest growing economies. The National. 2015-01-22 [2015-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1).
  37. ^ Dubai'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expected to reach US$107.1 billion, posting a growth rate of 6.1% in 2014 and exceeding Dubai government's estimates of 5%, according to Citibank.. Zawya Thomson Reuters. 2014-06-14 [2015-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31).
  38. ^ Dubai – Overview. USA Today. [200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08).
  39. ^ Dubai's oil discovery and Dubai's debt. Moneycontrol.com. 2010-02-05 [201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0).
  40. ^ UAE Oil and Gas. Uae.gov.ae. 1999-06-19 [2009-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5).
  41. ^ Prospects of Dubai Economic Sector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2-16.. Dubai Chamber of Commerce. 2003
  42. ^ Your Guide to Dubai. Dubai - 工作秘方. 2013-10-16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43. ^ Burj cranes of Dubai, by Emmanuelle Landais, Gulf News, May 13, 2006
  44. ^ 杜拜建設大型計劃」,Jim Krane,The Enquirer,2005年2月4日
  45. ^ 關於達馬克:杜拜首家上市的私人開發商. 臻品地產.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46. ^ 焦點新聞 - Google 新聞. news.google.com.tw. [2009-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1).
  47. ^ 存档副本.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9).
  48. ^ Gulfnews: Dubai traffic woes inflict losses of Dh4.6b a year. Archive.gulfnews.com. [2009-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5).
  49. ^ Gulfnews: Public transport regains allure as Car-free Day gets under way. Archive.gulfnews.com. 2010-02-17 [2010-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50. ^ Gulfnews: Rta wants 30 of dubai residents on public transport. Archive.gulfnews.com. 2010-01-21 [2010-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24).
  51. ^ 2008 Annual Report. Dubai Airport. 2009 [2009-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1).
  52. ^ DXB Takes Over Top Spot for International Passenger Traffic. dubaiairports.a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9).
  53. ^ Our Destinations. Emirates.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54. ^ Dubai RTA – Dubai Metro – Blue Line. zawya. 2009-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7).
  55. ^ Will metro change Dubai car culture?. BBC News. 11 September 2009 [2017-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6).
  56. ^ Human Rights Watch – Building Towers, Cheating Workers: Exploitation of Migrant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2014-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57. ^ Human Rights Watch. Building Towers, Cheating Workers: Exploitation of Migrant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PDF) PDF. [2016-0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58. ^ UAE to allow construction unions. BBC News. 2006-03-30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3).
  59. ^ Dubai fire investigation launched. BBC News. 2007-01-19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29).
  60. ^ 60.0 60.1 Karin, Luiza.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in Dubai architecture by Luiza Karim. alshindagah.com. September 1999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3).
  61. ^ Hadjari, Karim. 3D Modelling and Visualisation OF Al Baskita in Dubai IN Dubai, United Arab Emerites (PDF). [2010-04-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996-01-01).
  62. ^ Tourism in Dubai (PDF). [2010-04-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996-01-01).
  63. ^ Lahmeyer, Jan. The United Arab Emigrates – Historical demographical data of the urban centers. .populstat. 2001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9).
  64. ^ Heard-Bey, Frauke. The Tribal Society of the UAE and its Traditional Economy (PDF). uaeinteract.com. [2010-04-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4-28).
  65. ^ Census 2005 U.A.E.. tedad.ae.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6).
  66. ^ 66.0 66.1 Younes, Bassem. Roundabouts vs. Intersections: The Tale of Three UAE Cities (PDF). ite.org. [2010-04-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6).
  67. ^ Dubai in Figures 2009. Government of Dubai. Statistical Center. Dsc.gov.ae. [2010-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0).
  68. ^ Dubai population jumps 4.8 per cent to 2.17m. UAE interact. [4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August 2014).
  69. ^ Call to naturalise some expats stirs anxiety in the UAE. Reuters UK.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70. ^ GCC Citizenship Debate: A Place To Call Home. Gulf Business.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1).
  71. ^ "年輕的伊朗人到杜拜追尋夢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紐約時報,HASSAN M. FATTAH作。出版:2005年12月4日
  72. ^ "Country and Metropolitan Stats in Brie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PI Data Hub
  73. ^ Christensen, Shane. Frommer's Dubai. John Wiley & Sons. 2010: 174. ISBN 978-0-470-71178-1.
  74. ^ Nama Tuluveru all set to entertain UAE with Rangabhoomi's 'Kaala Chakra'. daijiworld.com. [2016-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5. ^ Languages spoken in Dubai. Justlanded.com. [201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7).
  76. ^ 76.0 76.1 Religion in Dubai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04-24.. Dubaidreams
  77. ^ Luxury Fashion Branding: Trends, Tactics, Techniques – Page 80, Uché Okonkwo – 2007
  78. ^ Dubai – Page 100, Terry Carter – 2009
  79. ^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 Page 14, George Ritzer – 2012
  80. ^ Dubai Shopping Festival 2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ore Details
  81. ^ DSF Mileston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ubaicityguide
  82. ^ Sales will account for 8% of Dubai's GDP. Gulfnews.com. 2009-05-03 [201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8).
  83. ^ Dubai is sister city to Barcelona, on the municipality's website (in Catalan), retrieved on 28 October 2015.
  84. ^ Dubai and Busan are sister cities, on the municipality's website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18, 13 November 2006.
  85. ^ Sister Cities Agreement between Detroit and Duba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8 September 2003.
  86. ^ Partnerships: Frankfurt am Main. Council of European Municipalities and Regions. [2015-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8) (德語).
  87. ^ Dubai and Gold Coast are sister cities, on the municipality's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28 October 2015.
  88. ^ Dubai is sister city to Shanghai, on the municipality's 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7 July 2009.
  89. ^ Dubai and Istanbul are sister cities, on the municipality's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Turkish), 22 March 1997.
  90. ^ Wako: Kerjasama Padang-Perth-Dubai Saling Menguntungkan. ANTARA. 2015-09-15 [2015-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7) (印度尼西亞語).
  91. ^ KL's Sister Cities - Poskod Malaysia. 2010-10-21 [2013-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30).
  92. ^ 深圳迪拜正式缔结友好交流城市,迪拜友好城市有哪些. www.dubaiqqt.com. [2018-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外部連結[編輯]

從維基百科的姊妹計劃
了解更多有關
Dubai」的內容

維基詞典上的字詞解釋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多媒體資源
維基新聞上的新聞
維基語錄上的名言
維基文庫上的原始文獻
維基教科書上的教科書和手冊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維基學院上的學習資源
維基數據上的數據項
  • OpenStreetMap上有關杜拜的地理資訊
  • 谷歌地圖
  • 維客旅行上的杜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行政區劃

酋長國(首府)

阿布達比 (阿布達比) 
阿治曼 (阿治曼)
 
杜拜 (杜拜)
 
富查伊拉 (富查伊拉)
 
哈伊馬角 (哈伊馬角)
 
沙迦 (沙迦)
 
烏姆蓋萬 (烏姆蓋萬)

規範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 GND: 4204044-9
  • ISNI: 0000 0004 1763 1167
  • LCCN: n83167803
  • NKC: ge331002
  • SUDOC: 028210077
  • VIAF: 136081793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