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 八卦 山 抗日 保 台 史蹟 館

1894年滿清政府與日本政府因朝鮮問題而正式開戰,史稱「中日甲午戰爭」。戰勝的日本提出了種種不合理的要求,包括巨額賠款、開放港口城市通商、承認朝鮮獨立、無條件割讓台灣、澎湖等等。為緬懷紀念1895年「八卦山抗日之役」台灣人民抵抗日軍的淒烈戰況,抗日保台史蹟館以戰爭史蹟館園區的概念,賦予八卦山大佛風景區新的遊憩主題……

走完銀橋飛瀑時,對位在銀橋飛瀑末端的防空坑道很感興趣,參觀完了武德殿,走出建築工地,橫越過路口,來到了1895抗日保台史蹟館,一窺這座防空坑道神秘面紗裡的真面目。

進入大門後,眼前的牆上貼滿了八卦山抗日保台的圖文歷史資料。

在入口大門旁有一幅參觀辦法和參觀禮節,內容提到開館時間和團體參觀預約辦法。參觀禮節裡則提到「展示文物請勿拍攝」,特別請教過館裡工作人員,並沒有禁止我拍攝。

抗日保台乃因甲午戰爭而起,所以史蹟館就以甲午戰爭為起點,說明甲午戰爭的爆發原因、戰爭的經過和戰爭的結果,並列出一些和這次戰爭有密切關係的人物。


以底片方式來說故事,不過隨著數位科技的普及和應用,可能有一大部份的年輕輩已經不知道底片是什麼。

甲午戰爭,那麼何謂甲午、何謂乙未?只要了解天干和地支,自然知道甲午和乙未的意思。

走道中間有三幅解說牌,分別介紹和甲午戰爭有關的清朝人物,李鴻章、慈禧太后和丁汝昌。

已降復死死為誰,多麼悲壯的情懷!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由丁汝昌率領,結果清軍戰敗,丁汝昌除了拒絕日將的誘惑之外,不久後服毒自盡,臨死不屈。雖然說生命可貴,但是在現今的社會裡,有這種大將之風風骨的人何處可尋?

馬關條約中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但是朝廷中有大臣反對,台灣有全島人民的奮鬥抵抗。日方代表的橫濱丸原預訂於淡水登陸,但受到岸上的砲擊而無法靠近,最後只好在海上完成交接。


十九世紀中葉之後,在西方列強的優勢外力衝擊下,明治維新和自強運動成為中日兩國所所事的現代化措施,但結果卻出現了極大的落差。

明治維新和自強運動這場現代化競賽,經過甲午戰爭的檢驗後,證明了日本的成功和清國的失敗,歷史學家的分析,清國之敗乃其只重兵事、不重法制,只學皮毛、不求根本。

甲午戰爭在平壤戰敗、旅順失守,清廷恐慌,開始蘊釀和議,最後派出李鴻章代表談判,此時日軍採取兩手策略,先派兵攻佔澎湖,以造成「既成事實」作為日後要求割讓台灣的談判籌碼。

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支隊登陸紀念碑,怎麼長相和鹽寮抗日紀念碑那麼像。

清廷戰敗除了簽訂馬關不平等條約之外,隨之衍生出相關的效應,清廷在國內聲望盡失,革命、維新的種子開始茁長;台民最終見割讓已成定局,於是倡議成立台灣民主國。

宰相有權能割地,弧臣無力可回天,一個無能的政府是國家的不幸,更是人民的不幸。

台灣改朝換代後,一夕間台灣人變成日本人,而台灣人經日本人統治五十年之後,脫離日本統治雖已長達六十年,台灣人的言行舉止卻仍然留有濃濃的日本味。

展覽廳裡概略的逛了一圈,接著要走入防空坑道中。

登上幾階的階梯,進入防空坑道。防空坑道的水泥牆看起來十分的厚實堅固。

進入防空坑道沒幾步,側邊牆上有一道矮門,門後是當年的戰備儲油。

接著防空坑道的兩側有動態的影片介紹,也有靜態的圖表展示。展示的燈光加上LED燈的裝飾,使得展場沒有防空坑道的幽暗氣氛,反而覺得有點熱鬧。


唐景崧的介紹,馬關條約載明中日休兵,但不包含台澎在內,清廷將消息傳達唐景崧,要唐景崧激勵將士、開導紳民,唐景崧遂發出告示,徵求自願入營的兵勇。

防空坑道中除了展示的這條坑道之外,還有其他的支線,但是並不開放,整個防空坑道工程看起來十分浩大。

走下幾階的階梯,接上另一段坑道。

這段防空坑道的光線較暗,色調又偏藍,走下階梯好像要走進電影院般。

坑道的半途開始,又有了展示的資料。

這時的展示內容,也不再是停留在甲午戰爭或馬關條約階段,而是日軍開始登陸台灣。


來到這裡防空坑道又有叉路,但是叉路炕道也一樣是不開放。

日本登陸台灣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接收,雖然日軍強大,在佔領台灣的過程中仍然付出相當的代價。



坑道的底端牆面作為播放幕,在封閉又黑暗的空間裡,頗有看電影的味道。

走在坑道中,除了可以觀賞展板和影音方式展出外,走在長長的防空坑道,也可以使人感受到戰爭時緊張、壓迫的氣氛,增添參觀的臨場體驗。



日軍登陸,受到全台島民的反抗,接近展示末端處的內容就是八卦山戰役、彰化的淪陷。



日軍攻陷基隆後,潰兵爭入台北城,造成城中大亂,廣勇乘勢到處燒殺擄掠、強姦民女,此時大稻埕、艋舺一帶的士紳商賈為了自保,乃擬好請師日軍前來鎮壓的呈文,但卻不敢簽字,辜顯榮則在此時自告奮勇,隻身前往汐止請日軍儘速入城,之後在三位洋人的二次請軍入城下,日軍終於進入台北城,城內也安總算安定下來。


走一趟抗日保台史蹟館,館裡有豐富的歷史資料可閱讀或觀賞,同時也可以走一趟防空坑道,感受一下戰爭時身處幽閉空間裡的緊張和壓迫感。


坑道轉彎處的牆面又成了一處播映幕,而階梯則成了觀眾席。而此時也接近了防空坑道的末端。


這處防空坑道並不是早年小土堆式的防空洞,防空坑道裡坑道四通八達,坑道牆壁建築體堅固,規模盛大,又免費參觀,值得來看看史料,來感受坑道裡不一樣的氛圍。

走上最後一小段階梯後,眼前的景象是不是有點眼熟呢?


走出了出口,就是銀橋飛瀑末端處的防空坑道的出口處,由出口處看起來不太起眼,令人難以想像防空坑道裡竟然規模如此浩大。

出了出口再往山下走,又回到入口處前方的彰化縣文化局,此時天空開始烏雲密佈,天色起了變化。

再越過道路,往孔廟來看看,此時已經過了下班時間,孔廟大門已經關了起來,同時天空中開始下起雨來。雨滴慢慢的愈下愈密,但是車還停在八卦上山的停車場,看來是躲不過這場雨,躲不了成為落湯雞的命運。

雖然下雨,但是彰化有名的肉丸總是不能放過,品嚐肉圓的美味就成了今天在彰化市活動的句點,彰化三天之旅的第一天也在肉圓的美味下宣告結束。

(本篇同時寫於中時部落格://blog.chinatimes.com/akao_chen/archive/2013/10/19/8139636.html

這座地下防空坑道的興建背景在出口處有簡單的說明,若是想了解,請看銀橋飛瀑:

 銀橋飛瀑&賴和詩牆

這趟彰化之行的其他行程,請參考:

 彰化三日遊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