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怪怪的

怎麼覺得嘴巴裡有點怪怪的?一名50歲女性沒有菸酒檳榔習慣,但最近2週來感覺口腔黏膜變得敏感又粗糙,照鏡子發現兩頰口黏膜出現白色網狀條紋,雖然不會痛,但吃到太燙或太辣的食物時有點不舒服;經就醫診斷,確診為口腔扁平苔癬。

示意圖/TVBS

口腔扁平苔癬是一種口腔黏膜的慢性發炎,有些人以為是火氣大導致嘴破,自行到藥局買外用藥,擦或噴了好幾周卻沒有效,不禁擔心:該不會是口腔癌的前兆吧?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邱聖富表示,口腔扁平苔癬被認為是和T細胞介導的自體免疫疾病相關,好發於女性,發生的比率約為0.5%~2%。

扁平苔癬不僅會出現在口腔,也可能出現於皮膚、生殖器等部位或合併發生。邱聖富說明,出現於皮膚的病灶較容易緩解,而口腔內症狀經常長達數年甚至更長,而且較容易復發。口腔內最常出現扁平苔癬的位置依次是頰黏膜、舌頭、牙齦;可分為幾種型態──網狀型、斑狀型、萎縮/糜爛型、丘疹型、潰瘍型、水疱型,灰白色的韋克漢氏紋(Wickham’s striae)是常見的臨床特徵。

口腔扁平苔癬和口腔癌有關連嗎?雖然仍有爭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它認定為口腔癌前病變(premalignant disorder),不過惡性轉變率低,文獻回顧約為0.2%~0.5%。

邱聖富說明可能致病的因素:遺傳基因、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肝炎、壓力、焦慮、憂鬱、牙科材料、藥物等,但直到目前為止仍不知道確切的致病原因;病人通常都是沒有症狀的,有些人會覺得口腔黏膜粗糙或是口乾等不適感,少部分人會覺得疼痛而來求診。

若發生疑似口腔扁平苔癬的症狀,邱聖富提醒,切勿自行到藥局買藥塗抹或服用,務必到有口腔顎面外科或口腔病理科的醫院診斷並治療;平時也應注意加強自身免疫力,例如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並戒掉菸、酒、檳榔等不良口腔嗜好,遠離太燙、油炸或辛辣的剌激食物。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奇美醫學中心‧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身體崩壞的源頭」就在口腔裡!心肌梗塞、中風、糖尿病的機率變3倍

經常嘴破?醫師自創「安迪湯」調節免疫、嘴破不來!

口腔是「全身照妖鏡」 4種狀況提醒你健康亮紅燈了!

皮膚癢代表肝不好?5種皮膚問題是「肝臟疾病」警訊

白斑不再沒藥醫!免疫治療逾9成可獲得控制改善

立即報名→健康2.0免費講座【由內而外 逆齡抗老保青春】

快訊

缺席全代會是因深夜在家跌倒 吳伯雄曝3個幸好讓他保住一命

大腸直腸癌(大腸癌) 痔瘡 新冠肺炎 B型肝炎(B肝) 黃斑部病變 子宮內膜息肉 高血壓 骨質疏鬆症(骨鬆) C型肝炎(C肝)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作者登入 E-mail

udn/ 元氣網/ 疾病百科/ 耳鼻喉科/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 審稿:台大醫學院牙科名譽教授韓良俊
  • 更新時間:2022-07-06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是什麼?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是口腔癌前病變的另一種,成因幾乎全為嚼檳榔引起,病灶常見於頰黏膜、其次是腭部和臼齒後區,患部黏膜首先失去正常的淺紅色、變白,接著反覆出現潰瘍或水泡,最後黏膜會慢慢失去彈性,用手指觸壓可明顯感受黏膜有如皮革,甚至摸到縱走方向的「纖維化帶」,此纖維化帶會拉住嘴角與頰黏膜,造成無法張大口,嚴重影響日常口腔功能,如進食、刷牙或牙齒之檢查、治療等。病灶如果發生在口咽之間的軟腭部位,可導致吞嚥困難;懸雍垂也會因而萎縮或變形,用手刺激時不會有嘔吐反射。臨床伴隨口內燒灼感、刺痛、乾澀的感覺,對辛辣、熱等食物極度敏感,味覺卻顯麻木。

病程進行到後段,可能併發喉痛、耳痛、失聰,到發展成口腔癌,則有較高的死亡率。目前治療方式有:注射類固醇或全身性用藥減少纖維化物質;手術或雷射摘除纖維化帶,不過療效有限,且多因體質而異,用藥也可能有不少副作用,最好還是預防勝於治療,拒吃檳榔即可完全預防此症。

  • 疾病名稱: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 英文名稱: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
  • 別名:口腔硬化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有哪些症狀?

  • 口腔黏膜泛白
  • 硬化失去彈性
  • 有時會起水泡/潰瘍,或有纖維化帶
  • 張口困難
  • 進食困難
  • 吞嚥困難
  • 對辣味食物敏感、疼痛
  • 味覺減退
  • 口乾
  • 耳痛
  • 喉痛
  • 鼻音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該如何預防?

  • 遠離檳榔,如已有嚼食惡習,更須盡快戒除。
  • 每半年定期接受牙醫口腔檢查,平時也可做自我口腔檢查,如查看頰黏膜的顏色是否正常?摸起來是否不平滑、失去彈性、甚至有硬帶、有無張口困難等,舌頭及臼齒後部也要一併檢查。
  • 避免吸菸、喝酒等其他可能刺激口腔細胞異變的習慣。過度吃辣也容易刺激口腔黏膜,應盡量減少。
  • 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用餐後徹底刷牙和漱口、正確使用牙間刷及牙線,都有助維繫健康的口腔環境。
  • 營養充足,維生素A有助於口腔黏膜上皮組織修復,而維生素B具有維持上皮細胞功能,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再生,可以透過多食有色蔬果、番薯葉、胡蘿蔔、紅心番藷、糙米、豆類、芹菜等加以補充。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有哪些併發症?

  • 口腔黏膜白斑症
  • 口腔黏膜紅斑症
  • 疣狀增生
  • 失聰
  • 口腔癌
  • 鱗狀細胞癌
  • 疣狀癌

哪些人容易得到《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

  • 現在或曾經嚼食檳榔的人。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患者百分之百都有吃檳榔的習慣;而嚼食檳榔的人,罹患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的機率比罹患口腔癌更高。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的成因是什麼?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的問題出在口腔黏膜下因受檳榔影響堆積大量膠原纖維,且膠原蛋白之分解也受阻,致使血管變小血流受阻,進一步造成上皮萎縮。而刺激口腔黏膜下組織合成過量膠原蛋白質的元兇就是檳榔的成份。

    檳榔的成分中含多種致癌物質,檳榔子本身亦含豐富的植物鹼,而檳榔子成分包括:多酚類化合物、各種檳榔鹼、粗纖維、脂肪、醣類等,這些物質一方面會使口腔黏膜細胞產出大量膠原蛋白,一方面又降低細胞分解膠原蛋白質的能力,因此造成膠原纖維過量堆積。特別是檳榔鹼還含致基因突變的特性,經咀嚼後會在口腔裡對黏膜的纖維母細胞產生細胞毒性和基因毒性,破壞組織,最後就形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甚至口腔癌。

    一旦開始接觸檳榔,無論時間長短與嚼食數量為何,都有可能引發黏膜細胞的異常變化,之後也無法自然回復正常(即非可逆性病變)。當上皮因黏膜下纖維化而萎縮變薄,代表黏膜的保護力也會減弱,致癌物質與各種病原就越容易入侵,而使口腔組織發生病變,雪上加霜。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要看哪一科?

  • 牙科
  • 耳鼻喉科

《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主要的發生部位?

  • 口腔(口腔黏膜)
  • 台男口腔癌發生率世界第一 醫師:嚼檳榔風險高11倍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