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 抽 痛

更新: 2021-03-25 10:22 PM    标签: 侧躺, 压力, 止痛, 热敷, 症状, 穴道, 胃抽筋, 胃痉挛, 胃痛, 胃肠疾病, 饮食

不止是脚会抽筋,胃也会抽筋,称为胃痉挛,患者感到腹部剧痛,甚至呕吐。对生活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胃痉挛是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当胃痉挛发作时,就医前有2个方法可缓解疼痛。

可怕的胃痉挛 疼痛可能持续几小时

一边吃饭一边处理工作,这个在忙碌生活中常出现的场景,可能在吃了一餐麻辣锅、米糕后,引来胃的反扑:上腹部绞痛,甚至疼到浑身冒冷汗,还跑到厕所呕吐。以为是胃痛,急忙到医院挂急诊,结果医生检查后告知是胃痉挛。

马偕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高晧宇指出,胃痉挛就是俗称的胃抽筋,主要疼痛位置在胸骨底下的剑突处,也就是肚脐上方部位,但也有人是整个腹部同时痛。

疼痛表现非闷痛,而是绞痛,因是胃受刺激,胃壁肌肉快速蠕动而引起的症状。发作时间从几秒、几分到几小时都有可能。

患者还可能伴随其它症状,例如:恶心、呕吐、一直打嗝、腹胀、排气,或便秘、拉肚子等排便习惯的改变。

吃太快、压力都会造成疼痛 胃痉挛有7种原因

让胃抽筋的原因,多与饮食习惯及生活压力有关,另有少数是疾病造成。

1. 饮食

饮食是最常见的原因。辛辣食物、太粗糙的纤维、甜点、油腻餐点和较难消化的糯米类食物(汤圆、粽子、饭团、米糕),都可能造成胃部绞痛。

另外,三餐不定食、吃太快、暴饮暴食等不良用餐习惯,也会使胃部容易发炎,导致胃痉挛。

高晧宇指出,很多人在吃饭的同时,还要开会、赶着做很多事或看手机,都容易造成胃痉挛。他解释,滑手机的动作和看手机的内容,会影响肠胃的血流量。吃饭时,应是在放松状态下专心吃饭,这样对肠胃最好。

2. 压力

在高晧宇的门诊,多数胃痉挛患者是因工作压力、没有好好吃饭而引发症状。据肝病防治学术基金会资料,情绪因素与消化系统症状、减弱的肠胃道黏膜抵抗力通常有极大关联,多数胃痉挛患者,多处于长期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中。

刺激性食物和压力是造成胃痉挛的常见因素。(摄影:彩霞/大纪元)

3. 烟酒

长期抽烟和过度饮酒皆会影响正常的肠胃道功能,使胃部保护力变差,稍有一点刺激就会疼痛。

4. 胃肠疾病

便秘、急性肠胃炎、胃糜烂、胃溃疡、肠沾黏、肠阻塞、肠躁症等,也会造成胃痉挛。

5. 药物

常服用止痛药容易造成胃部损伤。

6. 妇科疾病

经痛、卵巢囊肿、骨盆腔发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造成腹部疼痛时,腹部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影响,也可能连带引发胃痉挛。

7. 肝胆疾病

胆结石、胆囊炎或肝脏有病变,例如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会连带胃肠出现不舒服的表现。

其它还有食物过敏、食物不耐症、阑尾炎、大肠癌、胰脏炎、腹部创伤、腹部主动脉瘤、腹部肿瘤、腹膜炎、膀胱炎、急性充血性心脏衰竭等疾病,也会造成胃痉挛,因为身体内的其它器官不舒服,都可能影响到胃。只是这些情况比较少见。

缓解胃痉挛2方法:侧躺、启动人体自带的天然胃药

胃痉挛发作起来,常让人痛到“怀疑人生”。高晧宇指出,此时有两个方法可以缓解疼痛:

● 侧卧、热敷:整个人缩起来侧卧,并在疼痛处热敷。因胃痉挛是肌肉过度收缩,热敷有助放松。

● 按压穴道:可按压位在膝盖外侧上缘两寸(三横指)的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用于应付急性疼痛。

梁丘穴:位于膝盖骨上缘外侧端上2寸(约三横指处)。(健康1+1/大纪元)

如果肚子按起来不痛,还可以按中脘穴,可舒缓疼痛。中脘穴位在脐上正中线4寸(五横指)。

中国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孙茂峰在其著作《一穴解痛:针灸名家的独门诊治秘方》中提到,中脘穴离胃非常近,可直接对着“火源”喷水灭火,对治疗胃脘痛、腹胀和嗳气吞酸等都有效果,将其形容为人体的“天然胃药”也不为过。

当疼痛缓解后,仍要就医治疗,找出造成胃痉挛的病因。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4寸(约五横指)处。(健康1+1/大纪元)

多吃3样食物养胃 饭后走走帮助消化

胃痉挛根据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肠胃蠕动不好的患者,用药物促进肠胃蠕动、让排便顺畅。如果是压力大造成的,也有药物能调整、放松自律神经。

胃痉挛患者平时可多吃3种食物顾胃:秋葵、生姜、山药。秋葵有益胃部黏膜的健康,生姜有助肠胃蠕动,减轻肠胃不适。山药是对胃肠很好的食物,含黏质多糖可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及吸收。

还可多吃蔬果、运动让肠胃蠕动顺畅,避免便秘。若有食物吃了会不舒服,之后也要避开、少吃。

高晧宇表示,吃饱饭最好不要马上坐着,会让食物积在胃里,最好先走个10至15分钟。也不要吃太快,最好每一口饭都嚼15至20下,才能减少胃痉挛发作。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胃痛、胃胀、胃酸多不宜吃这些 3样食物来养胃

· 中医推荐“养脾胃三宝”摆脱疲劳、胃病又降压

· 胃弱、胃溃疡有3原因 中医食疗方养好胃还降糖

责任编辑:李清风◇

胃痙攣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代表胃已經承受不了!彰化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范泉山醫師表示,胃痙攣是指平滑肌痙攣,上腹部會有一陣陣地不自主的抽筋疼痛,其引起的原因多,首要辦別原因很重要,可以先熱敷緩解,而非吃止痛藥壓住身體的警訊,如果胃痙攣持續發作沒有好轉,請一定要前往醫院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做胃鏡檢查。

胃痙攣疼痛 一陣陣地絞痛

范泉山表示,胃痙攣是指平滑肌痙攣,胃會不自主的抽筋,常以劇烈收縮表現,通常以上腹痛為主,疼痛感有起伏,是一陣陣地疼痛,不同於胃潰瘍持續而穩定的疼痛,胃是腹內的臟器,醫師比喻,一個袋子劇烈收縮時,袋內的內容物會往袋口衝,因此在胃痙攣時常伴隨噁心或嘔吐的現象。

胃痙攣原因多 先辦別原因

范泉山分析,胃痙攣的原因多,第一,內在因素:胃是腹內的臟器,一般來說由自律神經所掌管的,自律神經的中樞在腦幹,且腦幹與精神同一個中樞,因此情緒不穩定容易引發胃痙攣,所以情緒爆起爆落、急躁時容易胃痙攣;第二,外在因素:胃壁遇到不適合或激烈的刺激,包括暴飲暴食、嗜吃刺激辣物的刺激、感染、腸胃炎、病毒、細菌毒素都很可能會造成胃痙攣。

該如何緩解? 先熱敷喝點溫水

「胃痙攣必須要先辦別胃痙攣的原因。」范泉山解說,在醫師的角度不是急著治症狀,它是要先將胃痙攣的原因辨別,我們先思考是由情緒起伏、暴飲暴食、腸胃道感染等,針對不同的原因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但許多人胃痛會直接吃止痛藥緩解,范泉山建議,發生胃痙攣時,首先靜下來先讓胃休息,且先不要吃任何東西,喝點溫開水有效以後,仍須對病況找出原因。如果直接吃止痛藥,反而將身體設定給你的胃痛警訊遮蓋,好比閃黃燈警訊,突然遇到閃紅燈,強調不能只吃止痛藥,要找原因。

胃痙攣發作頻繁 從原因著手調整

范泉山解說,如果經常胃痙攣發作,從原因著手,可以先觀察自己的生活作息規律、情緒起伏狀況是否穩定,應該先節制地規律生活、三餐正常或平常多運動。若是其他原因,比方嗜吃麻辣鍋、喝酒、菸酒應酬等易摧殘胃部,絕對要禁止。

范泉山分享,胃痙攣是上天給我們的警告,代表你的胃已經承受不了,請不要再這樣虐待自己的胃。若是前述都做到調整,確定並非感染、食物中毒、腸胃炎問題,胃痙攣仍反覆發作,很可能有其它背後的原因,請來醫院找醫師討論是否需做進一步胃鏡檢查。

胃也會抽筋?談胃痙攣

造成胃痙攣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發炎、潰瘍、飲食因素等,不是單靠胃藥、胃乳就能根治,應到胃腸科門診尋求治療,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諮詢/郭建興(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主任、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吳思瑩

「哎呀,我又開始胃痛了!」曉晴工作須頻繁出國洽公,不但三餐不定時,也由於工作壓力大,經常感覺胃不舒服。因此,她總是隨身攜帶胃藥、胃乳,以免身體不適耽誤工作進度。

上週五晚間,曉晴留在公司加班準備出差文件。剛吃完微辣的咖哩飯後,突然腹部一陣絞痛,她不但疼得渾身冒汗,還忍不住衝到洗手間嘔吐。同事一看不對勁,趕緊陪她去掛急診。「醫師,我的胃非常痛,也會噁心想吐。剛剛我吃了胃藥,但好像沒什麼用。」醫師詢問她相關症狀,初步判定曉晴的症狀是胃痙攣,而不是胃痛,建議她照胃鏡確認胃部情況。曉晴第一次聽到胃痙攣這個名詞,很擔心自己是不是病況嚴重⋯⋯


胃痙攣 俗稱胃抽筋

胃痙攣(Gastrospasm)和胃痛有什麼不同?這是一般人最常有的疑問。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快,容易趕時間造成精神緊張,經常把胃痛視為家常便飯,總覺得忍耐一下或吃些胃乳就沒事了。不過,有時民眾以為自己是胃痛發作,其實是胃痙攣,也就是一般常稱的胃抽筋。

胃痙攣是一個通用術語,它不是個疾病,只是個臨床症狀或感覺。指的是發生在腹腔鋒利的、間歇性的收縮或者是疼痛或不適的感覺。胃痙攣是由於腹腔的平滑肌不自主收縮而產生肌肉抽搐,是迷走神經受到刺激所引起。可能的原因很多,包括任何腹腔器官的問題或者疾病,都可能以胃絞痛來表現。甚至於有些腹腔外但靠近腹腔的器官之問題也可以用胃絞痛來表現,例如肺部下葉、腎臟、膀胱、子宮或卵巢等的疾病。所以發作時不一定表示胃有問題,也不能跟其他消化道疾病畫上等號。

胃痙攣常見的原因包括消化不良、腸胃炎、過度脹氣、經痛、或膀胱炎。根據不同的病因,胃痙攣可以持續幾分鐘或數小時,如由於吃油膩的食物或劇烈運動造成的消化不良。胃痙攣也可能持續幾天,如女 性月經期。長期的胃痙攣可以是連續的或週期性的發生,可能是由於較嚴重的情況,如大腸癌。

胃痙攣可能發生在整個腹部,亦可發生在局部如下腹部、或上腹部胃的位置。根據不同的病因,胃痙攣 可能伴隨其他症狀。求診時,務必要告知醫師其他伴隨的症狀,這些信息有助於醫師鑑別診斷胃痙攣的原因。


病因

胃痙攣可由嚴重的感染、惡性腫瘤(癌症)、發炎、外傷、腸阻塞及其他異常過程所引起。也可以因輕微的情況如消化不良及壓力所引起。

飲食、菸酒、藥物、壓力 易加劇症狀 很多原因都會引起胃痙攣,最常見的是食物的刺激。像是生冷、酸辣或過於油膩等較難消化的食物,都可能造成胃部絞痛。

要避免胃痙攣,就是要減少胃部發炎的機會。一旦刺激性食物增加,或是經常用餐時間不規律、暴飲暴食,導致胃酸分泌增多,胃部易發炎,胃黏膜對痛的忍受度降低,就更容易出現胃痙攣。

這種狀況也會出現在有抽菸習慣的人身上。癮君子因長期抽菸會降低胃腸血流及前列腺素之生成,致使腸胃道分泌粘液能力減弱,胃部保護力就變得比一般人差,只要稍許酸辣刺激,便會出現劇烈的疼痛。而若嗜好杯中物,過度飲酒也會影響正常的腸胃道分泌成分,並且酒類亦是屬於刺激物的一種。

不但飲食要注意,民眾服藥前也應詢問藥師相關副作用,其中也有造成胃痙攣的可能。像是控制高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及治療肺氣腫的氣管擴張藥物,會影響腸胃道蠕動功能,使胃在排空能力減弱的情況下,胃容易發炎,胃痙攣出現的機會就大大增加。另外像關節炎患者可能需服用止痛藥物,長期下來都容易破壞胃黏膜,不得不謹慎看待。

胃是消化器官,但非常容易受情緒影響,一旦情緒緊張、壓力大,胃壁就會收縮,嚴重者就會痙攣。一般看來,多數胃痙攣患者,大多處於長期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之中,因為情緒因素與消化系統症狀及 減弱的腸胃道黏膜抵抗力通常有極大關聯。

應就醫確認病因 勿僅自行服藥 胃痙攣發作時,如果症狀還可忍耐,建議可先側躺,再於腹部熱敷,在身體較為放鬆的情況下,對減緩疼痛感有所幫助。不過,由於胃痙攣多是急發的劇烈疼痛,患者通常都會掛急診。

急診醫師會先施打副交感神經抑制劑來放鬆平滑肌舒緩症狀,並讓其臥床休息或局部熱敷,再建議至腸胃科專科醫師門診進一步檢查。

腸胃科醫師會請患者描述疼痛狀態,確定是空腹疼痛、飯後劇烈疼痛、間接性或長時間持續疼痛,以及是否伴隨其他症狀,例如是否有嘔吐、發燒、腹瀉等。如有嘔吐,嘔吐物內容及有沒有吐咖啡色物質或 鮮血都需告知醫師。另外,了解患者胃痙攣症狀前是否做了什麼動作或吃了什麼食物而引發疼痛,也是判斷胃痙攣的重要依據。根據前面的病史,有需要時,腸胃科醫師會建議患者接受「胃鏡檢查」或「腹部超音波檢查」來確認原因。

臨床上因胃痙攣就診的病患以女性為多,不過,這不表示女性較容易出現此症狀。根據醫師評估,多數女性都比較注意身體的變化和反應,男性則可能因為平日抽菸、喝酒的機會多,認定自己屬於胃腸不好的族群,胃痙攣發作總想忍耐一下就沒事了,或是自行服藥稍有改善就不就醫檢查,這樣可能導致真正的病情延誤治療,值得注意!


簡單生活 善待胃腸

胃痙攣不是疾病,但可以當作一個警訊。它的出現就是提醒民眾需調整飲食習慣、生活步調、用藥問題等,免得身體出狀況卻不自知。

要如何改善並避免胃痙攣 呢?首先可以從「調整飲食」做起。減少食用過酸、辛辣、油膩或太燙、冰涼的飲食,以免過度刺激胃部,盡量選擇簡單易消化的食物,像是生鮮的蔬果,但要注意纖維太粗糙的要先處理過。至於糯米類的湯圓、粽子、飯糰,因為不易消化,會在胃中長時間停留,將致使更多胃酸分泌,只能酌量食用。烹調方法多用清蒸汆燙,不過度油炸或加入大量醬料,並少吃糕餅、甜品等精緻食物。除了食物選擇要注意,要習慣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或是規律性的少量多餐,都是避免胃痙攣的「撇步」。

此外,生活習慣也可以和飲食同步改善。除了減輕壓力來源,例如盡量不加班、熬夜,安排休閒活動保持心情輕鬆,也建議多多參加戶外踏青、健行,都能適度紓壓,降低胃痙攣發作機會。此外,需注意的 是,從事運動前做好熱身,不要吃太飽,也是預防的好方法。

藥物或者補品不要隨便亂吃。如果長期需要吃止痛藥,最好諮詢腸胃科醫師,甚至安排胃鏡檢查。除了酒、菸不要碰之外,還要常注意身體變化,定期作身體健康檢查。

胃痙攣的其他伴隨症狀

  • 可能伴隨胃痙攣的其他消化道症狀:
    噁心、嘔吐、嗝氣、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排氣、排便習慣改變、腹瀉、腸臑動增加等。
  • 可能伴隨胃痙攣的其他非消化道症狀:
    發燒及冷顫、類感冒症狀、不尋常陰道出血、不尋常陰道分泌物或錯過經期等。
  • 在某些情況下,伴隨胃痙攣的其他症狀,可能危及生命:(有這列情況需緊急就醫)
    黑便或血便、呼吸困難、頭暈、意識改變、嗜睡、虛弱、發高燒、吐鮮血或咖啡色物質、皮膚及眼白變黃(黃疸)、腹部有搏動性腫塊、嚴重腹痛或腹脹等。

胃痙攣的病因

  • 造成胃痙攣的消化道病因有:
    食物過敏或食物不耐症、食物中毒、腸胃炎、胃炎、胃潰瘍、腸躁症、便秘、闌尾炎、腸阻塞、大腸癌、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膽結石、膽囊炎、胰臟炎等。
  • 造成胃痙攣的婦科病因有:
    懷孕之併發症如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經痛、卵巢囊腫、骨盆腔發炎、性病等。
  • 造成胃痙攣的其他病因有:
    腹部創傷、腹部主動脈瘤、腹部腫瘤或膿瘍、腹膜炎、膀胱炎、腎臟疾病如腎結石或腎衰竭、急性充血 性心臟衰竭、藥物副作用、運動、壓力或焦慮、毒物接觸等。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胃痙攣時可以吃止痛藥嗎?

A:一般不建議吃。因為若患者有胃炎、胃潰瘍,服用止痛藥會更傷胃,吃了就像在傷口灑鹽。胃痙攣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側躺休息、局部熱敷、就醫治療,還是找出可能的病因比較實在。

Q、吃辣會吃到胃痙攣嗎?

A:辣椒和辣味食物會刺激胃部黏膜,甚至在症狀出現之前就會有胃黏膜受傷的現象。當食物或胃酸刺激傷口,底下的平滑肌不自主地收縮,就會產生胃痙攣的現象。

胃绞痛怎么办?

痉挛发作时该怎么 平躺休息:如果在痉挛发作期间,患者还保持站立或者继续走动,容易加剧痉挛症状。 因此患者应注意平躺休息,并用热水袋捂住部,缓解痉挛。 及时就医:服用止痛药只是缓解痉挛带来的疼痛,并不能针对引起痉挛的病因治疗,因此经常出现痉挛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查找病因。

胃痉挛是什么感觉?

胃痉挛是指肌肉持续收缩造成疼痛,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中上腹出现硬块且不能触摸等症状,常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 凡是的器质性病变,如胃炎、溃疡等,均可出现胃痉挛性疼痛;和肠痉挛类似,出现了胃痉挛性疼痛,也并不表明一定存在器质性病变。

胃ㄐㄧㄥ挛怎么办?

應就醫確認病因勿僅自行服藥胃痙攣發作時,如果症狀還可忍耐,建議可先側躺,再於腹部熱敷,在身體較為放鬆的情況下,對減緩疼痛感有所幫助。 不過,由於胃痙攣多是急發的劇烈疼痛,患者通常都會掛急診。 急診醫師會先施打副交感神經抑制劑來放鬆平滑肌舒緩症狀,並讓其臥床休息或局部熱敷,再建議至腸胃科專科醫師門診進一步檢查。

胃痉挛可以吃什么?

胃痉挛患者平时可多3种食物顾:秋葵、生姜、山药。 秋葵有益部黏膜的健康,生姜有助肠胃蠕动,减轻肠胃不适。 山药是对肠很好的食物,含黏质多糖可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及吸收。 还可多蔬果、运动让肠胃蠕动顺畅,避免便秘。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