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投機 者 的 告白 證券 心理 學

推薦序

那這劍就沒用了

閱讀科斯托蘭尼三本書後,讀者最少應該有下列三問:第一,賭徒和投機者有何不同?科斯托蘭尼所定義的投機者具有什麼樣的特質?第二,作者的投資手法,你能複製嗎,如果能,為什麼?不能的話,又為什麼?那麼哪一個學派才是真正適合你的?第三, 為什麼證券心理學是重中之重的議題?

還記得《臥虎藏龍》的情節嗎?多年前在美和外甥觀賞李安這部武俠電影;由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盜得青冥寶劍,以飄逸犀利的身手砸了武林人士齊聚的飯館,讓江湖人士吃足苦頭,並說道:「青冥寶劍勝龍泉,……今朝踏破峨嵋頂,明日拔去武當峰。」

散場時,外甥不解的問:「誰握有青冥寶劍,就無堅不摧,所向無敵;但為何由周潤發飾演的李慕白卻可以用根樹枝就擊敗握有寶劍的她呢?」你是否有一樣的疑問,投資的世界可有這種現象?

最後一場兩人交手的打鬥戲,竹林裡拍得高來高去,相當唯美。李慕白再度降服了玉嬌龍,要收她為徒,傳她心訣;玉嬌龍不從,李慕白將奪取的青冥寶劍丟入河中說:「那這劍就沒用了!」李慕白大概的意思是──心念若不正,在好的武器也無法發揮全效。

這讓我想起,投資領域裡有許多有用的分析工具,無論基本分析還是技術分析,都會在某個時段好似著了魔般的失靈。明明股價已偏高,卻還是不停的上漲,完全偏離它基本面的支撐;例如2000年初高科技泡沫開始時,它也可以發生在股價已跌得哀鴻遍野,盈餘不錯的公司,股價也可以腰斬再腰斬,絲毫沒有趨緩的跡象;例如2002年10月高科技泡沫的尾聲,或2009年3月金融海嘯觸底前的下跌,當時茫然不解的,如今卻清楚不過了,我一直認為:「華爾街其實只有三個敵人:一個是『貪』,一個是『怕』,現代人再加一個『沒耐心』。」

投資大師也有殊途同歸的看法,班傑明‧葛拉漢(巴菲特的老師),提出市場先生(Mr. Market)的一經典說法,市場是由憂鬱和狂歡的市場先生,每天不停交替的上演,針對同一家公司給予不同驚人的報價。價值學派的經典論述,股票市場短時間是投票機,人數決定價格的走勢;長時間是體重機,公司的實力和份量最終會決定價格。

這也猶如科斯托蘭尼的經典比喻,主人帶著狗在街上散步,狗時而跑前,時而跑後,主人走了1公里,狗跑來跑去,跑了4公里,主人是經濟,狗是證券市場, 長期而言,經濟和證券市場的發展走向相同,但過程中去可能選擇完全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說,經濟的基本面不錯,但證券的價格可能是以下挫來反應。

這是投資者的必須有的認知,而我也常說,延遲反應不代表不會反應,而這個延遲反應,就可能是凌遲或折磨投資人的時刻,因此對財務行為學和證券心理學沒有足夠認識和訓練的人,自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再來看看喬爾‧葛林布萊特,引用巴菲特所說過的「 最好的投資課只要把兩件事情教好:如何估計投資標的價值,以及如何看待市場價格的走勢」。

如何估算價值,各家學派不一、關注點也不一,不管是從總體經濟面來下手的科斯托蘭尼,或者只關注個別公司體質和盈餘成長的彼得‧林區,抑或價值學派對企業內含價值的論述,一如武俠小說中各家兵器之美,各有其可觀之處。在此可不論斷彼此的優劣,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看不懂市場價格的走勢,那麼,一旦它的延遲,或如小狗(價格)與主人(經濟)的反相發展,投資者極有可能在市場轉向之前全面棄守,那麼這把劍,不管它是來自於少林,武當或蛾眉,還真是沒用了!

所以分析股價的工具和派別重要,但證券心理學或財務行為學,更是背後那看不見卻又左右一切的黑手,這也是作者認為90%的行情是心理學所造成的原因之一,不管是成功的投資或投機者,面對這重中之重的功課是從不輕忽的。科斯托蘭尼的這堂證券心理學課,雖只是一個開端,但有其重要的意涵。接下來,如何練就扎實良好的證券心理素質,是投資者一生的功課,也唯有如此,才能正確掌握且如臂使指地揮灑青冥寶劍!

文/闕又上(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著有《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等暢銷書)

推薦序

股市成功的關鍵,90%和心理素質有關

本書作者--科斯托蘭尼(以下尊稱科斯托蘭尼為科老),雖自稱投機者,但我發現科老對於投機的定義不若一般短線投機客。他一再強調靠著圖表分析、過度自信、系統與程式交易買賣來試圖預測股市行情,或者未來走勢的人,就像「著了魔」或「江湖術士」。或許用詞有些偏激,也讓人看出他那有點固執怪異的個性,但這卻是他希望投資大眾,特別是他教導年輕學生們,能夠精進自己的思考能力、擁有想法,不要像狂熱分子一般,當行情大好時一窩蜂衝進股市,又在行情大跌時爭先逃離股市!

如果不理解「心理學造就90%的股市行情」,就貿然進到股市,很容易被市場先生的情緒帶著走,陷入追高殺低的循環卻不自知。科老所提出的「遛狗理論」相當接近價值投資的哲學:價格(狗)雖然會跑來跑去(猶如價格漲漲跌跌),但最終還是會回歸到經濟或企業的真正價值(主人)身邊,因此千萬不要被價格波動牽著走,而要有自己的判斷力!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這本上個世紀的書,仍能夠繼續被世人們推崇與閱讀的原因。在投資市場,也許流行的投資商品會變、流行的分析方法會變,但人性恆久不變,恐懼與貪婪永遠控制市場的核心!如果不能駕馭這樣的心理,無論現在或未來泡沫將一再發生,如同歷史上的鬱金香泡沫、南海事件、網路泡沫、金融海嘯,乃至於現在爭議比較大的比特幣……等。

科斯托蘭尼不愧是被譽為德國股神,也是少數可以活得好、活到老,還能站出來告白的投機者!雖然他自稱為投機者,和價值投資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本書所表達出對於市場、人性、心理學的經驗與分析非常透徹。剛開始學投資時,我認為知識、邏輯和投資技巧是最重要的,我在這個階段追求的是「術」;但浸淫股市多年後,我觀察到很多成功的投資人(無論是投資者或投機者),可以長期勝出的關鍵卻在於「心」!所以縱使有非常厲害的分析股票能力,但如果在心態上不能堅守自己的策略,看到股價漲跌時,心情就大受影響、任意改變自己的想法等,那絕對不會是一名成功的「投資人」。

所以,學會「證券心理學」,肯定是進入投資市場的必備技能,就算是身為價值投資者的我,也非常推薦大家這本書,尤其推薦給剛要進入股市的年輕朋友閱讀!

文/艾蜜莉(存股小資女,著有《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等暢銷書)

作者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在第一次操作股票的經驗中學到:股票市場裡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認為它應照邏輯推算該如何進行。

作者認為光是取得所有股票資訊仍是不夠的,想像力才是投機操作的原始動力;是成功的先決條件。因此,他非常鄙視完全不具有想像力的投資分析系統和股市諮詢電腦。股市的波浪起伏經常是波濤洶湧,同時也充滿人性的味道。應該說太過人性了。而這就是本書要討論的主題了。

作者後來和友人成立股市投資研習會,和社會大眾分享他的心得。本書是成功的股市操盤高手及投資人必備的參考書。內容不但揭露了股票市場中的機密,而且培養讀者獨立思考以及獨立操作股票的能力。本書不像是課堂上的教課書,更像是一本出自科斯托蘭尼之手的小說,如同他自己說的:「我不是在授課,我只是對學生說故事罷了。」

重要事件

巴黎是科斯托蘭尼的發跡地,影響其一生的人生觀與金錢觀皆在此時期建立,並立志成為百萬富翁。此後他持美國護照、在德國工作,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遭逢兩次徹底的破產。但科斯托蘭尼說:「投機者要提得起、放得下。」每一次衝擊的谷底,都讓他彈跳得更高。

70年代開始,科斯托蘭尼多了一個新頭銜「股市教授」,開始在德國和世界各大都市的咖啡館中,教授股市知識和預測,上自王孫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是科斯托蘭尼咖啡館講座中的學生。咖啡館講座迴響熱烈,不但學生人數大增,連各大金融機構、銀行也爭相邀請科斯托蘭尼演講,而科斯托蘭尼也成為德國、奧地利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

科斯托蘭尼不僅是成功的投資者,也是廣受讀者喜愛的作家。雖然在35歲就賺得足以養老的財富,但過人的精力,使他不甘就此退休,轉而發展第二事業,將自己的證券交易經驗與理論,寫成一本本實用且平易近人的書籍,廣受讀者喜愛與推崇,成為關注股市的財經作家。60年代以來,30年筆耕不輟:《這就是股市》一書被翻譯成7國語言,還拍成了電影,從此躋身暢銷作家之列;1991年的經典之作《證券心理學》一書,更是德國大學經濟系學生必讀書籍。從1987年至今,共出版13本著作,在全球賣出300萬冊的佳績,包括台灣、中國、韓國、希臘、丹麥,都有翻譯版本。此外他也是德國經濟評論雜誌《資本》長期的作者,供稿長達25年。

1999年見證百年金融發展的科斯托蘭尼因病辭世,留下財富給繼承者,但留下典範給所有的讀者。

作者簡介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

德國知名投資大師,嫻熟金融商品和證券市場的一切,被譽為「20世紀股市見證人」、「本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1906年生於匈牙利。13歲隨家人移居維也納後,開始著迷於歐洲各種貨幣的不同變化,從而展開其炫麗多彩的投機人生。他在德國投資界的地位,有如美國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他的理論,被視為權威,德國的投資人、專家、媒體記者,經常詢問他對股市的意見。

譯者簡介

林瓊娟

輔大德文系畢,目前從事於貿易公司,業餘兼職翻譯文件書籍工作。

這是德國股神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 所寫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系列之證券心理學

『我不是任何人的主人, 也不是任何人的僕人, 這就是我的成就』
『不一定要富有, 但一定要獨立』,
經濟上的寛裕使我的思想得以獨立, 在這種情況下遭人嫉妒, 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並不會困攪我;因為我情願有幾千個人嫉妒我, 也不希望有一個人同情我
交易所裡的傻瓜和騙子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多, 他們永遠在假裝自己是聰明絕頂的人

良心告訴我:人不能以看空行情來賺錢, 因為即使成功, 也只有我一人快樂, 而別人將會很慘, 非常悲慘。從此, 我決定不再利用股市暴跌時投機賺錢, 我要隨景氣往上攀升, 進行投資, 進而獲利。我要很謙虛知足地說, 改變投資方式, 我仍比別人多賺一點。而且, 這次我不是一個人, 而是和上千人一起分享成功的果實。雖然一樣是成功投資, 但在一片繁榮景氣的愉悅氣氛中獲利, 真的讓人感覺舒服多了。

一位成功的投資顧問性格必定有點高傲, 甚至有鄙視其他投資大眾的傾向, 這是為了令自己保持清醒, 不受他人一時情緒反應而改變自己對股市走勢的看法。

長時間處在殘酷的殺戮戰場中, 我早就體認出『錢一點也不臭』這個道理。

不久前, 我在一個電視節目裡被問道『金錢對您而言, 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我得這麼說, 我一點也不為金錢著迷。當然, 人為了擁有獨立、自由會需要錢, 為了享受某種程度的舒適生活也需要錢。

我很少奢侈浪費, 五年前買的二打短襪, 到現在還在穿。

雖然金錢有不好的一面, 但我不能想像, 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金錢, 要如何運轉。現實世界中, 資本主義需要貨幣、資金及流通, 才能讓世界欣欣向榮, 讓所有人分享愈來愈富裕的生活, 窮人不會再更窮, 而有錢的人可以更富有。

群眾是無知的

在股市上漲階段時已獲利的人要特別注意, 旗幟是否高立空中, 是否有帶領其他投資大眾跟進的作用。依我之見, 投資人可以利用市場技術分析, 來評估某一事件對投資大眾所產生的心理反應。
如同我曾經說過的, 股市中、短期的漲跌90%受心理因素影響, 而基本面則是左右股市長期表現的重要關鍵
 

股市投資人的心理狀態決定中、短期的股市走勢, 也就是說, 股市的中短期表現, 要看股票是掌握在資金充裕、且固執的投資人手中, 還是在猶豫、容易驚慌失措的投資人手中。
請注意, 股市會上漲的因素, 是買方即使在經濟及心理壓力下仍然表現得比賣方強勢。會影響股市行情的是投資大眾對重大事情的反應, 而非重大事件本身。

決定股市中期走勢的重要因素, 除了心理因素外, 還有利率。利率, 或著資金流動率,會決定資本市場資金處於供過於求或求過於供。利率對於證券信用交易有決定性的影響。可是, 利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要過一段時間後才會顯現, 也就是「股市的中期走勢」。

對長期走勢而言, 心理因素不再重要。產業的景氣繁榮, 決定了股票的表現及未來的獲利率。能夠預見某一產業數年後景氣發展的人, 便能從中大撈一筆。

T (Tendenz) = G(Gold) + P(Psychologie)   趨勢 = 資金 + 心理

股票本益比的評估也是純粹是一項心理變數,我不想說這些分析師作的評估根本就是錯的, 所謂"股價過高"或"股價過低"不過是比較之後的結果, 並非像數學算式一般, 可以算出標準答案。

愈是散戶比重偏高的市場,猶豫的投資人相對就愈多、市場愈顯不理性,往往在上漲的時候超漲過多,而在回檔修正時摔得更重,這就是猶豫的投資人典型的傑作。無論在全世界哪一個洲、哪一個國家,只要是猶豫的投資人多的地方,那個國家的股市暴漲暴跌的現象也就愈發明顯,拿出這些國家的股市走勢圖來比較,彷彿人種和氣候的差異都不重要了,唯有散戶的畫作近乎如出一轍。散戶無國界,世界一家村。

數學邏輯不適用股市

我認為, 投資人不應該將一般的數學邏輯套在股票市場上, 股市行情不是用一把尺就能測量出來的,股市的未來走勢也不是用數學公式就可以計算出來的。

你們一定知道, 『二乘二等於五減一』這就是我的信念。 (2X2=5-1)
在生活中, 或操作股票時, 沒有任何事是簡單的, 所有事物皆依據事實而發生或存在。經驗告訴我們:一定可以達成目標, 只是中間的路程絕不是一條直線。

科斯托蘭尼說:「2×2=5-1,這條公式剛好將藝術與科學分開,因為科學工作不可能用這樣的公式計算,從數學角度看,他的計算必須準確無誤。⋯⋯但還沒等到得出4的結果,橋就已經在5的時候倒塌了。」

不要借錢買股票

科斯托蘭尼強調:「絕對不要借錢買股票。」因為即便你的看法是對的,往往無法撐到最後證明自己是對的那一刻,而在中途已經斷頭或被迫出場。在股市當中,只有贏家和輸家,你就算懂得再多,若最後是以賠錢離場,那麼頂多也只是個愚蠢的專家。

許多專業人士,包括醫師、律師、工程師,在現實的股市交易當中損傷慘重,並不是因為他們懂太少,而是他們懂得愈多專業知識,就愈容易陷入事事都應建立在理性邏輯判斷的泥淖,然而股市往往充滿著不理性的現象,股市裡的邏輯和我們真實世界裡的邏輯截然不同,因此,愈是篤信科學根據的人,到了充滿人性貪婪與恐懼的市場當中,愈顯得格格不入。

科斯托蘭尼說:「2×2=5-1,這條公式剛好將藝術與科學分開,因為科學工作不可能用這樣的公式計算,從數學角度看,他的計算必須準確無誤。⋯⋯但還沒等到得出4的結果,橋就已經在5的時候倒塌了。」

事實上,從2000年科技泡沫、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的股市實際走勢來看,「2×2=5-1」這算術公式還是過於理性了,因為在這兩次空頭市場當中,即便是最穩健的美國股市也被攔腰斬斷,只剩一半,所以是「2×2=8-4」。

我在華爾街工作的同事跟我說,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的時候,美國人都笑稱他們的退休金制度變成了201(k),就是在挖苦美股的表現幾乎讓他們的帳戶總值腰斬。由〔圖6-3〕美國S&P500指數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的表現,可以觀察到即便是美國股市當中最穩定的前500大企業,股價也難逃腰斬的命運。

股價的波動在反映股票供需之間的壓力。
我們假設股價已經來到投資者認為的相對高點。那麼, 這時投資人就處於危險區中了, 因為這麼高的股價行情已經無法對投資大眾產生像之前那樣大的吸引力。場內只剩下真正有購買意願的投資人及已有持股的人, 後者正等待歷史最高價位出現, 賣股票以求最高獲利。這時所有人都在準備退出股票市場。不論之前預測的行情走勢已經得到事實的驗證, 或是預測的行情走勢也許才要開始, 利空行情已銳不可擋。

在股市用語裡, 稱這種現象為『既成事實效應』。

觀察出股市中的『既成事實效應』, 這些觀察方法在經過多次驗證之後, 我己將之升格為股市觀察準則。
同時我也要作出以下結論:投資人的邏輯判斷是以基本面為基礎, 其中包含統計、經濟、政治因素及其他重大要素。但是由這些因素所歸納的結果, 會被之前提及的技術面分析掩蓋而失效。總而言之, 當時判斷太過理論化了, 所以會有和現實情況不相符的情況出現

================

科斯托蘭尼說:「2×2=5-1,這條公式剛好將藝術與科學分開,因為科學工作不可能用這樣的公式計算,從數學角度看,他的計算必須準確無誤。⋯⋯但還沒等到得出4的結果,橋就已經在5的時候倒塌了。」事實上,從2000年科技泡沫、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的股市實際走勢來看,「2×2=5-1」這算術公式還是過於理性了,因為在這兩次空頭市場當中,即便是最穩健的美國股市也被攔腰斬斷,只剩一半,所以是「2×2=8-4」。

================

20世紀最偉大投機者:決定漲跌的 不是景氣或公司好壞

也許這世界上,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投資大師了。

他是科斯托蘭尼,古往今來的大師中,唯一不打團體戰,特立獨行的散戶投機家。一九○六年出生於匈牙利,他在十三歲,就靠貨幣套利賺下生平第一筆投機財,二十一歲踏入證券業,三十出頭便已賺到相當於目前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的身價;但也曾因看錯方向而破產兩次。

他去世至今已屆十一載,但八年前在台灣出版的遺作,至今仍熱賣,四十萬個投資人,透過他的書,認識這個乾瘦老頭,進而被他影響。

如果你在二○○八年市場喊出「台股萬點論」時,不小心搭上了九千三百點的狂瀉列車;如果你錯過了二○○九年三月,台股從四千多點一舉攻上七千點的上升波段;如果你在今年五月歐債危機時,又慌張的丟掉手中的股票及基金;亦或者,想要在這個實物經濟強權換手的當下,改造自己的投資基因,都應該拿起科老的經典,潛心重做學生。

一甲子的市場打滾經驗,他知道交易市場是一個逆反人性的世界,他總是說市場「常常像醉鬼一樣,聽到好消息哭,聽到不好的消息卻笑了!」一般世俗的看法,放到投資這行,都必須「反著看」:

獲利佳、前景好的公司,股價一定漲嗎?錯!只要沒有人願意進場買股票,股價依然不振;
經濟成長一定會刺激股市嗎?錯!《科斯托蘭尼的交易所研究課——為投資人與投機家而開》一書中,科老就提醒,如果銀行吸走了大部分存款,留給市場的不太多,那還是漲不起來。

對詭譎多變的市場,他用「極簡」的態度,處理最複雜的事務。他認為,決定所有交易市場價格起伏的只有兩個變數:一是人心、二是資金,是這兩個變數交替作用,決定了市場的起落。

所有市場,不論交易標的為何,股票也好、債券也罷,甚至是原物料、貴金屬, 最後決定買賣的主體都是「人」,「人」才是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對我而言,技術狀態只和一個問題有關:股票掌握在什麼人手裡?」他把投資者分為兩類:固執的及猶豫的。每一次行情的大漲大跌,就是由這兩類人操縱。

完整的市場循環,被分為三個階段:修正階段相隨階段過熱(度)階段,而決定階段進程的,不是景氣,而是看籌碼握在誰的手上

修正階段,參與人數最少,股價在低檔徘徊,股票集中在少數固執的人手上。隨著買家越聚越多,股價開始上升,
進入緩步上升的調整階段(相隨階段);行情續熱,更多猶豫的投資人進場,股價越來越高,
過熱階段開始;直到價格高到沒有人願意接手,盤面開始轉弱,進入下跌段的修正階段;此時,更多人大量拋售股票,恐慌的賣超階段開始,直到最有實力的固執買家再度進場,蒐集籌碼,股價才會落底,新的循環開始。

投資要成功,就必須當個固執的投資人,有勇氣在眾人搶股票時賣股票。當大家都不要股票時,大膽買進;當眾人搶購時,從容賣出,逆著人類一窩蜂的心理,在「槍炮戰火中買進,在悠揚音樂中賣出」,才能摸懂市場起落的道理。

=========================

科斯托蘭尼 –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經典語錄

【關於投機者】
1.有錢的人可以投機;錢少的人不可以投機;沒錢的人必須投機

2.成功的投機者在100次投機中,成功51次,失敗49次,他就靠這差數維生

3.對於一個真正的投機者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贏錢的快感,而是證明他有理。

4.對投機者來說,反覆思索而不行動,比不加思索而採取行動好。

5.投機者的生活20%是股市,賭徒則是80%

【關於確定性與隨機性】
6.事實常常只會出乎意料之外,因此官員、工程師、經濟學家、企業管理人、公司領導人,都是最沒有能力診斷股市行情的一群人。

7.贏是可能的,輸是必然的,贏回來是辦不到的。

8.老的投機者最大的不幸是:積累了經驗,卻失去了勇氣。

9.當所有投機者都去投機大家認為萬無一失的目標時,結局幾乎難逃失敗的命運。

10.如果你需要穩定的投資,就是買完股票後,吃顆安眠藥、睡個十年,醒來後就能得到一個高度確定性的結果。

11. 2+2=5-1 結果如你所想,但過程卻不會一樣

【關於買賣】
12. 買股票時須要有浪漫想像力,賣股票則需要理性現實,在這中間則是要睡覺。

13. 只有損失是真實的,獲利不過是一種錯覺。股市中的獲利常常只是「借來」的錢,因為在下一次驟變中經常必須全數返回。

14. 永遠不必追逐電車和股票,只要耐心,下一趟一定會再來。

【關於消息】
16. 凡交易所裡人盡皆知的事不會讓我激動

17. 在我還是孩子時就體會到,不能跟著當天的新聞做投機買賣。

18. 想在股票市場上賺錢,並不一定非有最準確的消息不可。

19. 股市上「消息靈通」是「毀滅」的代名詞

20. 最準確的內線消息在某些情況下肯定壞事

21. 股市裡幾乎什麼事都會發生,那怕是合乎邏輯的事。

【關於漲跌】
22. 市場漲跌取決於供需:傻瓜多還是股票多

23. 漲和跌是分不開的,分辨不出下跌的終點,就看不出上漲的起點

24. 崩盤通常是暴漲的前導,暴漲都以崩盤收尾

25. 出現不利消息時市場並沒有下跌,就是市場已經超賣接近最低點的徵兆。

26. 市場對有利消息不再反映,就是行情高點信號

27. 下跌是若有一段時間成交量大,代表大量股票從猶豫者手裡轉移到堅定者手中

28. 成交量小但指數繼續下跌,代表前景堪慮

29. 成交量小但指數繼續上漲,代表非常有利

30. 先看趨勢再看選股,在上漲趨勢中再差的投機者都能賺到錢,下跌趨勢中挑到好股票都沒辦法賺錢。

31. 撐過景氣循環:經驗告訴我股市中有90%是膽小鬼,最多只有10%是堅定者。

32. 當樂觀的人轉變成悲觀的一天,可能就是行情反轉的轉捩點。但當天生悲觀者都變樂觀時,人們必須以最快速度退出股市。

【不要借錢投資/控制風險】
33. 只有擁有比借款金額還多出很多錢的人,才可以借錢買股票。

34. 寧願以自有資金擁有少量負債累累的公司股票,也不要以貸款擁有一流公司股票。

35. 一種股瞟最後可能會上漲百分之一萬,但只會下跌百分之一百

36. 如果在一次投機中賭注太大,或完全無法抵擋任何小小逆流,即使有最敏銳的判斷力,也終將會失去一切。

【關於市場與判斷】
37. 股市不是科學而是藝術,像繪畫一樣,股票交易需要那麼一點超現實主義色彩。

38. 世界需要適度的通貨膨脹,它就像一場舒適的溫水浴,但如果不斷加熱,浴盆最後就會爆炸。

39. 真正有主見的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能謝絕邀請的人。

40. 少做加減乘除,多思考,數據只是表象

41. 股市上最難做的兩件事:接受損失和不贏小利,更難的是有獨立的見解。

https://rich01.com/speculator-book-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