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臺灣的建設雖以殖民經濟為考量但日治時期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卻奠定了臺灣現代化基礎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象

柚子神>試卷(2022/01/22)

國一歷史上第三次題庫 下載題庫

選擇:50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 他是 1906 年 4 月的臺灣總督,在任內進行五年理蕃計畫(1910-1915),北臺灣泰雅族因槍枝擁有率達 37%,而 成為首要圍剿對象。請問這個總督是?
(A)佐久間左馬太
(B)小林躋造
(C)兒玉源太郎
(D)石塚英藏

2.2. 「今年乙卯五月,倭(日本)賊到臺二十有年已滿,氣數為終,天地不容,神人共怒。我朝大明,國運初興,本帥 奉天,舉義討賊興兵伐罪。」請問:由文中可知,這是何人發表征伐日本的文章?
(A)唐景崧
(B)劉永福
(C)羅福星
(D)余清芳

3.3. 以下是某一事件發生後,臺灣人對日本政府所拍發的電報:一、警察對蕃人剝削、殘忍處罰造成事件的發生。 二、指責毒瓦斯使用。三、保證蕃人生活自由,不阻礙民族發展的政策為宜。四、徹底改革警察制度弊害。試問 針對此一歷史事件的敘述何者為非?
(A)此事件發生於同化政策時期
(B)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因此下臺
(C)總督府在事後有進行「集團移住」的措施
(D)原住民族遭受日人剝削是事件的原因之一

4.4. 某時期,同屬於賽德克族的花岡一郎與花岡二郎於壁上聯名發表遺書,說明兩人無能為力,只能一死:「我們必 須離開這個世界。此為蕃人○○,長久以來累積的怨憤終於爆發出來。我們也被蕃人拘捕,無可奈何。蕃人在各 處皆有防衛,郡守以下職員全都死在公學校裡面。」○○指的是蕃人啟事的最主要原因。請問:某時期是?
(A)1910 年代
(B)1920 年代
(C)1930 年代
(D)1940 年代

5.5. 某份歷史上的公告文件如下:「日本要索臺灣,竟有割臺之款。事出意外,聞信之日,紳民憤恨,哭聲震天。雖 經唐撫帥電奏迭爭,並請代臺紳民兩次電奏,懇求改約。內外臣工,俱抱不平,爭者甚眾,無如勢難挽回。」依 上述史料所陳之事,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唐撫為臺灣國第一任總統
(B)甲午戰爭造成割臺之款
(C)此事造成丘逢甲領黑旗軍反抗
(D)此份公告發於 1894 年

6.6. 學者談論臺灣政府的原住民族政策時提到:政府為有效利用山地資源,將隘勇線往深山推進,將原住民族困於隘 勇線內。並對原住民族展開一連串的征伐行動,以官營移民的手段控管原住民族,使移居平地的原住民族面臨更 多文化適應與社會低落的問題。試問學者最有可能評論哪一執政者的政策?
(A)田健治郎
(B)後藤新平
(C)佐久間左馬太
(D)樺山資紀

7.

7. 附圖為日本統治期間臺灣發電設施之設備容量變化圖。請問:使 1930 年代設備容量急遽增加的設施設置於何處?

日本在臺灣的建設雖以殖民經濟為考量但日治時期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卻奠定了臺灣現代化基礎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象

(A)屏東
(B)高雄
(C)南投
(D)台中

8.8. 有位日本高級官員說:「為了讓本島人與內地人無所差異,又有必要在實質上體認皇道之精神,對事物的看法也 必須與內地人相同。若語言、姓名、風俗、習慣等,也能與內地人無所差異,則是最理想的事。」請問上述談 話最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A)日本內閣總理伊藤博文
(B)臺灣總督樺山資紀
(C)臺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D)臺灣總督田健治郎

9.9. 臺中公園闢建於 1903 年,到了 1908 年為配合某件大事,特別建「湖心雙亭」,成為假日大眾泛舟的好去處。請 問:這件大事應是何者?
(A)烏山頭水庫的完工
(B)縱貫鐵路的通車
(C)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完成
(D)蓬萊米培育成功

10.

10. 附表為臺灣某時期人口數超過 1 萬人的都市。根據表中的資料推測,我們可以得知這項調查應於何時完成?

日本在臺灣的建設雖以殖民經濟為考量但日治時期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卻奠定了臺灣現代化基礎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象

(A)1895 年
(B)1900 年
(C)1905 年
(D)1945 年

11.11. 稟太說:「早期臺灣的水利設施十分簡單,使用年限都不長,灌溉面積也不大,因此多數的田地仍是屬於聽天由 命的『看天田』耕作方式。但後來有一個外國人興築了一個水利工程,啟用後可灌溉十五萬甲農地,改變了當 地原本『看天田』的耕作型態。」請問其指的是哪一個水利工程?
(A)貓霧拺圳
(B)桃園大圳
(C)嘉南大圳
(D)日月潭水庫

12.12. 西元 1922 年日本決定將內地法律延伸到殖民地,使日本的律令與敕令可適用於臺灣,藉此將臺灣逐步轉化為日 本本土的一部分。請問:此政策對臺灣總督體制帶來何種衝擊?
(A)強化總督對臺灣事務的壟斷
(B)限制總督發布法律命令的特權
(C)讓臺灣人民得以選舉自治
(D)總督一職自 此時由文官擔任 2

13.13.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之間各殖民地反抗運動風行。請問:這主要是受到何者的影響?
(A)朝鮮三一運動
(B)中國革命運動
(C)威爾遜民族自決
(D)盧溝橋事件

14.14. 日治初期,有位官員利用臺灣既有的制度來協助地方行政與維持治安,其確保了臺灣總督對地方社會的控制。 這個制度為何?
(A)專賣制度
(B)保甲制度
(C)警察制度
(D)隘勇線

15.15. 日治時期有位官員說:「臺灣人三怕,一怕死,要用高壓手段威嚇;二貪財,用小利誘之;三愛面子,用虛名籠 絡。」因此而奠定治臺方針。請問:此官員為何人?
(A)佐久間左馬太
(B)兒玉源太郎
(C)伊藤博文
(D)後藤新平

16.16. 維庭看到一份資料:「凌虐吾民此蠢才,寇仇相見合應該;兒童逢見皆驚走,高喊前頭日本來。」請根據你所學 的日治時期的知識,資料所指的「日本來」是哪一種身分的日本人?
(A)警察
(B)軍人
(C)壯丁團成員
(D)總督

17.17. 「臺灣對日輸出品,主要為農產品,其中米、糖占 77%,餘為香蕉、鳳梨、茶葉、樟腦、煤炭等;輸入臺灣的 日本產品中絕大部分是紡織品、機械、化肥、藥品和日用品。」請依據這段資料,判斷其顯示的主要意義為 何?
(A)日治初期為謀求臺地的財政獨立,積極發展國際貿易
(B)為使臺灣成為日本南進基地,故大力發展臺灣農業
(C)臺灣土地肥沃,農民勤勞,日人稍加經營,便使臺民收穫倍增
(D)日本掌控臺灣產銷與貿易,臺灣只是日本 所需原料的供應地與工業成品的消費市場

18.18. 1920 年代,總督府實行一連串的農業改革,造就臺灣的綠色革命。請問:此改革是為了因應當時總督府的什麼 治臺方針?
(A)內地延長主義
(B)農業臺灣,工業日本
(C)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D)南進基地化

19.19. 1920 年代,因為磯永吉改良蓬萊米,因此蓬萊米成為外銷到日本市場的重要商品,同時也產生「米糖相剋」的 問題。關於「米糖相剋」的情況,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米糖相剋的問題常取決於產品外銷情況
(B)米糖相剋的問題是因為「原料採集區域制度」規定米必須賣給指 定的會社
(C)米糖相剋的時間是發生在 1930 年代蓬萊米研發後
(D)總督府在後期以嘉南大圳控制米、糖的產量

20.20. 新竹中學創校於 1922 年 4 月 1 日,為日治時期學制,原是五年制中學,1941 年 4 月改為四年制。有校友回想當 年一個年級有 3 班,150 人的名額中有 100 個是日人名額,剩下 50 個名額由全新竹州臺籍學生競爭。請問:上 述有關日治時期中等教育的敘述,下列正確的是
(A)此時因臺灣教育令的頒布,故日臺學生可以共學
(B)此時的臺灣總督為武官總督
(C)此校為臺人所興辦的第 一間學校
(D)1922 年第一屆的應屆畢業生,可以應屆在臺灣拚取臺北帝國大學

21.21. 日治時期臺灣的中等教育資源泰半用於日人子弟,臺灣人缺乏進入中學校的升學管道。為此,臺灣的士紳籌款 興建了哪一所中學?
(A)臺北一中(今建國中學)
(B)臺中中學校(今台中一中)
(C)新竹中學校
(D)臺南第二中學校(今台南一中)

22.22. 在臺灣自治史上,由臺灣留日學生及士紳發起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其時代背景為何?
(A)一戰爆發,列強自顧不暇
(B)一戰結束,許多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
(C)一戰結束,民主、自由思潮盛行
(D) 日本在發動中日戰爭前,要拉攏臺民

23.23. 1921 年,標榜「講求臺灣文化之向上」,醫治臺灣人「知識的營養不良症」,大力傳播臺灣文化的團體為何?
(A)臺灣民眾黨
(B)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C)臺灣農民組合
(D)臺灣文化協會

24.24. 日治時代,蔡培火在獄中填寫《臺灣自治歌》:「蓬萊美島真可愛,祖先基業在,田園阮開樹阮栽,勞苦代過 代。著理解,著理解,阮是開拓者,不是戇奴才。臺灣全島快自治,公事阮掌才應該。」從上文中可知,蔡培 火係因何事為日本警察囚禁?
(A)參與自治請願運動
(B)要求廢除《六三法》
(C)領導農民抗爭活動
(D)參與臺灣共產黨

25.25. 簡吉是一位小學教師,但他親眼見到農村的學童因過度勞動而難以學習,他知道根源出在農村的貧困,而農村 的貧困則源自殖民政府與資本家對農民的剝削,他因此辭去人人稱羨的教職,騎著腳踏車到各農村演講、組織 ○○,走上農民運動的革命之路。1928 全臺已有二十七個支部,登記會員二萬四千名,甚至有學者保守估計, 當時全臺 400 萬人中,每 20 位便有一位○○的支持者,是日治時代最具實力的民間組織。請問○○是?
(A)壯丁團
(B)臺灣文化協會
(C)臺灣民眾黨
(D)農民組合

26.26. 臺灣總督府發布規定:「臺灣、澎湖群島、八重山及宮古群島以東經 120 度子午線之時間為標準時間,自此臺灣 進入格林威治世界標準時間系統……某日,臺北實施『午砲』報時制度,提醒人們校準時刻。」請問:上文描 述的時間背景最早應為何時?
(A)1890 年代
(B)1900 年代
(C)1910 年代
(D)1920 年代 3

27.

27. 附表是日治時期臺、日工資比較表,請依據歷史,下列哪一種解讀較為正確?

日本在臺灣的建設雖以殖民經濟為考量但日治時期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卻奠定了臺灣現代化基礎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象

(A)由在東京日人跟在台日人的薪資比較,可見在東京日人的社會地位較高
(B)日人亦有從事翻鐵、腳夫等薪資 較低的工作,可見臺人與日人社會地位是平等的
(C)東京工人工資是在臺日人工資的兩倍
(D)由臺、日工資比 較,可見存在差別待遇的現象

28.

28. 附表為臺中市沙鹿區公所統計日治時期沙鹿庄的人口狀況,從表中可知:日治時期沙鹿庄的人口自然增加率逐年提高,請問造成這種現象與下列哪一個原因有關?

日本在臺灣的建設雖以殖民經濟為考量但日治時期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卻奠定了臺灣現代化基礎請問: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象

(A)農業技術的改進
(B)鴉片漸進政策的成果
(C)都市計畫的推廣
(D)醫療和環境的改善

29.29. 魯迅曾說:「我的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表現作家發 揚人道精神的心情。日治時期有一位臺灣文學界的人士,到處行醫濟世,並撰寫批判社會現象的文章,此種行 誼曾被比喻為「臺灣的魯迅」。請問:上文在描述以下何人的事蹟?
(A)賴和
(B)蔣渭水
(C)吳濁流
(D)杜聰明

30.30. 臺灣有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歌詞如下: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每日怨慼,花謝落塗 不再回。」當時傳唱不絕,深入民心的程度使日政府將其改編為「紅色彩帶,榮譽軍夫,多麼興奮,日本男 兒。」。請問:該曲的創作者為何人?
(A)吳濁流
(B)黃土水
(C)鄧雨賢
(D)陳澄波

31.31. 他藉著自己的才華、努力與機運,1927 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舉辦,成為入選為東洋畫部的台灣人畫家, 有「台展三少年」之稱,一時聲名大噪。著名作品為〈南街殷賑〉,請問這是哪一位藝術家?
(A)蔡阿信
(B)陳澄波
(C)郭雪湖
(D)黃土水

32.32. 受日本殖民的臺灣人,對國籍歸依常有認同錯亂,即使到了中國生活亦又不被認為是中國人而感到命運的無 奈,這種情況是當時臺灣文學的創造主題之一。請問以下哪一項即是這種類型的代表?
(A)《臨床講義》
(B)《臺灣日日新報》
(C)《亞細亞的孤兒》
(D)《一桿稱仔》

33.33. 西元 1930 年代,日本要求臺灣人民必須供設神矗,將代表日本皇室的「神宮大麻」(神符),供奉於廳堂,取代 原有的祖先牌位跟廳堂的神佛塑像。甚至還將神佛像、牌位等集中,由僧侶舉行盛大莊嚴的儀式加以焚毀。請 問日本的主要目的為何?
(A)落實內地延長主義的政策
(B)批判傳統文化不合時宜處
(C)推動臺灣現代化的觀念
(D)強化臺人對日本的認 同

34.34. 請問何地在日本積極構築、擴建下,成為日本的南進基地,也是溝通日本、南洋之運輸橋梁?
(A)基隆港
(B)蘇澳港
(C)台中港
(D)高雄港

35.35. 西元 2008 年臺灣最賣座的電影《海角七號》,描述一位日籍教師寫給他臺籍女學生兼愛人的七封信,信封寫 著:「臺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島友子樣」,但隨著兩人分離另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情書。其上文描述 的背景是臺灣總督府哪一統治政策的影響?
(A)同化政策
(B)無方針主義
(C)皇民化運動
(D)高壓政策

36.36. 日治時期曾採用懷柔和獎勵的某政策治理臺人:「對當時臺灣全家都能說『國語』的家庭,給予認證。由指定的 認證人員到家中對所有成員進行口試,通過申請即成為國語家庭,可獲得證書、獎章、以及刻有國語家庭字樣 的門牌。」請問:此種政策施行的原因為何?
(A)為了方便殖民,故使臺灣成為雙語地區
(B)呈現出殖民地差別待遇的教育目標
(C)為了要落實統制經濟的差 別配給制
(D)試圖改變臺人的文化認同意識

37.37. 臺灣掌中戲大師李天祿回憶大要:「當時的『時代布袋戲』就是將尪仔穿上日本服,講日本話,配樂則用唱片放 西樂,尪仔拿著武士刀在臺上砍來砍去的劇碼,臺灣的本土地方戲完全被禁演。」請問:這可能是何時出現的 現象?
(A)1895 年
(B)1923 年
(C)1935 年
(D)1942 年

38.38. 自西元 1938 年《國家總動員法》通過,請問在此時的需求下的臺灣經濟發展的特色為何? 4
(A)日本將勢力伸入東北亞、蘇俄,進行佔領計畫
(B)國家權力擴大,控制運用所有資源
(C)利用專賣制度,控 制鴉片、樟腦、鋁片等產業
(D)發展紡織、塑膠等輕工業產品為主

39.39. 日本帝國在進入全國戰時體制後,臺灣亦捲入戰火之中。請問:下列有關臺灣在恢復武官體制後的政治措施, 何者較符合事實?
(A)日本是因為偷襲珍珠港才推動皇民化運動
(B)皇民化運動中,所有臺灣人的名字皆比照朝鮮,被強迫改為日 本姓名
(C)小林躋造推動「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
(D)總督府成立「皇民奉公會」執行經濟南進任務

40.40. 「從戰爭起始到結束為止,臺灣社會也展現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一種面貌:物資短少、軍需生產增加、言論控制 轉嚴、行政組織變化,而思想上,臺灣人更經歷了一場特殊的運動。」請問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戰爭指第一次世界大戰
(B)此戰爭指太平洋戰爭
(C)此時期的臺灣積極進行自治議會請願運動
(D)此時期改 日本姓氏的家庭可獲得特殊待遇

41.41. 新加坡有一座「日本占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碑文以英文、中文、馬來文及塔米爾文印度語系書寫。請問: 立此碑的原因是什麼?
(A)日本於中日一次大戰期間曾占領新加坡,因而有此碑文
(B)日本為了實踐大東亞共榮圈而向南洋出兵
(C)此 時的日本喊出了「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政策
(D)這是在新加坡開打的國外戰爭,中日兩國將戰場開展在新 加坡

42.42.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某軍隊運用武士道的精神,以自殺的方式攻擊軍艦,臺灣人士劉志宏亦參與這場行動, 是目前所知唯一出任務而亡的臺灣人,在當時還受到日本媒體大肆報導,更成為讚揚的對象。請問:這個以自 殺攻擊聞名的軍隊為下列何者?
(A)特別志願軍
(B)神風特攻隊
(C)臺灣義勇隊
(D)高砂義勇隊

43.43. 在太平洋戰爭末期,臺灣倖免於盟軍登陸作戰的傷害,不過盟軍派遣轟炸機空襲臺灣以掩護其在其他地區的登 陸作戰。在盟機空襲下,臺灣人死傷慘重。請問:空襲臺灣的戰機是以哪一國家的為主?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中國

44.44.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有一座在日治時代豎立的「銅門社忠魂碑」,這塊石紀念碑在昭和年間時曾被《臺灣日日新 報》刊登介紹,是紀念當地參與高砂義勇隊的紀念碑。請問下列何者關於高砂義勇隊的敘述為是?
(A)高砂義勇隊是一支反政府的抗日組織
(B)高砂義勇隊的成員是原住民族
(C)高砂義勇隊是專指投入太平洋戰 爭的軍隊
(D)高砂義勇隊主要是從事物資運送、醫藥救護等軍伕屬性的工作

45.45. 有一位官員提出比目魚理論,認為一個社會制度與習慣是依據長期的需要而來,若貿然更改則會毀壞原有的規 則,因此對臺灣的舊慣加以調查,並制定一套符合臺灣人的統治方式。請問:這位官員為下列何者?
(A)兒玉源太郎
(B)乃木希典
(C)後藤新平
(D)小林躋造

46.46. 一張日治時期的臺灣海報,將具有某種身分的人繪成千手菩薩,每隻手都寫有一種業務,如惡疫預防、思想取 締與犯人逮捕等,藉以象徵他們深入臺灣人民的日常生活。這種人是?
(A)軍人
(B)憲兵
(C)警察
(D)保正

47.47. 某校在日治時期為了配合南進政策,設立熱帶醫學研究所,成為研究中國華南和南洋的中心。請問:此所學校 是現在何所學校的前身?
(A)臺灣大學
(B)臺北大學
(C)臺北醫學大學
(D)陽明醫學院

48.48. 資料顯示:「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選舉,包括州、市會議員與街庄協議會員。這是臺灣住民初次擁有選舉權,投 票率高達 96%。」其上述的時間背景為何?
(A)1870 年代
(B)1900 年代
(C)1930 年代
(D)1950 年代

49.49. 爺爺回憶說:「當時日本省允許有食用鴉片者可在戶籍上登記,他們有許可證可購買鴉片,後經某團體控訴,日 本違反國際聯盟規定,日本當局才改採漸禁,但 1944 年日本官方才真正結束□專賣。」請問:爺爺所述文中的 某團體是何者?
(A)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民眾黨
(C)臺灣地方議會自治聯盟
(D)臺灣同化會

50.50. 日本在臺灣的建設雖以殖民經濟為考量,但日治時期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卻奠定了臺灣現代化基礎。請問: 下列何者是日治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象?
(A)1910 年代起,受到民主浪潮影響,開始有女性到日本留學
(B)政府實施積極的手段,全面禁止纏足、辮髮
(C)經濟發展影響下,1920 年代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成立
(D)1943 年為了配合國家政策,實施六年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