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 頭 鸚哥 魚

農委會預告野生動物保育類名單 隆頭鸚哥、曲紋唇魚上榜

本報2014年6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日起預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首度將「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兩種海生硬骨魚類列入保育名錄,學者肯定有助於珊瑚礁生態系以及海洋保育;另外,林務局也參考「華盛頓公約」(CITES)最新附錄進行修正,新增382種、移除12種、變更保育等級4種保育類物種。

保護珊瑚礁 曲紋唇魚、隆頭鸚哥魚列保育類物種

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第8屆第3次會議,審核同意將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列入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即日開始預告。

曲紋唇魚(Cheilinus undultes),最大體長可達2公尺,體重200公斤以上,壽命可達45~50年,曾是重要食用魚,但因撈捕過度已難見蹤跡,依台灣珊瑚礁學會提供資訊目前僅存於墾丁、綠島、蘭嶼海域,野外族群僅剩20條,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CITES列為附錄Ⅱ物種。

隆頭鸚哥魚(Bolbometopon muricatum)是鸚哥魚科最大型的魚種,分布於墾丁、綠島、蘭嶼海域,過去為潛水鏢魚對象,也是水族館重要展示魚種,同樣因漁撈過度,而非常稀少,野外族群推估僅約20~30隻。

隆 頭 鸚哥 魚
隆 頭 鸚哥 魚

保育珊瑚礁魚類起步

在得知「珊瑚礁區最大的硬骨魚類」龍王鯛,以及「隆頭魚家族最大的一員」隆頭鸚哥魚列入保育類名單,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鄭明修即表示,龍王鯛和隆頭鸚哥魚不但是珊瑚礁環境健康的指標物種,更是在世界各海洋觀光區孵化金蛋的金雞母。

列入保育類名單,是挽救珊瑚礁生態環境劣化於未然的第一步,這兩種珍稀魚類從此可免於捕撈、釣獵,被送上餐桌的厄運。

CITES最新附錄修正國際物種名單

國際物種也依CITES第15、16次會員大會最新附錄,以及國內外貿易、流通現況,將CITES附錄Ⅰ以及附錄Ⅱ中,哺乳綱、鳥綱、爬蟲綱、兩棲綱之箭毒蛙科及曼蛙科全數列入保育類名單,只排除商業繁殖場提供之貿易種類。

經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第9屆第1次會議審核同意。

其中CITES附錄Ⅱ動物、納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鱷目的寬吻凱門鱷、黑凱門鱷、美洲鱷等;蛇亞目之蟒科現生所有種、南美水蛇、印度食卵蛇等; 蜥蜴亞目,如印度王者蜥屬、王者蜥屬、葉尾手宮屬、毒蜥屬、瑤山鱷蜥等,龜鱉目之豬鼻龜、斑點水龜、閉殼龜現生所有種。

預告日期至本月26日,相關資料可至林務局全球資訊網下載;意見表達可寄至,預告截止後,由林務局彙整各方意見,評估修正後,依行政程序辦理公告。

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仍未公告

今年422地球日前預告的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5月22日屆滿預告日期,不過民眾意見反應熱烈,林務局直到9日才將意見彙整完畢,其中不乏反對意見。

即使民間保育團體認為重要棲息環境劃設範圍不足以保護白海豚,但若反對意見未能獲得妥善處理,恐影響劃設進度,白海豚恐得自求多福。

另一方面,《看見台灣》掀起了國土保育熱,觀新藻礁也列入國土保育專案小組關注焦點,只是林務局雖認可桃園縣政府所規劃之「桃園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案,並於4月15日公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但至今桃園縣政府仍未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 註: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的簡稱,瀕危野生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或稱華盛頓公約

作者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隆 頭 鸚哥 魚

潛水志工帶著「龍王鯛」和「隆頭鸚哥魚」的仿真尺寸魚形看板及標語「游行」。(記者蔡宗憲攝)

2014/04/20 08:00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墾丁海底進入一年一度的珊瑚產卵週,墾管處及台灣珊瑚礁等協會今年除了淨海活動,更宣布「龍王鯛(蘇眉魚)」及「隆頭鸚哥魚」已經列入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墾丁珊瑚產卵週 淨海報成果

珊瑚礁區最大的硬骨魚類「龍王鯛」及隆頭魚家族最大的一員「隆頭鸚哥魚」,四月十五日終於列入保育類動物,是國內首度將海洋魚類列為保育類動物,這兩種珍稀魚類從此可免於捕撈、釣獵、被送上餐桌的命運。

全台兩百多名潛水志工昨天在後壁湖海域舉辦「海中大游行」活動,帶著「龍王鯛」和「隆頭鸚哥魚」的仿真尺寸魚形看板及標語「游行」,屏東縣長曹啟鴻也到場力挺。

目前台灣海域僅剩約30尾

台灣珊瑚礁學會理事長鄭明修說,龍王鯛可長到兩百二十九公分以上,隆頭鸚哥魚也可達一百三十公分,早年是台灣海域常客,多年來因國人愛吃海鮮,目前僅剩墾丁、綠島及蘭嶼有零星紀錄,總數不到三十尾,大小也難與國外一米以上相比,希望保育後能恢復族群數量。

墾管處處長陳貞蓉表示,龍王鯛和隆頭鸚哥魚是珊瑚礁環境的指標物種,更是世界各海洋觀光區的金雞母,進入保育名錄只是第一步,更希望到訪墾丁的遊客,體認「維護海洋生態環境,從拒吃珊瑚礁魚類做起」的觀念。

隆 頭 鸚哥 魚

隆頭鸚哥魚。(墾管處提供,記者蔡宗憲翻攝)

隆 頭 鸚哥 魚

龍王鯛(蘇眉魚)。(墾管處提供,記者蔡宗憲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隆 頭 鸚哥 魚

隆頭鸚哥魚是保育類動物?民眾不知情「打撈去鱗」遭約談

隆 頭 鸚哥 魚

Photo Credit:RT/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上週六蘭嶼八代灣海域,有民眾發現一尾保育類隆頭鸚哥魚載浮載沉。居民第一時間通報警方,警方轉通報海巡;海巡到場拍照後就離去,第二次返回才表示:「這是保育類,魚身要帶走。」然而不知情的民眾,已將撈起的隆頭鸚哥魚的魚鱗刮除。

上週六(2日)台東縣蘭嶼鄉八代灣海域,民眾發現一尾保育類隆頭鸚哥魚載浮載沉。眾人想幫牠推回大海,但都被打上岸,最後魚隻不幸死亡。居民第一時間通報警方,警方無法確定是否保育類,轉通報海巡;海巡到場拍照後就離去,第二次返回才表示:「這是保育類,魚身要帶走。」不知情、已進行魚鱗刮除的民眾才驚訝表示:「這是保育類?」

三立新聞網報導,上週六(2日)台東縣離島蘭嶼鄉紅頭村八代灣海域出現一尾藍色、長120公分、重55公斤的大魚在海上載浮載沉,民眾嘗試將牠推回大海,但都被打上岸,最後大魚不幸死亡。

中央通訊社報導,發現隆頭鸚哥魚屍體的居民,主動通報蘭嶼鄉公所及台東分局建蘭派出所。警方到場後因無法辨識,通報海巡隊員,但海巡隊員當時未說明是否為保育類,拍照錄影後就離去。居民認為應該非保育類,於是動手刮除鱗片。

岸巡人員到場拍照後,並未告知應如何處理。第二次返回現場才說:「這是保育類,魚身要帶走。」民眾才驚訝表示:「這是保育類?」

聯合新聞網報導,台東縣政府農業處表示,經鑑定這條大魚是保育類隆頭鸚哥魚,於是通知海巡處理,並請海巡先保留證據。海巡八一大隊表示,目前已經通報地檢署,請檢察官偵辦;並約談相關民眾,先初步釐清魚是如何上岸,有沒有盜獵之嫌。

蘋果即時報導,目前隆頭鸚哥魚魚屍已先被帶回安檢所存放,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徐弘儒表示,檢察官初步調查結果,並未發現魚有外傷,也沒有事證證明有人為獵捕行為,因此初步排除有人為獵捕行為。

聯合新聞網報導,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該魚即使已死亡,魚體也具極大的研究價值。他強調,蘭嶼這隻隆頭鸚哥魚是成魚,目前在該海域所紀錄到的魚都以成魚居多,綠島目前紀錄到有兩尾、墾丁六尾,澎湖幾乎沒有,全台總計不到三十尾。

相關新聞:

  • 有2種海魚快被台灣人吃光了!農委會急列為保育類
  • 大魚不是只能吃:轉型「生態旅遊」的價值,比「開放捕撈」高過20倍
  • 台灣「曾經」引以為傲的珊瑚礁魚類 30年來大量銳減!

新聞來源:

  • 保育類隆頭鸚哥慘遭刨魚鱗 居民撈上岸:牠自殺的啦!(三立新聞網)
  • 蘭嶼保育隆頭鸚哥死亡 居民刨魚鱗遭調查(蘋果即時)
  • 保育魚漂上蘭嶼死亡 民眾刮鱗片遭約談(聯合新聞網)
  • 保育魚漂上蘭嶼死亡 民眾刮鱗片遭約談(中央通訊社)
  • 蘭嶼海上撈起保育類隆頭鸚哥魚 確定未觸法(聯合新聞網)

Tags:

有請AI來幫忙,屏東打火英雄救災更給力

隆 頭 鸚哥 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消防員進出火場,分秒必爭,卻經常面對高度不確定性:濃煙阻礙視線、氧氣不足、建物坍塌、前進受阻。現在,創新的AI科技,讓火場的不可預測變為可預測;屏東縣消防局藉由AI輔助,不僅大幅縮短119語音報案處理時間,更進一步導入火場內的「動作軌跡偵測分析」。

屏東縣消防局的願景,是利用AI及IoT裝置,建立一整套智慧消防派遣系統:從民眾報案、到派遣、車輛救災、火場人員管制、火場人員動態等,每一個環節都借重科技的力量,提升救災效率。不過,這樣的創新想法,並沒有前例可循,若按照以往公務機關的招標方式來推動,恐怕很難達成。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推動「AI產業實戰應用人才淬煉計畫」,讓屏東縣消防局的願景有了實現的契機。

導入AI輔助判讀,建立智慧消防派遣系統

審視屏東縣消防局的需求後,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立即媒合國內新創團隊,先從119語音報案的AI辨識系統做起,大幅縮短報案處理時間,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屏東縣消防局因而更有信心,再度參與此項計畫,出題與新創合作,借重其AR/VR沈浸式互動內容的專業,結合AI技術,開發出「動作軌跡偵測分析」解決方案。

「動作偵測一直是消防員的痛點,進火場時以為可仰賴影像,卻經常因為濃煙看不見、或影像檔案太大,傳不出來,影響現場調度。」屏東縣消防局說,消防員的救災動作,往往有固定軌跡,如果能夠建立這樣的動作軌跡資料庫,對於判斷火場內部狀況很有幫助,爭取搶救時機。

透過人才媒合計畫穿針引線,救災創意付諸實現

「我們很感謝AIGO計畫,協助評估我們的願景是否可行,還幫忙媒合優秀人才解題。」屏東縣府說,推動這套智慧消防系統,不需額外經費,只要提出想法、投入行政資源,就有了起點;持續往下走,全方位的救災系統很有機會實現。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廣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