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 抽搐 的 原因

抽搐是指肌肉或肢体的不随意运动,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表现为肌肉的不自觉的收缩性症状。《诊断学》中的定义为: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所以抽搐的概念中至少包含有3个最主要特征1.肌肉不随意收缩 2.有肌肉强直3.非自主(或称不受主观意识控制)。当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惊厥表现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引起抽搐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高热、癫痫、缺钙等,都可引起抽筋,这属于全身性疾病的一个表现形式。还有局部性抽搐如腓肠肌(俗称小腿肚子)痉挛,常由于剧烈运动或工作疲劳或腿部剧烈拧扭引起,往往在躺下或睡眠时突然发生。当抽搐发生时其症状的表现形式也很多,主要有发热、便秘、喉中痰鸣、肢体发冷、不受控制的肢体抽动等,发作不定时,大多数神志清楚。具体的病因分为3大类∶1.脑部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外伤、肿瘤、各种脑血管疾病、脑部寄生虫病等 2.全身性疾病,如感染、中毒、心血管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低血糖症)等 3.神经症,例如癔症性抽搐和惊厥。

临床表现形式:1.全身强制性抽搐:全身肌肉僵硬强直,一阵阵抽动,严重者可表现为角弓反张(头后仰,全身呈弯弓型),双眼凝视或上翻,神志不清。2.局限性抽搐:仅见局部肌肉抽动,如仅一侧肢体抽动,或面肌抽动,或手指,脚趾抽动,或眼球转动,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双目凝视等。可以持续几秒钟或数分钟,严重者持续时间更长或反复发作。抽搐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能自行缓解者称为惊厥的持续状态,如癫痫发作。3.高热惊厥:主要见于6个月至4岁左右的小儿在高热时突然出现的抽搐,表现为突然的肌肉紧张或强直,发作当时可一过性无意识,但数秒后可以恢复清醒,多发生于发热的早期。

抽搐的类别:1.惊厥:指全身或局部肌肉发生的强直和阵挛性抽搐,可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如小儿因为高热导致的高热惊厥,发作时可能一过性无意识,但很快会自然恢复意识。2.强直性痉挛:是指肌肉呈强直性收缩,例如癫痫大发作的肌肉强直期;破伤风引起的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都属于这种类型。3.肌阵挛:是指一种短暂的、快速的、触电样的重复式的肌肉收缩。4.肌肉震颤:主要在关节部位,如手指等的不随意运动,其幅度可大可小,速度可快可慢,常见病因有尿毒症、帕金森病等。

急救处理:1.当患者或患儿突然抽搐时,家属切勿惊慌失措,需要保持镇定与冷静,特别是针对小儿,需要考虑当时是否正在发热或者是发热之前的"寒战反应期",一般这种情况不会持续时间太长,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判断。因为许多情况下,救护车并不在你身边,而且小儿的疾病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发展变化快,并发症及后遗症多",而且120的医生从事小儿专业的相对较少,如果因为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很有可能会贻误救治时间,建议尽可能打的或自驾车送医院为妥;如果对小儿的病情没有把握判断,也可通过急救中心的专业接线员寻求急救技术支持。2.对于成人突发的抽搐,大多表现为一过性意识丧失,最重要的是防止舌咬伤 ,可以考虑用纱布缠绕筷子或压舌板置于口腔(注意勿插入过深),用约束带适当绑扎四肢固定。3.需提醒注意的是,抽搐虽然是一种症状,但多半有诱因或者原发疾病,而且有一定的伴随症状,例如怄气之后出现的面色潮红、四肢痉挛;高热导致的寒战反应;有癫痫病史者受到刺激后突然的口吐白沫、四肢无意识抽动等。而且有的抽搐发作快,恢复也快,例如癫痫发作时四肢肌肉强直、一过性无意识、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咬破嘴唇、舌等,但持续数秒或1分钟左右(一般小于5分钟),可能自行恢复,但在神志恢复后患者对抽搐发作当时的情况无法回忆。由于癫痫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也就是如"脉冲式"的发作性症状,具有"来的快去的也快"的特点,这种情况叫救护车往往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因为当救护车到达现场时患者的病情可能已经自行缓解了。

易于操作的急救处理方式:1.抽搐发作时立即让病人平卧(目的是防跌倒造成额外的伤害),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目的是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而造成气道堵塞;解开衣领上1-2个纽扣,松开皮带等解除衣物可能造成的束缚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贴近口鼻倾听有无呼吸气流的声音(目的是判断有无气道堵塞),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 3.为了防止舌咬伤可放置牙垫(例如检查口腔咽喉部常用的压舌板等) 4.伴有高热者考虑物理降温,如冰袋头部冷敷等。如果上述简单处置不能缓解病情则需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文系侯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抽搐

    全身 抽搐 的 原因

    抽搐的定義

    肌肉抽搐(Muscle twitching)又稱為肌束顫搐(Muscle fasciculation),是肌肉小範圍且輕微的收縮。肌肉是由受神經控制的肌肉纖維所組成,當神經受到刺激或創傷,就可能導致肌肉纖維抽搐。大部分的抽搐都無大礙,甚至不會被察覺,但有時候抽搐可能代表神經系統出問題,應就醫診治。

    抽搐有多常見?

    抽搐很常見,各年齡層皆可能發生,請與醫師討論如何減少誘發的機率。

    抽搐有哪些症狀?

    身體任一部位的肌肉短暫抽動,或不停跳動,如四肢、眼皮。

    抽搐的原因

    導致抽搐的原因包含:

    • 運動造成的肌肉乳酸堆積,大多發生在手臂、腿部及背部。
    • 壓力和焦慮而致的抽搐又稱為「神經抽動(Nervous ticks)」,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
    • 攝取過多咖啡因或其他刺激物。
    • 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如維生素D、B及鈣,特別容易造成眼皮、小腿和手部抽搐。
    • 脫水,特別是大肌肉群,例如腿部、手臂及軀幹。
    • 香菸及其他菸草製品中的尼古丁,特別容易造成腿部抽搐。
    • 當眼皮或眼周皮膚受到刺激時,該部位可能會抽搐。
    • 對特定藥物產生不良反應,例如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雌激素(Estrogen),影響範圍有手及腿部。
    • 肌肉萎縮症(Muscular dystrophies)是一種遺傳疾病,此種疾病會破壞肌肉,並使肌肉逐漸退化,可能導致臉部、頸部、臀部、肩膀的肌肉抽搐。
    •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Lou Gehrig’s disease),或稱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是一種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的疾病,罹患時大多從手臂及腿部開始抽搐,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一部位。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會破壞脊髓裡的運動神經細胞,進而影響身體對肌肉的控制,甚至可能導致舌頭抽搐。
    • 艾薩克綜合症候群(Isaac’s syndrome),會影響刺激神經纖維的神經元,造成肌肉頻繁抽搐,通常發生在手和腿部的肌肉。

    以上僅例舉抽搐的常見原因,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抽搐的風險因素

    造成抽搐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身體狀況不佳、脫水、肌肉疲勞等,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以下情形請立即就醫:

    • 肌肉長時間且持續的抽搐
    • 抽搐伴隨肌肉無力或肌肉量減少

    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留意以上症狀,有疑問時諮詢醫師永遠是最佳途徑。

    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抽搐發生:

    • 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全麥穀物,以攝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取得能量來源。也要攝取適量的蛋白質,多食用雞肉、豆腐等優質蛋白。
    • 保持充足的睡眠:大部分的人需要6~8小時的睡眠以維持健康,睡眠可幫助人體修復,並讓神經系統獲得休息。
    • 壓力管理:建議嘗試一些有助於降低生活壓力的活動,例如冥想、瑜伽或太極拳。1週至少運動3次是很好的抒壓管道,進行心理諮商也很有幫助。
    • 限制咖啡因的攝取量:減少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或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提高抽搐發生的機率。
    • 戒菸:尼古丁是一種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影響的溫和刺激物,戒菸不只能預防抽搐,也有助於降低其他許多嚴重健康問題的發生機率。
    • 換藥:若正在服用刺激性藥物,例如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可能會因此而抽搐,請與醫師討論是否要透過換藥來改善症狀。

    全身 抽搐 的 原因

    BMI 計算器:計算 BMI 指數、評估體重是否標準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是身高與體重的比值,BMI 主要用來評估你現在的體重屬於正常、過輕或肥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標準,成人的 BMI 標準為18.5~24。計算結果頁面也會建議你透過 TDEE 計算器。來計算每日應攝取的熱量,幫助你達到並維持標準體重。

    你的性別

    男性

    女性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有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一个人无征兆地突然颤抖或者抽搐。很多情况下通过补充水分和稍加休息都可以缓解。身体不可控制的颤抖不一定意味着患病,但是也可能是罹患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

    (德国之声中文网)身体出现颤抖或者痉挛是一件让人心惊的事。有时候,有些人会突然对自己的身体失去了控制,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全身都开始抖动抽搐起来,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倒地失去意识。

    这些症状有时候先后都会发生,有时候只出现一两种,有时候会持续几分钟或者只有几秒,特别是肢体开始做一些运动的时候,这些症状突然就又消失了。

    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很多情况下,脱水会直接造成人体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抖抽搐。人体的70%都是水分,大脑中水分所占比例更是高达90%。水分为人体细胞提供养分和氧气,同时水分将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清除出体外。

    如果一个人摄入水分过少,或者出汗过多,又或者因为呕吐、腹泻丧失大量水分,那么人体内水分就会失衡。如果这种情况下不能迅速补充水分,血液就会变粘稠,器官甚至有可能受到损伤。从表现来看,人的身体可能会出现颤抖和抽搐的症状。

    脱水如果发生在幼儿和老年人身上则是尤其危险的,因为幼儿很难自知口渴,而老年人则往往意识不到身体已经出现缺水。另外,低血糖也可能引起身体出现抽搐。

    过度紧张、剧痛、疲劳和过多摄入咖啡因都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颤抖和抽搐。医学上有个专有词叫"生理性抖动"。例如天气寒冷的时候,肌肉颤动可以为身体增加额外的热量,所以当人体体温降到35度以下的时候,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全身 抽搐 的 原因

    脑部疾病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患上严重疾病的征兆

    当然身体颤抖抽搐也可能是病理性的。例如癫痫病的症状之一就是抽搐。另外血液流通障碍、脑损伤或者脑膜病症也都可能导致身体抽搐。

    癫痫病发作"不可预测",一般都是在无任何诱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作。但是脑部发生疾病、脑梗和恶性肿瘤也会引发癫痫发作。这一类被称作"典型性癫痫"。

    非癫痫性抽搐发生有可能是由脑部受到刺激、感染或者幼儿高烧等原因导致。

    颤抖什么时候发生?

    重要的是身体抖动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是行动的时候发生还是静止的时候发生。如果颤抖已经影响到细致的动作技能、身体发生摇摆或者腿部张开过度,那这有可能意味着患者小脑受损。

    如果在静止的情况下身体突然抖动,例如局部肌肉无法绷紧或让身体保持平静,则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

    同帕金森氏症相比,更常见的是一种"特发性震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一般认为这种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多见于20岁到60岁年龄群,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经过专业医学检查才能确诊

    有时候做一些放松练习就可以预防颤抖抽搐的发生,因为压力和紧张往往会令颤抖加剧,另外还应该避免引用酒精和包含咖啡因的饮料。如果抽搐抖动是以一种病理性的形式出现,那这很可能是患上严重疾病的征兆。

    但真正想确诊身体是不是出现了病理性抽搐,还需要通过接受包括核磁共振、CT、脑电图等一系列专业检查才能得出结论。远程诊断在这类情况下比较难发挥作用。

    癫痫有什么症状?

    癫痫发作的特点各不相同,取决于首次发生的紊乱在大脑中的部位以及这种紊乱的扩展程度。 可能出现一些短暂性症状,比如意识或知觉丧失,以及运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和味觉)、情绪或其它认知功能方面的紊乱。 癫痫患者往往较多的身体问题(如与发作有关的骨折及擦伤)以及比例较高的心理疾患,包括焦虑和抑郁症。

    癫痫发作会死吗?

    有些癫痫使人死亡,但如果癫痫发作严重,可能导致人脑血液缺氧。 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死亡。 癫痫发作的时间非常不稳定。

    为什么会突然癫痫?

    精力过度严重,突然遭到惊吓,心境长时间,郁闷,过火的激动、愤恨、伤感等对人构成精力影响和,精力创伤,构成发病的,内环境。 过度的精力影响构成体内气机失调,导致脏气不平,特别是突然惊慌,更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状况的改善,脑寄生虫病引起的癫痫有所减少,此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华北,东北,云南等地。

    Febrile seizure是什么意思?

    熱痙攣. (Febrile seizures, febrile convulsion) 一種小孩很常見的疾病,可能因為幼兒的腦部發育還不成熟,所以會單純因為「發燒」而引起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