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ing Things Done 中文 版

杨思源投稿:

希望能够跟广大的GTD粉丝们分享这一本充满魅力的书——《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

《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是原书《Getting Things Done》的中文翻译版本。杨思源分享给大家的是他对网上已流行着的FatDragonDat(胖龙猫)手录版进行加工后的新版本。新版本从精细程度上和文字顺畅来看,弥缝觉得杨思源真是用心良苦!

新版本的《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的改进:

  1. 以网上流行的胖龙猫手录版本为蓝本;
  2. 参考市场上的正版《Getting Things Done》版式结构进行重新编排,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校对;
  3. 根据书中不同功能的文本,使用了将近二十个自定义样式进行排版,排版工作在WORD 2003中进行,生成PDF使用Acrobat 7.0;
  4. 生成的目录为三级(原书只有一级),并可点击导航,方便了屏幕阅读;
  5. 页眉为该章名称,页脚为外侧显示页码,每章起始页为奇数页,方便打印输出。

在此,弥缝非常感谢杨思源能够分享这么好的资料给我们。大家若对新版本有任何疑问,可以通过Email:ysyhome [at] gmail.com联系杨思源。

下载《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 地址1 | 地址2 | 地址3

推薦序

3 讀《搞定》的 3 次人生突圍

如果不算偶爾翻閱的次數,我自己認真閱讀《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原書大概有 3 次,每一次因為深入閱讀這本書,都幫我在人生困境上完 成突圍的勝利。

第1次閱讀是在我因為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不當,最終無法順利從研究所畢業時,那時指導教授給了我一個建議:「你應該要找一個方法,解決你想追求完美但又容易拖延的性格。」

當時我因為自己的重大挫敗,也真的開始認真去看網路上的各種自我管理方法,於是認識了 GTD(Getting Things Done 的縮寫,以下簡稱為「搞定」)這個觀念,便找了《搞定》的原文書來閱讀,老實說第1次讀的時候,沒能把整本書都讀完,但光是讀了前半部,就幫我找出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問題:有理想性,但缺乏計畫力,於是遇到比較大型的專案時,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控管專案,以達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而《搞定》的前半部,正好從觀念與原則上,提出了「實現目標」該有的技術,不久之後,我在出版社寫了自己第一本書,主題是關於如何架設部落格,全書的字數或許比一本論文要求的還多,但這一次我有計畫地完成了。

第2次閱讀時,我慢慢寫部落格寫出成績,又開始在出版社工作,那時候腦袋裡不斷出現好多想做的事情、好多靈感、好多企畫,手上常常同時好幾個專案一起進行,把自己搞得暈頭轉向。

於是我再次重拾《搞定》來閱讀,這一次認真把後半部也讀完,用「搞定」的方法來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於是慢慢地不同專案都能同時進行且步上軌道、可以同時搞定部落格的經營與我的正職工作,到現在很多讀者都還很訝異我如何每天維持寫作與工作的進度?

其實這得益於「搞定」的方法很多,最大的關鍵在於讓我專注在下一步行動,利用有限時間保持每天的進度,但不會焦慮,也不被瑣事干擾,於是看起來就像是很高效率一樣。

第 3 次閱讀則是在我準備結婚的那一年,在那一年裡,出版社的工作量沒有改變,我也希望自己繼續維持寫部落格的習慣,而且那一年又要寫一本後來成為我最暢銷著作的Evernote筆記術專書,然後還要籌備婚禮、蜜月旅行與新居的所有細節,我忽然覺得人生的所有任務都擠在同一時間出現了。

然而,即使在這麼忙碌的情況下,我忽然覺得自己應該再讀一次《搞定》,於是我偷著許多空檔時間,從頭讀一遍,而經歷過了前面幾次的人生歷練,第 3次閱讀時,我發現這不只是一部教我時間管理方法的工具書,其實也是一本人生管理原則指南,尤其當面臨真正龐大、重要的選擇時,我應該怎麼用智慧做出關鍵選擇。

原來「搞定」,不只是要搞定外在的任務,而是要搞定自己的內心、搞定人生的價值,卸下「完成」的壓力,享受「開始做」的樂趣,當壓力去除,自然進入高效狀態。

這就是我 3 次讀《搞定》,以及我的 3 次人生突圍,我想下一次我又遇到不同人生困境時,一定還會想再次拿起這本書來讀吧!

推薦序

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完美你想過的人生!

靜下來,想一想你腦中有多少待辦事項? 10 件? 20 件? 30 件?⋯⋯還是 100 件?

工作上可能有個企畫書要寫、8 封電子郵件未回、上次答應小李幫他介紹的客戶還沒處理。還有小朋友下週要做的勞作、別忘了太太交代今天要帶瓶醬油回去,而且下個月家族旅行的飯店還沒訂。哦⋯⋯還有!自己年初訂下的個人成長目標,也還沒找好要上哪門課。對了,書桌也亂了快大半年了,應該整理一下了。這時忽然手機又震動了一下,原來是長官的信,又傳來一件新的工作⋯⋯。

就因為我們的生活總是多線進行,在家庭、工作、個人、團體、短期、長期等不同角色間持續切換,所以我們才需要學習「搞定」,協助我們以系統化又有效的方法,完成想要完成的工作,這就是本書最大的核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方法,對我而言,專注在一件工作是很容易的事,朋友常笑稱我是單CPU腦袋,一次只能專注處理一件事情。雖然完成關鍵事項後,會有明顯的工作成果,但其他事情常因此被延遲而忽略!身邊也有朋友是待辦事項管理達人,總是可以同時進行多項工作,待辦事項滿滿一堆,無時無刻不是非常忙碌。「忙得沒有時間思考」是最貼切的寫照。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只是憑著感覺做事,沒有任何系統化的方法(那您真的很需要這本書!)。

其實不同的方法都各有優缺點。有空的時候,我經常在想:有沒有更平衡、更有效的方法,來處理身邊每天發生的這些事?讓我能更有效率,但是又能更自在、更放鬆?

本書一開始就教大家:什麼是「全力以赴,心無旁騖」的境界。有幾次我曾經歷過這種聚精會神、感受不到時間流逝的感覺。在這種狀態下工作效率極高,工作成果也非常驚人。書上一步一步說明:如何透過「捕捉」、「理清」、「整理」、「回顧」、「執行」這5個步驟,釋放大腦的思緒,讓我們能聚焦在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並達到「心境如水」的狀態。

我一面看書,一面就想動手處理已經亂了很久的書桌!(再回頭看一眼混亂的桌子!)驚訝的是:作者也了解我們的問題,在書中教大家如何開始啟動「搞定」計畫。書上有些名人話語,像是「任何識字的人都無法成功將閣樓清掃乾淨」,很多建議都讓人會心一笑,又很有道理。邊看邊想、邊想邊做,這是一本能帶您動手執行的好書!

回到根本,學習如何有效處理事情,並不是要變成更忙碌的人,也不是要變成工作狂,而是可以用更放鬆、更優雅的態度,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如果你也想體會什麼是全力以赴地工作、放鬆自在地生活,相信你也會跟我一樣,從本書得到一些感動或啟發!

文/王永福(知名企業簡報教練)

導讀

舊雨新知一同快速「搞定」

這是一本充滿魅力的書,因為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完成大量工作,而且工作及生活的壓力卻能越來越低。

這是真的。作者大衛‧艾倫累積了 35 年的時間管理實務經驗,在本書用近20萬字的扎實內容,細細討論一般人在生活及工作中會遇到的失控、壓力、分心及被動。藉由學習「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 GTD),你能夠逐漸達到掌控、放鬆、專注及有意義的投入,讓生活及工作更加高效,為自己及組織創造更高的價值。

為了幫助大家快速理解本書內容,在此精要說明這 15 章的最核心概念。

文/張永錫(台灣首位 GTD 課程講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看的那会本书的中文版是叫《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现在的中文版改名成了《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我刚看本书时,还是大三,捧着手机,看着TXT,可它的梗概记得至今。
     本书实质上也是关于时间管理,但与其他时间管理或者自我管理书籍不同的是,他并没有过多的强调时间管理的必要性以及一些时间管理技巧,而是强调了如何通过管理各项事务达到心静如水(mind like water)的境界,没有很强调时间的具体管理,毕竟时间管理本质上就是加强对生活的掌控感。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我们分享了大部分人时间管理失败的几点原因,我们思维上有哪些特性,依据这些特点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GTD)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并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层面上去进行自我提升。这就是本书的大概的一个脉络,分成了3大章节:
1.The Art of Getting Things Done——GTD的特点,以及GTD的整个操作流程(collect、process、organize、review、do);
2.Practicing Stress-Free Productivity——GTD五步操作中的具体的实施细节,工具的准备、各步骤的注意事项;
3.The Power of the Key Principles——收集箱、下一步行动、专注结果的重要性。(前两个均是GTD五步的之一)
        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对书的理解,我暂且描述下GTD:GTD是一种管理事务的系统,为了达到整个人心静如水的状态(mind like water),通过收集脑子里出现的所有想法(collect),对其进行加工(process)、分解、组织成各类可以直接行动的任务清单如:下一步行动清单、将来也许清单、等待清单(organize),再经过委派、直接行动付诸实施(do);并保持定期的回顾和整理以完善这一系统(review)。
       具体的操作是:我们收集脑子里的所有想法,对其进行收集;(collect)再进行处理,根据可行性有的可以直接删除,有的是一些点子、想法可供参考的资料,有些则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情;(process)而对那些现在可以采取的行动进行分解,2分钟能完成的当即完成,2分钟完不成的行动根据自己是否是最佳人选进行委派或者放入日程表中,适时OR尽快完成,而那些无法直接行动的想法可以作为项目逐一分解成一系列可以实施的行动;(organize)再定期回顾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GTD流程(review)。
       作者在第一章提出了一个很令我吃惊的观点:我们同自己做了太多远超我们意识到的约定(想干着干那的),而这些约定没有得到处理,会潜意识的令我们烦心。正是为了消除这一问题,才有了GTD的第一个步骤collect,收集所有我们想做的事,无论大小;后面的步骤就是如何对这些想法进行处理。可以说这一观点是GTD的前提之一,虽然我自己感觉有点玄乎。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出现自己准备做某事又因故种原因没做的情况,也确实会因此有点负面情绪。作者提出的第二个观点倒是我很赞同,即心智并没有那么聪明,他不会在我们需要做某事时提醒我们而是在我们觉察到与之相关的情况下提醒我们;对此举了一个例子,假设我们电池坏了,绝大多数情况下,心智并不会在我们去逛超市时提醒我们要买电池,而是在我们看到电池相关的东西时会想起来我们要买电池。正是心智提醒功能的局限性,GTD中对此我们的行动清单上会有情境这一区分,那些行动通过电脑完成、通过手机完成、购物时完成,会把我们分解后的行动加上情境这一标签以便我们更好地实施。
         另外还有就是下一步行动要机具可操作性,即使是打电话,也要详细到跟谁打电话交流什么问题这一层面。
        GTD其实看起来是有很强的操作性的,也不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和工具,但是我以前实施的时候并没有坚持下去,可能是因为开始要不断地实施、调整、完善自己的这一GTD系统,以至于需要我们足够的自控力去培养这些习惯、根据安排去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前贪玩有时开黑就把一些安排抛之脑后,自己又不注意review这一步骤,缺乏反馈,使得最终半途而废。当然,也得承认GTD的流畅运行,也是需要自己一些相应的能力,分类归纳、预期判断、反馈自省等等。
        这一次重温本书,也是想着重启自己的GTD。目前实施的工具的话,暂且定纸笔配合Windowsphone的Do it 软件。而在其他平台如iOS和Android相关的软件更多。GTD2002年出来,已经成为了最新的时间管理潮流了,尤其是在IT人士和职业经理人之间有关这个的讨论很多,中文版也出两版了。还是很推荐各位去了解 。推荐篇文章http://xbeta.info/gtd-toodledo.htm善用佳软的GTD文章和相关软件推荐系列,我觉得总结得很好。

PS:由于这一次看的是英文原著,有的方面可能理解有限。后段时间再重温下中文版,加深、调整下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