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配到好價格

在眼鏡行裡購物,最讓人困惑的時刻,就是挑選鏡片。鏡片選擇百百種,一副售價從 200~20000 元都有,每家眼鏡行有自己供應的範疇,但為什麼價格能夠差那麼多呢?以成本來看,主要分為四種原因,鏡片材質,鍍膜加工,加工廠品質,品牌、產地保證。

一、鏡片材質:以樹脂鏡片來說,世界上生產鏡片材料的廠商非常地多,除了知名如 PPG、 三井化學等公司,還有些你說不出名字的公司。 鏡片曲率跟鏡片原料通常有直接關係,目前台灣樹脂鏡片主要分為 1.5、1.56、1.61、1.67、1.74 等。1.5來自美國 PPG 老牌經典廠, 1.61、1.67、1.74 等都來自日本的三井化學。反而台灣最常見的 1.56,我到現在還是抓不出來他的原料製造廠是誰,找不出原料製造廠是哪裡就算了,許多海外知名品牌根本就不提供 1.56 的曲率選擇,種種因素,讓我個人十分不推薦選擇這個曲率,除了光學表現性差以外,相對於我們限定使用的 1.61 與 1.67 的鏡片來說,1.56 唯一的好處只有廉價,沒別的了,對我來說跟頂新油差不多概念。通常 800 元以下的低價鏡片,都是這種來源不明的材料。

眼鏡配到好價格

鏡片毛胚種類與生產廠商繁多、品質不一

眼鏡配到好價格

著作由 opticianclub製作,以 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二、鍍膜加工:樹脂鏡片的鍍膜雖然有許多種,但世界主流的技術就那麼幾種,大同小異。主要有 AR 鍍膜(Anti-reflective 增透膜,分為單層、多層,也就是俗稱的藍膜、綠膜、黃金膜等等。)、硬化處理、抗靜電處理、奈米表面處理,而常見的 UV400 其實通常是原料本身就有的特性。低中價產品 1000~3000元之間的鏡片,可以是高品質材料配上少許鍍膜加工,或是低品質材料加上多層鍍膜兩種。 (關於鍍膜加工與使用差異,請點我)。關於鍍膜,我個人建議至少要有雙層 AR 鍍膜、硬化處理、抗靜電處理,可有效提升鏡片光學性和壽命,絕對是划算的投資。因為雙層AR鍍膜可以把鏡片透光度從92拉高到96%,對照比較可以明顯感受到差異。更別說鍍完綠膜或藍膜以後,能夠增進顏色對比和抗藍光等好處了。另外鏡片表面越多刮傷與磨痕,越容易讓眼睛感到疲勞,硬化鍍膜可以讓鏡片減少被刮傷的機會。抗靜電鍍膜也有類似的益處,鏡片表面沒有靜電,飛塵就比較不會貼附到鏡片上,就能減少到飛塵刮傷鏡片的可能。而奈米表面抗油撥水處理則相對來說可以是選配(但我還是建議配),因為鏡片表面的這種鍍膜通常只能維持 1~3 個月,後續也可用 清潔液相關產品達到抗油撥水的效果。說是好像沒很重要的樣子,但鏡片有抗油撥水的感覺真的很爽阿~~~~

眼鏡配到好價格

三、鏡片加工廠的品質:

鏡片加工廠引進鏡片原料,灌注、研磨加工成型各個度數的鏡片,並且蒸鍍各種鍍膜。世界各地有幾百間眼鏡工廠,所做的製程大同小異。因為市場競爭,各家工廠都會有各式的經營策略,例如 A 廠只幫大品牌做代工,不接其他訂單。而 B 廠做自有品牌,整合海外製成的庫存片並配合工廠訂製片製成以服務當地鏡片市場。C 廠則可能是偷料節省成本,以低價推銷給各國市場。有些可能是在鍍膜上做出差異化試圖開拓市場等等。在這個階段,同樣規格的國際貿易售價可以差到三倍。而產品穩定度與品質和價格也容易呈現正相關。

四、品牌、產地保證:蔡司、Nikon、Seiko、依視路等,都是鏡片品牌商,他們通常以高知名度跨領域進入鏡片市場。例如蔡司一開始是製作光學儀器的大廠、Nikon 則是先做相機後做鏡片。知名鏡片品牌商通常會主打某一特殊技術,例如依視路以漸進鏡片與全視線技術橫走江湖,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鏡片品牌商。但其實品牌鏡片的加工廠常常不會是品牌本身,這些工廠的一般度數樹脂庫存片技術主要發包給沒有品牌的工廠代工。以單焦樹脂鏡片來說,很多家工廠皆有能力做到相同等級的鏡片,除了工廠管理外,差異化相對較細微。這算是眼鏡品牌商與工廠間公開的秘密。例如我在日本時,即使我是潛在客戶,但是日本鏡片廠的副廠長還是建議我們庫存片不需要通過他們購買。因為連他們自己的鏡片,除了高度數定制片外,幾乎都是大陸進口,而且日本多數品牌都是如此操作。這種操作手法,以依視路玩得最爐火純青,全球有破百多家鏡片工廠都生產供應依視路授權的各項子產品。這就是現階段單焦樹脂鏡片市場的縮影,技術沒有新的突破,因為認知落差的關係,導致品牌商常常是鏡片行業的賽局贏家,溢價最多。

眼鏡配到好價格

說了那麼多,要配眼鏡應該要怎麼選擇才好呢?我把推薦的鏡片分為低、中、高三種價位,方便大家做選擇。

低價位:現在最常見的低價鏡片就是 1.56 的鏡片,如同上述所說,這是來路不明的鏡片原料,我個人不推薦。真的有預算考量的話,建議配 1.5 的鏡片配上全部的鍍膜,價格約在 800~2000 之間。光學性與加工技術都成熟,售價也相對合理,但缺點是 1.5 多是球面鏡片,度數稍高就會顯得鏡片偏厚,還有使用約一年左右的時間會發現鏡片變黃。

中價位:這也是全球市場上的主流,使用 1.6、1.67 的鏡片價格大概 2000~8000 這個區間。價格差異包括曲率、鍍膜、單面非球面 or 雙面非球面、品牌等。我們自己主攻的也是這個區間的產品,產品壽命約在一到五年之間(看使用時間與 保存方式)。中價位鏡片採購最麻煩的點在於,有鏡片曲率、鍍膜加工兩大變因,因此一樣的價格很容易配到完全不同的產品,例如一樣的 2,000 元,你有可能會配到 1.56 鍍滿的的單面非球面鏡片,或是 1.6 沒鍍耐油撥水膜、抗靜電膜的鏡片,甚至是 1.56、1.6、1.67 三種曲率不同的鏡片都有可能。 這也是我們自己供應鏡片的主要原因,保障價格與品質透明的網路品牌,攻頂的1.6、1.67的鍍膜和單面非球面鏡片,以我們的售價和眼鏡行相比來說,3,000 元配 1.6 鍍滿含抗藍光的鏡片價格是正常,配 1.67 的鏡片是賺到。

眼鏡配到好價格

不是我臭屁,我們的鏡片就算是沒有度數,透過鏡片看出去,還是會有比較清楚的感覺。

高價位:例如訂製片、多焦點、全視線的需求,因為需求特殊,相對應的售價較高,但仍然有很多灰色地帶是小廠牌會鑽漏洞的。我個人推薦,要配多焦點以大廠牌為優先,因為多焦點使用需要相對應的訓練。如果你選擇大廠牌,通常能夠得到相對應的服務。畢竟眼鏡行為了保有大廠牌的代理權,還是會將服務保持在水準之上。而全視線的話,還是推薦選用全視線的廠牌,或是問清楚是不是鍍膜式的變色片。其實鏡片變色早就是很成熟的技術了,只是以前因為把變色原料做在鏡片裡面,變色速度太慢,大約被 紫外線照射1分鐘才可以大致變暗,要達至完全變暗則須連續被紫外光照射15分鐘。由暗變為透明的速度相對較慢,明顯的變淺須時2分鐘,大體上變淺則須5分鐘,超過15分鐘後才能完全變回透明。全視線把變色原料用鍍膜的方式鍍在表面,反應速度能夠快上許多。坦白說,即使使用全視線正版技術的人,偶而還是會抱怨鏡片變色速度反應有點慢這件事。配這種技術有專利壟斷的產品,價格高是正常的。我建議的思維是,第一次要嘛就不要配,要嘛就配最好。因為就算配了最好,你還是不滿意,至少你知道以後可以不要配全視線了。而不是因為這次不夠好,下次再 tune 下一個層級的產品。tune了五六年才知道全視線不適合自己,真的很浪費生命。
訂製片貴是應該的,需要煩惱的幾個點包括,要選擇樹脂鏡片1.67還是1.74呢?甚至是更高曲率的玻璃鏡片1.9訂製片?因為近視破 1000 度獲高散光破 200 度的 1.67 鏡片價格區間在 4,000~10,000 之間,而1.74則是在 6,000~12,000 之間,我建議,破 1200 度以上的人,框面又不是很小的鏡框,可以考慮1.74的鏡片,否則邊緣很容易太厚,宅時毛有個特色是我們保留了高度數的人配每款鏡框的邊緣厚度照片供配鏡者參考,建議也可以問問看眼鏡行是否有相近框形的照片參考。說實在話,雖然我是賣眼鏡的。但我真心建議,近視高到超過1400度的話,真的可以好好的考慮做個眼睛雷射的手術,玻璃鏡片配 1.9 的薄度會更薄,也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

眼鏡配到好價格

最後,配鏡的曲率到底該怎麼選擇呢?我做了一個表給你參考,按照慣例,我省略了 1.56 的曲率。原則上眼鏡行也會給你相同的建議(只是多了1.56),只是先讓你有個底,不過要先說的是,所謂的可能單價都是以鍍膜鍍滿的規格提供的,主要差異來自於品牌和眼鏡行所進的鏡片廠(即使是同曲率的鏡片,還是會有鏡片中有雜質等次級品)。

小框面鏡架 or 圓框  大框面鏡架 可能單價(不含鏡框)
0~200度 1.5、1.6 1.6 800~3,000
200~600度 1.6 1.6 2,000~5,000
600~800度 1.6 1.6、1.67 2,000~8,000
800~1000度 1.67 1.67 3,000~8,000
1000~1400度 1.67、1.74 1.74、1.9 5,000~20,000
1400度以上 1.74、1.9 先考慮雷射如何? 5,000~20,000

推薦的度數範圍與曲率一覽表。散光問題要看角度,最糟的狀況就是把散光的角度加上近視的度數推算鏡片厚度。

簡單的說,如果你的度數低,不在乎眼鏡外觀,最多需求機能如抗藍光、抗UV等,配低價鏡片1.5是很好的選擇。另外如果你的需求一般,只是想配一個符合 CP 比的鏡片,我推薦選用中價位的鏡片,1.6、1.67的鏡片,包括 硬化處理、抗靜電處理、奈米表面處理的鍍膜。這也是 我們鏡片主要營業的項目與初衷,提供合理價格與高性能的產品。 (註一)

講了這麼多,補上一個最後的基本原則,商業世界的價格通常不是來自於品質,而是來自於供給與需求,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價格就會拉高。當全視線有專利保護時,它的價格就是一般鏡片的三倍以上,儘管他的作法也是鍍膜。在驗配鏡片前,我鼓勵大家思考,自己的需求。

看了這麼多,希望以上資訊能讓大家更了解應該如何選擇鏡片,而不再只是單方面地接收眼鏡行提供的資訊。最後,如果你手上有使用良好的慣用鏡,或是驗光師的處方箋,想要找我們驗配高端品質,價格合理的中價位單焦鏡片,可以點擊下方連結, 透過線上選購想要配的度數鏡片。

眼鏡配到好價格

點我瞭解更多鏡片價格與驗配方式 

來我們的官網逛逛

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

 
註一: 我們只做頂級有用的好東西,但價格要合理。舉例來說,假設我們只要做有用的好東西,不在乎價格,我們可以很簡單地採用蔡司鏡片,價格也跟著自然拉高。但如果我們要做出頂級有用的好東西,卻在乎價格的話,我們就需要通盤瞭解,採用與該產品相同的原料與製程。這就是宅時毛常說的,採用與蔡司、Seiko 等世界知名廠牌所指定的鏡片胚料。當然加工廠不會是同一間,但我們加工也只會選擇被原料廠推薦的全球知名加工廠。藉此規避原料、與工廠管理可能會產生的問題。

P.S.很多人都說眼鏡賺得最多,我不否認眼鏡行的毛利不算低,但絕對高不過化妝品、保健食品等產業。除此以外,眼鏡行與各地經銷商,其實服務的成本也相對其他行業高昂。你想想看,你要訂製一套專屬於你的西裝,成本勢必大幅超過你在青山洋服或是 Gap 的成衣。配鏡片也是相同的道理,每個人的度數都需要相當的測量與加工。但沒有多少人認同這樣的服務成本。因此我建議大家未來可以朝另外一個方向去思考,眼鏡行有沒有做到符合他們定價的服務?我知道目前眼鏡行驗光的水平參疵不齊,期望驗光師法通過後,未來大眾能享有更符合標準的服務。

Featured image Credit: Suriya Kankliang via FreeDigitalPhotos.net

眼鏡配到好多少錢?

More videos on YouTube.

jins配到好多少錢?

眼鏡價格從1480元4980元不等,光學眼鏡上的標價就是配到好的價格,包含鏡框及薄型非球面透明單焦點鏡片。 無論度數幾度散光多少都不另外加價,享有自取件日起6個月內保固服務。 *功能性鏡片,依照鏡片種類追加金額不同。

眼鏡鏡片多少錢?

常用鏡片價格比較表.

配眼鏡哪家好?

戴眼鏡就是書呆子?.
眼鏡行推薦1:KlassiC..
眼鏡行推薦2:OWNDAYS..
眼鏡行推薦3:JINS..
眼鏡行推薦4:框框2ND FRAME..
眼鏡行推薦5:眼鏡市場.
眼鏡行推薦6:CooL大倉酷眼鏡.
眼鏡行推薦7:Formosa寶島眼鏡.
眼鏡行推薦8:小林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