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鼻水流不停,不要以為只是感冒或是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如果出現單側性清澈水液流不停,但其他症狀,如鼻子癢、打噴嚏、鼻塞不明顯時,而且這個鼻水流出只有低頭時,就要當心那是腦脊髓液漏!

認識腦脊髓液

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存在於腦部內顱骨與大腦皮質之間的蛛網膜下腔的透明體液,它的功能是扮演緩衝的角色,保護我們的大腦、腦幹、脊髓等中樞系統。每天大約會製造350-500毫升的腦脊髓液,呈透明清澈樣。

稀少案例 自發性腦脊髓液漏

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助理教授張伯宏醫師表示,去年8月收治一位中年家庭主婦,年齡約40多歲,體態肥胖,來到門診時表示一開始只有右側流鼻水的現象,在服用止鼻水的藥物後都沒有改善的效果,後來也發現鼻水量大增,只要低頭就會大量湧出,並且干擾她連夜晚躺下時,大量的液體往後喉嚨流,造成嗆咳,讓她只能坐著睡覺,總共持續2個月,讓她苦不堪言。

在經過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這位中年女性在蝶竇外側隱窩出現約1公分的顱底缺損及腦膜膨出的情形,所以腦脊髓液就是透過這個破洞外滲出來。這樣腦脊髓液外滲的情形若沒有治療,最嚴重會出現的情形就是引發逆行性的感染,如腦炎、腦膜炎、腦膿瘍等,會有1-2成的致死率。

張伯宏醫師表示在門診遇見腦脊髓液漏的病人不常見,約一年之中會出現5個案例,其中自發性腦脊髓液漏會佔有2例,而所謂的自發性就是沒有任何頭部外傷、頭部手術、或腦腫瘤卻發生了腦脊髓液漏的情形。

根據「美國鼻科及過敏醫學雜誌」指出,在千禧年以前自發性腦脊髓液漏只佔所有腦脊髓液鼻漏的3-5%,但千禧年以後,卻上升至14-46%,有如此大的落差,被認為與逐年增加的睡眠呼吸終止和肥胖人口有關。

自發性腦脊髓液漏的危險因子及治療

張伯宏醫師表示會發生自發性腦脊髓液漏的危險族群有:

  1. 體重稍重:約有8成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都超過30。
  2. 女性:有7.5成罹患比率,推測因肥胖造成女性賀爾蒙的失調導致。
  3. 睡眠呼吸中止症:約5成患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情形。

以上這些危險因子都會造成慢性顱內壓升高的情形,以至於造成顱底骨脆弱區破損,常見於蝶竇處,因為這裡的厚度最薄只有0.1毫米,所以腦內壓過高就容易造成損傷。

而唯一的修補方式,目前是透過鼻微創內視鏡鼻竇修補手術為主,修補的方式就像三明治一樣,醫師會在破損處,先補上採集好的自體組織,像是鼻腔黏膜膜瓣、耳垂、腹部脂肪、大腿筋膜、鼻軟骨等,會在顱底墊上1-2層的組織,最後再用臨近的鼻中隔粘膜給予支撐再用組織膠固定,來把破洞處給補起來。修補好後的患者,仍然要注意不能出現會讓腦壓過高的情形,不然可能會造成另一處的顱骨處破損,就會使腦脊髓液漏再度復發。

張伯宏醫師最後提醒,因著在台灣肥胖人口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都在增加,就可能導致一年只出現2個案例的發生率會越來越長出現,所以出現單側清澈鼻水流不停,也無其他明顯感冒或過敏症狀,就要懷疑是腦脊髓液漏,請儘速至耳鼻喉科求治,以免造成嚴重感染。

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文 / 彭幸茹  圖 / 何宜庭

單側流鼻水 當心腦脊髓液漏

2018-05-09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一名家庭主婦去年發現右側鼻孔一直流鼻水,後期甚至只要一低頭、大量鼻水即如湧泉般流出,吃藥也沒用,嚇得她趕緊就醫;經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竟是蝶竇深處顱骨缺損,是少見的「自發性腦脊髓液鼻漏」。

  • 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黃啟哲醫師用模型說明患者的蝶竇深處病變位置。(記者吳亮儀攝)

  • 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各種症狀比較。(長庚醫院提供)

勿當過敏或感冒 輕忽就醫

長庚醫院耳鼻喉科系鼻科主任張伯宏指出,這名患者是典型的自發性腦脊髓液鼻漏,無頭部外傷、無頭部手術史也無腦部或鼻部腫瘤,卻發生了腦脊髓液鼻漏。

張伯宏說,腦脊髓液鼻漏與其他會造成流鼻涕的原因如感冒、鼻竇炎的狀況不太一樣,它只有單側鼻孔會流出「清鼻涕」,濃度就像水一樣,與一般鼻涕較黏稠、且兩個鼻孔都會流出來不太一樣。

長庚醫院鼻科醫師黃啟哲說,這名患者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蝶竇外側隱窩有一個接近1公分的顱底缺損及腦膜腦膨出,經安排鼻竇內視鏡手術輔以電腦導航系統,成功探查蝶竇深處顱骨缺損處。

患者在去年8月接受內視鏡手術移除腦膜腦膨出部分,缺損處以大腿筋膜及鼻中膈黏膜瓣修補,追蹤至今超過半年沒有復發。

黃啟哲說,若發現有持續流單側的清澈鼻水時,可以先檢視自己的症狀,當其他的症狀如鼻子癢、打噴嚏、鼻塞幾乎都沒有、卻只是低頭時有清水流出,就必須當心恐是腦脊髓液鼻漏。

顱骨有破洞 恐讓細菌入侵

他提醒,根據文獻紀載,肥胖、睡眠呼吸終止及女性是自發性腦脊髓液鼻漏的高危險群,當有相關症狀時,千萬別只是當作頑固的鼻過敏或是感冒,因為如果持續忽視腦脊髓液鼻漏的存在,等於是幫忙細菌開了從鼻部通往腦部的大門,而不管腦膜炎或是腦炎都是嚴重的感染。

張伯宏強調,腦部構造必須無菌,若顱底出現破洞,鼻腔中的細菌很容易趁虛而入,併發腦膜炎感染,輕則出現發燒、頭痛,嚴重恐失去意識、甚至死亡,民眾務必當心。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每3人就又1人有過敏問題,雖適逢季節交替、過敏好發的季節,但單側鼻孔老是流出清鼻水,卻沒有鼻子搔癢、噴嚏連連的過敏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林口長庚醫院鼻科主任張伯宏醫師提醒,當心,若為單側不明原因流鼻水時,恐為腦脊髓液鼻漏所致!提醒民眾若有類似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診檢查,延誤診治恐引發腦炎、腦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

人體大腦本身是一個密閉的結構,以正常成年人來說,腦室每天約會產生350至500cc的腦脊髓液,且會由身體正常代謝吸收;然而,若顱底骨頭出現缺損狀況時,無論是從最前頭的額竇到最深處的蝶竇出現缺損,腦脊髓液就有可能順流而下由鼻腔流出,像是流清鼻水般,形成腦脊髓液鼻漏的狀況。

張伯宏主任解釋,鼻部和腦部可比擬為樓下和樓上的關係,而顱底的骨頭就相當於樓間的地板,當顱底骨頭出現缺損的情況時,就好比樓間地板出現裂損,可能造成樓上漏水滴到樓下的情況。

傳統治療顱骨缺損問題,往往需進要行開顱手術;然而,近年隨著醫療技術進展,修補顱骨缺損問題已可藉由微創手術取代。張伯宏主任說明,傳統的開顱手術需要外部切口,不僅手術時間長、複雜度高、傷口大而明顯,且術後有可能會造成癲癇或嗅覺障礙等併發症。而現今主流用以修補顱骨缺損的方法是採鼻微創內視鏡鼻竇修補手術,此一內視鏡微創手術經由近30年的進展,不論器械、高解析度螢幕、手術修補技術與材料、以及電腦導航技術,都已有長足的進展。

張伯宏主任補充,臨床上會先經電腦斷層掃描及核磁共振檢查,以瞭解患者顱骨缺損的狀況與位置,再安排鼻竇內視鏡手術輔以電腦導航系統進行手術修補;相較於傳統開顱手術,鼻微創內視鏡鼻竇修補手術的手術時間短、傷口小、復原快,修補的成功率可高達九成,亦可減少術後併發症的風險,實為患者福音。

腦脊髓液鼻漏不僅會造成身體與生活上的不適,且可能隱藏嚴重的健康危機!張伯宏主任表示,腦部構造必須無菌,而鼻子主要功能為呼吸之通道,也是接觸外界的第一道防線,本來就有許多菌落,如果有顱底缺損的狀況時,這些病菌就有機會從鼻腔往上感染,將可能造成腦膜炎或腦炎等嚴重的感染問題。因此,提醒民眾若出現疑似腦脊髓液鼻漏症狀時,切勿輕忽,一定要及早就醫診治為佳。

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  腦脊髓液鼻漏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耳鼻喉科」

•  專家諮詢:林口長庚醫院鼻科主任 張伯宏醫師

專欄介紹: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

更多內容請至【健談官網】/【健談粉絲團】

「鼻水」流到快崩潰…竟然是腦脊髓液

2018-05-09 00:07:00

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一名主婦只要一低頭,右側鼻水就像湧泉,睡覺時還因鼻水倒流嗆醒,只能坐著睡。檢查發現,她竟有1公分的顱底缺損。圖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名中年主婦某天右側鼻孔流鼻水,但吃藥沒效,鼻水愈來愈多,只要一低頭,右側鼻水就像湧泉,睡覺時還因鼻水倒流嗆醒,只能坐著睡,讓她快崩潰。檢查發現,她竟有1公分的顱底缺損,所以流的不是鼻水,而是腦脊髓液。

收治婦人的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系鼻科主任張伯宏表示,流鼻水除了是感冒常見症狀,也是過敏性鼻炎族群的困擾,多在春夏交替、溫差變化大或空汙時變嚴重,常合併鼻子癢、鼻塞或打噴嚏等症狀。

但是,當單側持續或間歇性流鼻水,卻找不出原因,可能就不單純了。張伯宏指出,婦人狂流鼻水到快崩潰,去年8月就醫檢查,發現蝶竇外側隱窩有約1公分的顱底缺損及腦膜腦膨出,經內視鏡手術移除腦膜腦膨出後,缺損處再用大腿筋膜及鼻中膈黏膜瓣修補,才為她成功止住「鼻水」。

張伯宏說,婦人是典型的「自發性腦脊髓液漏」,也就是無頭部外傷、無頭部手術、沒有腦部或鼻部腫瘤,卻發生腦脊髓液漏。

肥胖 讓慢性顱內壓升高

國外不少研究發現,中年且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的女性,是慢性顱內壓升高的危險群之一。文獻指出,千禧年後的自發性腦脊髓液鼻漏增加明顯,可能與睡眠呼吸中止和肥胖人口逐年增加有關。

張伯宏表示,慢性顱內壓升高可能造成顱底骨脆弱區破損,婦人的電腦斷層也顯示蝶竇向外側氣化,骨壁較薄也脆弱。而顱底骨頭就像分隔鼻部及腦部之間的「樓地板」,當發生缺損,就可能造成樓上漏水到樓下。

張伯宏強調,腦部構造必須是無菌的,而鼻子主要功能是呼吸通道,為接觸外界的第一道防線,本來就有許多菌落,若有顱底缺損,這些病菌就有機會往上感染造成腦膜炎或腦炎。

若持續有單側清鼻水流出,民眾可先檢視其他症狀,例如鼻子癢、打噴嚏或鼻塞。若只是低頭就有清鼻水流出,就必須當心,務必找鼻科專科醫師就診,千萬別當作頑固的鼻過敏或感冒。

而顱底缺損的修補方式,傳統開顱手術需外部切口,且可能造成癲癇或嗅覺障礙等併發症。不過,現在多以鼻微創內視鏡鼻竇修補手術為主,修補成功率高達9成,也能降低併發症。

編輯推薦

  • 鞋子穿多久該換? 4警訊告訴你
  • 葉黃素真的能保護眼睛?專家教你葉黃素怎麼挑怎麼吃
腦脊髓液 流鼻水 腦膜炎 腦炎 過敏性鼻炎

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流 腦 脊髓 液 和 流 鼻水 如何 分辨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