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

你是否陷入这样一个困境:做什么事都没心情,也没有动力去做任何事,甚至是只想躺着?

在我之前的认知中,认为心力不足只是单纯的心理问题。在我最新的研究中发现,造成心力不足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括感情不顺,学习、工作受到较大阻力,无法在社交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个性敏感,缺乏内在力量,应对复杂情绪的能力不足。缺乏做事情的热情和动力,所做的事不能体现自己的成就感。精力时好时坏,努力一阵子然后陷入困境,再努力一阵子又陷入困境。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

面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从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帮助你走出困境。

一、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1、坚持运动

不管你是否从事体力劳动,一个充沛的体力对任何人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感到心力不足,一定是很长时间都没有运动过了。说服自己,每天坚持运动。如果你能够保证每天1个小时的运动量,那么你原本只能做完3件事,现在就能够做完5件事了。对于部分严重心力不足的人来讲,可能达不到1个小时,你至少要保证30-40分钟的运动量。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

2、合理的生活习惯

充足的睡眠对于清醒的认知有决定性作用,越是睡眠不足的人越容易胡思乱想,无谓的增加情绪压力。合理的三餐习惯,能够直接补充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心力不足的人,很大程度上没有合理的休息和用餐习惯。因为整个作息都紊乱了,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觉得不对劲。要节制身体的欲望,不要过分伤害自己的身体,年轻人都应该明白。

每天洗澡的时间尽量延长,至少保证1小时的洗澡时间。对于许多心力不足的人来讲,我相信他们每天时间是十分充足的。洗澡能够直接缓解大脑皮层以及全身神经的紧张感,直接缓解情绪压力,对于个性敏感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每天光着脚走路,多走几圈,目的同样是缓解身体的紧张感。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

二、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1、寻找触发低情绪的诱因

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寻找一些诱因是什么。因人而异,有的为情所困,有的为学业所困,有的为工作所困,还有多愁善感的人为人生所困。但是一定是有一个具体的诱因,尽管这个诱因极其微不足道。例如,是不是你喜欢的人发了什么动态,让你产生了联想。或者你工作上出现了某个差错,让你感到挫败感。寻找这个诱因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你每次情绪低落,都可能是这个诱因导致的。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

找到诱因之后就好办了,你要从认知上低估这个诱因,不要过分夸大这个诱因的重要性。它于你而言微不足道,于你的人生而言更加微不足道。你要被一个小小的诱因,导致情绪低落,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你应该把精力放在目标任务本身上面,而不要被目标之外的细枝末节所牵绊。

2、跳出情绪困境

长时间沉浸在单一情绪的困境中,只会让你备受折磨。你要做的就是跳出这个情绪困境,也就是转移以下注意力。如果你感情不顺,导致你整个心力不足,那么你就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学习上。如果工作、学习压力太大,那么你就多去寻求亲密关系,多跟朋友聊聊天。如果你对人生特别困惑,对于未来特别迷茫,那么你就去旅行一趟,去外面转一转,换换脑子。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

古人说东方不亮西方亮,人生的精彩之处有很多,没必要在一个方面死磕。跳出情绪困境,并不意味着逃避,而是战略性撤退。当你离开一段时间,再来面对之前的情绪问题时,也许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三、建立新的动机

1、找一件你感兴趣的事情

绘画、书法、乐器、健身、收集、读书、舞蹈等等。注意一个前提,一定是要能够带给你正向收益的东西。例如打游戏、看电影、看综艺等等,尽管你会十分感兴趣,但是并不能够带给你正向收益。所谓正向收益,要么是能够培养你情操,要么可以拿来跟朋友分享。培养情操的事情,可以提高你的求知、审美能力,例如读书、书法等。能够和朋友们分析的,例如乐器、舞蹈等等。

2、去做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

人们本身有寻求成就感的动机,哪怕对于心力不足的人来讲,也愿意做一些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是,往往他们胜任力不足,缺乏专业的能力,导致内心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要么退而求其次,去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既不要对自己抱有太高期望,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要么寻求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

四、放下一些包袱

包括名声、物质在内的东西,你需要尽可能的放下他们。于物质而言,过分追寻求而不得的物质条件,对你而言之后陷入痛苦之中。于名声而言,太过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让你失去自我的能动性。你要明白你是你自己的主人,别人任何人都不是你的主人,都不可以对你来指手画脚。哪怕是希望你好的人,也不要太在意。你要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活出生命的活力来。

读完本篇文章,你是否有了自己的思考?但这并不够,你需要按照文中的指导,落实到你的生活中去。其中一些方法,几乎一天就可以看到作用。只要你坚持下去,心力不足的问题就没有了。

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这个问题。

所以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么来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

又有人说,当你挂着QQ,逛着淘宝,干着七八十岁老人都能干的事,你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

诸如此类说法,其实深层次的,反映的是现代很多人缺乏活力的一种状态,所以渴望从干其他的事中,获得活力和愉悦感。

比如旅行、阅读、爱情之类的。

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无论干些什么,都无法摆脱这种没有活力、失去兴趣,像老年人一样懒散、消极的状态,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原地打转,陷在一个怪圈、死循环当中不能自拔。

想要锻炼,想着练出一身腱子肉,身体好了,然后自己就能愉悦起来,就能充满活力,但坚持锻炼了两天,就坚持不下去,因此指责自己没有毅力,三分钟热度。

想要学习英语,想着精通一门外语,无论去和老外交流,还是求职,都能有莫大的帮助,然后学成之后,自己能充满成就感,于是自己去做,然后坚持了几天又放弃,又指责自己没有毅力,三分钟热度。

想要练字,想着练一手好字,然后朋友、亲人惊羡,自己也满满自得,富有成就感,可是自己好像也坚持不下来,因此总是懊恼。

想要努力阅读,做一个充满知识的智者,头脑充实了,然后自己就不会没活力了,可是要么浮躁地看不进书,要么看了一大堆书,感觉自己还是老样子。

想要追求爱情,可是自卑自怜,感觉别人看不上自己,或者自己追不到。

想要融入人群,和别人交流,想着只要慢慢变得外向开朗,然后自己就能开心了、充满活力。
…………

可是无论怎样做,似乎都不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没办法摆脱不了这种状态,反而充满挫败感,感觉绝望无力,顺带着指责自己,没有毅力、懒散,拖延,消极,像老年人一样。

然后想向他人求助,比如上知乎提问,因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做不到,希望他人能作为自己人生导师,指点迷津。

这种心态,并不是个别人有,而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这种没有活力、懒散、缺乏兴趣、拖延、消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而很多人认为要摆脱这种状态的关键是,坚持做某件事,比如去旅行、阅读、练字、锻炼、学习、交流等等,并且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一旦放弃,自己就是没用的废人,但往往自己坚持不了,做不到,又或者坚持了很久,仍然感觉自己没有丝毫进步,反而让自己充满挫败感,感觉自己没用,没有毅力。


问题的关键在哪?关键在于自己没用,没有毅力,懒散,消极?

不是。

问题的关键,在于:

你没法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当中,获得足够的愉悦、活力、和成就感。因此无论你做什么事,你最终,都会觉得乏味、无趣。都会觉得自己失败了,然后强烈的挫败感。

你缺的是从所做的事情当中,体会成就感和愉悦感的能力。

所以解决方法,不是去做成某件事,因为无论你做什么事,你都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乐趣,反而最终会因为坚持不下去,或者做了很久仍然感觉没有活力,充满挫败感。

而这种挫败、无力,会让你自身感觉更糟糕。在泥沼中越陷越深。

很多人说,解决方法是要坚持锻炼、学习、交流、阅读等等。

那做不到或者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呢?想想父母、想想亲人,想想他们关切的眼神,你还忍心堕落吗?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无疑是隔靴搔痒,因为很多人未尝没有去尝试学习、交流、阅读、锻炼,但最后都坚持不下来,或者做了很久,感觉无聊,反而质疑坚持的意义在哪?充满挫败感和无力感。

然后父母和亲人的期望,并没有让他们奋发向上,反而让他们更加焦虑痛苦,感觉辜负了他们,于是更加消极,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


真正的解决方法不是去坚持做某件事,并且还一定要做成,一定要有个满意的结果,认为做成了自己就能摆脱这种状态。

不是这样的,这种心态其实是错误的。

这样其实是把问题推到未来,认为要有一个好的结果,自己才能走出去。

而如果结果不好,意味着自己失败了,意味着自己没用,废物。

这种心态只会让你觉得自己原地踏步,在一个怪圈中越陷越深。


真正的解决方法是:

学会如何享受自己做每件事的过程,学会发掘自己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就,学会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当中,去获得成就感、愉悦感、和活力。

重视做每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两种思维模式区别在哪呢?

错误的思维模式认为:

自己一定要做成某件事,自己才能有活力、成就感、愉悦感,重视的是事情的结果。

认为存在某一个结果,某一个彼岸,只要到达了那里,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就能解决当下的困境。


而正确的思维模式认为:

无论自己做什么事,学会享受其中的过程,发掘自己的成就感、活力、愉悦感,而至于怎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视的是事情的过程。每一次微小的成就都值得肯定。

未来,并不存在那样一个彼岸,到达了那,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或者换句话说:

当下,即是彼岸。

你如果没办法,从当下获得安宁,那么,指望通过一个遥远的未来结果,来获得解脱,那同样是不可能的


学习,就静静地品味知识,至于学到多少,不必在意;

锻炼,就享受跑步时的畅快,至于有没有腱子肉,坚持了几天,也不必在意;

旅行,就好好欣赏风景,不必忧虑前路如何。

当你能重视过程,享受过程,不那么重视结果,那么自然而然就能摆脱这种状态了。

这是一种可以不断训练的技能,应学会从当下领会彼岸的真谛。而不是将目光盯着未来。

既然是不断训练的“技能”,那么只有“”和“”之间的区别,而不是“有”和“无”之间的区别。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所以想训练这种技能,也并不是你应去追求的某一个具体的结果,得到了它就解脱,得不到就依旧懊恼痛苦。

它其实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地可训练可成长的过程

只要你在尝试,哪怕只有一次,只有一秒,这已经历的积极过往,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即使下一刻放弃了,或天覆地灭,又或全能上帝存在,言出法随,也抹杀不了这个积极过程。

以结果为导向,是固定型思维;

以过程为导向,是成长型思维。


我们太多人太重视结果如何,跑步一定要有肌肉,读书一定要学富五车,学习外语一定要彻底掌握,旅行一定要行走千里。

你眼中只有一个确定结果,如果没做到就焦虑痛苦,自己就是没毅力,三分钟热度,就是废物。于是屡屡撞壁于一次次挫败,自我的能力在一次次挫败中不断萎缩。

你不能也做不到,对自己当下过程中每一次细小的进步、前行而由衷的高兴。


如果一个小孩一直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长大,那么他会为遥不可及的那一天而焦虑压抑;只有他着眼于自己每一次细微的进步时,这时,成长才会变成一件开心的事。


很多人的潜意识中:

自己永远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距离完美永远都差一点,唯结果论,简单粗暴地划分自己是否成功。

只有成品值得肯定,哪怕半成品花费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努力,都是没用的废物。

而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虽有很多缺点,但却在不断完善的有各种闪光点的艺术品。不能由衷地喜欢自己。由衷地赞叹自己每一次进步。

要须知本文最核心的一个前提公设条件:

人是在成就感当中得以前进的,而不是在挫败感当中。

积极情绪,才能推动一个人前行,而不是消极情绪。

只有你好了起来,一切才会好起来。沉溺于负面情绪当中,只会把一切越弄越糟!

所以我们要培养的一个技能,就是:

发掘成就感(等积极情绪),消除挫败感(等消极情绪)。

谨记这十个字。

那么失去兴趣,没有活力,三分钟热度。怎么摆脱这种状态呢?

当你心里想着如何摆脱这种状态,你其实是在重视一个确定的结果,要么摆脱了,要么没摆脱,二元论。

而对自己的每一次为之努力的进步,每一次前进都忽视,因此你总会觉得自己一直原地打转,一直在泥沼挣扎,一直没办法摆脱。


你去尝试学习,无论你学到了多少,你毕竟在收获知识,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值得肯定。而你却想,唉,只看了一页的书,自己真没用。


你去跑步锻炼,无论你跑了多久,坚持了多少天,你毕竟是在锻炼,而这个行为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至于收没收获一身肌肉,强壮体魄与否,不需要当下的自己操心,交给未来的自己处理吧。而你跑了几天坚持不下去,你却又拼命指责自己没毅力。可是无论你坚持下去与否,你毕竟去尝试跑了步,这不是很棒的尝试吗?

你在背英语,无论学了多少,无论学了之后有没有用,这个过程,你毕竟是在积极地学习,而这就值得肯定,至于学习的结果如何,重要吗?可你总想着,唉,自己只学了十几天,没有坚持下去,真没用。

可是那十几天的努力呢?

就被你忽视掉了,因此你又去指责自己没毅力。

…………

当你在干一系列积极的行为,比如读书、学外语,锻炼,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昂扬向上的,而却被你忽视,你一直着眼于未来的结果好坏,而忽视了你当下的奋发向上。

既然是积极的过程,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不需要用结果来赋予过程意义。

就像死亡不能抹杀李白、爱因斯坦活着时的价值一样。

注定的死亡,是所有人的结果。但人生各种旅程的多彩纷繁,是你可以自己可以掌握的过程。

当你学着以过程的心态去为人处世,将一切要做的事,都当作一种过程去经历,而不是一个目标去完成。

你会瞬间从原先的错误思维模式中如释重负。因为并没有遥不可及的目标,让你焦虑。

可以看看这个回答中的提及:

你在努力,你在前进中,这过程就是你最大的成就,结果怎样,到没到达终点,不必在意。


倘若跑马拉松只有终点是最重要的,那我中间跑了那么久是不是就白费了?如果你吃第十个馒头饱了,那么前面九个馒头是不是白吃了?


当你学会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时,你自然不会为之苦恼了。

所以:


想去追女生就去追,自己不高不富又不帅,那又怎样,至少你在尝试,你比很多同样的宅男优秀得多,至少你迈出了第一步,追没追到,不重要,倘若一定要等到自己又高又富又帅才有信心去做,那么如果你永远不高不富又不帅呢?是不是就一直宅在家里顾影自怜呢?


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享受过程,尝试忽视结果。发掘成就感,消除挫败感。


活得再好再精彩有什么用?最终不都是要死?

为什么要追求爱情?最终不都得平平淡淡,柴米油盐。

学英语学的再好有什么用?工作又用不到。

…………

如果你一直陷入唯结果论的思维当中时,那么所有的事都会变成虚无没意义。


不要浮躁急切,快节奏的生活让每个人做事都急匆匆地想要求得一个好结果,所以过程如何,往往都忽视了。


所以,归根结底,是要从改变自己思维的认知模式入手,而不是其他。

不同的思维认知导致不同的评判标准。

我们夸一个学生,这次考试考满分,这其实是夸奖他的结果。

那么下一次他考不到满分的时候,他就会诚惶诚恐。

因为你是在培养他的固定型的思维,只有达到了这个结果,才值得夸奖。

如果没达到这个结果,意味着他不值得夸奖。

而我们应该夸奖他这次考试很努力。你夸奖他很努力,这是夸奖他这次考试的过程。

而这是他可以选择的。

他过程可以选择努力,可以选择不努力。这两种过程中的选择,一个积极,一个消极。

而结果往往是很难操控的,不是选择有用的。

因此,你夸奖一个人努力,意味着他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外界的夸奖。

那么他就会选择积极地生活,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而如果你夸奖侧重点,比如考了满分这个结果,那么他没考到满分,就会深深的挫败感。哪怕他尽了自己的努力。

挫败感积攒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只会让人深深地习得性无助,乃至放弃努力。

导致结果的因素有非常非常多,有来自自我的,也有来自外界的。所以结果是很难掌控的。

更新:

更新2.0

更新3.0

或者也可以关注专栏,或者同名公众号,会时不时更新。

更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