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ppt

解讀《七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

                                                                                                     林公孚

七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是柯維以荷姆斯小學為例,敘述該校校長如何應用他的“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教育學童,獲得成功的動人故事。

故事始於柯維應邀作一次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主題演講,在場聽講者中的一位荷姆斯小學校長桑莫絲女士問他,這七個習慣也適用於五歲小孩嗎?柯維說﹕「我看不出有任何不行的理由。」就這麼一句話,開啟了一個好得難以置信的領導力教育風潮,這本書就是記錄這波領導力教育的開始與發展的著作。

桑莫絲為甚麼會對這主題演講產生高興趣?因為她在研究所修習領導學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柯維的著作,因此非常期待終於能親耳聽到他的演說,如今親炙教誨,的確受到啟發。

荷姆斯小學是實施美國聯邦政府「磁性學校方案」【註1】者之一,當年由於學校沒有吸引到足夠的學生,因此磁性小學的資格面臨挑戰,該小學之所以能脫胎換骨,正是桑莫絲校長挑戰與回應的經典之作。

一、教育本質與家長要求並重

談教育,需要知道教育的本質是什麽? 所謂本質(essence)依據韋氏字典:係指「構成任一事物的內在性質」,則教育本質則含有構成教育活動中的內在性質。」所謂教育活動,似應包括“教什麼”、“為何教”及“如何教”等本質問題,最終歸結到引導學習者走向滿足:發展人性培養人格改善人生、成就自我的社會要求。

職是之故,有些教育學者將教育本質定義為根據社會的要求所進行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柯維指出:相對於世俗對成就衡量的準則,大都和:職位、名銜,得獎、財富、名聲、地位或罕見的成就有關。從定義上看,這些成就,幾乎只能屬於極少數人,它們幾乎都是經過與別人比較而產生的。

相對而言,本質的成就衡量則是開放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它。它不受所謂的常態分布的限制,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它,本質的成就與一個人的誠信、工作倫理、待人的態度、原動力、積極自發的程度有關。它也與一個人的品格、貢獻、才能、創造力,以及紀律有關。它代表一個人「每一天」所展現出來的綜合特質,而不是一個人所擁有的東西或短暫的成就。這種成就,不是經過與他人比較而產生,而是根據一個人能否堅守一些亙古長存、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來衡量,它是謙卑的。

就小學教育而言,一般大眾對成就的衡量,多採學生學測分數高低,作為評判依據,這種初淺的看法,未必是家長們的共識。誠如寇姆斯小學校長桑莫絲所說:「如果我們因為視學測分數為萬能而全力以赴,我很擔心我們將會製造出一個只會考試,其他什麼都不會的年輕世代。」相信學生家長們也會有此想法。

為了瞭解家長對學校有何期待,寇姆斯小學找上對孩子要上哪所學校有決定

的家長們,與他們開誠布公的進行了許多一一的討論,並做了多次集體訪談。 

家長們表示;他們希望孩子從學校教育中學習到責任感、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能夠學會包容異己、能夠解決問題、成為有創意的人。讓他們訝異的是家長們「沒有」提到對學業成績的期待。

至於企業界,他們的期望簡言之,就是「品格」與「能力」,而它們也正是構成「本質成就」的核心要素。

二、荷姆斯小學對七個習慣的詮釋

荷姆斯小學推行領導力教育時,把七個習慣,作如下的詮釋,使其更具可運作性:

1.      主動積極

我是個負責任的人,我主動自發,我決定自己的行動、態度與情緒,我不找藉口將自己的錯誤歸咎於他人。我會選擇對的事來做,不必別人開口要求,即使在沒人看到的時候也是如此。

2.      以終為始

我在事前會先做計畫、設定目標。我會做些能夠帶來改變而有意義的事。我是我們教室裡的重要份子、對學校的使命及願景有所貢獻,同時期待將來能夠成為一位好公民。

3.      要事第一

我會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說,我會對明知不應該做的事情說“不”。我會設定優先順序、訂定時間表,同時堅守計畫。我是個有紀律、有組織的人。

4.      雙贏思維

我有勇氣爭取自己所喜愛的事物,但我也會顧慮別人的需要,我會在兩者間求取最佳平衡。我會努力在別人的情感帳戶存款。產生利益衝突時,我會努力尋求第三種可能性。

5.      知彼解己

我願意聆聽別人的意見和感受,我願意從別人的眼光看事情,我仔細聆聽別人說話、不隨意打斷,我可以很有自信地提出自己的意見。與人交談時,我會專注看著對方的眼神。

6.      統合綜效

我尊重別人的長處,並努力向他們學習,我樂於與人相處,即使對方與我極為不同。我喜愛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時,我會尋求別人的意見,因為我知道團隊合作可以創造出比任何個人努力更好的結果,因此我願意放低身段。

7.      不斷更新

我藉著正確的飲食、運動以及睡眠來照顧自己的身體。我花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處。我不只在學校學習,也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學習。我會花功夫尋找有意義的方式來幫助他人。

三、認識寇姆斯小學

(一)概況

寇姆斯小學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是一所座落於寧靜社區的公立學校,擁有八百多位學生。在1999年時,原本是招不滿學生的邊緣學校。其中,18%的學生母語不是英文,40%的學生接受免費午餐或餐費優惠的福利,21%的學生參加特殊課程,15%的學生被列為資優生。學校校舍已有五十年的歷史,有些老師已在此任教多年。

由於桑莫絲校長的遠見和毅力,帶頭實施柯維七個習慣教育學童,並選擇「領導力」作為寇姆斯小學新的磁性主題,因為她發現原來領導原則的重心是放在幫助學生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更有效與別人合作,以及即使沒有人在的時候,也要堅持做對的事情。故用它來激發孩童心中的卓越潛能,使他們能主動自發、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引領自己在變化莫測的時代中不斷突破創新。

學校希望傳遞給學童們一個清楚的訊息:他們的價值比任何期末報告或考試成績都重要,確保學生中,沒有任何人會感到恐懼或絕望,這是成為寇姆斯小學能夠獲致成功最原初的種子。

他們用簡單的語言、多元的方式,包括:海報、故事、遊戲、玩具、電影、戲劇、詩詞、比賽、家庭作業,以及美勞傳達這個訊息。

小朋友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就是唱歌,例如:一年級的愛芙芮老師「主動積極」創作出的「習慣一之歌」,她使用的是「小星星」的曲調,傳達「主動積極」的習慣:

 「主動積極每一天,主動積極想清楚。雖然做來不容易,還是應該去努力。

主動積極每一天,主動積極想清楚。」

(二)願景

寇姆斯願景是:「生活、愛、學習與建立傳承。」

l          我們為努力成為最棒的自己而生活

l          我們以關懷別人來展現自己的

l          我們以在學校努力用功,以及永遠盡力而為的態度來學習

l          我們以與別人分享學校的一切及為世界帶來改變,來建立傳承

(三)使命宣言

  該校提出:「培養世界領導人才,一個孩子、一個孩子來。」(To develop global leaders one child at a time)的教改使命宣言,藉著一套方法,引領一場美國教育革新。

(四)措施

他們每天都用細膩的手法教孩子領導力,通常在孩子沒有預期的情況之下進行,而不是大張旗鼓宣揚。領導力教育從幼稚園就開始,他們以有趣、有效的方法,用一整年的時間把七個習慣及基本的品質原則反覆教給學童。

領導原則偶爾也會自成一個主題,以便老師可以專注於教導某一個習慣或品質工具,但大多數時候,都是被編進不同的科目及課堂活動。

在各項活動中輔導學生自主、自律,讓每個學童都能在校內擔任某項工作的領導人;造就出一批對自己負責、善於與人相處、能解決問題、課業成績明顯提升且具領導力者,採取措施如下:

1.領導力四大要素推行步驟

(1)建立信任:要推動變革,必須先有信任做基礎。

(2)釐清目的:建立使命、願景、策略及責任。

(3)全體對焦、組織統合:經過整體思考及清楚的溝通。

(4)釋放才華:是學校文化真正活起來的一刻。

2. 策略

寇姆斯小學將七個習慣、品質原則及其他的領導原則,是散布在所有的事物中,也深入他們所教的每一個科目中,形成一種「無所不在」的策略。

例如:每學年開學的第一週,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複習七個習慣及品質工具,同時學生與老師藉此共同訂定這一年的課堂準則及學習目標。

第一週之後,學生依舊不斷經由遊戲、課程內容、學校活動來複習這些習慣與原則。不管是數學、英文、科學、歷史、美術、音樂,甚至體育與電腦課,任何科目中都可行。

3. 推行領導力教育過程

該校是最早推行領導力教育的學校,其推行過程如下

(1)           他們先在每一年級指派一位老師進行實驗教學,該年度通過期末測驗的學生比例,立即從84%提升到87%

(2)           第二年,領導力教育正式推行到全校,通過期末測驗的學生比例再度大幅躍升,一舉上衝94%

(3)           接下來的幾年,一直都保持在極高的水準,最後甚至高達97%。

由於成績亮麗,因而獲選為「全美最佳磁性學校」。

(四)成效

大部分的成果,在執行這些變革之後一年內就開始展現,全校上下所塑造的校園文化,吸引全世界很多學校起而效尤,締造國際教育改革的驚奇。所有參觀過或在這些學校工作過的大人最常提到的,就是:

1.          學生的自信心、與同儕相處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顯著的提升。

2.          由於老師不必再浪費那麼多精力處理學生的爭吵與失控行為,更能專注在教學工作上,也因此恢復了對工作的熱情與動力。

3.          寇姆斯的學測成績保持在極高的水準。

4.          家長對學校的變革讚不絕口,因為孩子在家中的言行舉止也有明顯的改善。

5.          許多家長在仔細觀察孩子的改變以後,自己也開始接受相同領導原則的訓練課程,以便將這些原則融入家庭活動中。

6.          學生謙恭有禮、教職員潛心校務,校長本人則經常榮膺「年度最佳校長」。

四、實施案例

就寇姆斯小學而言,領導力教育並不是什麼「新增課程」,它是教師們所該做的:將最基本的領導原則教導給年幼的學童,甚至是五歲大的小學童。他們把許多長久以來備受忽略的基本能力教導學生,諸如:如何做出好的選擇、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不僅如此,他們還為學生創造機會來「應用」這些技能,例如指派孩子在班上、學校或是社區中擔任能夠發揮領導能力的工作。這麼做並非讓老師「多了一項工作」,只是以一個更好的方法來做他們原本就在做的事。如下幾個簡單的案例,說明了「無所不在」的策略。

案例一

 第一個例子取自,寇姆斯小學的閱讀教師芭耐特。在五年級的文學與寫作課中,她請學生仔細閱讀非裔美籍詩人休斯(Langston Hughes)的一首詩〈我的夢想世界〉(I Dream a World)。

在這首詩中,休斯分享了他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憧憬與想像。在討論這首詩的文字、架構與意義之後,芭耐特將同學分成小組,並且為每位同學分派了一個與領導相關的角色,包括:做紀錄、時間控管、發言人。之後,她發給每一組同學一張海報大小的紙張,並且請他們自己選擇一項品質工具來說明這首詩的重點。

一個小組選擇了蓮花圖,另一個小組使用骨圖,兩組同學選擇了范恩圖【註2】,另一組則選擇使用魚骨圖。討論完畢,每一組的發言人會代表自己的小組發表討論內容及創作成果。再來,全班會一起討論七個習慣中有哪些習慣明顯出現在這首詩中。然後,芭耐特會出一個作文習題,請每位同學描述自己對未來的願景與夢想。這堂課總共花了約三十分鐘。

這個範例非常單純,但讓我們看看它所達成的目標與成果。芭耐特並沒有自顧自的用圖表把這首詩分析一遍,再講解整首詩的結構,讓每個學生腦袋塞爆、無聊到臉貼書桌。相反的,她讓孩子投入團隊分工與選擇決策的活動之中,她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強化學生對品管工具及七個習慣的認識與使用,為孩子提供了與同學交流的機會。她還讓學生開始思考自己是誰、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她聆聽他們腦袋裡以及心裡的聲音。不僅如此,當時剛好是學校的「非裔美人歷史週」,她把這個主題也同時納了進來。也就是說,芭耐特在教導學生讀詩、增加字彙能力、加強寫作能力之外,同時也達成了所有這些目標。大家是否看到了,一堂平凡的文學課可以如何轉化為與生命及領導有關的扎實教育?

案例二  從學字母的過程學會合作

芙克娜正在教幼稚園小朋友認識P這個英文字母。她剛好同時也在教七個習慣中,幼稚園小朋友很喜歡的一個習慣——分工合作(即統合綜效)。芙克娜開始介紹披薩(pizza)中的不同元素(parts),包括:餅皮、番茄醬、餡料(toppings),還有起士。她告訴小朋友,接下來的三十分鐘,他們的教室將會變成一家披薩店。就在這個時候,披薩店的電話(phone)忽然響了,一位女士(透過擴音器)問說她可不可以(please)訂購(purchase)幾個披薩(pizza)。(當然,芙克娜此時一面在黑板上寫下電話中這位女士所有用到P的字彙,更一面誇張的念出這些字。)

為了製作這位女士所要的六個披薩,小朋友被分成四人一組,而每一位小朋友也都被分派到一個與領導相關的角色——一位負責餅皮、一位負責番茄醬、一位負責臘腸片、另一位則負責起士。所有小朋友立刻開始用剪刀和色紙製作他們負責的部分。芙克娜提醒小朋友一定要分工合作,才不會來不及把披薩送給那位女士。各個小組忙著製作披薩的同時,芙克娜會不時詢問小朋友,「以終為始」、「要事第一」的意義為何。然後,芙克娜開始講解「分工合作」的意思,並說明彼此合作、重視別人的才能、尊重別人的角色為什麼那麼重要。

練習結束的時候,芙克娜用一個長得很像臘腸片的力場分析圖問小朋友,團隊合作的好處和壞處各有哪些?小朋友的回答不僅令在場的大人倍感嘆服,更顯示他們真的都了解了這些原則的真義。同樣的,這是一個有趣的練習,但請看看芙克娜同時達到了多少目標——小朋友不僅對P這個字母印象深刻,也在學習分工合作這個基本概念的同時,實際獲得了與人合作的經驗,而且還重新溫習了之前學過的習慣與品質工具。

案例三】結合體能與智識的雙贏活動

蔻恩老師(Andrea Cohn,阿拉巴馬州迪卡特市栗園小學三年級老師)為同學朗讀了一本名叫《鞋中的鹽》(Saltin His Shoes)的繪本。這是有關NBA籃球明星飛人喬丹如何成為偉大(而且高大)運動員的故事。讀完之後,她和孩子討論:讓喬丹可以長那麼高、跳那麼高的原因,真的是喬丹媽媽放在喬丹鞋子裡的鹽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她問學生:「喬丹學到了哪些習慣?他培養出了哪些領導特質?你自己長大後想要做什麼?為了達成你的夢想或變成領導者,你需要常常練習哪些習慣?」

案例四

每學年一開始,普洛西卡老師(Christian Plocica,佛羅里達州逢恩公園市英國莊園小學體育老師)會跟每一班的小朋友一起創造出自己班上的使命宣言。每天上課前的暖身時間,每班同學都會複習自己的使命宣言。他們會進行一段根據七個習慣而編的手腳伸展操。為了實踐相信每位小朋友都各有天分的原則,普洛西卡老師發展出許多遊戲與活動,來強調團隊精神而非彼此競爭、強化分工合作能力、重視多元與差異,以及鍛鍊雙贏思考。例如,他會對同學說:請大家分成每組有(4x6)÷8個人的小組。所以,數學很強,但體育或體能不是特別好的同學很快就會喊出正確的數字,另一位同學就會開始組織同學,還有一位可能就會舉起手來,儼然自己就是小組的組長。最後,每一位學生,而不是只有那些小小體育健將,都會覺得自己很重要、很有參與感、被人需要。每位同學也都有自我追蹤體能目標及進步程度的機會——所有這一切都是融入在體育課程會進行的正常活動之中。

五、成功關鍵因素

  任何專案的成功與否,都要視主客觀條件是否成熟而定,主觀條件指可由自己操控者,客觀條件指無法由自己操控者。,

1.      領導者的使命感:桑莫絲校長說:「上大學時,有一天我坐在一張長椅上,誠心祈禱有人能告訴我未來的路該怎麼走。突然,我心中升起該去教書的強烈使命感。」大學畢業後,從事教職12年,因好同事的鼓勵,認為她有潛力成為學校的行政主管,開啟她重回學校取得了碩士學位信心,終於成為學校的行政主管,正是由於她的堅持,寇姆斯小學因而脫胎換骨。

2.      上級單位支持:桑莫絲校長將的領導力作為新的磁性主題之所以受到重視,係因當時印第安那州一個校區的督察長恩斯沃(Chuck Farnsworth)找上她。法恩斯沃強烈認為,《與成功有約》中的「七個習慣」在教育界也可以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而他也已決定要全力推動這個變革,二人志同道合,一拍即合,為成功奠定良基。

3.      危機意識:荷姆斯小學有喪失磁性小學資格之虞,桑莫絲校長決定以領導力作為新的磁性主題,並想出一個目標明確的使命宣言,用來說服校內同事,以克服喪失磁性小學資格的危機,很快地獲得老師們認同,凝聚共識,全心投入再造荷姆斯小學的校園文化之旅。

4.      真心關懷:把一切都植基於「真心關懷」的文化上。

5.      團隊合作:一群教育工作者努力與家長、社會領袖、企業家聯手,充分發揮綜效,把大家對教育的期待與希望,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六、值得學習與思考之處

l            無論是學校的革新或教育改革,首要之務,應是認清教育的本質是什麽?以及發展人性培養人格改善人生、成就自我的社會要求」目標。柯維的七個習慣恰可供學童發展人性培養人格之用。

l       美國哈佛大學傑出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說:「當代最偉大的發現是“改變態度,可以改變一生”。」改變態度,必須從培養好習慣做起。

l          科維指出唯有反求諸己,從思維與品德做起,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才能使你在人生各層面表現出眾,全面造就自己是成己功夫,這還不夠,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而進入成物的境界,教育不該以此為目標嗎?

l          科維深信:「任何一所學校(或組織)的歷史及文化,就是每天穿梭於這個組織中的每個人,他們的人生經歷及生命哲學的總和。」如何創建學校(或組織)的歷史及文化,應是領導者關注的重點。

l          柯維所啟發的領導力教育,並不是要教小孩子都變成CEO,而是經由習慣的養成,建立好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命態度,使孩子獲益一生,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礎。這樣的教育,不只對孩子,對學校整體的經營也有很大的幫助。

l          寇姆斯小學成功運用這套教育激發孩子潛能的經驗,對所有學校的經營者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附註】

1.      「磁性學校」係以其辦學特色吸引學生就讀;磁性學校提供學生選擇學習其所感興趣之特殊專長學科的機會。在磁性學校中,除可學習讀、寫、算等基本技能外;亦可習得特殊專長的學科,如音樂、戲劇、電腦、科學及視覺藝術等等。磁性學校並無學區的限制以及入學條件的限制,學生自願申請入學,經各校審查通過後通知入學。

2.      范恩圖(Venn diagram)係以簡單的圖形描述一種事象。

參考資料

1.史蒂芬‧柯維著顧淑馨譯,《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天下文化,1995/11/15 

2.史蒂芬‧柯維著姜雪影譯,《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天下文化,2009/5/26

3. 史蒂芬‧柯維著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天下文化,2005/5/27

4.隆.克拉克著,優秀是教出來的》,雅言文化,2004/09/20

5. 社論,聯合報》,2009/07/05

6.張明輝,<美國磁性學校計畫與中小學學校教育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