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俗语

作品名称 春风得意马蹄疾 作    者 孟郊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孟东野诗集《登科后》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主旨 登科后喜悦的心情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

唐·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孟郊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鹄的,颇出意外。这就仿佛像是从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风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但其实是指长安东市花坊。

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1]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

春风满面、眉飞色舞、趾高气扬

愁眉不展、愁眉苦脸、灰心丧气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里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参考资料
  • 1    登科后   .诗词名句网[引用日期2015-08-07]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及注释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译文
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飞扬,兴致高涨。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注释
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称登科。
龌龊(wò ch

鉴赏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

创作背景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已经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立即作了此首诗表达难以自抑的激动心情。

参考资料:完善

1、 田宝贵.春风得意马蹄疾——《登科后》赏析,名作欣赏,2008,(1).

赏析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这首诗因为给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的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孟郊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437篇诗文 ► 185条名句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

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是唐代孟郊46岁考中进士之时所做,名为《登科后》。两个著名成语:春风得意,走马看花,即由此而来。

这首诗写出了考中之后那种欣喜若狂的心境,特别是后二句,确实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今天学子如能在高考等考试中一举胜出,也一定会想到此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然而,若从格调上来论,此诗诗格不高。

“龌龊”一词过贬,形成了对自我的贬低与否定

前二句,以往日之“苦”,对比今天之“乐”,是为后二句起兴之铺垫,从立意上看还是不错的。

唯“龌龊”二字实在有些刺眼。龌龊,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意思是困窘、肮脏,甚至是有些丑陋。

一个人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作为学子的苦读生涯,或者说形容自己作为布衣不受人尊重的岁月,说明他内心是有多么愤懑,对自己的过去充满了厌恶和否定。这种厌恶与否定,其实无形中贬低的是自我的价值。

想必学子们对这些勤学励志的诗句耳熟能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两相对照,才发现一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格调之低下。难道今天的“旷荡”,不是因往日的“龌龊”而来吗?那又何必厚此薄彼?

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此稍一得势便急于否定过去,实在缺少格局。再对照杜牧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是不是更高下立见?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如果有人以为上面的评价过于苛刻,那就来让我们回顾一下孟郊另外几首和科举考取进士有关的诗词吧。

两度落第三首诗,写不尽的愁与怨

孟郊曾两度赴长安考取进士,都没有考中,直到46岁第三次应试才得中,其惊喜之情自不必说。此时间仿佛长出一口恶气,这才吐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这种类似于“发泄”的词句,这也属于人之常情,

不过,让我们返回头看看孟郊前两次没考中时写的是什么?

第一次考进士失败,做《下第》诗云: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第二次考进士又失败,做《再下第》云: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此外,他还写过一首《下第东南行》:

越风东南清,楚日潇湘明。

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

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

失意容貌改,畏途性命轻。

时闻丧侣猿,一叫千愁并。

不难看出,孟郊这三首落第之诗已经不仅仅是伤心落寞,简直就是痛不欲生。

他一晚上叹息着醒来数次(一夕九起嗟);本是春天,看到的却是一片萧瑟(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整个人就如同被刀剑砍了一般(情如刀剑伤);猿猴本来叫声就凄惨,可他楞是听出来那是死了老伴儿的猴子在叫(时闻丧侣猿,一叫千愁并);纵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已考砸了两次,又怎能不伤心落泪(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

也许有人会说,考试落榜,还不许人家伤心么?就算把情绪夸大些又如何?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可孟郊在诗中流露的不止是伤心,而是一种怨气,是“怀才不遇”的怨气!

他把自己比作“伯鸾”、“灵均”这样的人物。

“试逐伯鸾去",伯鸾是谁?是汉代的名士梁鸿,有高才,却携妻归隐于山林而不仕。——此句是说,不是不录取我吗,那我可要像伯鸾一样隐居了哦。

“还作灵均行”,灵均又是谁?那可是大诗人屈原啊!楚王无道,屈原的壮志高才难以施展,故投江而死。——这个比喻就更夸张了,自比于屈原,那看不出他才华的主考官们岂不全是昏聩无能,不可理喻?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好吧,我们姑且认为考官真的是不具慧眼埋没人才,可是他在诗中挖苦贬低考中者的言辞就显得有些过分了。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雕鹗,猛禽也。鹪鹩,卑微的小鸟也。在一首谈论自己落第的诗中,一面说雕鹗失势,一面说鹪鹩高飞,这不是摆明把自己比作雕鹗,把考中进士的同学们比作鹪鹩么?就算自己落第是考官失察,那也不能说考中之人都是小人得志吧。

这种贬低他人的自诩,与其说是怀才不遇,倒不如说是自命不凡。

一朝高中,得意忘形

从孟郊的三首落第诗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哀愁和怨言,还有暗暗的愤恨。可惜却没能看到一丝的豁达、反思和砥砺前行。

就是这样一个伤心欲绝,甚至已经宣称“老子不玩了”的人,第三次考试又来了。这一回,终于得到幸运之神的惠顾,考中了进士!

此时,他已顾不上评价考官是不是昏庸眼拙,也顾不上思考自己是不是也变成得势的鹪鹩鸟,而是完全陶醉了,沉浸在杏林宴上的放歌、饮酒、采花;恣肆于纵马扬鞭,踏青长安城。于是便有了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是只要一拿起这首《登科后》和前面三首“落第”诗对照,读诗之人者便不免升起疑惑,孟郊得意忘形、自相矛盾的心态表现得太明显了。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在北宋人吴处厚的《青箱杂记》中也确实有对孟郊负面的评价:

孟郊《下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再下第》诗曰:“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其后《及第》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凡进取得失,盖亦常事,而郊器宇不宏,偶一下第,则其情陨获,如伤刀剑,以至下泪。既后登科,则其中充溢,若无所容,一日之间,花即看尽,何其速也?

后郊授溧阳尉,竟死焉。

看看,这段古人对孟郊的批评也是非常尖锐!

说他属于“器宇不宏”之人,也就是气量狭小。本来考中进士对天下读书人来说就是一件极难之事,而他偏偏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偶一失败便觅死觅活,哭天抹泪,而一旦考中,又过分夸耀其事,乃至说出了不祥之语“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是,“一日之间,花即看尽,何其速也?”,以至于他一生再无更高成就,官职只到一个溧阳县尉,后病死于任上。

古代主流观念一向是恶盈忌满,通俗点说,就是不喜欢把话说绝或者把事做绝,而这“看尽”二字却一下把话说到了极点,这便有点“乌鸦嘴”的感觉了,因此《青箱杂记》以此句为不祥之谶:刚刚考中进士就说“看尽”了风光,那不就意味着没后劲了么。

个人以为,《青箱杂记》这段诗评虽然包含了一些古人特有的迷信和宿命的论调,但对于孟郊诗歌的气质点评还是非常到位的。所谓诗言志,诗歌终极表达的还是诗人的志趣。无论辞藻美丽抑或质朴,最终都无法掩盖诗人的格局与心胸,《文心雕龙·体性》说:“辞为肌肤,志实骨髓”,就是这个道理。

春風得意 馬蹄 疾 一 日 看 盡 長安 花

孟郊在诗歌史上以“苦吟”著称,所谓“郊寒岛瘦”,就是指他和贾岛是唐代最为著名的两位苦吟诗人。所以有个夸张的说法,孟郊一辈子也许就这么舒心的一天,不小心吟诵出了“春风得意”的诗句。

不想,就是这样一句略带张狂的诗句,还遭到了后来评诗者的非议,也许对他真的是有些求全责备了。

正如《文心雕龙·程器》所说:

“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

诗如其人,人是各种各样的人,诗也自然千姿百态,人生酸甜苦辣,能得其中一种情怀便佳。平心而论,这首诗固然格局不够,但也称得上是挥洒自然之作。虽无江河之宏丽,却也有溪流之姿态。

总之,就诗论诗,以诗为镜,于古人无损,于吾辈有益,依然是好事、乐事!

愿我们多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光,只须留意不要“一日看尽长安花”!每一次考试,都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