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何句最能看出五柳先生率真的個性a常著文章自誤頗示己志b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c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d造飲輒盡期

(4) 1.對五柳先生傳中,文句互相呼應的情況,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101)
(1)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呼應「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2) 「家貧」呼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3)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呼應「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4) 「酣觴賦詩,以樂其志」呼應「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2) 2.下列五柳先生傳與差不多先生傳的比較,何者正確?       (102)
(1) 前文是寫虛構人物,後文是寫真實人物
(2) 前文是頌贊,後文是諷刺
(3) 前文是白話文,後文是文言文
(4) 前文作者是陶潛,後文作者是朱自清
(1) 3.下列那一句最能表明陶淵明安於貧賤的個性?       (103)
(1)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2)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3)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4)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2) 4.哪一句敘述最能看出陶淵明的率真?       (104)
(1)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3)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4)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4) 5.「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說明五柳先生的讀書態度,請問與何者的境界相近?       (105)
(1)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3) 擇其善者而從之
(4)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 6.喬安想以一個字來代表五柳先生,根據他的個性和生活,該用哪個字最貼切?       (106)
(1)
(2)
(3)
(4)
(4) 7.下列對五柳先生傳的分析,何項錯誤?       (107)
(1) 本文是從第三人稱立場下筆,因而顯得客觀真實
(2) 全文以「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為綱領
(3) 五柳先生是作者假託的人物,本文實際上是陶淵明的自傳
(4) 文中以黔婁之妻的話作結,是屬於「映襯」修辭法
(3) 8.下列各項文句,何者是在勸人「知足」?       (108)
(1) 一個人只要腳踏實地,即使是做很平凡的工作,也是一件偉大的事
(2) 如果你要和別人做朋友,就讓人家幫你一點忙吧
(3) 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餘
(4) 做人做事應當飲水思源,滿懷感激
(2) 9.「英傑那堪屈下僚?使栽門柳事蕭條。鳳凰不共雞爭食,莫怪先生懶折腰。」唐 胡曾 彭澤)這首詩歌詠的對象最有可能是誰?       (109)
(1) 項羽
(2) 陶淵明
(3) 李白
(4) 孔子
(1) 10.晉書 陶潛傳說陶淵明「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從上述文句及五柳先生傳可看出陶淵明的個性及愛琴的方式分別為何?       (110)
(1) 任真自得/會意
(2) 不慕榮利/裝飾
(3) 閑靜少言/撫摸
(4) 高潔品味/彈弄
(4) 11.四位古代人物中,何者的個性與五柳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       (111)
(1) 子路: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2) 韓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 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4)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4) 12.陶淵明如果生於現代,最不可能從事下列哪一種行業?       (112)
(1) 詩評家
(2) 農夫
(3) 現代詩人
(4) 議會公關主任
(1) 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句中的「去留」一詞,只取「去」之意,為偏義複詞的用法。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用法與此相同?       (113)
(1) 「忘懷」得失
(2) 不慕「榮利」
(3) 不蔽「風日」
(4) 「酣觴」賦詩
(3) 14.對於下列文句的分析,何者有誤?       (114)
(1)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表現五柳先生不求名利富貴,所以不知其姓名、籍貫
(2)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知作者讀書用心的程度
(3)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暗示作者無錢可付,喝完酒趕緊離開現場
(4)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說明五柳先生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抒發情懷
(2) 15.關於五柳先生傳一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115)
(1) 「五柳先生」指的是黔婁
(2) 本文是模仿史書傳記的形式寫成的
(3) 本文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
(4) 文中暗示五柳先生因仕途不遂,因而藉酒澆愁
(1) 16.下列「 」中的何者不作代詞用?       (116)
(1) 黔婁「之」妻有言
(2) 或置酒而招「之」
(3) 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4) 酣觴賦詩,以樂「其」志
(4) 17.下列「性」字,何者意思與其他三者不同?       (117)
(1) 「性」嗜酒
(2) 王藍田「性」急
(3) 「性」情大變
(4) 兩「性」關係
(4) 18.「環堵蕭然」的意思和下列何者最不相近?       (118)
(1) 家徒四壁
(2) 一貧如洗
(3) 短褐穿結
(4) 雕梁畫棟
(3) 19.下列文句何者使用類疊修辭?       (119)
(1)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2)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3)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4)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1) 20.從「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知五柳先生的讀書態度是什麼?       (120)
(1) 心領神會
(2) 兩腳書櫥
(3) 囫圇吞棗
(4) 一知半解
(3) 21.下列對五柳先生的生活起居描寫,何者正確?       (121)
(1) 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 衣: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3) 住: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4) 行: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1) 22.「簞瓢屢空」之於「三餐不繼」,猶如「環堵蕭然」之於下列何者?       (122)
(1) 家徒四壁
(2) 視若無睹
(3) 晚景淒涼
(4) 鬧中取靜
(2) 23.有關下列五柳先生傳文句的分析,何者正確?       (123)
(1)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形容五柳先生是個不善言辭,不貪小利的人
(2) 「好讀書,不求甚解」──強調五柳先生的讀書態度是不拘泥字句的解釋
(3)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形容五柳先生嗜酒如命、飲酒無度的情景
(4)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指五柳先生愛寫文章表現自己的才華
(4) 24.「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的「去留」,在五柳先生傳只取「去」的意思,稱為「偏義複詞」。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也是偏義複詞?       (124)
(1) 他的「遭遇」,著實令人同情
(2) 眼前的美景,他難以用畫筆「描繪」
(3) 一個真誠貼心的舉動,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4) 為了保家衛國,將士們早已抱定「生死」無悔的決心
(2) 25.關於五柳先生傳的分析,何者說明有誤?       (125)
(1) 本篇為模仿史傳形式的自傳,記敘五柳先生的一生
(2) 文章中敘述五柳先生喜歡讀書、寫文章,但缺點是喜歡喝酒
(3) 「贊」語原是史傳中的評論文字,本課中是用來評論五柳先生的德行
(4) 以「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總結全文,並呼應開頭的「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4) 26.所謂「偏義複詞」,是指兩字合成的複合詞,只使用其中一個字的意思,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何者屬於這種性質?       (126)
(1) 「得失」無動於中
(2) 權臣誤國,「用舍」失宜
(3) 我無法為你「取捨」
(4)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1) 27.下列「 」中各助詞,何者含有推測、感嘆的語氣?       (127)
(1) 無懷氏之民「歟」
(2)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3) 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4)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4) 28.下列「 」中成語的解說,何者最貼切?       (128)
(1) 「摩頂放踵」──貫徹始終
(2) 「好整以暇」──袖手旁觀
(3) 「撲朔迷離」──神出鬼沒
(4) 「環堵蕭然」──家徒四壁
(4) 29.就下列各項所給之條件推論,何者最合理?       (129)
(1) 因為「好讀書」,所以「不求甚解」
(2) 因為「忘懷得失」,所以「以此自終」
(3) 因為「閑靜少言」,所以「不慕榮利」
(4) 因為「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所以「不詳其姓字」
(1) 30.下列何項是五柳先生傳一文的主軸?       (130)
(1)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2) 好讀書,不求甚解
(3)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4)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3) 31.下列哪一項沒有感嘆的意味?       (131)
(1) 葛天氏之民歟
(2) 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3) 如此大功而竟不居,為什麼
(4)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4) 32.就下列各項所給之條件推論,何者最有必然性?       (132)
(1) 因為「性嗜酒」,所以「不能常得」
(2) 因為「常著文章」,所以「頗示己志」
(3) 因為「閑靜少言」,所以「不慕榮利」
(4) 因為「宅邊有五柳樹」,所以「以為號焉」
(3) 33.下列「 」中的詞語,何組詞性相同?       (133)
(1) 「極」其言/美麗「極」了
(2) 姓名不「詳」/「詳」談結果
(3) 黔婁之妻有「言」/閑靜少「言」
(4) 因以為號「焉」/「焉」能置身事外
(2) 34.下列「 」中的字,何者詞性和其他三者不同?       (134)
(1) 「期」在必醉
(2) 「既」醉而退
(3) 「好」讀書
(4) 「極」其言
(2) 35.五柳先生傳一文:「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這一小段文字,主要是在描寫五柳先生的什麼情況?       (135)
(1) 住處破舊
(2) 安貧樂道
(3) 疏懶成性
(4) 憤世嫉俗
(1) 36.關於五柳先生傳一文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136)
(1) 全文是以第一人稱的立場寫成的
(2)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二句在呼應篇首「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3)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指出五柳先生是一個鄙棄富貴的人
(4)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表現出五柳先生任真自得的性情
(3) 37.五柳先生傳乃陶淵明自況,但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自傳?       (137)
(1) 超然塵外而忘我,故不言自己
(2) 警惕自己風骨嶙峋,不可如柳樹風中低昂
(3) 以虛構的名號予人客觀之感,並烘托自己的理想
(4) 因家貧,愧對祖先,故不敢稱名道姓
(3) 38.下列文句中的「其」字,何者不是指五柳先生?       (138)
(1)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2)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3) 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4) 酣觴賦詩,以樂「其」志
(2) 39.所謂複詞,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字合成,而有些複詞在文中卻只偏重或僅存其中一個字的字義,這種複詞便稱為「偏義複詞」。下列何者不是偏義複詞?       (139)
(1) 大凡憂之所來,不外憂「成敗」,憂「得失」
(2) 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不可倒置
(3) 你往那裡去了,這「早晚」才來
(4) 中 東諸國,歷史上的「恩怨」已深,屢有衝突
(4) 40.下列各選項「 」中的文字,何者不當「動詞」用?       (140)
(1)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2)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3) 「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4)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1) 41.「好讀書,不求甚解」,句中「甚」字的詞性與下列何者相同?       (141)
(1) 「頗」示己志
(2) 忘懷「得」失
(3) 不「蔽」風日
(4) 以「樂」其志
(4) 42.下列各句「 」中的字義,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       (142)
(1) 逝者如「斯」
(2) 盡在於「此」
(3) 茲「若」人之儔乎
(4) 亦不詳「其」姓字
(3) 43.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中,下列各代詞所指的對象,何者說明錯誤?       (143)
(1) 「茲」若人之儔乎:指「五柳先生」
(2) 茲「若人」之儔乎:指「黔婁」
(3) 以樂「其」志:指「無懷氏」
(4) 極「其」言:指「黔婁之妻」
(4) 44.下列疊字的解釋,何者有誤?       (144)
(1) 汗「涔涔」:汗流很多的樣子
(2) 淚「潸潸」:淚流不止的樣子
(3) 不「戚戚」於貧賤:憂愁
(4) 不「汲汲」於富貴:緩慢的樣子
(3) 45.甲)簞瓢屢空乙)簞食壺漿丙)簞食瓢飲丁)甕牖繩樞。以上詞語何者可以用來形容家境貧困?       (145)
(1) 甲乙丙
(2) 乙丙丁
(3) 甲丙丁
(4) 甲乙丁
(4) 46.下列「 」中的字,何者與「造飲輒盡」的「盡」字意思相同?       (146)
(1) 不「盡」相同
(2) 白日依山「盡」
(3) 「盡」在不言中
(4) 取之不「盡」
(4) 47.下列有關五柳先生傳的敘述,何者有誤?       (147)
(1) 作者陶淵明
(2) 模仿「史書」傳記的形式
(3) 等於作者的自況
(4) 寫的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
(3) 48.下列哪一項可以看出陶淵明「任真自得」的性情?       (148)
(1)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3)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2) 49.下列「 」中哪一項不是「偏義複詞」?       (149)
(1)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2) 做與不做,「得失」之間須弄清楚
(3) 老師對同學的賞罰標準不宜有「異同」
(4) 子女不在身邊,「緩急」時只好乾瞪眼
(2) 50.下列「 」中的字,何組意義相同?       (150)
(1) 簞瓢屢「空」/「空」出座位
(2) 不求「甚」解/「甚」是仔細
(3) 「期」在必醉/互訂「期」約
(4) 環堵蕭「然」/不得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