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維高斯基私語

一、皮亞傑(Piaget)自我中心語言的主要論點

自我中心語言(egocentric speech)是皮亞傑在1926年所著的《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一書中所提出的概念。他針對兩位六歲大幼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觀察研究中,發現幼童在這段期間的語言發展同時擁有兩種的語言,一是自我中心語言,另一類是社會性語言。

自我中心語言的主要論點如下:

(一)自我中心語言的性質

自我中心語言是指幼兒對自己說話,在活動的當下,他不管是否有人聽他說話?也不關心他人是否對他的話有所反應?會出現自語現象,部分原因是因為幼兒僅是要對自己說話,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幼兒還無法將自己置於聽他說話者(his hearer)的位子上。

(二)自我中心語言分類

1.反複詞(repetition):幼兒說話時一再複述已學過的字詞 ,幼兒說出重複的話語純粹為了感受說話的愉悅,並不是想和他人溝通,有時說出的話也無意義,如嬰孩在牙牙學語的過程中就有許多重複性的自語。

2.獨白(monologue):幼兒對自己說話,在行動的過程中,以口語來協助行動,如同他放聲思考一般,而不是要向他人表白。皮亞傑認為在兒童時期,話語與動作的關係相當密切,尤其是幼兒獨自一個人時,在他們動作的同時,也會伴隨著說話,也就是說,在他們遊戲或行動時,兒童會發出話語與聲音,這些獨白就成為了伴隨物,如「我要來玩車車⋯」、「這是我的玩具,⋯」。

3.雙頻或集體性獨白(dual or collective monologue):幼兒在活動時,能隨時轉換說話對象,有時跟自己說話,有時轉而跟他人說話;集體性獨白則是指兒童在工作或活動時,雖有他人的出現,但是他人並不被期待參與和了解,他們說話彼此沒有交集,也不回應他人的話。如兩、三位幼兒在一同玩玩具時,他們不在乎自己的表述是否為他人所了解, 有各說各話的味道。

(三)自我中心語言的功能

皮亞傑認為自我中心語言只是一種刺激的功能,例如幼兒發出重複性的話語,只是要享受從口語發出重複聲音所帶來的愉悅;幼兒伴隨著活動的自語「可作為補充與增強個人的活動之用⋯ 」。

皮亞傑在語言與思考關係上,採取語言反映思考的主張,認為思考是先於語言,語言的主要功能在於表達思考,是進行思考時所必須的,同時語言可以也反映出幼兒當時所處的認知結構與特徵。皮亞傑以為自我中心觀是處於具體運思前期幼兒的重要特徵之一,因此自我中心語言反映出幼兒的自我中心思考。

總而言之,自我中心語言係屬於幼兒本身對自己的表述,只有自己的觀點,無法有他人的觀點,這種現象到了具體運思期,隨著兒童能夠具體運思,與同儕的互動增加後,便會被社會性語言所取代,所以皮亞傑認為自我中心語言在功能上不若社會性語言來得強。

二、維高斯基(Vygotsky)自我中心語言的主要論點

維高斯基將語言視為一種文化工具,認為語言是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之處,因為人類能善用語言,所以人類能發展出高層次心理功能,成為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者,因此語言著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維高斯基對於幼兒只對自己說話或不針對特別聽眾的說話, 也稱之為自我中心語言, 不過往後學者研究有關維高斯基自我中心理論的學者,多改以私語一詞來指稱幼兒這類自言自語的現象。

(一)語言是人類獨特的發展特徵

每一個文化中的人類都能發展出語言,因為人類掌握語言,他們能解決很多複雜的問題,這是其他動物所無法做到的。在柯勒黑猩猩研究中,柯氏證實黑猩猩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也會迂迴地洞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由於類人猿沒有語言這個極其有價值的輔助技術,以致於缺乏意象(image),致使黑猩猩連最起碼的文化發展也無法達到。

就目前我們所知,其它動物並沒有發展出像人類一般有如此複雜與富有彈性的語言,學者對黑猩猩的研究,發現雖然經過長期精心設計的強化訓練,黑猩猩充其量也只能學會極其有限的簡單詞彙,其發展水準不及一位兩歲半的幼兒。

(二)思考和語言的關係

維高斯基在《思考和語言》一書中,提到語言和思考的關係,主張語言和思考有不同的起源。在語言發展方面有前心智(preintellectual)階段,像是孩子的哭、牙牙學語、甚至是第一個字的出現,這些行為表現主要是情緒的反應,具有初步回應他人的社會功能,屬於與思維發展沒有關係的階段,這些初期的智力反應並不依賴於語言,但它具有意識或目的;在思考發展方面,有前語言階(prelinguistic), 此時以動作來表現思考,和動物的方式類似。故從起源來看,基本上在到達某個時候之前,語言和思考有不同的發展,彼此獨立。

大約在兩歲左右,思考和語言的發展開始結合在一起,此時語言可以幫助幼兒控制自己的思考與行為,而詞彙的學習亦影響幼兒的分類系統與概念系統。因此,兒童能將其所想要的以語言來表達,如斯恩特(M.Stern)所言「兒童有了他一生最偉大的發現」。是以,語言和思考的關係是互動的,在思考和語言相遇後,兩者會不斷地起交互作用,不只思考會影響語言發展,語言的發展也影響到他的思考。

(三) 私語在幼兒發展上的意義

維高斯基認為當兒童出現自我中心語言除了是情緒的表達與放鬆外,在認知上也具有自我指導的功能,這是維高斯基認為私語最重要的功能。當幼兒試著去瞭解情境、發現解決問題或計劃一個新活動時,兒童會使用私語,有時私語甚至會改變活動的進行,顯示私語不只是反映思考,而且主動幫助思考,並促成心智結構的改變。

也就是說,當兒童開始有效運用語言的計劃性功能時,思考結構便受到了改造。維高斯基曾在《思考與語言》一書中提到一個例子:「哪裡有鉛筆?我需要一枝藍色的鉛筆。沒關係,我可以用紅色的筆畫然後用水弄濕; 它這樣就會變黑並且看起來像藍的。」

維高斯基將語言和思考發展的關係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

(1)自然或前心智階段(the natural or preintellectual)
(2)質樸的心理階段(naïve psychology)
(3)自我中心語言階段(egocentric speech):利用外在的符號和運思解決內在問題的階段
(4)內部成長(ingrowth) 的階段。

其中第三階段是指幼兒藉助身體器官或其他方式來幫助運思,所以私語所扮演的角色如同是在利用外在符號來解決內在問題,可以說是放聲思考的表現。也就是說當幼兒還不能使用內在符號去思考解決問題時,就會出現利用外在的符號,來幫助解決問題,所以私語是一種外在思考的工具。

Vygotsky認為私語是界於社會性語言到內在語言之間,屬於一個轉換階段。學齡前的幼兒多使用私語,以「放聲思考」的方式來幫助解決問題,學齡階段的幼兒的私語現象會有突然減少的現象,轉為使用「內在語言」來代替, 以無聲思考的方式來幫助解決問題;不過特別注意的是Vygotsky 認為私語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轉換成內在語言,Vygotsky認為私語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呈倒U 型曲線,當私語開始從社會性語言漸漸功能分化出來之後, 趨勢呈現上升發展,大約在2 到4 歲;而當私語逐漸內化時,則趨勢呈現衰退現象,大約在4 歲以後,所以在3 到7 歲左右會有完整的曲線趨勢存在。

三、皮亞傑和維高斯基私語論點的比較

皮亞傑和維高斯基兩人都發現到幼兒有私語的現象產生,不過卻分別有著南轅北轍的看法,以下將從「語言發展歷程」和「語言與思考」兩方面來比較兩者的論點。

(一)語言發展歷程

在認知發展方面,皮亞傑採取「自然決定論」的生物學觀點,強調「智力即在於適應」,個體的發展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他主張個體是先從個人到社會的發展方向,並且呈現階段性的發展,所以幼兒一開始所發出的反複詞、獨語和集體性獨語等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語言,到了具體運思期後,兒童發展出傳遞訊息、要求、命令、發問、回答等等具有溝通性的社會化語言,此時的自我中心語言也就隨之消失。

維高斯基則從文化歷史的觀點來看發展,重視整體社會文化的脈絡,認為個體應從社會往個人的發展方向。維高斯基曾說:在兒童文化的發展上,每一個功能都是出現兩次:首次出現在社會層面,後來出現在個人層面;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interpersonal),然後是在兒童個體內部的(intrapersonal) 。這個觀念同樣適用於主動注意(voluntaryattention)、邏輯記憶(logical memory), 和概念的形成。所有更高功能都是始於人際關係的真正關係上。

所以,維高斯基認為幼兒最早的語言基本上是社會性的,但到了某個階段時,也就是年紀較大時,它會分化為對自己說的私語和用來與他人溝通的語言。因此,當兒童將社會性的行為形式轉到個人的內部心理功能方面,像和其他人交談一樣開始跟自己交談時,自我中心語言發生了,隨著兒童的發展,自我中心語言又逐步轉化為內在語言。

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上,所以兩者剛好是相反的途徑,皮亞傑是主張從個人到社會,而維高斯基則主張從社會到個人,因此,自我中心語言就具有不同的意義。維高斯基以為幼兒自己用來與他人溝通的方式發展成導引自己的行為方式,也就是將社會性話語轉向內在,這種主張明顯與皮亞傑不同。

(二)語言與思考關係

在語言與思考的關係上, 皮亞傑所主張的是語言反映思考的關係, 維高斯基則以為語言和思考之間應該是互動的關係。皮亞傑認為「語言是智力的產物,而非智力是語言的產物」。由此而論,Piaget以為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可以協助個體的認知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但語言不是構成思考的來源,不過是思考時所必需的。

在私語的功能方面,皮亞傑認為自我中心語言只是兒童活動的副產品,是兒童認知上自我中心的表現。但維高斯基卻不同意這樣的看法,認為私語在幼兒活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維高斯基曾做了實驗來證明他的看法,首先他安排幼兒從事和皮亞傑的觀察研究類似的活動,然後在幼兒的活動中加入一系列的挫折與困難,結果發先在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幼兒使用的私語量是皮亞傑 在一般情境下研究結果的兩倍。

因此,維高斯基認為當兒童試著去瞭解情境、發現問題或計劃一個新的活動時,兒童會使用私語,當外在情境活動改變時,私語也會產生變化,可見私語不只是反映著思考,也主動幫助思考,並促成認知結構的改變。

ps.上述的比較看得很辛苦,專精得有些複雜,還好找到了一張簡單的比較表格,跟大家分享:皮亞傑維高斯基自我中心語言論的比較

皮亞傑

維高斯基

在發展上的重要性

顯示出缺乏採納別人觀點或雙向溝通的能力

與自己溝通,以達到引導自我的目的

發展的歷程

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

在年幼時(5~7歲)增加,接著漸由外在口語轉為內在思維

與社會性語言的關係

負向,社會與認知發展愈不成熟者,愈使用自我中心語言

正向,自我中心語言係由與旁人的社會互動發展而來

與環境、情境之關係

工作難度愈高愈增加

本表出處:維高斯基(www3.nccu.edu.tw/~shusshen/EP/0929.ppt)

●本文節錄並改編自:屏東師院學報第二十期 頁 251-276 (民國九十三年),台灣屏東幼兒私語發展之個案研究 高忠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