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line pay

連加line pay

連加line pay

在台用戶數突破千萬的 LINE Pay,是許多民眾的行動支付首選,而為提供更順暢完善的支付服務,LINE Pay 將於下週 15 日釋出全新設計的獨立 App,在 App Store、Google Play 提供更新,以全新設計打造更符合台灣用戶與商家使用需求的行動支付。不過,這次有一項重大變動是未提供一卡通 MONEY 服務。

LINE Pay 自 2015 年進入台灣市場,並在 2019 年底推出獨立的《LINE Pay》App(以下稱作「舊版 App」),持續努力提供用戶更順暢的付款流程。

LINE Pay 解釋,過去台灣與日本的服務型態相似,考量營運效率於是決定台灣與日本的 LINE Pay 使用舊版 App 做為共享版本,隨著台灣用戶突破千萬、交易量續創新高,而且商家越趨多樣化,台灣與日本的服務架構日漸不同,若繼續維持使用舊版 App,不僅營運與開發效率下降,同時也難以提供滿足台灣在地需求的客製化服務。

因此 LINE Pay 開發更符合台灣用戶與商家使用需求的新版《LINE Pay》App,享受更快、更順暢、更在地化的支付體驗,同時也能針對消費者與商家擴大提供過去支付環境中未能提供的行銷工具。

LINE Pay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開發,新版 App 將在 2 月 15 日正式登場,官方也會發送可以快速下載新版 App 連結的通知給既有用戶,只要更新並完成帳號驗證即可開始使用,無需重新綁定卡片。新版 App 以全新面貌提供用戶直覺順手的付款介面,還整合相關優惠活動、合作通路、生活金融等全方位服務。

不過,新版 App 有一項重大變動,在於未提供原稱「LINE Pay Money」的一卡通 MONEY 電子支付服務。

對此官方說明,著手開發新版 App 時,尚未有去年 11 月啟用的 LINE Pay 綁卡服務與一卡通 MONEY 分別驗證登入機制的計畫;直到開發後期,遇到《LINE》App 內的 LINE Pay 為確保服務穩定性而導入分別驗證機制,面臨需要做出艱難決定的一刻。因已進入開發後期的新版 App 若再導入分別驗證機制來提供一卡通 MONEY,需要投入更多的開發資源與時間,考量多數用戶是透過《LINE》App 內的 LINE Pay 使用一卡通 MONEY,而非透過舊版 App,因此官方衡量下未納入一卡通 MONEY。未來是否再次納入?官方僅稱會持續傾聽用戶需求來調整相關服務。

實際上,LINE Pay 所屬的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LINE Pay Taiwan Limited)在去年底全數出清所持有近 3 成的一卡通公司股份,在功能設計上更加聚焦由 LINE Pay 提供的綁定卡片支付服務。一卡通公司雖強調與 LINE Pay 仍有商務合約,雙方合作不變,用戶服務也不受影響,但《LINE》App 內 LINE Pay 介面上的一卡通 MONEY 只剩一個按鍵,且一卡通 MONEY 不支援 LINE Points 點數折抵,雙方如同漸行漸遠。

最後,配合新版 App 上線後,舊版 App 從 5 月 1 日起終止使用。而為鼓勵用戶感受新版 App,從 2 月 15 日釋出至 3 月 13 日為止,凡下載更新、成功登入即享 50 元優惠券。

(首圖來源:LINE Pay)


連加line pay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金管會15日表示,LINE Pay(連加)與一卡通的合作將在2023年2月到期,一卡通預計今年底前將推出自己獨立的支付應用程式(App),與LINE平台徹底斷開,至於連加目前只是「第三方支付」業者,若要儲值、LINE用戶間轉帳、匯款等,不是自己申請電子支付執照,就是與自家純網銀Line Bank或其他銀行合作。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連加與連線銀行(Line Bank)大股東結構差不多,當初金管會放行連線銀行,給予純網銀執照,就是期待其要營造生態圈,以本身的社群媒體作起點,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另外一家即將來銀行則是要運用自家電信系統,發展金融支付等相關業務,都不存在寡占等問題。

只是未來LINE Pay是否與連線銀行結合,繼續發展電子支付,銀行局表示,目前仍未收到連加或連線銀的相關申請,不便代其發言。

外界批評一卡通與連加分手,金管會無法照顧到一卡通Money逾455萬戶用戶權益,童政彰表示,一卡通Money是金管會核准的電支執照,可進行儲值、代理收付及匯款三項業務,過去有二大入口,一是LINE社群媒體,第二則是LINE Pay的獨立App。

本月15日連加推出新的LINE Pay獨立App,即不再支援一卡通Money的入口,童政彰表示,但一卡通Money用戶仍是可透過社群軟體LINE,進行相關支付與轉帳;至於連加的LINE Pay就是第三方支付,屬經濟部管轄,只能進行代理收付,不能儲值或跨領域支付、匯款等。

童政彰表示,一卡通與連加結束合作關係,金管會有一再提醒一卡通必須儘速建立及推出自己獨立的App,讓消費者不會受LINE相關改變、變更入口影響,一卡通預計年底前推出自己的支付App,明年2月前一卡通Money就會徹底離開LINE平台,客戶儲值的錢等會移轉到一卡通自己的App繼續使用。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
缺料 全球伺服器市場下修7%
訊連人臉辨識 明年貢獻營收

LINE Pay
LINE Pay Corporation
商业名称LINE Pay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業務範圍日本
台灣
泰國
印尼
產品第三方支付金流服務
网站https://linepaycorp.com/
LINE Pay
連加line pay
開發者LINE
初始版本2014年12月
操作系统Android、iOS
系統平台跨平台
类型行動支付
网站pay.line.me

LINE Pay是LINE的行動支付,可在與合作商家進行以QR code或NFC非接觸結帳付款,並可在好友間免手續費轉帳。

現於臺灣、泰國、印尼及日本皆提供LINE Pay服務,同時,泰國及臺灣的LINE Pay可跨境使用。

目录

  • 1  日本
    • 1.1 第三方支付
    • 1.2 信用卡
    • 1.3 Prepaid Card
    • 1.4 加密貨幣
  • 2 台灣
    • 2.1 第三方支付
      • 2.1.1 信用卡
    • 2.2 LINE POINTS
      • 2.2.1 LINE POINTS獲取方式
        • 2.2.1.1 賺點活動
      • 2.2.2 可使用LINE POINTS折抵消費金額的通路
        • 2.2.2.1 LINE Bank
    • 2.3 即時付費通知
    • 2.4 免手續費轉帳
    • 2.5 連結一卡通
      • 2.5.1 電子錢包(一卡通MONEY)
    • 2.6 乘車碼
      • 2.6.1 新北市
      • 2.6.2 桃園市
      • 2.6.3 臺中市
      • 2.6.4 臺南市
      • 2.6.5 高雄市
      • 2.6.6 金門縣
      • 2.6.7 公路客運
  • 3 泰國
    • 3.1 rabbit LINE Pay
    • 3.2 純網路銀行(LINE BK)
  • 4  印度尼西亞
  • 5 使用技術
  • 6 使用方式
    • 6.1 事件
  • 7 另見
  • 8 參考資料
  • 9 外部連結

 日本[编辑]

與PayPay共用QR code結帳支付,LINE Pay可於提供PayPay服務之商店使用。 2022年7月1日起,LINE Pay將統一用戶掃描商店的二維碼與PayPay的二維碼的支付方式,商家端之Print QR、LINE Pay Store App將停止。 [1]

第三方支付[编辑]

2014年12月,日本LINE Pay推出轉帳、支付等功能。

信用卡[编辑]

  • 三井住友信用卡 Visa LINE Payクレジットカード

[2]

Prepaid Card[编辑]

2016年3月,LINE Pay攜手JCB推出「Prepaid Card」。 後改為與Visa發行Prepaid Card,可使用於Apple Pay與Google Pay,也可於有與Visa、iD日语iD (クレジット決済サービス)合作之商店使用。[3]

加密貨幣[编辑]

2022年2月,LINE Pay將可於日本使用自家的加密貨幣資產「LINK」消費,預計由今年3月16日至12月26日期間進行試營運。LINE Pay在將來也計劃開放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資產作為支付選項。[4]

台灣[编辑]

LINE Pay
(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
LINE Pay Taiwan Limited
商业名称LINE Pay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24941093 (查)
總部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2號13樓
產品第三方支付金流服務

第三方支付[编辑]

2014年12月,「LINE Pay」服務正式在LINE中上線。

2015年3月,LINE公司在台設立「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由其專營LINE Pay,以進行第三方支付業務。使用者可以通過綁定三大發卡組織VISA、MasterCard、JCB發行之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包括非台灣發行的卡片)至LINE Pay當中,在大部分的LINE Pay合作通路進行付款。

信用卡[编辑]

·聯邦銀行 聯邦賴點卡 不論透過實體卡片或LINE Pay功能消費,皆可獲得回饋LINE Point點數,點數入帳時間須待各通路請款後發送。

·台北富邦銀行 富邦J卡 不論透過實體卡片或LINE Pay功能消費,皆可獲得回饋LINE Point點數,點數入帳時間須待各通路請款後發送。

·中國信託銀行 LINE Pay信用卡/簽帳金融卡 不論透過實體卡片或LINE Pay功能消費,皆可獲得回饋LINE Point點數,點數入帳時間須待各通路請款後發送。

LINE POINTS[编辑]

儲存於LINE POINTS的點數可用來折抵消費金額,1點相當於新臺幣1元,於支付介面勾選LINE POINTS即可於掃描支付時折抵消費金額。但LINE POINTS並不適用於生活繳費折抵,也不適用於一卡通 Money。

LINE POINTS獲取方式[编辑]

透過LINE Pay付款可享有不定期的高額LINE POINTS回饋,請參見LINE Pay活動訊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除了透過LINE Pay付款外,聯邦銀行的「賴點信用卡」、富邦銀行的「J信用卡」、中國信託銀行的「LINE Pay簽帳金融卡」、「LINE Pay信用卡」,透過刷卡消費,亦可獲得LINE Points 1%起的返還。 更多合作店家資訊,都可以從LINE錢包裡面的「LINE Pay」→「合作通路」瀏覽,也可以使用地圖查看附近可以使用LINE Pay的店家。

賺點活動[编辑]

透過一些不定期的賺點活動,即可獲得LINE POINTS點數。例如於指定線上或線下通路消費、瀏覽指定廣告或網頁、下載指定app、達成指定手遊任務等。 賺點活動可在LINE裡面的LINE錢包裡面的LINE POINTS功能中查詢。

可使用LINE POINTS折抵消費金額的通路[编辑]

請參見LINE Pay合作通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NE Bank[编辑]

主条目:LINE Bank

2019年7月,由LINE Bank(LINE Financial)主要持股的LINE Bank獲得純網銀執照,已於2021年4月22日正式開業。

即時付費通知[编辑]

只要是透過LINE Pay付款(無論選擇一卡通MONEY、LINE POINTS、信用卡、簽帳卡支付)皆會透過LINE訊息通知即時推播交易訊息。使用LINE Pay以外的方式消費,只要使用聯邦賴點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富邦J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信託LINE Pay信用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或簽帳卡,皆會在消費當下收到LINE訊息通知已支付款項。此功能可使信用卡或簽帳卡持有人的卡片遭盜刷或刷卡金額錯誤時即時受到通知。

免手續費轉帳[编辑]

儲值於一卡通MONEY(原LINE Pay Money)內的金額,除可用於支付店家的消費金額外,另可通過轉帳功能即時轉帳給LINE好友。轉帳資金將會存入到收款好友的一卡通MONEY中。 除主動轉帳外,另可向好友提出轉帳邀請,對方於收到轉帳邀請時,將可直接在確認金額後支付提出轉帳邀請人所要求支付的金額。 若需多人分擔一筆款項,可使用分擔付款功能,於輸入總金額與勾選需支付的好友後,即會向受勾選的好友提出每人需支付金額的轉帳邀請。 轉帳不需支付手續費。

連結一卡通[编辑]

一卡通MONEY可將餘額自動加值至一卡通內。當一卡通於連線設備餘額不足以支付當次交易時,將從一卡通MONEY餘額自動加值500元(或倍數)至一卡通內,此服務僅適用尚無自動加值功能的普通卡及社福卡。

電子錢包(一卡通MONEY)[编辑]

LINE Pay在台因無電子支付執照,故與一卡通票證公司合作推出電子錢包服務,並命名為「LINE Pay一卡通帳戶」,於2018年9月初正式上線,並可透過連結銀行帳戶、虛擬帳號轉等方式進行儲值。並陸續於各合作商家支援此付款方式。此外,也可以直接於LINE向好友轉帳,並且不收取手續費。[5]

2019年12月3日,LINE Pay台灣宣布將「LINE Pay一卡通帳戶」更名為「LINE Pay Money」,並於2020年陸續完成Logo的更新。

2021年11月,LINE Pay台灣出清所有一卡通持股,同時退出董監事名單,不過LINE Pay表示,退出股份與合作關係是兩件事;一卡通也強調雙方合作不變,不影響用戶服務及權益。LINE Pay於12月22日將「LINE Pay Money」更名為「一卡通MONEY」[6]。

2022年2月15日,推出新版LINE Pay App不再提供一卡通MONEY電子支付服務,若用戶要使用供一卡通MONEY電支服務,用戶可透過LINE App內的LINE Pay繼續使用[7]。

目前一卡通MONEY與以下23家金融機構合作提供儲值服務:聯邦銀行、台新銀行、新光銀行、永豐銀行、富邦銀行、中華郵政、元大銀行、遠東商銀、彰化銀行、兆豐銀行、高雄銀行、土地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中國信託、玉山銀行、台灣企銀、臺灣銀行、合作金庫、王道銀行、農金資訊、瑞興銀行、LINE Bank (連線銀行)。[8]

乘車碼[编辑]

2019年8月13日,一卡通、高雄捷運、與宏碁智通公司在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舉辦記者會,共同宣布高雄捷運全閘門、以及高雄市公車橘12、橘20線公車,領先全國,啟用行動支付 QR Code 乘車碼搭乘服務[9][10]。

2020年2月,港都客運全路線正式開通乘車碼服務。[11] 目前為止,LINE Pay乘車碼可在以下交通運輸服務使用:

新北市[编辑]

  • 淡海輕軌
  • 台北客運(795、965)
  • 新北市順風航業渡輪

桃園市[编辑]

  • 桃園捷運

臺中市[编辑]

  • 豐原客運(865、866)

臺南市[编辑]

  • 漢程客運(橘9、橘9-1)

高雄市[编辑]

  • 高雄捷運
  • 高雄輕軌
  • 高雄市全市市區公車
  • 高雄市渡輪(旗津 - 鼓山)

金門縣[编辑]

  • 金門縣浯江輪渡
  • 金門縣全縣市區公車

公路客運[编辑]

  • 大都會客運(2088)
  • 國光客運(1800)
  • 聯營路線公車(9189)
  • 嘉義客運

泰國[编辑]

rabbit LINE Pay[编辑]

2016年3月,LINE Pay與發行交通卡「Rabbit card」的BSS金控集團(BSS Holdings Co., Ltd)達成合作協議,並以冠名後的「rabbit LINE Pay」為企業形象,推出第三方支付及電子錢包等功能。[12]

純網路銀行(LINE BK)[编辑]

2020年10月20日,「LINE BK」社群銀行服務正式推出,為泰國首個純網銀,此服務由「KASIKORN LINE」(由LINE子公司「LINE Financial Asia」和開泰銀行子公司「KASIKORN Vision Company Ltd.」合資成立)提供,並可直接在LINE Pay中直接開立至多5個儲蓄帳戶。[13]

 印度尼西亞[编辑]

2021年6月LINE Bank開始營運,為韓亞銀行(Hana Bank)子公司PT Bank KEB Hana Indonesia,與LINE Financial Asia合作推出[14]。

使用技術[编辑]

LINE Pay使用NFC近場通訊、二維碼(QR Code)或條碼(Bar Code)傳輸帳戶訊息,以便將資金轉移至指定通路商或個人。 LINE Pay要求在手機上設定指紋或6位數密碼鎖定。 用戶可以透過LINE Pay所提供的電子錢包服務或以綁定的信用卡/簽帳卡來付款。

使用方式[编辑]

下載並開啟LINE後,選擇LINE錢包,選擇LINE Pay。目前日本、臺灣推出LINE Pay的獨立支付App。

事件[编辑]

2021年12月6日,部分用戶的資料被外洩到GitHub平台,約13萬3,000多件交易資訊被公開,逾7萬台灣用戶資料受影響[15][16][17]。

另見[编辑]

  • 台灣行動支付列表
  • 電子貨幣

參考資料[编辑]

  1. ^ 一部決済サービス終了に伴う加盟店向け案内. [2022-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2. ^ Visa LINE Payクレジットカード|クレジットカードの三井住友VISAカード.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2).
  3. ^ Visa LINE Payプリペイドカードについて. [202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4. ^ 【電子支付】日本LINE Pay期間限定!開放加密貨幣LINK作網上消費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環球政經. inews.hket.com.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5. ^ LINE Pay一卡通上線 首波10銀行支援儲值|卡優新聞網. LINE Pay一卡通上線 首波10銀行支援儲值|卡優新聞網.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中文(臺灣)).
  6. ^ LINE出清持股後,LINE Pay Money改名一卡通MONEY!分家三部曲一次看|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數位時代.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中文(臺灣)).
  7. ^ LINE Pay推新版App 砍掉一卡通Money. 工商時報. 2022-02-10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参数|newspaper=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website=) (帮助)
  8. ^ 帳戶儲值 - iPASS一卡通. www.i-pass.com.tw. [2021-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7).
  9. ^ 黃建華. 全國首例試辦!高市搭公車手機QR CODE嗶一下嘛ㄟ通. 自由時報. 2019-08-13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8) (中文(臺灣)). 高市交通局與宏碁智通公司及一卡通公司為此合作,全國首創公車試辦使用手機QR CODE(Line Pay一卡通乘車碼)支付車資、「嗶一下嘛ㄟ通!」副市長葉匡時今天表示,即日起,於橘12及橘20兩條路線先行試辦。
  10. ^ LINE Pay一卡通 搭乘高雄捷運嘛也通. 工商時報. 2019-08-13 [2019-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中文(臺灣)).
  11. ^ 港都客運啟用QR CODE乘車碼搭乘服務2/1起搭公車、輕軌、渡輪、捷運不用電子票證. 全球華僑報. 2020-01-22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中文(臺灣)).
  12. ^ LINE Announces “Rabbit LINE Pay” Business Partnership in Thailand between LINE Pay and Offline Payment Platform Rabbit | LINE Corporation | 新闻动态. LINE Announces “Rabbit LINE Pay” Business Partnership in Thailand between LINE Pay and Offline Payment Platform Rabbit. LINE. 2016-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13. ^ LINE Corporation | Global News. LINE Corporation.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14. ^ 【獨家專訪】從FinTech跨進Web3!LINE Bank董事長拆解全球佈局:絕對有實力搶佔先機. [202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5. ^ LINE Pay、約13万人の決済情報が「GitHub」で公開状態に グループ会社従業員が無断アップロード.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16. ^ LINE Pay leaks around 133,000 users' data to GitHub, of all places.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9).
  17. ^ ข้อมูลลูกค้า LINE Pay 133,484 รายจากทั้งญี่ปุ่น ไต้หวัน และไทย หลุดลง GitHub.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8).

外部連結[编辑]

  • 官方网站 (繁體中文)(日語)(英文)
  • LINE Pay的Twitter帳戶(日語)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103170505/https://www.i-pass.com.tw/IPS/Event/LINEPay-iPASS/an004.html

Z控股

產品與服務

  • LINE
  • Yahoo! Japan
  • Band
  • LINE Friends
  • LINE Webtoon
  • livedoor
  • Line Mobile英语Line Mobile
  • LINE BLOG日语LINE BLOG
  • LINE Pay
  • LINE MUSIC
  • LINE TV
  • LINE Bank
  • LINE POD
  • LINE NEXT
  • LINE DOCTOR
  • LINE Healthcare
  • LINE PLACE
  • LINE Flyer
  • LINE LIVE日语LINE LIVE
  • LINE CLOVA日语LINE CLOVA
  • LINE LIVE日语LINE LIVE
  • LINE CLOVA日语LINE CLOVA
  • LINE Financial日语LINE Financial
  • LINE RECORDS日语LINE RECORDS
  • LINE Fukuoka日语LINE Fukuoka
  • Open chat日语オープンチャット
  • LINE POP日语LINE POP
  • Camp Mobile英语Camp Mobile
  • PayPay
  • LINE証券日语LINE証券
  • PayPay銀行日语PayPay銀行
  • SRE Holdings
  • 福岡巨蛋
  • 一休.com
  • Whoscall
  • SNOW
  • Green Factory英语Green Factory

  • 連加line pay
    共享資源
  • 連加line pay
    分類

台灣支付系統業者

國際代碼化支付

Google Pay(Google) · Apple Pay(蘋果) · Samsung Pay(三星)

NFC TSM英语Trusted service manager(限Android)

Hami Pay(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Wali 錢包(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 · friDay 錢包(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GtPay(亞太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NFC HCE(限Android)

台灣Pay

手機條碼支付、第三方支付

LINE Pay(連加網路商業股份有限公司) · iPASS MONEY(一卡通票證公司) · GOMAJI Pay(夠麻吉股份有限公司) · Pi 拍錢包(拍付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街口支付(街口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歐付寶(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橘子支付(橘子支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站內付(綠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悠遊付(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 · ezPay簡單付(簡單行動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 全盈支付(全盈支付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加line pay
臺灣電子支付機構

臺灣儲值卡列表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經濟部

儲值卡

悠遊卡 · iPASS一卡通 · icash · 有錢卡

電子支付

一卡通MONEY · icash Pay · 街口支付 · 全盈支付 · 歐付寶電子支付 · 悠遊付 · 橘子支付 · 全支付 · 台灣行動支付 · ezPay簡單付 · 國際連

第三方支付

Pi 拍錢包 · LINE Pay · HAPPY GO Pay · OPEN錢包

第三方支付(線上金流)

綠界科技 · 藍新科技 · PChome支付連

不含銀行及郵局兼營電子支付

移动支付软件

活跃

  • 2C2P英语2C2P
  • Airtag英语Airtag
  • 支付宝
  • Alpha Card Services英语Alpha Card Services
  • Amazon Pay英语Amazon Pay
  • Apple Pay
  • Atom Technologies英语Atom Technologies
  • Barclays Pingit英语Barclays Pingit
  • Bell ID英语Bell ID
  • BHIM英语BHIM
  • BitPesa英语BitPesa
  • Bitstake英语Bitstake
  • Boku mobile payments英语Boku mobile payments
  • Braintree (company)英语Braintree (company)
  • Carta Worldwide英语Carta Worldwide
  • CDS Global英语CDS Global
  • Circle (company)英语Circle (company)
  • EnStream英语EnStream
  • Ensygnia英语Ensygnia
  • EServGlobal英语EServGlobal
  • Fortumo英语Fortumo
  • FreeCharge英语FreeCharge
  • Google Pay
    • Google Pay Send
  • Immediate Payment Service英语Immediate Payment Service
  • Interac e-Transfer英语Interac e-Transfer
  • 街口電子支付
  • Jumio英语Jumio
  • KakaoPay英语KakaoPay
  • Kuapay英语Kuapay
  • Lemon Wallet英语Lemon Wallet
  • LINE Pay
  • LG Pay英语LG Pay
  • LUUP英语LUUP
  • M-Pesa
  • Microsoft Pay
  • 小米支付
  • MobiKwik英语MobiKwik
  • Mobile Suica英语Mobile Suica
  • MobilePay英语MobilePay
  • Mopay英语Mopay
  • MPeso英语MPeso
  • Naver Pay英语Naver Pay
  • Net Element英语Net Element
  • 歐付寶電子支付
  • Osaifu-Keitai英语Osaifu-Keitai
  • Oxigen Services英语Oxigen Services
  • PayAnywhere英语PayAnywhere
  • Paym英语Paym
  • Paytm
  • PayPal
    • Paydiant英语Paydiant
  • Qiwi英语Qiwi
  • 三星智付
  • Secure Mobile Payment Service英语Secure Mobile Payment Service
  • Simpay英语Simpay
  • Spice Digital英语Spice Digital
  • Square Cash英语Square Cash
  • Swish
  • Tagpay英语Tagpay
  • Tappr英语Tappr
  • Tez (software)英语Tez (software)
  • Uphold英语Uphold
  • Venmo
  • Vipps
  • 微信支付
  • Wizzit英语Wizzit
  • Yandex.Money
  • Zapp (mobile payments)英语Zapp (mobile payments)
  • ZNAP英语ZNAP
  • iPASS MONEY
  • 全盈支付
  • Icash Pay
  • 悠遊付
  • PayPay
  • Pi 拍錢包
  • 橘子支付

停止研发

  • CurrentC英语CurrentC
  • Google Wallet
  • Softcard英语Softcard

  • 連加line pay
    分类
  • 連加line pay
    支付系统对比英语Comparison of paym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