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下班 車禍 算 職 災 嗎

上 下班 車禍 算 職 災 嗎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生職災時,勞工有哪些保障?上下班出車禍,雇主有責任嗎?以下釐清幾個關於職業災害的常見問題。

上下班時出了車禍,雇主有沒有責任?若有,責任為何?而勞工有哪些保障?

一、先說結論

(一)從勞保的角度,通勤職災屬於職業災害。

因此,如果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只要屬實,勞保局會以職災的方式給付。

(二)從《勞基法》的角度,目前為止法院的意見尚未統一。

有的法院認為通勤職災不屬於《勞基法》的職災,所以雇主不用補償。也有的法院認為應該算,這時雇主就有《勞基法》第59條的補償責任。

二、職業災害兩大特性

事實上《勞基法》並沒有對職業災害做定義,只有在《勞基法》第59條裡,提到如果發生職災,雇主要有補償的責任。

法院審理時,認為職業災害之認定標準,須具備:

(一)「業務遂行性」:

指的是該災害是勞工基於勞動契約,在雇主指揮監督之下,執行職務的過程中所發生的。

(二)「業務起因性」:

指的是該災害與勞工所擔任之業務間存在相當因果關係,亦即勞工因就業場所或作業活動及職業上原因所造成之傷害。

三、發生職災時,勞工有哪些保障?

(一)依《勞基法》第59條,雇主有「補償責任」

這裡的雇主補償責任,是指不管雇主有沒有過失都要負擔的責任。

例如:上班時間在公司(業務遂行性),被指派搬東西摔倒(業務起因性),即使雇主完全無過失,但也有補償的責任。

這責任對雇主而言其實很重,所以《勞基法》也規定了,如果雇主有依法幫勞工投保,勞保的給付可以用來抵充雇主的補償金。

(二)依「勞工保險條例」給付

如果勞保局認定是職業災害,就會給付醫療、就醫天數或失能等相關費用,減輕雇主的負擔。

(三)若雇主有過失,另有「賠償責任」

如果勞工跌倒,是因為地上濕滑,且這是雇主可以事前避免的,那雇主可能除了「補償責任」外,還另外有「賠償責任」。

四、通勤職災是什麼?

依據《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第4條第1項規定:「被保險人上、下班,於適當時間,從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就業場所,或因從事二份以上工作而往返於就業場所間之應經途中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視為職業傷害。」

這裡有幾個提醒:

  1. 必須是適當的時間,例如下班後三個小時出車禍,就不會被認定為通勤職災。
  2. 必須是從公司到住處上下班必經的途徑,也就是沒有「非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若是生活中必須的,例如上下班途中接送小孩,這是可以被接受的。相關函釋如:1、2、3。
  3. 不得有交通違規,也就是該「傷病審查準則」第18條所規定的事項。
  4. 這個「傷病審查準則」是依據「勞工保險條例」而制定的,「勞工保險條例」與《勞基法》畢竟不同,導致了是否適用《勞基法》一直有爭議。

五、為何會打官司?

多數雇主會認為,員工上下班途中,根本不在公司內,雇主根本無法指揮監督,這時發生車禍卻要雇主買單,實在不合理。

當然也有雇主沒有幫勞工投保,或是以多報少,導致勞工無法從勞保給付中得到該有的權益,因此自然會引起爭議上法院。

六、法院怎麼說?

(一)通勤職災屬於「勞工保險條例」的職災。

(二)部分法院不認為是《勞基法》的職災 主要的理由,是認為上下班途中出車禍,實在不是雇主可以控制的,不管從「業務遂行性」或「業務起因性」來看,都不宜過份擴張職業災害認定之範圍,否則等於是加重了雇主的責任。

因此,勞工於上、下班必經途中所發生之車禍或其他偶發意外事故,不是因為工作場所的設備,或作業活動及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傷害,而是工作場所外的非工作相關事故,該交通事故的發生,已經脫離雇主所能控制的範圍,自然不是《勞基法》上的職業傷害。相關判決如:

  • 民國109年09月28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勞簡字第84號民事判決
  • 民國108年08月26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8年勞訴字第3號民事判決
  • 民國108年05月31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7年勞訴字第163號民事判決

(三)部分法院認為通勤職災屬於《勞基法》的職災。

主要理由是「職業災害補償制度」是對受到「與工作有關傷害」的勞工,提供及時有效醫療、照顧、補償制度,使勞工及其家庭不致於陷入貧困,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所以這個制度的宗旨,不是要去處罰有過失的雇主,而是要維護勞工及其家庭的生存權,所以職業災害補償制度之特質,是採無過失責任主義。也就是不管雇主主觀上有無故意或過失,而且,就算勞工有過失,也不減損勞工應有之權利,以確保勞工相關的權益。

而《勞基法》與勞保條例,都是為了保障勞工而設,雖然《勞基法》並沒有對職業災害作定義,但《勞基法》第59條的補償規定,性質上不是損害賠償,與勞保條例所規範之職業傷害,具有相同之法理及規定之類似性質。

所以有法院認為,《勞基法》第59條的職業災害,應該與上述傷病審查準則第4條規定,認為上下班事故視為職業傷害,也是相同的解釋。相關判決如:

  • 民國108年02月20日最高法院107年台上字第958號民事判決
  • 民國109年07月29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8年重勞上更一字第2號民事判決
  • 民國109年02月07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8年勞訴字第46號民事判決

七、給雇主的建議

法院依每個個案的狀況來審判,也各自有見解,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依法投保,且依實投保。另外,就是商業保險,這可以大大減輕雇主除了勞保給付之外的其他負擔,也可避免因此造成爭議,產生後續更大的困擾。

延伸閱讀

  • 法院認證的台南人小確幸:老翁繞路吃鹹粥,為何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私人行為」?
  • 車禍時自行處理、找民間協會法律諮詢、委任車禍律師處理,這三種該怎麼選?
  • 破解面試十大謊言:試用期過後會調薪、公司責任制不需要打卡⋯⋯

本文由曹新南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Google Cloud台灣響應Next 2022全球年度大會,量身打造在地月系列活動

上 下班 車禍 算 職 災 嗎

Photo Credit:Google Cloud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Google Cloud臺灣即將推出Google Cloud Next 2022臺灣在地月系列活動的第一波活動「Google Cloud Next Recap: Taiwan」,包含一連串主題演講、雲端技術亮點彙整,還提供各項好禮,期盼各界人士共襄盛舉。

Google Cloud Next 2022年度全球大會已於10月11至13日於美國登場,並於三天活動期間,一口氣推出超過125場線上及線下會議活動,橫跨建構、分析、設計、現代化、維運、安全性、協同合作及創新等八大領域,吸引各界人士共襄盛舉。Google Cloud於大會期間宣布達成重要里程碑,包括提供最開放且可擴充的強大資料雲端,以及強大且最先進的Google AI應用技術等。而Google Cloud台灣為響應全球年度盛會,將於今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舉辦Google Cloud Next Recap:Taiwan在地月系列活動,結合多管道模式,量身打造台灣專屬線上活動與台北實體活動,睽違3年後,再度以實體活動與大家相見。不論您是雲端初心者,抑或是進階技術專家,皆可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與Google Cloud一同探索雲端科技尖端趨勢,探尋專屬於您的最佳技術轉型路徑與解決方法,並跟大家一起築夢雲端,迎向未來。

「數位優先」時代來臨,下一步將走向何方?成功關鍵在於永續

數位轉型的下一步將走向何方?Google Cloud於今年的Next 2022大會上分享了對未來雲端運算的願景,並發表全新產品,以協助跨機構的使用者,包含資料決策者、開發人員和建構人員、IT團隊、資安專家和所有員工等,實現真實、有影響力且具備永續發展的轉型。今年Cloud Next活動恰逢雲端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時刻,在這個雲端運算時代,數位轉型勢在必行。資料和AI正在改變人們周圍的一切,開放、互聯的生態系統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至關重要。

上 下班 車禍 算 職 災 嗎

Photo Credit:Google Cloud

Google Cloud Next 2022大會期間所分享的創新產品橫跨四個不同的關鍵領域:資料雲端、開放式基礎架構、雲端協作和值得信賴的雲端。Google Cloud提供最開放、可擴展且強大的資料雲端,確保客戶可以利用各種來源的資料,並適用於任何存儲格式和分析方式,同時涵蓋所有客戶選用的雲端供應商和平台;為了協助IT人員為轉型打下最佳基礎,Google Cloud宣布了一系列基礎架構和遷移更新,讓客戶無論處於導入過程中的任何階段,都能用比以往更輕鬆的方式在雲端環境中運作。隨著更多公司開始採取混合辦公模式,不少組織正臨兩大挑戰:克服在辦公室工作與遠端工作的同事之間的差距,使得完成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同時,組織要在任何位置和裝置上,確保人員和資料的安全。為了協助客戶因應混合辦公的獨特挑戰,Google Cloud亦正建構最開放、可擴充且可靠的雲端產品,以協助全球企業因應最緊迫的安全性挑戰——從混合辦公到終端安全再到資料落地。

若想幫助客戶真正做到長期改變,關鍵在於創造一個更具永續性的未來。Google Cloud致力於透過可大幅對減少對環境影響的產品和服務,來幫助客戶做到這一點。Google Cloud在業界最乾淨的雲端環境中營運,而在Google Cloud上運作的客戶,可以立即改善他們的永續發展概況,並因應「數位優先」時代來臨所需面對的挑戰與機會。

上雲之行始於足下,「Google Cloud Next Recap: Taiwan」重磅登場

許多企業在轉型時,皆面臨眾多未知數及艱難挑戰。上雲之行看似不易,但一切始於足下。Google Cloud台灣期盼能陪伴大家穩健且迅速地踏上數位轉型的旅程。Google Cloud Next 2022台灣在地月系列活動的第一波活動「Google Cloud Next Recap: Taiwan」將於11月16日登場。因應後疫情時代新生活模式,本次將同步舉辦實體及線上活動,於當天推出4場專家主題演講、5場雲端技術亮點彙整、22場線上深度專題與客戶分享活動,並推出原廠技術專家交流及Google Cloud合作夥伴解決方案等多元活動。除了現場交流機會,大會亦提供活動早鳥報到禮、攤位集點禮、大會問卷抽獎禮、線上場問卷禮等眾多獎項,期盼各界人士熱情響應。

緊接著是11月24日至12月15日的Google Cloud Developer Enablement Series開發人員線上培訓課程,連續4週於每週四舉辦,將由Google Cloud官方授權培訓講師帶領大家瞭解網路與資訊安全、大數據與機器學習、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及應用程式開發等四大主題。無論您遇到何種挑戰,這些位於轉型、創新和探索旅程最前線的領導者,皆可協助您解決問題。

本文章內容由「Google Cloud」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下班出車禍算工傷嗎?

最常引起討論的是,如果在「非工作場合」發生意外,是否屬於能獲得勞工保險理賠的「職業災害」呢? 根據「傷病審查準則」規範的「通勤災害」,包含上下班、外出、公差、參加雇主指派活動、外出用餐、(因公傷)往返醫療院所等等的通勤,通通都被納入範圍。

上班路上車禍算工傷嗎?

上班途中的意外事故也職業災害! 只要是職業災害,導致勞工死亡、殘廢、傷害或罹患疾病,勞工就可以依照勞動基準法第59條請求職業災害的補償。 因此,在上、下班的途中被別人追撞、發生車禍事故,勞工就可以向請求職業災害的補償。

上班途中發生車禍能辦職災理賠嗎?

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須符合相關條件(http://goo.gl/Rxd01Q),才能算是職災,就醫可申請「職災醫療給付」,請假沒拿到薪水也申請「職災傷病給付」。 若不屬於職災情形,但因為需要「住院」不能工作、沒有薪水,住院第4天起也申請「普通傷病給付」喔! 陳姝蓉和其他8,887 人都說讚。

勞工上下班之路途是屬於甚麼場所?

國內曾有判決,勞工上下班只要從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就業場所,兩點之間任何一條路線都可稱為合理路線,除非逾越經驗法則路線。 勞工上下班合理路線,認定原則以順道路徑、同方向、短暫停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