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多久会消失

使用過量外用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

18 Mar 2012

醫健寶庫系列

楊志強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季節轉換或天氣乾燥容易使皮膚出現不適現象,有些人認為皮膚問題並不嚴重,便自行到藥房購買皮膚藥膏塗抹患處,但市面上的藥膏往往含有類固醇成分,不正確地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不但無助治理皮膚問題,還有可能引致嚴重的副作用,甚至令病情惡化。

過量塗抹外用類固醇藥膏會對眼皮、嘴邊、腋下及大腿內側等皮膚較薄的位置更易產生副作用。第一,類固醇或會令塗抹藥膏的位置出現頗深的裂紋,即使停用藥物後裂紋也不會消失﹔第二,眼瞼皮膚較薄,若在眼睛範圍使用藥膏,類固醇容易被眼球吸收而導致青光眼及白內障等嚴重眼疾﹔第三,若在面部或嘴邊使用類固醇藥膏會分別引致暗瘡或口周炎,出現紅腫及暗粒的情況﹔第四,類固醇會令皮膚變薄,因而導致皮下的微絲血管變得清晰可見,易有瘀傷﹔第五,吸收過量類固醇會使面部變圓和身體變得腫脹,四肢卻更纖瘦,形成類似中央肥胖的情況。

類固醇對小孩的影響較大,因為他們的皮膚較薄,比例上相對容易吸收類固醇入體內。如病人對類固醇藥膏出現不良反應,醫生可選擇處方非類固醇的外用免疫調節劑予病人。不過,塗抹外用免疫力調節劑時會有灼熱的感覺,而且價格較類固醇藥膏昂貴。所以,只要跟隨醫生指示適量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仍然是治療濕疹等皮膚問題的重要藥物。

(刊載於《東方日報》, 2012年3月18日)

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多久会消失

類固醇因為藥效顯著,通常在短時間內就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又被稱為「美國仙丹」。不過,許多病人仍對使用類固醇有疑慮,例如:「使用類固醇一定會有副作用」、「不要用類固醇比較好」,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類固醇是什麼?

類固醇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荷爾蒙,和人體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荷爾蒙具有相同功能,所以也稱「副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荷爾蒙是人體本身就有的類固醇,每天大約分泌7.5毫克以維持生理運作,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腎上腺皮質荷爾蒙主要分為兩類:

  • 醣化皮質荷爾蒙
  • 礦物皮質荷爾蒙

一般常說的類固醇大多是指含有醣化皮質荷爾蒙的藥物,其作用包括:減緩免疫發炎反應、維持血壓及心臟功能,調節醣類、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等。

類固醇有哪些副作用或影響?

當藥物用來治療疾病時,有些作用是可預期且不是治療過程想要達到的效果,就稱為「副作用」。

類固醇的可能副作用包括: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容易感染等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和「劑量」、「使用時間長短」有關,劑量越高、使用時間越長,發生副作用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多久会消失

變胖、影響脂肪分佈

剛開始服用類固醇時,許多人可能會因此增加食慾、容易饑餓,食量提高、運動量少的情況下,就容易變胖。另外,若是服用劑量較高者,如每天吃四顆類固醇,就有可能造成脂肪重新分佈,使臉頰變圓、身軀肥胖、水牛肩等現象出現。

若是出現這些副作用也不用過度擔心,這些現象通常會隨著類固醇的用量減少、飲食控制,慢慢恢復正常。

水分、鹽分堆積

起初類固醇的用量若超過一天四顆,可能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的堆積而引發水腫,這並不是類固醇傷害的腎臟的緣故,而是鈉滯留作用所致。只要在服用期間避免吃太鹹、醃製、加工食物,就可以減少水腫的發生。

影響血糖

類固醇造成高血糖的原因為:當類固醇作用於胰臟,會導致過度的蛋白質分解,而蛋白質分解所釋放的胺基酸,會透過肝臟轉為葡萄糖。另一方面也會抑制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阻抗,多重原因之下就造成高血糖,不過這種副作用通常是在長期、過量使用類固醇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並不是服用類固醇一定會造成骨質疏鬆,這種情況較可能出現在高劑量、長期服用的患者身上,例如每天服用四顆以上的類固醇,且服用時間超過3-6個月以上。原因是類固醇的作用可能減少鈣質在小腸的吸收、抑制成骨細胞的增生。

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鈣質的攝取,多攝取牛奶、乳製品、小魚乾、菠菜、芝麻、大豆等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也可以搭配食用鈣片,加上適當運動、戒除菸酒,就可以減少骨質流失。

提高感染風險

由於類固醇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長期下來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每天服用四顆以上類固醇的患者,會比較容易感染或引發口腔黴菌感染。

熱門點擊:魚油挑選有四項關鍵重點!解答保養、三高、懷孕的攝取量

該擔心副作用嗎?類固醇會不會排出身體?

首先,雖然所有藥物都存在「可能」的副作用,但並不是一定會發生,通常以服用高劑量、長期服用者才有嚴重副作用的風險。一般而言,副作用大多是輕微且短暫的反應,通常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身體會自然適應而逐漸消失,且類固醇的代謝可透過腎臟排出,並不會累積在體內

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為例,類固醇是經過英國及美國皮膚科醫學會、亞洲異位性皮膚炎會議、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所認可的第一線治療藥物,也是初步治療的有效方法。

如果副作用持續存在且干擾日常生活,可以告知醫師,由醫師決定是否減輕劑量或改用其它替代藥品。只要遵守醫師及藥師的指示,類固醇是十分有效且安全的,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使用,反而使病情惡化或延誤病情。

服用類固醇要注意哪些事?

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多久会消失

按時吃藥

建議於早晨服用,因為此時人體自然分泌的類固醇濃度較高,較符合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況,也可以降低失眠的機率。

切勿自行停藥

對於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患者,自行停藥可能造成噁心、嘔吐、食慾降低、頭痛、發燒、嗜睡、肌肉或關節疼痛等戒斷症狀。

不可自行調整藥物劑量

自行增減藥量可能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或是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即便症狀控制得宜,也必須要有醫師及藥師的指示才能調整藥量。

留意血糖變化

因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可能導致高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測量血糖病患,若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回診請教醫師。

避免鹽分攝取過多

攝取過量的鹽分容易引發水腫。

補充足夠鈣質

攝取足夠鈣質可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注意清潔與衛生

服用類固醇可能提高感染風險,患者應做好傷口清潔、口腔衛生,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類固醇有什麼功效?常用於哪些疾病?

因為類固醇具有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的作用,在治療上可應用於緩解許多疾病的症狀,如紅斑性狼瘡、過敏性疾病、頑固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發炎性關節炎、腎絲球腎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類固醇的藥效機轉

類固醇具有許多藥理作用,其作用機制也相當複雜。簡單來說,類固醇對於身體的發炎反應,可活化嗜中性白血球產生穩定作用,誘導抗發炎蛋白的產生,最後到發炎組織產生消炎的效果。

類固醇有哪些種類?

市面上的類固醇主要分為四種不同劑型,如口服、外用、吸入型、注射劑型,其適用的疾病、部位略有不同,需要由醫師根據病情來判定。

舉例來說,吸入型類固醇是氣喘患者的第一線用藥,作用於氣道及鼻腔,能有效減緩發炎及降低氣喘發作的機會。以一天使用兩次,一次兩下的劑量,吸入性類固醇並不會超過每天0.5~1顆的口服類固醇,所以長期、正常使用也不至於出現副作用。

什麼是類固醇脈衝治療?

是指在短時間內由靜脈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醫師會選擇脈衝治療,通常用於疾病的發炎程度較為嚴重,目的在於儘快減緩發炎反應,讓病情可以獲得較佳的控制。

靜脈注射的副作用會比較嚴重嗎?副作用的發生通常跟使用時間長短、用量多寡有關,並不是一定比口服類固醇嚴重。不過在治療期間仍可能會有皮膚發紅、發熱的情況,也有些病人會因爲精神較亢奮而失眠。

文:林恆毅/圖:Daco

Reference:
衛福部彰化醫院、馬偕醫院藥劑部、亞東院訊

类固醇药膏可以擦多久?

至於使用類固醇最久可以擦多久,就沒有固定的限制了,但建議不應長期靠類固醇藥物來壓抑患部。 (建議:如果使用類固醇藥物六週後仍然沒效,表示這個藥對您孩子沒用,可以停了。) 第二點要注意的是,眼睛如果長期接觸類固醇,可能會導致青光眼,所以切記在擦類固醇藥的時後,必須注意不要接觸到眼睛。

类固醇有副作用吗?

類固醇的可能副作用包括: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容易感染等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和「劑量」、「使用時間長短」有關,劑量越高、使用時間越長,發生副作用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剛開始吃類固醇,大部分的人會變得食慾增加,很容易飢餓,越餓吃越多,吃得多,又運動得少,自然就容易變胖。

类固醇药膏可以擦脸吗?

塗在上的類固醇,要格外小心 的確,使用外用類固醇可以緩和肌膚乾燥與發炎,也可以讓膚況穩定下來,但它畢竟屬於治療用藥,沒有醫師診斷便妄加亂用,當然會出問題。 尤其,上的類固醇更不可不慎。 因為部肌膚是人體皮膚最薄的部分,通常微血管清晰可見、一泛紅就很明顯,所以,皮膚泛紅時很容易就被診斷為濕疹發作。

类固醇为什么不好?

人体也会分泌类固醇,当出现上述疾病时,就需要更多外来的类固醇来缓解。 然而,类固醇可能带来许多副作用,例如青春痘、毛囊炎、月亮脸、水牛肩、扩张纹、骨质疏松、胃溃疡、抑制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伤口愈合变慢、三高(血糖、血压、血脂)、影响生长发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