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7月8日在街头演讲时遇刺,数小时后逝世。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国的一批网友开始在网上分享马来西亚歌手梁静茹的歌曲《可惜不是你》,以表达对中国领导人的不满。更有网友用隐晦的方式表明,这个被影射的领导人就是习近平。

  • 安倍晋三遇刺各国政要哀悼 美国降半旗致哀
  • 安倍晋三遇刺身亡 中国小粉红群起幸灾乐祸
  • 前日相安倍晋三遭枪击 送医抢救伤重不治 享寿67岁

安倍晋三遇刺后,在微信、微博等中国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开始转发《可惜不是你》的音频,并用“可惜不是你”几个字隐晦地表达对中国领导人的不满。在音乐播放平台QQ音乐,则有网友表示“可惜不是你,都懂得”。也有网友用“习近平”的谐音“徐俊平”表示:“徐俊平,可惜不是你”。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7月8日在街头演讲时遇刺,数小时后逝世。这一事件发生后,中国的一批网友开始在网上分享马来西亚歌手梁静茹的歌曲《可惜不是你》,以表达对中国领导人的不满。更有网友用隐晦的方式表明,这个被影射的领导人就是习近平。 安倍晋三遇刺案发生后,网友在微博、微信、QQ音乐等平台上讨论“可惜不是你”冲上热搜榜单的情况,及用“可惜不是你”映射中国领导人的情形。(来自微博、微信、QQ音乐)

现居加州湾区的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理事赵昕,日前在网上发起了旨在反对习近平的“翡翠运动”,号召人们用拍摄照片及视频、制作图文及动漫、张贴传单等方式反对习近平。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敢于站出来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已经到了21世纪这个年代了,居然比袁世凯复辟那个时代还丢脸、还要倒退。”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微博超话“可惜不是你”下的讽刺评论和无意义评论。(来自微博)

在很短的时间内,话题“可惜不是你”就冲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单。随后,“可惜不是你”话题遭到了控制。目前,在微博上搜索“可惜不是你”这一话题,只能搜到一个同名中国电视剧的超级话题。不过截止到记者发稿时,这个超级话题之下也已被讽刺性的“呵呵”、“为什么呢”、“哈哈”等评论或无意义地写上“123”、“2”等数字的评论占据。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微博超话“可惜不是你”下的讽刺评论和无意义评论。(来自微博)

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杨俊,多年来都在听梁静茹的音乐。他告诉记者,他感到目前出现这样一种舆论风潮,与中国日趋严酷的言论审查有关:“因为中国长期的言论审查造成了已经异化的舆论环境,在有限的网络空间表达的意见,只能按照官方意识形态做口号式的表忠心,或者只能用模糊的表达形式来表达特定群体的某种诉求。”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安倍晋三遇刺案发生后,“大翻译运动”翻译成日文的部分中国网民言论。(来自大翻译运动官方推号)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除此之外,在中国的多个音乐平台上,《可惜不是你》这首歌则遭遇了下架、无法播放的命运,包括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在微博上搜索“可惜不是你”一词,还能看到十余条与娱乐相关的微博,但其中有的已经被隐藏了评论区。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安倍晋三遇刺案发生后,网友在微博、微信、QQ音乐等平台上讨论“可惜不是你”冲上热搜榜单的情况,及用“可惜不是你”映射中国领导人的情形。(来自微博、微信、QQ音乐)

杨俊认为,梁静茹的歌曲本来是和时事无关的,但在中国目前的舆论环境下,却遭到了下架命运。他表示:“只要中共的网络言论审查继续要求中国互联网保持和中国官方的统一口径,那么民间借用各种通俗文化来指桑骂槐式的行为艺术就不会停止,这个游戏的荒诞性在于参与的人自己在无力改变现状的同时,又要用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我个人觉得,这是中国畸形社会的一种缩影。”

不过,为安倍晋三遇刺叫好的言论,目前在中文网络上还未遭到封杀。例如,在《人民日报》微博账号发布的安倍晋三遇刺相关信息下,就有高赞评论表示“但愿人有事”、“人有事就好”、“昨日七七事变,今日安倍再见”等。目前,将中国小粉红对外仇恨言论翻译成各国语言文字的“大翻译运动”已开始行动,将部分对安倍晋三遇刺叫好的言论翻译成日文发布了出来。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孙诚旧金山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嘲諷習近平的網路樹洞?從「可惜不是你」到「該死的不死」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在習近平十年統治下,中國國內的言論自由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圖/美聯社

  • facebook

中國人最需要建設的是一堵哭牆。讓人在那裡為枉死和枉活的中國人痛哭沉思。

——鍾祖康,《拷問中國》

「抱歉,未找到『習近平』相關結果。——微博」中共20大即將在10月16日登場,69歲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望在20大後,展開自己的第三任期。在習近平十年統治下,中國國內的言論自由空間已經所剩無幾,每每發生重大事件——尤其以幾年來的清零政策為例——線上線下的異議言論,也被打壓的只剩下與官方敘事一致的聲音。在習近平即將連任之際,除了檯面上一致的讚揚與鼓勵,在網路空間極其限缩的情況下,網友們還能透過什麼方式、藉著什麼事件,隱晦地表達不滿與異議?微妙的是,看似毫無關聯的疫情吹哨者李文亮醫師的微博,在這之中,為何又會成為網友們抒發情緒的樹洞?

今年的7月和9月分別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刺殺身亡,二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辭世。兩位重要國家領袖離開後,在中國網路輿論裡皆出現了迂迴的嘲諷方式:在安倍晉三遭刺殺當天,有網友分享了馬來西亞歌手梁靜茹的歌曲《可惜不是你》;而在伊麗莎白二世辭世之後,中國社群上也出現「該死的不死」話題。不管網友指涉的對象是否為當今中共領導人,但這兩個關鍵詞都已被刪除處理,相關言論也遭封鎖。

在線上,官方定義敏感的字眼一律遭到封鎖,而官媒《人民日報》也接連在10月10日、11日和12日連發三篇評論,讚揚中國防疫政策、宣稱清零政策不動搖;但在線下,人民這幾年的感受和日常或許與官方所言不同,當情緒無所宣洩,難得沒有被封鎖的李文亮醫師微博似乎也就成了小小的情緒出口。

在李文亮的微博下方,累積了人們三年來的感受。在這裡人們不只有抱怨,還有分享,例如日常做核酸的生活、準備研究所的日子;甚至還有人提出疑問,像是想問李文亮醫師:「這個世界還會好嗎?」

如今,在中共20大召開前夕,從7月至今,這一些與官方敘事截然不同的網路輿論反映了什麼現象?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中共20大即將登場,中國目前緊鑼密鼓籌備中。 圖/法新社

  • facebook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20大召開前,網路輿論反映了民眾對當局的不滿,然而這些討論去了哪裡? 圖/美聯社

  • facebook

▌「可惜不是你」

為了在20大前營造社會穩定的形象,中共持續加強言論審查制度,下架網路貼文、封鎖帳號日益常見。中共中央網信委員會於9月2日宣布,將啟動為期3個月的「清朗.打擊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專項行動,以「全面清理網路謠言及虛假信息」,並「著力解決舊謠言反覆傳播、新謠言層出不窮的問題」。

消息公布後,中共開始針對微博、抖音、百度、騰訊、小紅書、豆瓣、鳳凰網等平台展開清查。但加強管制、掃蕩社群,是否將有效收緊輿論?事實上,中國網路上早已出現微妙的「曲線嘲諷」現象。

7月8日中午時間,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戶外演說中,遭42歲兇手山上徹也以槍枝射殺、送醫搶救不治,終年67歲。槍擊事件發生後,中國網路上出現了一波反諷風潮,不少人開始在網上分享馬來西亞歌手梁靜茹演唱的歌曲《可惜不是你》;也有人把「惜」字換作習近平的姓氏「習」字,寫道「可習不是你」;或取習近平姓名的諧音「徐俊平」,留言「徐俊平,可惜不是你」。爾後,新加坡歌手林俊傑的歌曲「會有那麼一天」也被借題發揮。

中國網友「轉個彎嘲諷習近平」的模糊行為,也讓梁靜茹的這首歌和關鍵字在短時間內衝上熱搜榜單。隨後,此話題便開始遭受審查,連與時事無關的歌曲《可惜不是你》也難逃禁播命運,一連消失在許多中國音樂平台上。例如,騰訊公司旗下音樂平台「QQ音樂」網頁版緊急下架歌曲,「網易雲音樂」則是保留歌曲,但平台刪除全數評論。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安倍晉三過世後,中國網友以模糊言語「可惜不是你」反諷中國領導人。圖為香港書展中展出習近平撰寫的《談治國理政》。 圖/美聯社

  • facebook

▌「該死的不死」

事實上,「可惜不是你」不是首次在知名人士過世後被拿來嘲諷他人的方式。中國資訊安全專家方濱興,因設計中國網路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成為萬千網友的頭號公敵。2012年9月,他在新浪微博上悼念逝世的中國計算技術專家董占球教授,也遭網友以「可惜不是你」「下次就是你」大力吐槽,顯示在十年前,中國網友對於政府的網路封鎖現象就已十分憤怒。

繼安倍過世的「可惜不是你」之後,同樣的輿論現象也出現在兩個月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逝世後。9月8日,英國白金漢宮正式宣布英國女王過世,享耆壽96歲。當全世界都在關注女王國葬、君主立憲制、英國王室存廢時,中國社群媒體再次出現了曲線嘲諷。這波輿論中,網友以不取諧音、不改字詞的方式蜂擁留言「該死的不死」。在沒有直指任何人物的情況下暗指「該死的人」應為他人,引發了中國網路管理者的緊張,再次封鎖相關言論。

從「可惜不是你」到「該死的不死」.中國輿論直接碰觸中共當局的敏感神經,反映社會現況並不如當局試圖營造的和平和穩定。民眾面對長時間極端的防疫措施,加上這年發生河南村鎮銀行暴打案、四川地震封控之亂及貴陽防疫大巴側翻事件等,網路輿論更顯示民眾難忍中國官僚及封控政策。

然而,為有效控制「轉個彎」嘲諷當局的現象,也防止網友以拼音縮寫或諧音字規避,當局公布將出手整治。新浪微博7月13日宣布,將集中整頓以「諧音字」「變體字」「錯別字」發布「不良訊息」的違規行為。如此限制言論方式,未來以「zf」代替政府、「jc」代替員警、「8的平方」代替六四天安門事件等「不敢說出口的諧音字詞」,恐怕都將被禁用。因中國敏感詞彙眾多,使用錯別字用語已為網路常態,因此消息一出讓許多網友痛批,當局控制手段簡直是文字獄。

「媽媽她再也不會擔心我寫錯別字了」

「我們徹底被縫上嘴巴了」

「文字獄,夢回大清」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可惜不是你」(左)話題及「該死的不死」討論串(右)。 圖/截圖自網路

  • facebook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中共20大前,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播放習近平演說影片。 圖/美聯社

  • facebook

▌嘲諷習近平的樹洞?

也正是在20大召開的4天前,即10月12日,是疫情吹哨者李文亮醫師的生日。生前在武漢中心醫院服務的李文亮在2020年2月確診病逝,當時引發中國網友群起激憤,而在官方宣傳敘事中,這一位當初的受到訓誡的「疫情造謠者」如今已經被轉變為「抗疫英雄」,不過人們並沒有忘記李文亮,他的死停留在中國和世界正要掀起天翻地覆變化前的那一刻,提醒著人們不能忘記。

李文亮的微博發文停留在2020年2月1日,他當時寫著:「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六天之後,李文亮在2月7日過世。至今,這一篇貼文下方的留言依然活躍,總留言數至少有100萬,且還在持續增加中。這一篇貼文成了中國網友們這兩年來抒發情緒的「網路樹洞」,從一開始悲痛哀悼李文亮的離去,到現在已經承載著人們日常生活裡的各種喜怒哀樂——有人哀嘆自己失戀、有人找工作或升學不順利、有人例行上來問好,有人把它當成日記。

在10月12日,李文亮生日這一天,網友們也湧入祝福李文亮37歲生日快樂:

「生日快樂,李醫生,到還要捱多少個三年。」

「李醫生,你現在過得好嗎?」

「李醫生,你那面的世界比這面真實嗎?」

從留言裡可見,除了祝福,也有人們對疫情期間的無力、失落與焦慮:

「李醫生你好,今天我又被隔離了,今年第三次了。」

「三年前它們不承認它來了,三年後它們不承認它走了。」

「三年了,毫無希望。」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嚴格的封控政策使中國民眾情緒無所宣洩,難得未被封鎖的李文亮醫生微博,成了民眾小小的情緒出口。 圖/美聯社

  • facebook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英國倫敦聖多馬醫院(St Thomas' Hospital)外的牆面上,畫有對李文亮醫師悼念的愛心。 圖/美聯社

  • facebook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中國嚴控國內疫情,但越來越多民眾對封控政策已感到十分疲累厭惡。 圖/歐新社

  • facebook

與以往不同,今年的20大在「動態清零」政策中拉開序幕,外界原本預期在接連幾年嚴厲的防疫政策下,官方有可能會在20大之後順應世界的腳步、逐步鬆綁防疫規定,並恢復「正常生活」、提振經濟。然而隨著20大腳步臨近,從中國官媒接連發出的評論當中也可推測,中國或許還是會維持一貫的政策。

《人民日報》一位署名仲音的評論員接連在10月10日、11日和12日發出三篇評論,分別為:《增強對當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動態清零」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以及《「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連發的三篇評論,內文中堅定宣稱清零不動搖、舉例國外「躺平」後導致疫情激增,以及提到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不能輕易鬆懈等,藉此來肯定官方清零政策。

就在第二和第三篇評論陸續刊出並且在微博轉發後,也引發中國網友激烈批評,導致轉發評論的各家媒體紛紛關閉留言區、開啟「評論精選」,目前大部分的留言區只看得見網友留下的好評,而不見任何負評。甚至,當《財經新媒體》因轉發評論但卻未關閉留言區之舉,也引來網友@小董先生不老的暗諷:「這評論區竟然沒關?怎麼回事?」

大部分的官方帳號都關閉了留言區,但在李文亮貼文的留言區下,還留著與好評截然不同的看法:

「李醫生,連續3天了,人X日報新X社,發了三天不同的文章要大家堅持防疫,還有多少人願意堅持?」

「有呢,呵呵,他們」

「是它們。」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中國民眾接受核酸檢測。 圖/美聯社

  • facebook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望在20大後連任。 圖/美聯社

  • facebook

▌真實的異議

除了官媒評論,《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也出面肯定官方政策。胡錫進在10月11日上傳了在北京街邊小吃店的影片,影片中,滿滿的人潮脫下口罩吃飯,他指出「國家防疫是要保衛我們的這份生活,讓家裡有老人孩子的人也能放心出門工作,與家人上街消費。......全國大部分鬧市區今天中午的大部分餐館也應是這番場景,但有一些封控區,會困難。」

胡錫進的說法是中國官方的政策是為了保障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從其留言區也可看見正向、積極的支持留言,但嚴格的動態清理政策「究竟多大程度保障了日常生活」,答案也並非絕對。

回看中國自2020年的武漢疫情爆發至今,在各大城市和各個網友的分享裡都可發現,當局為了控制疫情和輿論,使用激烈和去人性的防疫手段:進入武漢採訪的公民記者有些依然下落不明、孕婦因為核酸問題無法入院而流產、有人的愛犬被防疫人員活活打死、被視為進步城市的上海在封控下缺水缺糧,引爆「四月之聲」、隔離居民在地震發生時擔心逃跑會觸法、貴州隔離大巴翻車27死悲劇——種種事件,也讓人質疑過度防疫之下,人民的權益與安全如何一再被犧牲。

那麼,官方為何依然決定冒著風險——民眾輿論與怨言、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等——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外界分析的可能原因包括:一、不能讓疫情在20大前失控;二,證明中國的防疫與治理模式優於自由民主國家;三、若疫情失控,中國的醫療能量與老齡化人口,將會造成大規模感染。確實,在嚴厲的防疫政策底下,中國真的控制住了疫情。根據《新浪新聞》的數據:自疫情爆發以來,截至10月13日,中國本土只有3,779例確診——然而,這背後的犧牲與代價又是什麼?

如今,20大召開前夕,堅持動態清零沒有異議,習近平的連任也沒有異議,那麼有異議的聲音都到哪裡去了?一位網友也在李文亮的貼文下這麼寫道:

「只有這裡才能看到真實的大眾,其他平台烏煙瘴氣。」

可惜不是你习近平
圖/美聯社

  • facebook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