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10 章

【约十1】「『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

  • 「羊圈」原文是「院子」,指村庄里一个用石墙、栏杆或篱笆围起来的空地,仅有一道门可供进出。通常会有几家的羊群在羊圈内过夜。牧人们将自家的羊群赶进圈内后,会共同雇一位「看门的」(3节)看守,然后各自回家过夜。次日牧人回到羊圈,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牧人逐一按名叫唤自己的羊,羊会跟在主人的后面走出羊圈。有时盗贼夜里爬进羊圈偷羊,不认识他们的羊会惊慌躲避。
  • 1-21节是紧接在第九章瞎眼之人得医治之后发生的。

约翰福音 10 章

上图:古代以色列的羊圈,牧羊人就睡在门口。

【约十2】「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

【约十3】「看门的就给祂开门;羊也听祂的声音。祂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

牧人通常会按照每只羊的特征,给它们起不同的昵名,羊也认得自己的名是什么。

【约十4】「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祂,因为认得祂的声音。」

以色列的牧人并不是在羊群的后面驱赶,而是走在前面,羊群则在后面跟随。信徒一生的道路,都有主在前头引领(民二十七16-17;诗二十三)。羊能认出主人的声音,真正得救的人必然会爱慕神的话语,以致能认得主的声音。

【约十5】「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

【约十6】「耶稣将这比喻告诉他们,但他们不明白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主耶稣这些话,是以医治瞎眼之人为背景,用好牧人的比喻说明祂的托付和使命。「他们」就是第九章中的法利赛人和犹太教领袖,即「贼和强盗」(1节),主耶稣是「牧人」,生来瞎眼之人就是「羊」。

【约十7】「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

  • 1节的羊圈是在村庄里,本节的羊圈是在野外。夏天时牧人在野外放牧羊群时,要在野外过夜,夜晚羊群被安置在用石头搭成的粗陋羊圈中,牧人横卧在羊圈入口处看守,他就成了「羊的门」。
  • 「我就是羊的门」是主耶稣用七个「我是」来启示自己的第三次(六35,48,51;八12、九5;十7,9;十11,14;十一25;十四6;十五1,5),这词组在原文是庄严而加重的语气,表明祂就是「我是那我是」(出三14原文)的神。

【约十8】「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

「凡在我以先来的」指在主耶稣以前的「假先知」、「假师傅」、「假弥赛亚」(耶二十三1-2;结三十四2-3),还有不信祂的宗教领袖(太九36;二十三1-36)。

【约十9】「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正如羊群进入牧人看守的羊圈就平安稳妥,凡是信耶稣的人也一样有永远的保障(27-30节)。正如牧羊人白天带领羊群去到青草地,夜晚带回羊圈,主耶稣也同样为信靠祂的人预备一切所需。跟从牧人的羊进圈是享用安息,出圈是接受供应。

【约十10】「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主耶稣来,不是要从我们得着什么,乃是要把祂的生命赏赐给人。人发明的宗教都是要求人去行善,好换取生命,结果是让人丧掉生命;只有主耶稣是供应人永远的生命,使人能行善,并使生命得的更丰盛,也就是完全得着神自己,神自己是如何丰盛,人所要得着的就是如何的丰盛。

【约十11】「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

  • 在野外,牧人为了保护羊群不受野兽的侵害,有时必须冒生命的危险。主耶稣是准备为羊舍命的好牧人,祂舍命救赎的目的,是要带领我们进入祂的丰盛生命中(10节)。
  • 「我是好牧人」是主耶稣用七个「我是」来启示自己的第四次(六35,48,51;八12、九5;十7,9;十11,14;十一25;十四6;十五1,5),这词组在原文是庄严而加重的语气,表明祂就是「我是那我是」(出三14原文)的神。
  • 旧约中,神自己是以色列的牧者(诗二十三1;赛四十11;结三十四11-16),并曾应许在弥赛亚时代亲自为百姓挑选一位好牧人(结三十四23)。主耶稣的宣称正是旧约的应验。

【约十12】「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

当时的牧羊人有的是主人家的儿女,有的是雇来的雇工。

【约十13】「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雇工不是主人家庭的一员,所以首先顾念的不是羊,而是自己的利益和性命。传道人如果首先顾念他所当得的待遇、荣耀,则他是一个逃避十字架的雇工。什么时候甘心面对十字架,只顾念神的群羊,他才是一个神家里的好牧人。

【约十14】「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主耶稣与信徒之间有共同生命的联合与交通,正如圣父和圣子的联合与交通一样,所以有彼此亲密的认识和响应。

【约十15】「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约十16】「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另外有羊」指外邦信徒,犹太信徒与外邦信徒要在基督里面合而为一(林前十二13)。

【约十17】「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

主耶稣是为顺服父神才舍去祂的生命,而这顺服使得父神更爱祂。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并非因着不可抗拒的外力,而是祂甘心主动舍命,而祂也能够把命取回,即从死里复活。

【约十18】「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从人的角度来看,主耶稣是被犹大出卖、被公会定罪、被罗马兵丁钉死,但这些事从来都没超出祂的掌控。祂不是环境的受害者,而是一直掌握着祂自己的命运(十九11)。主耶稣的死而复活乃是父神所定的旨意,祂的死而复活乃是实现父神旨意的关键。舍命是为了显出复活的生命,没有舍命就不能显出复活的生命。复活的生命必须显出,才能败坏掌死权的魔鬼,才能赐下生命。

【约十19】「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

【约十20】「内中有好些人说:『祂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祂呢?』」

【约十21】「又有人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

【约十22】「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

  • 主前167年,征服以色列的叙利亚王安提阿古四世强迫推行希腊化,在圣殿用猪向偶像献祭,污损了圣殿,引发马加比起义,犹大马加比率军打败了叙利亚王以后,洁净并修复了祭坛与圣殿,于主前164年犹太历基斯流月25日重新献给神。从此,犹太人每年均守「修殿节」,照着住棚节的方式欢庆八天,家家户户点灯。
  • 「是冬天的时候」,这是对散居罗马帝国各地不懂犹太历的人所作的说明,修殿节大约是阳历12月冬至前后。

约翰福音 10 章

上图:19世纪乌克兰的光明节灯台Hanukkah menorah。主前168年,安提阿古四世强制推行希腊化,在圣殿里竖起宙斯祭坛,用猪献祭,并强迫犹太人吃猪肉,导致了马加比起义。犹大马加比收复耶路撒冷以后,下令洁净圣殿,庆祝八天「修殿节」。当时人们在圣殿里只找到一罐有大祭司封印的用于点燃金灯台的灯油,无论是制作还是去外地取来这种专门洁净过的灯油,都需要八天时间。但这罐只能燃用一天的灯油,竟然一直燃烧了八天。为纪念此事,修殿节最主要的仪式是点燃九枝灯台,中间的灯盏用来点燃其它八支灯盏,每天多点一枝,一直到第八天,所以「修殿节」也被称为「光明节」。

【约十23】「耶稣在殿里所罗门的廊下行走。」

圣殿的外院四周有走廊环绕,所罗门廊位于圣殿东区,俯视汲伦溪,是有顶盖的长廊,可以挡住冬天的冷风。当圣殿仪式结束后,人们可在此讨论圣经。早期基督徒常在所罗门廊聚会(徒五12)。

【约十24】「犹太人围着祂,说:『祢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祢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诉我们。』」

这些人不是真心想知道主耶稣是否是弥赛亚,也不是想相信祂,而是再次企图从主耶稣的话里抓到告祂的把柄。

【约十25】「耶稣回答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你们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为我作见证;」

主耶稣的话和所做的事都能见证祂的身份。主耶稣所行的一切事,只有神才能作,人不能作,祂的生活和神迹,都可以显明祂的身份。

【约十26】「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

真信徒之所以能信主,是因为他们在创世以先就已因着恩典被天父拣选为主耶稣的羊。不能真信主的人,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被拣选为主耶稣的羊,即使主耶稣亲自讲道、亲自行神迹,他们也不会信。但这并不是说世人不必对自己的不信负责任,因为世人不信,是「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三19-20)。若非神在恩典里的拣选,没有一个人会主动来信耶稣。

【约十27】「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

人之所以能听从主耶稣的声音跟随祂,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父神赐给主耶稣的羊。

【约十28】「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永生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而是主耶稣白白的赏赐,主权在祂手中,所以凡是父神赐给主耶稣的羊,「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祂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林前一8)。主耶稣的羊对主的爱必然能忍耐到底(二十四12),而那些爱心冷淡,最后离开主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是主耶稣的羊。

【约十29】「我父把羊赐给我,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主耶稣一再指出祂的门徒是父神赐给祂的人(六37、39,十七2、6、9、24,十八9)。由于父神比万有都大,所有信徒的稳妥因而都得到保障,没有人能将他们从祂手中夺去。

【约十30】「我与父原为一。』」

  • 门徒不但在主耶稣手中(28节),也同样在父神手中,因为主耶稣「与父原为一」(十四9-11 )。
  • 这是主耶稣第一次明确宣告祂「与父原为一」。「一」的原文是中性,表示「同一类」,但不是「同一件」。圣子与圣父同为一体,却不是同一位格;两者本质相同、生命相同、工作相同、能力也相同,即相同、相等、同属性、同生命,但祂们却不是同一个位格。

【约十31】「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祂。」

「拿石头打」是执行律法(利二十四16),却没有经过应有的程序。

【约十32】「耶稣对他们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

【约十33】「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祢,是为祢说僭妄的话;又为祢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神。』」

犹太人知道主耶稣说自己「与父原为一」(30节),实际上就是宣告自己是神。

【约十34】「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

【约十35】「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

【约十36】「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祂自称是神的儿子,你们还向祂说“祢说僭妄的话”吗?」

  • 「你们是神」(34节)引自诗八十二6。
  • 犹太拉比对诗八十二6的解释是,「你们是神」是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接受律法时神对他们说的话,因为当他们接受律法且活出律法后,就会像神一样圣洁地生活。可是他们还在西奈山时就离弃律法,去拜金牛犊,于是神就对他们说:「然而,你们要死,与世人一样」(诗八十二7)。主耶稣说:「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35节),很可能是引用拉比的解经。
  • 主耶稣的意思是说,那些领受律法的人尚且能被称为「神」,那祂这位被神指派差入人间的基督,更有资格自称为「神的儿子」(36节)了。主耶稣在此引用拉比的解经,并不意味着主耶稣赞同这种解经。

【约十37】「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

【约十38】「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

有许多人因神迹而相信(七31),也有许多人看了神迹仍然不信(十二37)。虽然因看神迹而信的信心不是最理想的(四48),但使徒约翰记录主耶稣的神迹,就是为了在读者心中生发信心(二十31)。

【约十39】「他们又要拿祂,祂却逃出他们的手走了。」

原文是「祂却从他们的手走出去了」,主不是逃走的,乃是走出去的。

【约十40】「耶稣又往约旦河外去,到了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

因着犹太教领袖的敌视,主耶稣离开了耶路撒冷,称为神名下的城,竟然没有地方接待神的儿子。「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是约旦河东的伯大尼(一28),那里属希律安提帕所管,不受犹太教领袖的管辖。

【约十41】「有许多人来到祂那里。他们说:『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

这些人原来是施洗约翰的追随者。「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是对一个见证人的最高评价。

【约十42】「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了。」

主耶稣所作的工和所行的神迹,已充分证明祂就是犹太人所盼望的基督。这些没有被宗教蒙蔽心眼的群众开始明白施洗约翰当日所作的见证都是真的(41节),因此许多人信了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