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字體設計師就像流行歌手一樣,你沒有辦法阻止有人在浴室亂唱你的歌。這應該可以拿來比喻目前康熙字典體受歡迎(或被濫用)的情況。在大陸,出現了各種在原有字體基礎上加工的簡體字版本;在台灣,這一字體出現在各式商標、包裝上;在香港,一段時間內,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幾乎每本書里都會使用到這一字體。「康熙字典體」逐漸成了「小清新」「文藝范」的象徵,這款字體有真的這麼好麼?

康熙字典體源於清代編撰的漢字辭書《康熙字典》,設計者厲向晨將這些古籍印刷字復刻處理爲電腦字體。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該字體包含約四萬個漢字,厲向晨只用了大半年時間就宣告完成,他使用的是自己命名爲「bitmap trace」的製作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直接從《康熙字典》上以 1200 dpi 掃描複製,再轉成矢量量曲線,再用計算機軟體進行簡單修正調整或者沒有任何調校(目前採用這種直接掃描復刻方法的只有康熙字典體,這種做法令厲向晨至今仍在業內飽受爭議)。

業內較認同的是日本「欣喜堂」的做法:把古籍作爲參考,重新設計字體,這樣出來的字體,造型跟原來不完全像,會更符合現代的需要,但也保留了古籍字體的韻味。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對於「形神之爭」,厲向晨認爲沒有必要,選擇哪種製作方式主要看自己的需要,再說他的做法也確實大大提高了字體設計的速度,也能夠基本上保留原字體的「形」,至於爲什麼不對原字進行重新設計,他給出如下依據: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上圖是《康熙字典》中的 "兒" 字, 左側是參照右側手動繪製的, 右側是字典體中的 原字 從外觀看來, 左側除比右側更爲乾淨平滑外並無較大區別, 但實際上這兩者的曲線截然不同。縱然, 右側的曲線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但低質曲線即便再優化也只是優化過的低質曲線。如果執意要將它修成與左側同樣的高質曲線也並非不能, 只是工作量恐怕將比手動繪製更費時。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上圖是康熙體中的 "日" 與 "曰" 字, 如果不注意可能會忽略頂端橫划起筆的差異, 或認爲其並無意義。 而如果對照一下小篆, 會發現原來起筆是有講究的。不論參照原件手動繪製曲線還是基於 AutoTrace 的進行優化, 都必定會改變很多細節, 有因爲認爲其無意義而故意抹消掉的, 也有因爲沒留意而畫蛇添足的, 而這些都會對學術參考產生影響。

因此, 將兩種用途完全分開看待是十分必要的, 該神的神, 該形的形, 糾結在一起只會讓兩種用途都發揮不好。

康熙字典體其實不太適合現代人閱讀。一方面它有些寫法太古早,例如"在",其實不容易了解這是哪個字。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這種做法長久以來只被用於一些書法字體的前期處理, 及學參字體的製作。用來製作普通的印刷字體其實是比較不上道的行爲, 因爲這會造成一些問題, 具體到康熙字典體上就是諸如: 古籍里的字偏旁筆畫誇張,東倒西歪的筆畫特別多,大小粗細也不同,有的坑坑窪窪得很厲害,又是豎排字。現在電腦的字形基本是規定在正方形的框裡,這樣就會產生問題。做小字還行,放大後效果不好。字高矮寬窄粗細方向不一, 邊緣不平滑, 有毛刺, 甚至筆畫斷開等等。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康熙字典體從開發初始就沒有想過要成爲用於平面設計的字體,受其原型設計的限制(來自字典的字頭而非正文)以及製作者厲向晨儘量保持掃描件原樣而非復刻設計的決定,它的質量也的確不適合平面設計。偶見幾個字還好,就像書法一樣能引入風情.但如果鋪天蓋地地使用,任何有設計品味的人都會感到噁心。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四處見到這款字體,千篇一律的顯著風格顯得非常做作。可是老舊風格對於沒怎麼見過木刻和鉛字排版的年輕人恰恰有著強烈的魅力,根本不會引起嫌惡,這是一種對略微陌生卻又足夠熟悉的事物的好感。但當這款字體逐漸被更多的人知曉, 很多人覺得這些本應是問題的地方反倒令這款字體更具手工感, 或者說古拙, 而這正是他們想要的。

後記:康熙字典體已經被大陸化妝品廠商買斷,用於包裝設計上,在原網站上已不作公開發售。

-

五牛集團經營理念"我們用研究的態度設計包裝,用生產的實際研究包裝,盡一己之力,帶動包裝行業向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五牛集團成立非盈利性研究機構」五牛藝術工學研究院「,「藝術工學」這一詞,工學涵蓋技術與學術,「藝術」是研究院的屬性,「工學」是研究院的內涵和本質。工學是具有用科學手段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五牛藝術工學研究院開展國際設計教育及培訓、藝術交流、設計項目合作、包裝設計課題研究……配備手工工坊、結構實驗室、紙張工坊、消費者感受實驗室、藝術家設計師工作室等,依託五牛集團酒包裝、液體包裝、煙包裝、奢侈品包裝四大完備生產線,結合中外藝術設計團隊和師資力量,在」藝術+工學=設計的平方「  的理論實踐上爲人們提供更好的設計和更好的產品。

--

敬請關注,搜大寫:WUNIU-AEI

康熙 字典 體 不要 再 用 了

康熙字典体

虽然创造过康熙字典体这样知名度很高的字体,22岁的设计者厉向晨至今依然不敢称自己是专业的字体设计师。但在字体专业网站Type is Beautiful最新刊发的一篇设计师专访里,“北方的厉向晨”、“少年有成”、“广为人知”已经成为他的标签。

2010年10月,当厉向晨终于完成了含有47037个字的康熙字典体时,他并没想到,这款字体在后来的“汉字热”中,成为传统、古典设计风格的代名词。在广告海报、产品包装、网站和书籍中,这款字体被普遍使用,以至泛滥。

事实上,厉向晨对康熙字典体的滥用表示无奈,直言“效果很恐怖”。在他的新浪微博中,不时会有好友@他,转发的内容中不少就是使用了这款字体的设计,而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是因为,《康熙字典》只收录了繁体字,我在做这套字库时,也没有额外补字,所以这是一套繁体字库。”厉向晨解释道,这样在使用康熙字典体时,要么将内容全部转换为繁体,要么内容中的那些简体字,就只能靠其他字体去补,“而不同计算机字体的尺寸、高度都是不大一样的。”于是,在国内使用简体文字的环境下,那些想要通过康熙字典体营造设计效果的方案,往往会出现“一段字、两种字体”的情况。

即便如此,设计师们还是没能抵挡住对这款字体的热爱。其中,使用繁体字的港台地区尤甚。在由网友设立的“康熙字典体,不要再用了”网页上,展现了大量使用该字体的设计案例,从封面到内文,从剧院广告到美食招牌,甚至书店、美术馆的标牌都在其列,仅今年就已达到101例。“忽大忽小”、“粗细不一”、“字歪”的硬伤被屡屡提及,滥用几乎成为如今康熙字典体必须面对的“甜蜜的负担”。

让厉向晨犯难的还不止这些。按照常规的想法,这款字体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按说创造者只需坐收版权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可是,从这款字体推出以来的近三年时间里,厉向晨更熟悉的生活并不是收到申请、给人授权、收版权费,而是如同苦行僧般,在茫茫网络中找寻把字体用作商业的品牌和厂家,客客气气地给人家发邮件、私信、留言、打电话,告知对方“或许无意间使用了版权作品,理应付费”。等待他的回复,也往往不是迅速的回馈、真诚的致歉,大多数时候不过是石沉大海。

厉向晨自己做过统计,目前大概有超过三百多个康熙字典体的商业应用没有得到授权,个人应用更是难以估量。

和其他人不同,厉向晨算是这行里很少见的仅以做字体为生的人。在他的个人网站,一款康熙字典体商用授权的价格是2998元,个人授权则是198元。“跟业界的一般价格相比,这个定价并不算高。”厉向晨说。也有字体爱好者慕名而来,会在他的淘宝店购买个人版。但字体的版权费用来源并不固定,而且很随机,“一开始的生活费用基本都是在靠家里支持。”他说。

今年早些时候,厉向晨将康熙字典体的版权卖断给了阿芙精油,作为该公司的私用字体。这个他人生中的第一款字体,让他声名鹊起,又让他不胜其烦。“终于不用再管侵权的事儿了。”这句话他说起来如释重负,听上去也有些莫名的感伤。

一开始,康熙字典体是用扫描古籍的“省事儿”办法做成的。为了证明自己也能按照传统方法做字体, “茶盐宋朝体”、“聚珍仿宋”等都是他后来做的几款字体。不过,新的字体都还没有开发出完整的字库,而且最开始做的版本搁置了一两年,现在捡起来又觉得有很多要修改。厉向晨说,保守估算,“做完一款至少还要两年”。

有很多東西紅極一時,但後來實在因為太有年代感,事過境遷,大家都選擇性遺忘。多年以後再回顧,還覺得有些尷尬。例如喇叭褲、玉米鬚,也例如康熙字典體。

在它最盛行的時候,甚至不少人揚言抵制。在字體討論社群「字嗨」,管理員早把它列為固定參考項目,並增設版規,希望網友不要再提問,因為太常被問了。但事情還是會發生,也總會遭受網友興致勃勃的惡搞,導致它已有許多綽號,如「朕體」、「皇上」,或直接叫「就是那個體」。

用了康熙字典體,看起來很有古早味,彷彿就讓人感到很幸福。但這個字型為什麼還是會引起一些網友抗議說不要再用了呢?簡言之,是因為普遍的誤用已經形成了某種視覺污染。這個現象,讓康熙字典體已不只是電腦字型了,它轉而為一種文化現象,反映台灣文化與字型產業的某些真實況味,有些好笑也有些無奈。



康熙字典體的由來與價值

「康熙字典體」顧名思義,是出自康熙字典。它來自1827道光七年的康熙字典復刊本。中國軟體工程師厲向晨將這些字掃描下來,自動描繪成外框後作成字型。

厲向晨表示,這個字型本來僅作學術用途,剛開始沒有打算要修改它的外形。因為康熙字典是中國辭書編纂史上的里程碑,有一定的考證基礎。

康熙字典是中國辭書編纂史上的里程碑。它基於前人成果,依據明朝《字彙》、《正字通》兩書加以增訂,並且修正錯誤處,有一定的考證基礎。收字數量也超越在它以前的任何字書,共有47,035字,許多其他字典找不到的冷僻字卻能在康熙字典上找到。此外,康熙字典搜羅了該時代所能發現的最正確資料,不論在形音義的考究,都幾乎搜羅所有在它以前的古籍,可以說是中文字的典藏寶庫。台灣、日本、香港、中國編審標準字形或相關規範時,也通常會將康熙字典納入參考。 不管是單純參考康熙字典所蒐集的寫法也好、服從這部著作的「權威」也好,它都是有研究價值的。

所以,康熙字典體的數位化確有其價值。不僅保留字體,對學者而言,可以直接套用在專書或論文範例上,是很方便的。不過,字型就像流行歌曲一樣,再好聽的歌也會有人亂唱。

康熙字典體到了台灣

2010年10月,厲向晨在部落格與官方網站上發表康熙字典體。除此,還掛上了儀鳳寫經體、隸辨隸書體試用版。但是,這些產品裡,只有康熙字典體過了黑水溝到台灣造成轟動,也在中國引起不小迴響。

本來,康熙字典體只是少數設計師的新寵。它古拙的質感滿富人情味,正好回應了中文字型市場上的一大空缺。雖不是什麼源自台灣本土的東西,但看上去挺傳統的,有種懷舊感,沒有任何字體像它一樣。當代中文字型產品大多非常工整,甚至非常制式。尤其是明體,一般人根本說不出明體之間有什麼區別。康熙字典體雖然也是明體,卻很有自己的特色。

歪歪斜斜,扭扭曲曲,筆畫還有破損。有些字瘦高,有些字寬扁,部首造型沒有統一,有些字寫法甚至跟我們習慣的不一樣。不過,這些字型業視為異端的缺陷反而成為一種特色。大概像吃東西一樣,長年以來人們都吃過於精緻的白米飯;雖然精緻,但吃久了總是很嫌膩。康熙字典體雖然是還帶殼的糙米,但就是「很有感覺」,讓人感受許久不見的手工感與自然風情。

設計界終於找到專屬小確幸世代的面孔,適時挽救毫無生氣的集體視覺疲乏。走在潮流尖端的設計師率先採用這套字體,用於表現質樸、在地化的主題;而且堅守版面編排的視覺原則,知道如何對待字體,讓作品有自然的颯爽、隨性與不拘,卻不至雜亂無章。


🛒《字型散步Next:從台灣日常出發,無所不在的中文字型學》

本文摘錄自《字型散步NEXT》

作者:柯志杰、蘇煒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