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 學 而 無 友 則 孤 陋 而 寡聞

系列: Argumentative essay 最後更新: 21/04/2020

古語常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又言:「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良友對我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那麼為何古人對好友求之若渴、念念不忘呢?我認為這是因為知己能大大增益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視野、心境,使其學識博而不濫、精而不淺,以下我將一一抒發己見。

歐陽修在朋黨論中明辨:「大凡君子與君子以道為朋。」可見君子之間皆是以道相交,志同則道合,彼此都有著類似的「道」,亦即知識範疇,然而範疇相類,則其層次深度未必相近,若想自己能在該層面上更進一步,與所習之道相近的賢君良友互相切磋方為正道。俗語亦有言:「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哪怕彼此未必在「道」上有深厚的造詣,只要願意以文會友,依然能得莫大寸進,更何況彼此景況相同,方能起到鞭策之用,不至於消極怠慢,坐看同儕學業精進。如此學業方不至於「孤陋」、「淺薄」。著名航天學家岩士唐年少時,航天科技研究尚未普及。為了能在知識上進一步突破,他除了閉門造車,製作飛機模型外,還想方設法參加不同的飛行課程,以期與同濟切磋增進學業。可見與自己「道相近」的友人學習能互相借鑒,取其長補自身之短,互相勉勵不怠,學業才識漸入佳境。

那麼寡聞則何如?一個人的能力天賦終歸是有限度,因此大家在不同方面上可能各有擅長,而某些方面則未必精深,甚至淺陋寡聞。反之,若撇開心防,結交不同的好友則正能解決此難題,不至於過分側重某一方面,失卻了中庸之道。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人情喜群居而惡離散。」人們總愛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除了排解寂寞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在見聞上互通有無。尤其現今世代社會資訊流通極快,不時會出現各種領域上的謠傳。例如在2019年末爆發的武漢新型冠狀肺炎,各類似是而非的傳聞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起,當中更有人聲稱「蒸口罩」能有效消毒口罩,解決口罩荒。這時候結交到不同的朋友的好處,便能有所發揮。你可能未必對病毒、醫學等有深入了解,但只要你身邊有人了解並能向他諮詢求教,以免墮入了因孤陋寡聞爾而中的陷阱了。此外即是學識淵博閱孔子也有多個「道不同」的友人,從他入太廟每事問一事,便能一窺一二,如與萇弘問音樂,以及向老子問禮。可見只有結交不同的好友,方能增益自身所不能,成為一名如孔子名成天下的智者,至不濟也能免墜因愚味無知而中的騙局,擴闊知識視野。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無論任何一門技藝、學識,漫長而苦悶的學習總是難以避免的。很多人會在求學、格物致知的途中失去了恆心甚至是感到灰心,最終學業一事無成或一曝十寒。 這些人往往都是獨學之輩,相反,如果你有良友知己作伴支持,就能在學海中為你護航,給與你心靈上的慰勉。正如琴技震古鑠今的稽康,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他身邊正有一群知音,默默地支持他的創作之路。儘管所奏之曲孤狂而不為世所容。他在竹林間和賢達們互相問道,輕視世俗之士,彼此噓寒問暖,撫慰了其被世人庸俗之見所傷的心靈,最終寫下了《廣陵散》這一名垂千古的琴曲,為後世所津津樂道。可見與你默默相扶的好友能提供學習上的動力,使學業才識日進而非日退,擺脫孤陋和寡聞。

有人說:「學習最宜孤靜一人,與世隔絕,如此方能免受外界事物所動,失了求學的心境。」,然而,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沒錯,讀書確實最宜處靜,但是學習不只有學,亦有運用,單是閉門造車,一人獨學是遠遠不夠,而且只會狹隘了眼界。應要把所學有所應用,正如儒家學說所強調的「學思並重」,應用正是最好的思考過程,而朋友則正可充當你的智囊和檢核員,在思考過程中互相討論,各以其長相輔助,則學業可抵於大成。

亦有人認為獨學能避免結教學業才識不如自身的人,以免「近墨者黑」,拖累自身,然而君不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若只求獨學,只會因自身邏輯思考之缺失,在自圓其說中製造更多的不解問題。由是觀之,我們可以通過借鏡身邊人錯誤的學習方法或方向,從而了解到何謂有效且富有啟發的學習方式,以此做到「前車之轍,後車之師」,在學海中掦帆遠航,更何況知識基礎真正堅牢的人,是不會被其他人所輕易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教導身邊的人,以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對自身的學識進行另一層的拷問。正如西方一位哲人所言:「當你能教導別人而心中無惑時,你的學業也就榛至更高境界了。」,可見結交知識水平不如自身之人,可以觸類旁通,砥礪自身之學業,為知識水平打下堅厚根基,擺脫孤陋和寡聞。

菜根譚有言:「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此句實乃金玉良言也。正如文首所言,莫輕視良友在學習過程中能起到的作用,獨學的話,總會因個人能力所限以及因與時脱節而進步不大,期望諸君能在人生中廣結良友,摒棄獨學之陋習,互相切磋解難,成為見多識廣之人。

作者簡介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獨學:指獨自學習,不了解外部動向。獨自學習,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形容孤偏鄙陋,見聞不多。有井底之蛙含義。 原因: 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橋樑,也是你不斷完善自己的標尺。一個人學習,而不接觸外部環境是行不通的。只有與朋友共同學習,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並獲得更多知識。

出處:《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釋義: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

相關詞條

  • 孤陋

    孤陋是漢語辭彙,拼音gūlòu,出自《禮記·學記》。

    讀音   釋義   相關文獻   相關詞語   釋義
  • 獨學

    自學而無師友指導切磋。《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穎達 疏:“謂獨自習學而無朋友,言有所疑無可諮問,則學識孤偏鄙陋,寡有所聞也。”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述懷》詩:“孤陋乏多聞,獨學少擊叩...

    詞語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
  • 學記

    《學記》是中國古代一篇教育論文,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一般認為是戰...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後世影響
  • 學記三則

    《禮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指教育)為先。 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②,弗食不知其旨③...

    注釋   出自   翻譯   成語
  • 無友

    無友有三種意思:(1).沒有朋友。(2).謂不要結交某種朋友。(3).猶虛無。

    基本信息   釋義
  • 禮記·學記

    《禮記·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由西漢戴聖編纂。漢代的鄭玄對《禮記·學記》的解釋是:“《學記》者,以其記人學教之義。”

    原文   譯文
  • 《學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從古至今,大凡執政者無不把教育放在首位。《學記》便是解說古代教育的一篇論著,是古代教育界的一本教科書,是閃耀著儒家光輝思想的一面旗幟...

    名文簡介   作者小傳   原文   譯文   影響與傳播
  • 學記中的教育教學原則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因此有人認為它是“教育學的雛形”。在綜合諸子百家教育、教學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

    簡介   具體內容
  • 禮記

    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

熱門詞條

  • FunBox
  • google
  • Lost in Love
  • 因為有你在
  • 尿酸
  • 建構效度
  • 早餐食譜
  • 明膠
  • 末路車神
  • 李維維
  • 東亞銀行
  • 沽名釣譽
  • 波比
  • 海帶芽
  • 盧卡斯
  • 耿烈
  • 螞蟻雄兵
  • 規模經濟
  • 諫逐客書
  • 路遙
  • 鮮奶油
  • 麻醉
  • 黎明升起
  • 6711
  • D9
  • emotion
  • financial
  • meiko
  • NBA
  • PDF Reader
  • 任瑟雍
  • 傷心的歌
  • 公務員退休
  • 均一
  • 多倫多藍鳥
  • 失去才懂得珍惜
  • 心頭肉
  •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 成人動畫
  • 永恆戰士2
  • 發電機
  • 蘭城新月廣場
  • DJ混音器
  • Yb
  • 醜小鴨
  • 如果可以這樣愛
  • 封神紀3
  • 往事就是我的安慰
  • 永恆戰士2
  • 裸體照片

獨 學 而 無 友 則 孤 陋 而 寡聞

9

獨 學 而 無 友 則 孤 陋 而 寡聞

0

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意思是獨自學習,沒有朋友互相切磋解難,人便會淺陋而見識不廣。在現今的學習生活中,你是否認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試談談你的看法。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獨自學習,沒有朋友互相切磋解難,人便會淺陋而見識不廣,我對此話深表認同。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窮盡此生,人所學之物不過是冰山一角,獨自學,所能得到的知識更少。相反,若與朋友互相學習,更能擴闊自己的知識領域。一個人學習,所擅長之事最多不過算個領域,對其他領域所知不廣,但若有朋友相助,便能對其他之物有更多的認識,見識亦會因而增加。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亦常與其他科學領域的朋友互相探討學問,他們戲稱其研討會為「奧林比亞科學館」。站在科學尖端的巨人尚且如是,我們更應與朋友多加討論知識,與朋友討論學識者不一定能成為巨人,但各領域的巨人都會與朋友切磋交流,即使沒法站在頂端,對自身的知識增長都有莫大的好處。

蕭伯納曾說過:「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流,我們便有兩個思想。」與朋友切磋交流能助人擺脫思想狹隘的困境。獨自一人學習,難免會被固有思緒所限,很容易走進思想的誤區,從而沒法更全面地學習一樣事物。正如盲人摸象,所有人摸到的不過只是大象的一面,只有當眾人的認知都聚合,那才是大象的全貌。剛開始走進知識海洋的我們亦不過是個盲人,跌跌撞撞地前進,必須依靠他人的協助,才能得以認清所學之物。「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只有從他人身上學習,才能更加完善己身。朋友,正是一個好的對象,所謂「以友輔人」,亦如是而已。

在學習知識的道路中,難免會有仿似跨不過的難關,想哭的時候,只靠一個人的努力,很難保持原初努力的心態,容易半途而廢。若有朋友的支持,便會好過很多,再大的難題,亦能解決,正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朋友之間亦能互相激勵,從而令人能在知識之道上走得更遠。人難免會有惰性,有不願學習的時候,望見他人的努力,會更容易激發向上的精神,尤以朋友之間的切磋為甚,不服輸的精神能使人更有動力學習,從而達到自己不曾想像的領域。羽毛球手林丹就是通過與朋友的切磋,從而成就傳奇。

知識無涯,人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盡量吸納更多知識,掌控權在你的手中。但我始終認為與朋友之間的切磋無疑是個比獨自思索更好的方法,所以還在書房中的你們,可否打開門一觀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