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解析

閱讀心得:325班 蔡筠儂-天堂與地獄的邊際線(中學生網站1021031梯次 甲等)

一●相關書訊:
作者本名村上龍之助,是一個小說家也是電影監製,不喜歡工作,喜愛把事情趕快做完趕快出去玩,這本書是形容當時戰亂當時各種人物的寫實,描寫人各種脫序的行為,描寫主角年輕失落的靈魂,戲謔人生是為了反抗對他嗤之以鼻的社會。他其實想化作那出現在黎明時,近乎透明的光暈。那彷彿能反射出真實的他,無限透明的藍光。

二●內容摘錄:

這是一種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色。我站起來朝自己的公寓走去,一路上想著,真希望能夠變得像這片玻璃一樣。希望自己也能夠映出這和緩的白色起伏。我也希望能夠讓別人看到映在我身上的優美起伏。(p.170到171)

三●我的觀點: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這本書是以時局動亂、有外國人在日本駐兵為背景,所以我們不時可以看到士兵與主角們一起嗑藥的情景,也同時反映出當母國被外國人佔領時的風貌。看著那群主角選擇用毒品麻醉自己,而這其實代表著對生為人活在世上的原因以及自我存在的迷惘。
主角當中有一名叫沖繩仔的人,他對男主角龍提到的一段話十分的特別,並且也是讓我在這本書的鋪陳當中感覺到唯一溫暖的。
原因是在這本書當中,由於所在的年代和生活都是十分困苦且無助、迷網的;這群人也就跟毒品建立起難以割捨的關係。毒品利用他們的需要,而他們則利用毒品拖離現實。因此當作者在描述裡頭的人,在未受到毒品侵害時,那種用清晰的瞳孔觀看平常事物面貌的美好,你就會覺得真的是如此的美妙。
而這種感覺也就像是裡頭角色們提到的一句話:「我只對那個有感覺,想知道那到底是什麼。如果弄明白了,我搞不好還會戒掉海洛因呢,想不到吧?」
由於自己所處的環境生活過於的渾沌,只要當你遇到了透澈的東西,你就會因為那樣東西的過於閃耀的光芒而感到無所是從或者沒有方向。但其實那件事物並沒有自己想像當中那麼的閃鑠,一切的原因只是因為自己接觸黑暗太久,導致於自己無法輕易的吸取白晝的一點光。
這也是整本書中,讓我感覺到很不一樣的地方,因為作者把這段刻畫的讓人覺得希望就離自己很近很近了,那種幸福感彷彿就在前方不遠,又好像是難以觸及似的無力。那是否是在過於荒唐度日之後,一種對生命的省悟與反抗?抑或這只是一種聲音,是在不斷地從LSD裡尋找什麼的生命,好不容易在稍微清醒的一瞬間,對這世界所發出的真心呼喚。
至於男主角龍,他除了追求著事物本質之外,也十分鑽研生命之美,在小說最後,作者終於點出:「這是一種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色。......真希望能夠變得像這片玻璃一樣。希望自己身上也能映出這和緩的白色起伏。我希望也能夠讓別人看到映在我身上的優美起伏。在曲折迴轉不斷的人生路上迷惘地走來,接觸了許多自己不明白的事物,終於在黎明前夕和太陽初昇之際的短暫沈默與靜止中,感悟到生命的美與希望。」
我想這群人雖然墮落,可是卻仍然想要伸手觸及的事物或許就是我們所謂的天堂吧?只是毒品是否就代表著地獄?這就無從得知。因為我們所認知的地獄應該是無法解救我們,可是書中的主人翁們卻藉由毒品達到短暫的抒發,不過也由於毒品而帶來無法割捨的地獄痛楚。

最後,我只能說人生的色彩不一定會充滿著玫瑰的紅潤。在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有些人可能正在喝著酒、拿起針頭抽打著安非他命並且哼唱些歌曲,那樣的畫面或許近似玫瑰色的紅,不過也成了絕望的紅。
人一生的色彩。像是渾沌不明的灰色。

四●討論議題:
幸福是不是能隨處發現?
當我們知道大家做的都是錯誤的,你還要同流合汙嗎?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村上龍的處女作也是一本傑作。

內容描寫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年輕人過著放蕩的生活(與美國大兵雜交、吸毒等)。

主角是個對外界世界感到疏離的人,因此整部小說雖是以第一人稱作為觀點,但卻沒有太多的主觀意識。小說裏的各種狂亂的畫面就如同電影般一幕幕呈現在讀者眼前。

這本小說中也可窺伺嬉皮運動對於日本年輕人的影響,深刻地表達了當時一大部分族群的生活。因此大為風行,甚至出現了「透明族」一詞來代表彷徨的年輕族群。而村上龍也因為這本書成為最年輕的芥川賞得主(當時他二十四歲)。

有許多人懷疑這部作品是否是村上龍的私小說,而他只答說:「關於我有沒有吸毒,這是我的個人隱私。」

我到現在依舊很喜歡這本小說,有空就會拿來翻翻。或許是我迷戀著那個不屬於我的年代,也或許我從其中的人物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如對一切事物都不關心的龍及因為失戀而割腕自殺的吉山等人,在在皆是我人格的一部分。

其實我想寫的不過就是這樣的小說。對啦!我承認我最喜歡的還是日本文學。我還想因此去學日文。哈哈。

(注一:有些人分不清村上龍跟村上隆的分別。以大眾說法,前者是知名小說家,後者是當代藝術家。用我朋友的說法,前者是Heroin,後者是LV 。)

(注二:傳說這本小說原名是《在陰核上塗奶油》,如果用這個名字,應該拿不到芥川賞吧!= =順帶一提,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本來好像是要取名葡萄之類的……。那些作家真不會取名字,不是我在說。)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解析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解析
    本芥川獎作家村上龍的芥川獎得獎作,《接近無限透明的藍》一書是他個人的處女作,1976年發表之時,不只是得到第75屆的芥川獎,此外還有第19屆群像新人文學獎,讓他就此一砲而紅,當時他年僅24歲,正是年少有成,書中以禁忌話題,徹底呈現社會上時下年青男女離經叛道的荒唐、墮落之事。

    書中的主角龍,是一位極盡墮落的青年,吸毒、玩樂無所不做,和幾個朋友共處一室,男男女女若干人都是一樣的墮落,有道是物以類聚,只見他們一群人大玩性愛、吸毒轟趴遊戲,淫猥之至,浪漫的情調蕩然無存,純粹是一種變向的性愛、吸毒享樂主義充斥在他們的大腦,多人的遊戲也能教他們欲仙欲死,玩到樂此不疲,因此,書中有許多性愛的文字敘述,逼肖真實現場,但也因為作者赤裸裸的文字描繪,絲毫感受不到歡愉的氣氛。

    過度的縱情縱慾,也是一種罪惡,他們放縱自己,偶爾也幹些壞事,這些人也有小混混的作為,說穿了他們為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對未來沒有方向,於是過度的縱情縱慾就是一種麻痺自己的方式。

    作者寫下極度刺激的感官文字,紙上的縱慾,狂亂的文字、墮落的青春,全然地被煙酒、毒品充斥其中,書中的主角們儘管被警察抓去訊問寫悔過書,仍然愣頭愣腦,不知所以然,年少無知的輕狂,全在黎明剔透的藍色一一瓦解、消融。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的作者和各版書封-

    村上龍-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關於本書-
    書 名:接近無限透明的藍(限りなく透明に近いブルー)
    作 者:村上龍(むらかみ りゅう、Murakami Ryu)
    譯 者:張致斌
    ISBN:978-986-179-086-2
    出版社:大 田
    頁 數:173頁
    出版日:2008年3月30日
    *延伸閱讀-
    晨星網路書店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維基百科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日)
    維基百科 村上龍(日)
    芥川獎得獎作家 村上龍(日)
    村上龍《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村上龍的《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讓你讀了心滿意足的暈眩……

    本文瀏覽人次: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解析
     

    一本青少年兒童不宜的18禁小說。

    內容在毒品、性濫交裡打轉。講述19歲的他,在美軍基地「福生」裡的所見所聞,我認為是他自己的真實故事寫成。

    這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村上龍先生的成名作,也是處女作。

    1952年出生的他,1976年發表這個作品時還是大學生,便一舉奪下「芥川獎」,因此也可以知道「芥川獎」對題材的包容性。

    他一直以來是個話題不斷的人物,在我之前寫過的散文集<<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裡面(請看這裡),可以見到他複雜性關係的習慣仍在,也許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他外型出眾,講話總是一針見血,有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管他講出來的合不合社會觀感或道德禮教。

    這本書,大約有超過3/4的場景,有性交或意圖性交描寫,有超過1/2的篇幅有使用毒品的敘述,然後大約有1/3-1/2之間的內容,在描述龍用藥過後的感受。

    一般來說,讀這種內容的一本小說,可能是非常官能性的,應該會引起頗具規模的性愛幻想。

    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意圖或功力使然,抑或是這本書的中心精神意義的結果,我在閱讀的幾個小時之間,連一點被觸發的官能性想像都沒有。

    當然,我只代表我,並不能代表所有讀者,也許有許多讀者都把這本書拿來當作解放的藥方,常備在馬桶旁邊也不一定。

    我必須說,閱讀這樣的故事一點都不輕鬆,無法把情節置身事外,而那情節的高壓力和飄渺的無力感壟罩著我。

    那是我完全不了解的世界,如果那是真實的,真的發生過可能還繼續在世界的某處發生著,那我則是經由這本書,才得以一窺其中的無奈。

    我並不是用悲天憫人的角度在看他們,也並不是覺得自己就比他們高尚,在內心的某處,我有過跟他們一樣的迷失。

    那個迷失,對我來說,很幸運的時間並不長,也很慶幸沒有發生什麼嚴重的後果,我還回得來世界的這一邊,橋沒有被炸毀,我安全的渡過。

    如果那時跟著迷失的理智,就這樣被一條引線拉到對面去,再也找不到回來的路,也是有可能的。

    而我,從來都知道,那只是一線之隔罷了。

    過到那個漫遊之地、把生命中所有的事物重新定義、成為一個截然不同的人,那其實是非常接近的,界線隱晦不明,一步之差能墜落深淵。

    村上龍描寫的那個環境,提醒把我與某些事情的記憶重新檢查一遍,我們都並沒有我們曾經以為的那樣了不起,每個人都在懸崖邊緣而不自知。

    吸毒的他,那麼難過,那麼痛苦,但他仍會任由朋友幫他注射。那像是一種儀式,一種「我們就是這樣對待生命和自己,要你管」的態度。

    他明明喜愛莉莉,在故事中幾萬字裡,一次都沒有提起,但莉莉在這其中跟所有的其他人都沒有連結,沒有參加性愛轟啪。他把莉莉用故事、用語言完整的保護起來。

    有時候,人會有那麼寶貝的東西,但是卻不知道該做什麼,才能得到這個寶貝,甚至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

    然後習慣性的做著一切荒誕的事情,因為「我就是這樣」。

    他如此明白他不會擁有莉莉,如此珍視她,但在文章裡,連一句這樣意義的話都沒有。

    打了毒品以後的龍,說出天花亂墜的世界,但事實上,哪個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

    我無法說這是一本好書,因為「好」這個字,似乎也有道德上的定位。

    讓我這樣說。如果您是一位接受度很高的,可以將「道德」和「故事」分成兩種不同的世界,來相互比對的人,不需要接受不道德,只是需要把表面的框架拿掉一些,那麼這本書是顆震撼彈,足以撼動我們對於小說的定位。

    如果您是一位認為「故事必須正面,最好教忠教孝」的讀者,那請不要碰這本書,那會讓您嘔吐。順帶一提,這本書有百分之百的頁數裡,都有人在作噁和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