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拼音版-陆游

全文拼音

 十 shí 一 yī 月 yuè 四 sì 日 rì 风 fēng 雨 yǔ 大 dà 作 zuò· 其 qí 二 èr

(宋sòng) 陆 lù 游 yóu

 僵 jiāng 卧 wò 孤 gū 村 cūn 不 bù 自 zì 哀 āi,

 尚 shàng 思 sī 为 wèi 国 guó 戍 shù 轮 lún 台 tái。

 夜 yè 阑 lán 卧 wò 听  tīng 风 fēng 吹 chuī 雨 yǔ,

 铁 tiě 马 mǎ 冰 bīng 河 hé 入 rù 梦 mèng 来 lái。

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百度百科

相关诗集诗单

注释

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思:想着,想到。
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lán):夜深。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白话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赏析

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年诗人67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原诗共两首,此处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与诗人其他的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似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此诗前三句,写梦因."僵卧":躺着不动."孤村":一作荒村."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诗中泛指边防重镇.个中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梦境产生的前提:"僵卧"、"夜阑".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二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尚思为国戍轮台."如果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三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
最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
可见,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得此诗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包括老年诗在内的所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

更多的了解作者?请参考陆游的著名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僵卧:指卧病在床。

僵:僵硬,僵直。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

尚:副词,还,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

思:想着,想到。

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hù),守卫。

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夜阑:夜将尽。

阑(lán):残尽。

卧听:躺着听。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以诗文作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到当权的投降派谗毁,终于被排挤罢官。尽管如此,陆游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渝。陆游现存诗作约九千三百首,数量之多居中国古代诗人之冠。他的诗篇反映当时的政治得失,社会风格,民间疾苦等。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比较著名的有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沈园二首》、《示儿》等。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3年2月16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中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简介编辑

诗歌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陆游罢官隐居于家乡山阴,是日风雨大作有感而发。诗歌表达了诗人愿意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与报国无门的悲愤的强烈反差。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117天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梁启超对爱国诗人陆游的赞誉。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民族间的矛盾、国家的动荡不安都给陆游的人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于是他写下了无数饱含爱国热情的诗篇。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是陆游68岁时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创作的。他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依旧日夜思念着为祖国尽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

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这是一组两首绝句,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两首诗可以当成一个整体来读,第一首更像是一个序,交代了写作背景,第二首才正式把想说的话生发开来。

我们先看第一首,首二句呼应题中风雨大作,大风席卷江湖,四山声响如巨浪。这又何尝不能理解为政局的风云诡谲和自己的激烈壮怀呢?

“溪柴”,若耶溪一带的细柴,“蛮毡”,西南夷所产的毛毡。相比于屋外的寒风冷雨,软暖二字有无限慵懒之感。作者盖着毡子,抱着猫儿依偎在炉火旁陷入沉思,带出了下一首。

僵卧孤村,是作者当下的遭遇,因为力主北伐,遭受政敌谗言,不得不放归故里。现在年近七旬,即便有心报效国家,恐也无能为力,正自可哀。但作者心忧时局,无暇自哀,希望能在余年再次为国家镇守边疆。

夜已深,听着窗外的风雨声睡去,然而进入梦乡的,却是我骑着铁甲战马踏过北方冰冻的河床。收复故土,只能形诸梦寐,与杜甫每饭不忘君异曲同工。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诗宝

诗君好,怎么理解“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中的“轮台”呢?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诗君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诗宝

“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铁马”、“冰河”都是什么意思啊?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诗君

“铁马”指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即冰封的河面,此处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诗宝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菩萨蛮

    相逢已是无多语,冰霜何复红颜女?凝恨懒成诗,芸窗花落时。

    蓬门怜素手,不教长持酒。白发结红尘,两情日日春。

  •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龚师兄:

    作诗一首。


    读史

    唐君昂首入咸阳,

    仗剑先存卅里乡。

    岂谓布衣皆落寞,

    三分侠气二分狂。


  •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九师兄:

    作诗一首。


    登括苍山偶感

    莫道崖垠窄,

    登巅应展颜。

    开襟云水阔,

    极目海天闲。

    彼岸松声在,

    今朝秋色还。

    清风相俯就,

    携我入蓬山。


  •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兰师兄:

    书法一幅。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风雨行湖山村

戴表元

风雨湖山暮,屠村又鲍村。

鸟巡渔退艇,犬认猎归门。

天作蛮云暗,溪凭剡涨喧。

十年灯火伴,草次共鱼餐。

秋前风雨顿凉

范成大

秋期如约不须催,

雨脚风声两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

不辞老景似潮来。

酒杯触拨诗情动,

书卷招邀病眼开。

明日更凉吾已卜,

暮云浑作乱峰堆。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无题

傻斯

寒起已清冬,忽思秋暮红。

蟠桃峰不遇,双燕海无踪。

叶枕一晴水,菊凋乱草丛。

空山迎远客,岁岁见枯荣。


喝火令

归海云珠

月下星稀少,江河蚌觉肥。柳缝鱼喘泡迟飞。忘了夜深人静,春满丽人归。

记得初邻路,堤芦涿子菲。小塘芳草亦倾妃。怎个眉姿,怎个醉依依。怎个榭廊情愫,尽是玉珠玑。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

十 一 月 四 日 风雨 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