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綜合 損益

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簡稱四大表)及其附註或附表。

我國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係要求採「單一綜合損益表」,即是將本期淨利與本期其他綜合損益之各項收益費損項目均報導在單一報表中。

根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綜合損益總額係某一期間內,來自與業主交易以外之交易及其他事項所產生之權益變動,故綜合損益總額即為完整會計損益。綜合損益總額除本期淨利外,尚包括本期其他綜合損益 (稅後淨額)

綜合損益表包含兩大部分:當期損益及其他綜合損益,綜合損益=當期損益+其他綜合損益

若某一項目列為「當期損益」,則該項目及金額將結帳至保留盈餘,可用以分配盈餘予業主。

若列為「其他綜合損益」,則將結帳至其他權益,將來可能會也可能不會重分類至當期損益,除了下列可能發生重分類調整之情況包括

• 處分國外營運機構淨投資;

• 現金流量避險之被避險之預期交易影響損益;

• 處分備供出售金融資產。

一般來說,獨資企業,業主為個人。而公司組織,業主為股東,的業主權益則稱為股東權益。列於其他綜合損益的項目不論是讓公司 賺錢或賠錢都不會認列及計入 當期損益 。 

當期損益(本期損益)

而本期損益又可分為「繼續營業單位損益」及「停業單位損益」二部分,前者為末來可能持續發生之獲利,後者則為因停業而以後期間可能不會再發生之收益費損。

本期損益包含當期已實現的所有收益與費損項目,又分為營業內的營業利益(業內),以及營業外的收入與支出,最後再扣除所得稅費用後,所得的稅後淨額。營業外的收入可能是一次性的,因此可能造成當期的EPS很高,但隔年度就可能就回到原點。

營業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是以營業收入減去營運成本與營業費用,再加計其他收益及費損之後而得。

營業收入是什麼呢?營業收入是企業主要業務之銷售商品(如製造業)或提供勞務(服務業)所獲得之收入。

營運成本和營業費用有何不同呢?以製造業而這,生產製造產品時所產生的費用如原物料、包裝、運送等;營業費用為企業的持續營運所產生必要消耗性的支出,包含紙張、員工薪資、設備租金、場地租金。


其他綜合損益

本期其他綜合損益包括:

(1)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與無形資產的重估增值之變動。
(2) 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
(3) 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
(4) 現金流量避險中屬有效避險部分之避險工具利益及損失。
(5) 確定福利計畫之再衡量數
(6) 採用權益法認列之關聯企業及合資之其他綜合損益份額。

什麼是其他綜合損益的重分類?

所謂重分類,係指將曾於本期或以前期間認列之其他綜合損益,於當期重分類至本期淨利,亦稱為重分類調整或再循環。


依目前國際財務報導準則規定,應作重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組成項目有三項:


(1)「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應於處分該金融資產時重分類。
(2)「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應於處分該國外營運機構時重分類。
(3)「現金流量避險中屬有效避險部分之避險工具利益及損失」應於被避險項目影響本期淨利時重分類。

 

得作重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組成項目有兩項:


(1)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與無形資產的重估增值。
(2) 確定福利計畫之再衡量數。


想領股利,何時得買入股票?

在除息、除權交易日前一個交易日所買進之股票,即才能享有該次現金股利、增資配股或認購之權利,待各金融股公布其除權息交易日,版主會即時更新!

其他綜合損益之會計處理與課稅規定

分享到

其他 綜合 損益
其他 綜合 損益

本文刋登於108年12月30日會計師季刋第281期
其他綜合損益之會計處理與課稅規定

壹、前言
筆者大學讀會計本科,畢業後也一直在會計領域工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會計給了我唯一謀生的工具,也對會計佩服著迷,因為它可以將企業很複雜的交易,簡單的用會計項目、借貸平衡方程式及數字表達。所以會計1.0最重要的就是借貸法則,瞭解借貸法則才能進入會計門檻。
進入會計2.0以後,綜合損益表取代損益表,綜合損益表包括本期損益及其他綜合損益,本期損益是原來損益表表達的項目,其他綜合損益則是最新的會計準則,筆者謂之會計2.0,不單一般投資人不明瞭,連專業的會計人員也要花一般心力,才能瞭解其會計處理。保險公司的本期淨利很多,因為其他綜合損失很多主管機關就限制盈餘分配,一般公司綜合損益數字很大,但只能就本期損益的數字分配股利,有些其他綜合損益實現時,直接轉列未分配盈餘,而非重分類至損益,以致每股盈餘之計算失真,往往令投資人霧裡看花,失去了財務資訊「可了解性」之品質特性。本文乃就其他綜合損益之會計處理以及相關課稅規定逐一分析說明,讓大家更易瞭解,進入會計2.0門檻。

貳、其他綜合損項目
企業之權益變動可分為與業主及非與業主之交易所產生之權益變動,與業主之交易如增資發行新股、股利分配及買回庫藏股票;非與業主之交易係企業經營活動之收益與費損,即為綜合損益,列報於綜合損益表,以表達企業之財務績效。綜合損益包括本期損益及其他綜合損益。依據財務報表要素之定義,收益減費損後之淨額即為綜合損益,企業應將所有收益及費損認列於本期損益,但部分資產與負債之帳面金額,依據會計準則之規定按公允價值衡量,以致產生變動數,不認列為損益(與本期損益通用)而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因其屬未實現評價損益,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類似遞延性質,不致造成本期損益之大幅波動,俟其實現時,再重分類至本期損益,或直接轉列保留盈餘。另錯誤更正及會計政策變動而追溯調整數,雖影響損益,但不列報於綜合損益表,採調整期初保留盈餘列報於權益變動表。
依據會計準則其他綜合損益之組成項目分述如下︰
一、重估增值
國際會計準則(IFRS)規定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及無形資產可採成本模式與重估價模式衡量,採用重估價模式者,公允價值與帳面金額之差額產生之增值利益列為其他綜合損益。
目前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規定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及無形資產限採成本模式衡量,公開發行公司會產生資產重估增值之其他綜合損益者,在自用不動產轉列投資性不動產時,將該不動產於用途改變日之公允價值,與自用不動產帳面金額間之差額,列為其他綜合損益。非公開發行公司依商業會計法第51條之規定可依法令規定辦理重估價,故商業會計處理準則及企業會計準則公報(EAS)規定重估增值應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商業會計法所稱依法令辦理重估價,係指依所得稅法第61條規定,固定資產、遞耗資產以及無形資產遇有物價上漲達25%時,得實施資產重估價。但其重估價值並非公允價值,而採土地按公告現值,其他資產按物價指數調整。
二、確定福利計劃再衡量數
員工退休金制度採用舊制確定福利計劃者(新制稱確定提撥計劃),係由企業提撥退休準備金至企業專戶以供支付退休金,如專戶不足者,企業負責補足支付。企業應於員工在職期間,依據員工退休時薪資、服務年資及利率等參數予以精算,認列退休金費用及負債。如前述參數變動而產生精算損益及計畫資產實際報酬與利息收入之差異數,稱為確定福利計劃再衡量數,依會計準則規定應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
三、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
企業對債券投資之經營模式如為同時收取合約現金流量及出售為目的,須採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公允價值變動之未實現損益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處分時須重分類至本期損益(詳下述)。企業對股權投資若對被投資公司無重大影響力,原則上應採用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惟在該股權投資(1)非屬持有供交易時,或(2)非企業合併中之或有對價時,企業可在原始認列時,作一不可撤銷之選擇,選擇將該股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之未實現損益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將來處分時,不重分類至本期損益,而直接調整保留盈餘(詳下述)。
四、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
國外營運機構如海外子公司其財務報表以外幣表達,須換算成本國貨幣所產生的兌換利益或損失,純屬匯率變動引起,此未實現損益應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
五、避險工具之損益
企業持有避險之金融資產,其屬有效避險部分之公允價值變動,若為公允價值避險(規避公允價值變動風險)計入本期損益;若為現金流量避險(規避利息收入變動風險)則計入其他綜合損益。公允價值避險若被避險項目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股票投資,則避險之金融資產所有損益均計入其他綜合損益。
六、指定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信用風險變動影響數
企業將特定負債指定以公允價值衡量,該公允價值變動如屬利率及市場因素變動認列於本期損益;如屬企業信用風險變動,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企業信用下降惡化,負債公允價值下降,反而可以認列很大利益,造成反直覺(counter intuitive),故信用風險變動造成之公允價值變動數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較為合理。但若會引發或加劇損益之會計配比不當,仍然認列於本期損益。指定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若其對應之金融資產採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公允價值變動數認列於本期損益,但金融負債信用風險變動影響數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即引發會計配比不當,故改認列於本期損益,反較為允當。
七、採用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及合資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
企業採用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及合資投資,若關聯企業及合資於當期有前述6種情形產生其他綜合損益時,企業亦應按持股比例認列關聯企業及合資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

參、會計處理
綜合損益表表達的其他綜合損益項目是當期的變動數,資產負債表其他權益項目是表達其他綜合損益之累積餘額,又稱累積其他綜合損益。其他綜合損益主要是資產負債衡量產生之未實現損益,未實現前列為其他權益項目,實現時如同本期損益最終轉列保留盈餘以供股利分配,只是如何結轉,會計準則規定的很複雜。 其他綜合損益之會計處理包括認列、結帳及實現重分類等情形,分述如下︰
(一)認列
以下就常見之其他綜合損益認列分錄說明如下︰
(1) 重估增值
土地 xx
其他綜合損益 xx
土地以外之資產重估增值可採等比例重編法及銷除累折淨額法,認列分錄如下︰
等比例重編法 銷除累折淨額法
建築物 xx 累計折舊 xx
累計折舊 xx 建築物 xx
其他綜合損益 xx 其他綜合損益 xx
自用不動產轉列投資性不動產分錄如下︰
投資性不動產 xx
累計折舊 xx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xx
其他綜合損益 xx
(2) 確定福利計劃再衡量數
其他綜合損益 xx
淨確定福利負債 xx
(3)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券(股票)投資評價調整* xx
其他綜合損益 xx
*評價調整數列為帳面金額增減數。
(4) 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
採用權益法之投資 xx
其他綜合損益 xx
(5) 避險工具之損益
避險之金融資產 xx
其他綜合損益 xx
(6) 指定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信用風險變動影響數
指定為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評價調整 xx
其他綜合損益-金融負債信用變動風險 xx
指定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金融負債之利益* xx
*指利率及市場變動而產生之利益。
(7) 採用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及合資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
採用權益法之投資 xx
採用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及合資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 xx
(二)結帳
其他綜合損益項目與損益項目一樣,代表一段期間資產、負債變動之情形,因此期末時亦應結帳,不同於損益項目結帳轉入保留盈餘,其他綜合損益項目之結帳,分下列二類︰
(1) 結轉其他權益
前述其他綜合損益項目,除了確定福利計劃再衡量數外,應結轉於其他權益,因其均屬未來會實現之損益項目,其對企業影響須應視未來實現情形才能確定,故不宜結轉於保留盈餘,列為股利分配,先結轉於其他權益,俟未來實現時再轉列保留盈餘,結帳分錄如下︰
其他綜合損益 xx
其他權益 xx
(2) 結轉於保留盈餘
確定福利計劃之再衡量數,因係精算假設所產生,無未來實現之問題,故直接轉列保留盈餘,結帳分錄如下︰
保留盈餘 xx
其他綜合損益 xx
確定福利計劃之再衡量數企業亦得選擇結轉其他權益,惟後續期間即不得再轉入保留盈餘。
(三)重分類與否
其他綜合損益結轉其他權益於實現時轉入保留盈餘之方式,分重分類與不重分類之會計處理,說明如下︰
(1) 重分類
重分類係指認列為其他綜合損益之未實現損益,於本期實現時,先重分類至本期損益,再結轉保留盈餘。但相同金額應從其他綜合損益中減除,以避免重複計入綜合損益總額中。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券工具投資未實現損益、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現金流量避險中屬有效避險部分之避險工具損益等項,屬應重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採用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及合資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如屬重分類項目者亦應重分類。
例如債券投資處分時,處分損益重分類分錄如下︰
其他綜合損益-重分類調整 xx
處分債券投資利益 xx
(2) 不重分類
不重分類係指認列為其他綜合損益之未實現損益,於實現時直接由其他權益轉列保留盈餘。重估增值、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股票工具投資未實現損益、確定福利計劃再衡量數、指定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信用風險變動影響數等項屬不重分類之其他綜合損益。公允價值避險若被避險項目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股票投資,其避險損益列為其他綜合損益,配合股票投資亦屬不重分類項目。採用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及合資其他綜合損益之份額如屬不重分類項目者,亦屬不重分類。
例如股票投資處分時,處分損益不重分類分錄如下︰
其他權益 xx
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 xx
營所稅結算申報書資產負債表所列代號3435「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屬保留盈餘之累積盈虧項目,即是其他綜合損益不重分類至本期損益而直接轉列保留盈餘者,認列於此項目。
依企業會計準則公報第2號財務報表之表達,其他綜合損益項目包括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現金流量避險中屬有效避險部分之避險損益、未實現重估增值及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對照國際會計準則對其他綜合損益重分類與否之規定,備供出售金融資產不分股票或債券投資,均應重分類(EAS15金融工具38條),未實現重估增值也應重分類(EAS8不動產、廠房及設備18條),公允價值避險若被避險項目為股票投資者依EAS15金融工具38條規定,仍屬重分類。確定福利計劃之再衡量數,EAS無公報規定,如照IFRS規定直接結轉保留盈餘就無重分類與否問題。所以非公開發行公司對其他綜合損益項目,均必須於實現時重分類至本期損益。現行EAS15金融工具係參照原IAS39金融工具,將來是否修訂比照現行IFRS9金融工具之規定,股票投資不重分類,有待進一步確定。但從企業會計準則對重估增值採重分類處理,即表示與國際會計準則不同,係採較為務實的作法。

肆、課稅規定
其他綜合損益均是資產負債衡量產生之未實現損益,是否應課徵企業之所得稅,可分當期所得稅及未分配盈餘加徵稅額分述如下︰
一、當期所得稅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63條規定,未實現之費用及損益,除短期投資之有價證券跌價損失、存貨跌價損失、職工退休金準備、職工退休基金或勞工退休準備金、備抵呆帳及其他法律規定或經財政部專案核准者外,不予認定。所得稅法第48條規定企業對短期投資之有價證券得比照存貨採用成本與市價熟低法,但限於「公平價值變動列入損益之金融資產-流動」科目之有價證券(財政部95年1月10日台財稅字第09504500480號令),對照現在科目就是「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流動」,所以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產生之其他綜合損益不會課徵當期所得稅。由於證券交易所得免稅(但要計入基本所得稅額),跌價損失没有稅盾效果,且與現行財務會計採公允價值衡量認列漲跌損益不符,實務上企業稅務申報時對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係採成本法衡量,處分時再按售價減除成本認列處分損益。
確定福利計劃再衡量數係舊制退休金制度財務會計之處理方式,稅務上認列舊制退休金費用係依所得稅法第33條規定在限額內實際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職工退休基金或提列職工退休準備金,如不足時認列企業實際補足支付數。所以確定福利計劃衡量數,不影響當期所得稅。
營利事業資產重估價辦法第63條第2項規定未實現重估增值,免予計入所得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但該資產於重估後發生轉讓、滅失或報廢情事者,應於轉讓、滅失或報廢年度,轉列為營業外收入或損失。所以重估增值產生之其他綜合損益不影響當期所得稅。但實現時應重分類至本期損益,與企業會計準則相同。
查核準則第29條及98條規定,兌換盈益或虧損,應以實現者列為收益或損失,其僅係匯率之調整而產生之帳面差額不列為當年度之收益或損失。所以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產生之其他綜合損益,不影響當期所得稅。
其他相關法條未明定之其他綜合損益項目,依照查核準則第63條規定,其未實現費用及損失均不影響當期所得稅。
二、未分配盈餘加徵稅額
所得稅法第66條之9規定自107年度起,營利事業當年度之盈餘未作分配者,應就該未分配盈餘加徵5%營利事業所得稅。所稱未分配盈餘,指營利事業當年度依商業會計法、證券交易法或其他法律有關編製財務報告規定處理之本期稅後淨利,加計本期稅後淨利以外純益項目計入當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數額,減除彌補以往年度虧損、分配之股利及提列法定盈餘公積等8款後之餘額,其中第7款指本期稅後淨利以外純損項目計入當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數額。本期稅後淨利以外之純益項目及純損項目計入當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數額,即是結算申報書資產負債表所列「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正或負數),屬其他綜合損益不重分類至本期損益而直接轉列保留盈餘部分。其他綜合損益重分類至本期損益部分即列為本期稅後純益,所以其他綜合損益實現時重分類或不重分類,均應列入未分配盈餘計算加徵稅額。企業必須注意其他綜合損益不重分類至本期損益而直接轉列保留盈餘者,也要列入未分配盈餘計算加徵稅額,因為所得稅法規定的未分配盈餘係依財務會計產生的金額。
三、所得稅分攤
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將所得稅費用(利益),依該等相關交易或事項之性質分攤認列至繼續營業單位損益、停業單位損益、其他綜合損益或權益。其他綜合損益項目分攤認列之所得稅費用(利益)可採下列兩種方式列報︰
(1) 每一項目扣除相關所得稅影響數後之淨額
(2) 扣除相關所得稅影響數前各項目之金額,並用一金額列示與該等項目相關之所得稅彙總金額。企業若採此種方式列報,則應進一步將所得稅分攤於重分類與不重分類二組項目間。
其他綜合損益不重分類至本期損益而直接轉列保留盈餘亦應分攤相關之所得稅,而以淨額表達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即為此淨額表達項目。

伍、其他規定
綜合損益表項下之其他綜合損益項目,看得到吃不到,不能分配股利,俟實現時重分類至本期損益後再結帳至保留盈餘,或不重分類而直接結轉至保留盈餘,即可分配股利。但不重分類直接轉列保留盈餘之其他綜合損益(即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在績效衡量上產生問題,如每股盈餘及員工酬勞是否納入計算,以及是否應提列法定盈餘公積,分述如下︰
一、提列法定盈餘公積
公司法第237條規定公司於完納一切稅捐後,分派盈餘時,應先提出10%為法定盈餘公積。經濟部105年12月7日經高字第10502137880號函釋企業之法定盈餘公積如以「本期稅後淨利」為提列基礎者(另一提列基礎為實際分派數),於首次採用企業會計準則公報之規定,無論採用追溯或推延調整所產之保留盈餘,因該保留盈餘並未經過損益項目,毋須提列法定盈餘公積。此函釋係指「追溯適用及追溯重編之影響數」項目因未經過損益,不必提列法定盈餘公積,所以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未經過損益,似也不必提列法定盈餘公積。
投資公司及金融業投資股票部位很大,列入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為防止其gain trading ,loss hiding 的作弊現象,強制處分損益不能重分類至損益,但實質上屬於本期損益,不是追溯適用及追溯重編之影響數之前期損益調整,若未納入提列法定盈餘公積反造成法定盈餘公積過多或過少,希望經濟部予以考量,將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應提列法定盈餘公積,才能真正表達企業盈餘的儲存金額。
二、分派員工酬勞
公司法第235條之1第1項規定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當年度獲利狀況之定額或比率,分派員工酬勞。但公司尚有累積虧損時,應予彌補。經濟部105年1月4日經商字第10402436190號函釋所謂獲利狀況係指稅前利益扣除分派員工酬勞前之利益。實務上應指不含員工酬勞金額之稅前利益。此函釋並未將本年度其他綜合損轉入之稅前淨額列入分派員工酬勞。在没有新函釋前,對公開發行公司員工不公平,不能因為處罰企業的作弊行為,而損害員工權益。還好非公開發行公司適用企業會計準則公報,都可重分類至損益,分派員工酬勞不受影響。
部分其他綜合損益不能重分類至損益,企業代理成本可能大增,因員工會選擇對其有利部分作會計處理,如資產不予重估,以免增值利益不透過損益,或投資股票預計賺錢的列為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前景不明的列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反干擾企業的正常運作。因此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前金額也應分派員工酬勞,經濟部可明文函釋,或者屬企業自治事項由企業自行決定分派員工酬勞。當然,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前金額如為負數,也該少提員工酬勞,所謂願賭服輸。
三、每股盈餘
現行會計準則計算每股盈餘之分子係本期損益,並未包括綜合損益表項下之其他綜合損益,也未包括不重分類之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尤其未包括後者,對EPS衡量是一大缺陷,被人垢病,造成以EPS推算企業股價失真。希望會計準則制定者將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同本期淨利列入計算EPS。但或許這是IFRS防弊的本意,不希望納入績效衡量(詳下述)。

陸、結語
張仲岳等教授在其中級會計學4e上冊第475頁對股票投資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實現時不重分類之原因有很傳神的描述。以往IAS39對備供出售金融資產不管股票或債券都可重分類,以致讓企業投機取巧,下跌就不出售,投資人在損益中看不到未實現損失(放在其他綜合損益),上漲時出售又重分類至損益,產生gain trading, loss hiding的現象。為防止此現象,在企業強力反彈下IFRS9只同意債券可重分類,股票就堅持不可重分類,必須願賭服輸,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 !(本句摘自該頁)
為防止企業的作弊行為,國際會計準則人為干涉會計處理方式,是否有失「中立性」財務資訊品質實有待討論(企業會計準則均可重分類,反而具中立性)。最近保險業因外匯兌換損失龐大,以賣老債券投資部位實現處分利益來彌補,這是企業的正常運作,總不能說賣老債券實現利益彌補虧損違反會計原則吧?金管會最多只能以行政命令限制其盈餘分配。金管會也要限制保險業出售儲蓄型保險,因風險高,但長官們卻是滿手儲蓄型保單,主委也大言不慚的說有市場需求。
筆者比較在意其他綜合損益不重分類而直接轉列保留盈餘者,如何提列法定盈餘公積、分配員工酬勞以及納入EPS計算,使不重分類的會計處理問題獲得解決,另營利事業記得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要列入未分配盈餘計算加徵稅額。現行未分配盈餘申報書只列明稅後純益,没有把本年度其他綜合損益轉入之稅後淨額列明,可能造成營利事業漏申報此項目,希望稽徵機關改進。

其他綜合損益有什麼?

本期其他綜合損益包括: (1)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與無形資產的重估增值之變動。 (2) 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 (3) 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 (4) 現金流量避險中屬有效避險部分之避險工具利益及損失。

綜合損益 是甚麼?

綜合損益包括本期損益及其他綜合損益。 依據財務報表要素之定義,收益減費損後之淨額即為綜合損益,企業應將所有收益及費損認列於本期損益,但部分資產與負債之帳面金額,依據會計準則之規定按公允價值衡量,以致產生變動數,不認列為損益(與本期損益通用)而認列於其他綜合損益

其他權益是什麼?

其他權益又分為「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匯兌差額」及「備供出售金融商品未實現損益」,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通常都備供出售未實現損益這科目,簡單說就是持有備供出售股票在帳面上的獲利或虧損,因為持有股票尚未賣出,所以僅用市值列出來讓投資者參考。 待將來賣出時才會將損益認列至本期淨利中,那時才會影響每股盈餘及股價。

台灣企業所編製之綜合損益表中,本期其他綜合損益項目不會出現下列哪個項目?

解答: 因我國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目前規定,不動產、廠房及設備與無形資產之後續衡量需 採成本模式,不得採重估價模式。 故綜合損益表中不會列示「不動產、廠房及設 備與無形資產的重估增值之變動」於本期其他綜合損益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