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十大願解釋

普賢十大願王功德利益

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

「善男子」:普賢菩薩說完了前邊這十大願王之後,又叫一聲,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摩訶薩是梵語,此云「大」。菩薩摩訶薩就是菩薩之中的大菩薩。這十大願王是一切大菩薩都應該修的,一切諸佛菩薩都是由這十大願王而成就的,我們眾生想要得成佛果,也都應該依照這十大願王去修行。「具足圓滿」:修這十種願必須要具足,必須要和普賢菩薩所發的願一樣,不能半途而廢,不能修行到一半覺得很不容易就改變了,這不能改變的。你若改變就不是具足,也不是圓滿。你要永遠都不改變,就是虛空窮盡了,眾生沒有了,眾生的業、眾生的煩惱也完全沒有了,可是這十種的願也不能沒有。

Show

「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假設所有的一切菩薩都能隨順這十大願王而修行,走到這十大願王的裏邊來,就能成熟一切眾生。這十大願就是行菩薩道的菩薩,行菩薩道的菩薩也就是這十大願王,法和人變成一個了,沒有分別了,這叫隨順趣入。

怎麼叫成熟一切眾生呢?沒有善根的眾生,你就引導他修這十大願王,令他種善根。譬如,一切眾生不曉得孝順父母是好的事情,你能教化他,令他孝順父母,這也是令眾生種善根的一個方法。因為天地間的公律是「萬惡婬為首,百善孝為先」。我們人之所以和禽獸不同,就因為人知道孝順父母、恭敬師長。禽獸是不講孝順父母的,但是也有例外,譬如小羊跪乳、烏鴉反哺等。小羊羔吃奶的時候是跪著吃的;小烏鴉長大了,會反餵老烏鴉。孝是人的一個根本,人若不孝順父母就沒有善根,孝順父母的一定有善根。沒有善根的,你就令他種善根;已經有種善根的,你就幫助他,令他善根增長。

好像六祖大師在家的時候,天天到山上去砍柴,然後拿到街市上去賣,再買米回來養母親,他這也是在種善根。六祖大師本來已有善根,這是一種菩薩的境界。有一天,他到客店去賣柴,聽見一個客人在誦念《金剛經》。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裏就有所悟。這個客人就給他十兩銀子,叫他留一點錢養他母親,再拿一點錢到黃梅那兒去求法。這就是幫助他種善根,幫助他成就道業。

已經有善根的眾生,就令他的善根往大了增長;善根已經增長的眾生,就再幫助他成熟。成熟就是成就道業,成熟佛果。「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順就是依照這條道路去修行。修行什麼呢?修行無上正等正覺。無上就高過菩薩,正等就高過二乘,正覺就超出凡夫,所以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超凡入聖,得到佛果的一個名稱。「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你若修行這十大願王就能成就、圓滿普賢菩薩的諸行願海。普賢菩薩專門滿眾生願,眾生求什麼他就給什麼,滿一切眾生願。

講到這個地方,想起來普賢菩薩過去在一個寺院裏做行堂。出家人吃飯都聚會在齋堂裏邊一起吃齋。齋堂的桌子就這麼兩邊擺著,人就對面坐,每一個人面前有兩個碗,一碗盛飯,一碗盛菜。普賢菩薩就幫人來添飯、添菜。他的腰上掛著一圍小瓶子,裏面裝著醬油、鹽、辣椒、胡椒粉等等的調味料。你要鹹的,他就給你點鹽;你要醬油,他就給你倒上一點。你要什麼,他就給你一點什麼,這就是滿眾生的願。但是有的時候他給人一點鹽,這個和尚就說:「我不要這麼多,你給這麼多做什麼!」等一會又有一個人要鹽,他就給少一點。那個和尚又說了:「你再多給一點嘛,好像吃你的似的,這是公家的嘛,你這麼孤寒!」或者有人沒有出聲,你給他調味料,他就說他不要;或者你就不給了,他又說你看不起他,你對他不好了。所以普賢菩薩也不容易滿眾生願。

那麼是不是就不滿眾生願,不管他呢?眾生越這樣,你越要去行這苦行。你行苦行,有人罵你、打你、看不起你,這就是在考驗你,看你誠不誠心。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不要怕難,越難越要去做去。譬如,你掃地,有人罵你:「你一天到晚掃這個地幹什麼!有什麼好處?」你也不要管他。那麼你是不是可以故意這麼一天到晚掃地,令人發脾氣呢?也不應該的。總而言之,無論行什麼道,你行得對了,就是有人罵你,你也不要管;你行得不對,有人說你,你就趕快要改。什麼事情都是一樣的。

普賢菩薩的願力像大海那麼大,不是單單就只有這十大願王,我們也應該把這個願海給填滿了。

「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因為這個,所以善男子,你對於這個意思,應該像我所說的這樣來明白它。

若有善男子、善女子,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假設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以充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那麼多數量,一切世界最妙好的七種寶貝,譬如金、銀、琉璃、赤珠、瑪瑙等這些最值錢的寶貝。「及諸人天最勝安樂」:以及人和天上最殊勝的妙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來布施以上所說這麼多世界的眾生。「爾所」就是如許,就是像前邊所說的那麼多的世界。

布施又分為三種,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

(一)財施。財施就是自己所有的財產都可以拿來做布施。財施又有內財、外財。內財就是身心性命,屬於我本身以內的財產。布施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腦、髓,這都是屬於自己的內財。外財就是國、城、妻、子。國就是國家,整個國家都可以布施給人,自己不做國王了。城是大城市,譬如三藩市所有的財產都是我的,我也可以把它布施給其他人。一般人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太太或者女朋友,可是放不下的你能放下,這就是真正的布施。你若放不下,那就是沒有布施。以前有一個女人聽我說可以把自己的太太布施給人,她就問我,她可不可以把她的丈夫布施給人?她說她相信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個布施丈夫的。我說:「那妳也要先找著布施的對象才可以啊。有人接受,妳才可以布施;沒有人接受,妳怎麼布施呢?妳不能把他吊在街上,這就算布施了。妳這樣是沒有布施心呢,妳還是捨不得。」果然她也沒有布施。

(二)法施。法施是以法來做布施。所謂「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施也叫法供養。你講經說法教化眾生,大轉法輪,這都叫法施。這個法施勝於財施,但是你所說的法一定要對眾生的機,令眾生聽了這個法能一步一步地明白佛法開悟。

(三)無畏施。無畏施就是有人遇著飛災橫禍,或者見著鬼、見著魔、見著妖怪、土匪了,這一恐怖驚慌,什麼都忘了。這個時候你來安慰他,說:「不要怕,你現在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會保護著你的,你不要驚恐。」你給他這麼一開解,他明白了,於是乎就念觀音菩薩。一念觀音菩薩自然就無有恐懼了,或者一念阿彌陀佛也就不怕了,這就叫無畏施。

「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再能以七寶及及諸安樂,來供養一切世界上的諸佛和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經過像這一切諸佛剎土極微塵數那麼多的劫數,時時都相續不斷的行這個布施,所得的功德是很多的。

「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又假設有這麼一個人,不要說聽講,只要聽別人誦這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聽到耳朵裏,永遠就成一個菩提的種子。「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這所有的功德,比前邊布施爾所無量無邊那麼多世界,經過無量無邊那麼長的時間所得的功德,一百分也不能比聽到這十大願王功德的一分,一千分也不及一分。「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優波尼沙陀分就是塵性,塵性就比微塵還細了。就是塵性那麼多的分也不及聽到十大願王功德的一分。為什麼十大願王的功德這麼大呢?因為你做布施的功德,只能救人的生命,而十大願王是屬於法施。你修十大願王這種的觀法,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變成一;禮一佛即是禮法界佛;禮法界佛也就是禮一佛。這種的功德是無窮無盡的,所以你一修這種法,菩提的種子就日日生長,菩提的果位不久就成就了,所以這個功德特別大。

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荼、若毘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啗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或復有人」:假設再有這麼一個人,這不一定有,或者就有這麼樣一個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以一種真正的、沒有懷疑的信心,能依照普賢菩薩這十大願王的行門來修行,能誦持《普賢菩薩行願品》。讀是對著本子念;不用看本子就能背得出來,這叫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或者不能讀也不能誦,就用筆來書寫一首四句的偈頌,或者寫「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就單書寫這個題目也可以。

「速能除滅五無間業」:這「速能」不是一定之詞,不是說你寫一、兩次或者一天就除滅了,或者你寫多幾次,很快的就可以除滅五種不間斷的罪業。這無間地獄一人亦滿,多人亦滿。一個人在這個地獄裏頭,見著自己的身遍滿地獄;如果有多人也互相沒有障礙,人人也都看見自己的身遍滿地獄。時間也沒有間斷,由初到地獄一直到最後,沒有一個時間可以減少這個罪業。這無間就是時無間、形無間、苦無間、果報無間、命無間,這一切都無間斷。

「所有世間身心等病」:所有世間眾生一切身心的病。眾生有的有身病,有的有心病。身病就是身上所生的一切的病苦,心病是心靈上的一種痛苦,總不快樂。「種種苦惱」:你有病就苦惱,有苦惱就不快樂。「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乃至多到如諸佛國土極微塵數那麼多的一切的惡業,也都會消除的。但是你要有這深信心,你若沒有深信心,說我試試看,那就不會有什麼相應分的。因為佛菩薩不想叫眾生來考驗他。他考驗你可以,但你不能說:「我還不相信佛所說的法,我試試看。」你要試就實實在在去做去,不要試試看。

「一切魔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天魔外道。這些個天魔外道現在為什麼不出來呢?就因為有佛法住世,所以這些魔軍就要藏起來。如果沒有佛法,魔軍就都出世了。魔是梵語,具足叫「魔羅」,翻譯為「殺者」,就是好殺生的眾生,無論見著什麼眾生,他就是歡喜殺。這魔軍有魔王、魔民、魔子、魔女。魔女的相貌生得非常美麗,但是也歡喜殺生。

「夜叉」:夜叉有飛行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他的行動非常之快,所以又叫勇健,很勇猛善戰,非常兇惡的。他除了害人之外,沒有其他的能力。

「羅剎」:羅剎也是梵語,叫可畏鬼。〈楞嚴咒〉上有「藥叉揭囉訶,囉叉私揭囉訶」,囉叉就是這個羅剎。你誦〈楞嚴咒〉,他不單不能害人,而且還保護人。這「藥叉揭囉訶,囉叉私揭囉訶」合起來能除人的非命難。非命難就是很兇險的難。

「若鳩槃茶」:鳩槃茶就是甕形鬼,長得像一個冬瓜,所以又叫冬瓜形的鬼。這種鬼就是魘寐鬼,善於魘寐人。你睡著的時候,他就用法術令你想說話也不能說,想動也不能動,想做什麼都不可能。

「若毗舍闍」:這毗舍闍也是一種鬼,叫噉精氣鬼,專吃人的精氣和五穀的精氣。

「若部多等」:部多也是一種鬼,叫大身鬼,他的身體特別大,猶如須彌山那樣,所以叫大身鬼。〈楞嚴咒〉上有:「鳩槃茶揭囉訶,部多揭囉訶」,鳩槃茶鬼又叫車騎鬼。好像這個城牆倒塌了,你不小心就要被砸死,你若誦〈楞嚴咒〉,鳩槃茶和部多這兩種鬼合起來會保護著你,可以除滅城郭、坐車、騎馬的災難。〈楞嚴咒〉裏說的都是這一些個鬼王,但你誦〈楞嚴咒〉,他不單不害你,還會保護著你。

「飲血啗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這些惡鬼惡神,不是喝人的血就是吃人的肉,你若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這些諸惡鬼神就都會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或者他如果不遠離,他就會發心做你的護法,來親近你、守護你。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

「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因為這個,所以如果有人誦這十大願王,他在這個世間無論到任何地方,都沒有一切的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好像虛空中的明月沒有雲翳遮障著一樣,有一種光明現出來。「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不單這樣,十方諸佛和一切菩薩也都會稱讚這個人。「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人間的人和天上的天人,也都應該恭敬這位誦十大願王的人。「一切眾生悉應供養」:一切眾生也都應該供養誦念十大願王的這個人。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誦十大願王的這個善男子,生生世世都可以得到人身,能圓滿修成普賢菩薩所有的這一切的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不久的將來,他就會和普賢菩薩一樣,很快地就可以得到微妙的這種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具備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好像佛那麼相好莊嚴。

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

假設他生到人間或者天上,他到任何的地方,就會生在最有權勢、最富有的那種種族、富貴的家庭裏頭去家庭裏頭去。「勝族」就是殊勝。

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

「悉能破壞一切惡趣」:他能把一切的惡趣都給破壞了。惡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這四惡道。「悉能遠離一切惡友」:常常有善友來接近他,把這一切的惡友都遠離了。「悉能制伏一切外道」:他也有力量能把一切的外道給制伏了。

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悉能解脫一切煩惱」:我們人最不好的就是有一切的煩惱,他能把一切的煩惱也都解脫了。「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就好像獸中之王的獅子,能把所有的禽獸都給降伏了,所謂「獅子一吼,百獸皆懼」。「堪受一切眾生供養」:他能受得起一切眾生的供養。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又者,這位讀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人臨命終的時候。「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剎那是很短很短的時間。在最後那一剎那,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諸根都散了、壞了。眼睛也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著,舌頭也不會嚐味了,鼻子也不能聞香,身也不覺觸了。「一切親屬悉皆捨離」:所有的親戚朋友也都離開了。因為你已經死了,所以他們都要離開你了。「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你所有一切的威德和權力也都完全失去了。

「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甚至於做國王的有丞相等一切大臣,以及宮殿、城郭內外一切的財產,如象、馬、車乘和所有寶貴的東西,「如是一切,無復相隨」:所有的這一切,等到你臨死的時候都不能跟著你去的。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唯獨普賢菩薩這十大願王不會離你而去,因為它已經種在你的八識田裏邊,沒有法子離得開。「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切時、一切處,都在你的前邊引導你,「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在一剎那這麼短的時間裏,就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到了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從我們這個世界向西方去,經過十萬億佛土那麼多國家的這個地方,有一個極樂世界,這極樂世界的教主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梵語,翻譯為「無量壽」,又譯為「無量光」。因為他壽命無量,光明也無量,所有叫無量壽、無量光佛。「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也是梵語,翻譯為「妙德」,又叫妙吉詳菩薩。「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就是本經〈普賢行願品〉的主人。「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彌勒也是梵語,翻譯為「慈氏」,又叫阿逸多。阿逸多菩薩也就是彌勒菩薩,翻譯為「無能勝菩薩」,沒有能勝過他的。這一位菩薩是下一位到這個娑婆世界來成佛的,是賢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

什麼時候彌勒菩薩才來成佛呢?一般外道說彌勒菩薩就出世了,就來成佛了。其實彌勒菩薩出世的時間還很遠很遠。現在我們這個世界是在減劫的時候,人的壽命每一百年減去一歲,身高減去一寸,減到人的壽命只有十歲,身高只有一尺多高。那時候的人就和現在的狗一樣高,可是小雖小,但是那個壞心卻大了,愈小他壞得愈厲害。那時候人一出生就有婬欲的行為,就好像現在的豬、狗似的。你看那豬、狗一出生來沒有幾天就都有婬欲心了。那時候,用一片草葉也可以殺人,所以人人都互相殘殺。那時候的人就像螞蟻那麼多,遍地皆是。因為人多了,所以就互相殘殺,你殺我,我殺你。就是不被殺,等到十歲也就死了。從那個時候人壽再增加,也是每一百年壽命增一歲,身高增一寸。增到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然後再減。減到人壽八萬歲,那時候彌勒菩薩才出世來成佛。所以現在一般外道說彌勒菩薩就要出世了,這等於是說夢話一樣。

「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有的這些菩薩色相都很端正莊嚴,功德也具足,「所共圍繞」:就見著這些菩薩都來圍繞著自己。

「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這位曾經讀誦、受持、書寫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人,就看見自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華裏邊。西方極樂世界只有男人沒有女人,所有的人都是蓮華化生,不是由父母的肉體生出來的。那個蓮華一開就現出來一尊佛,坐在蓮華裏邊,承蒙阿彌陀佛來給他授記,說他在什麼時候成佛。「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得到授記之後,經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那麼多的劫數,普遍在十方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以智慧的力量,順著眾生的心想來利益一切眾生。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服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不要多久的時間,他很快就可以坐菩提道場,降伏一切的天魔外道而成佛,轉大法輪,說法度生。

「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能令諸佛國土,極微塵那麼多世界的眾生,都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隨著眾生的根性,權巧方便地來教化一切眾生,成熟眾生的根性。「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乃至於盡未來那麼多的大劫海,他都能普遍地來利益所有的一切眾生。

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

「善男子」:普賢菩薩又叫一聲,修善行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所有這些聽見這十大願王,或者深信這十大願王的人。「受持讀誦,廣為人說」:他自己能受之於心,持之於身,又能對著本子來讀,或合起本子背誦,來廣為他人講說這十大願王。「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他所有的功德,除了佛能知道這功德有多大之外,其他任何的菩薩、羅漢,都不能知道他的功德有多大。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因為這個,所以你們一切聽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人,切記不要生出一種疑惑的心,因為

修道之人心莫疑,疑心若起便途迷。

修道的人對佛所說的法不可生疑惑心,你若有疑惑心就會誤入歧途,就得不到好處了。「應當諦受」:應當實實在在來受持這十大願王。「受已能讀」:你接受了這個道理,然後對著本子來讀這十大願王。「讀已能誦」:久而久之,就能離開經本來背誦。「誦已能持」:你能以背誦了,再常常來受持這十大願王。「乃至書寫,廣為人說」:乃至於用筆來書寫,又常常給別人講說這十大願王。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這一切人,在一念那麼短的時間裏,所修行的所有功德、願力都會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他修普賢行所得的這種福聚集到一起,多得沒有數量可以數,也沒有邊涯。「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能修普賢行的這種菩薩發心,就可以在煩惱的大苦海裏邊救度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脫離煩惱的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我們一般人,雖然有煩惱,但不知道煩惱就是苦。你有煩惱就有苦,沒有煩惱就沒有苦了。「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往」是到那個地方去,「生」是生在那個國土裏邊。往生到什麼地方去呢?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阿彌陀佛」雖然只是四個字,可是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裏邊包括著。

釋迦牟尼佛說每一部經典都有人請法,譬如《金剛經》是須菩提尊者請法,《法華經》是舍利弗尊者請法。唯獨這部《彌陀經》是無問而自說,沒有人請法。為什麼沒有人請法呢?就因為沒有人明白這種法。這個淨土法門,在表面上看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包括三藏十二部一切的經典。幾十年前,我因為念佛而有所感觸,曾經作了這麼一首偈頌:

阿彌陀佛萬法王,五時八教盡含藏;行人但能專持誦,必至寂光不動場。

「阿彌陀佛」雖然只是一句佛號,可是你若能念這個佛號,一切的法你都可以明白,所以說「阿彌陀佛」是萬法王。五時就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八教是藏教、通教、別教、圓教、頓教、漸教、秘密教、不定教。這五時八教都在「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裏邊包含著。修行的人只要能專心持誦阿彌陀佛名號,一定能到常寂光淨土不動道場那個地方去。一般人認為念佛是老太婆所做的工夫,有智慧的人不應該修行這個法門,這是錯誤的!這念佛法門,無論是有智慧或是愚癡的人都可以修,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的。三根就是上根、中根、下根。這三種人都可以修行,不是單單就是度老太婆的。

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第一,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觀音菩薩是普門示現,有三十二應身。阿彌陀佛和一切眾生更有緣。阿彌陀佛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師父,是極樂世界的教主。他在往昔還沒成佛以前,有一世做一個法藏比丘,那時他就發了四十八個大願,每一願都是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其中有一個願說:「我將來成佛時,我的世界只有男人,沒有女人。」沒有女人,那麼男人從什麼地方來呢?我們一般人都知道,必須要有爸爸、媽媽,然後才有子女。極樂世界若只有男人,男人也會生小孩子嗎?不是的。那麼極樂世界的人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呀?極樂世界的人是從蓮華生出來的。

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先托生到蓮華胎裏頭。我們這兒念一句佛,那個蓮華蕊就大一點,念一句佛又大一點,念的佛越多,那個蓮華就長得越大,可以大得像車輪似的。等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親自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把我們的靈性放在蓮華蕊裏邊。等蓮華一開,你這法身也現出了。花開見佛,就生出一個佛了。因此極樂世界只有男人,沒有女人。所以才說: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

願意生在西方淨土,以九品蓮華做為父母。九品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這每一品裏又分出來九品,九九就有八十一品。所有的眾生若念阿彌陀佛,就會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得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阿彌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時候所發的四十八願中的一個願力,他說:「等我成佛,所有的十方眾生,若有稱我名號者,皆生我國,蓮華化生,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阿彌陀佛發了這個願力,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的人若有人念「南無阿彌陀佛」,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垂手接引。你看阿彌陀佛那個接引相,一隻手這麼伸出來,就是想用手托著你,把你托到極樂世界去。所以說: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阿彌陀佛是第一的,以九品蓮華來度一切眾生,威德無窮盡。所以你不要把念佛法門看得太簡單了。那麼極樂世界離我們這兒有多遠呢?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長的路程。

將來末法的時候,佛法會斷滅,一切經典也會沒有了。你看現在這個經典上有字,到了末法時代,它自己就沒有字了。為什麼沒有呢?就因為眾生罪業太深了,沒有福報,所以就沒有機會看見經典。不要說將來,就是現在,有的人眼睛根本也沒有毛病,但是他看這個經典的字就看不清楚,看得馬馬虎虎的,這就是業障。有眼睛看不清楚佛法,這也就等於是末法。經典是怎麼沒有的呢?什麼經典先沒有的呢?就先從《楞嚴經》上沒有。《楞嚴經》滅了之後,其他的經典繼續也滅了,最後就剩下《彌陀經》。

《彌陀經》在這個世界上多住持了一百年,度了無量眾生。然後《彌陀經》也滅了,這時候就剩「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這六字佛號又多住世了一百年,又度了很多很多念佛的眾生。然後「南無阿彌陀佛」又減去「南無」兩個字,就剩「阿彌陀佛」。那時候明白佛法的人就只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像求阿彌陀佛來救命似的那麼著急念。再過一百年,連這「阿彌陀佛」四個字也沒有了,那時候佛法就完全斷滅了。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問自說《彌陀經》呢?就因為它太重要了,它在這世界最後才滅。所以我們學佛法的人,切記不要看輕了念佛的法門。好像參禪的人參「念佛是誰」?由這一句就證明,我們過去通通都念過佛的,所以才知道要參「念佛是誰」。如果你根本就沒有念過佛,哪一個念佛來著?根本就沒有一個人念佛呀!怎麼又可以參念佛是誰呢?所以由這一句話頭來研究,就知道我們過去生中都念過佛,不過有的念得多,有的念得少,有的誠心念,有的馬馬虎虎念。我們現在遇著這個法門,就不要再輕易把它放過去,應該收拾起我們已經做過的這種的工作,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

普賢行願品解釋(衍輪法師)

回主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