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 痛 看 神經外科

許多長輩一旦出現下背、屁股痛,就會認為自己是坐骨神經痛,但你知道嗎,其實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個病名,它是一種坐骨神經被壓迫之後的症狀,如果有坐骨神經痛,就醫時該掛哪科,以及常見的症狀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坐骨神經 痛 看 神經外科

光輝診所復健科醫師許嘉麟曾提到「比如肩痛是症狀,診斷可能是五十肩,然後用擴張術來治療,坐骨神經痛也是症狀,診斷可能是腰部椎間盤突出,做微創手術就是治療。」

許嘉麟也說,因為許多人可能印象中只有坐骨神經痛,就把所有下背痛、屁股痛都自己判斷為「坐骨神經痛」,但壓迫到神經會有特殊的症狀,除了痛之外,還會覺得酸麻、或是怪怪的,這樣是坐骨神經痛的機率才大。

坐骨神經痛不是「病名」是症狀!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坐骨神經被壓迫之後造成的「症狀」,是用來描述一種下背痛的通俗名稱並不是病名。坐骨神經痛通常發生於腰椎的椎間盤突出,導致壓迫到腰椎的神經所引起的疼痛。若要詳細區分的話,可分為以下兩個類別。

  • 骨頭壓迫:腰椎椎管狹窄症、骨刺、椎間盤突出、腰椎退化症、骨腫瘤、骨折等。
  • 肌肉壓迫:外傷,或是臀肌、大腿肌、小腿肌壓迫,過瘦、短期內體重減輕過多,讓臀部的脂肪與肌肉層太薄、壓迫到神經。

一般在發病的前期,只是會偶發的感覺下肢短暫疼痛,慢慢地痛覺會擴大、擴張,從腰部到臀部甚至是大腿。痛感也會從間接性的疼痛轉為持續性的疼痛。

坐骨神經痛 常見症狀

坐骨神經 痛 看 神經外科

  • 走路偏斜,走一走會軟腳
  • 合併有大腳趾無力,無法上翹
  • 麻木感、刺痛感
  • 感覺異常,穿鞋穿褲子時,兩隻腳的感覺不太一樣
  • 下背痛
  • 腰、屁股、腿感覺疼痛,尤其是坐下時更明顯
  • 有針刺般、燒灼感延伸到整條腿

(相關文章:腳麻、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有這些常見症狀)

哪些人容易坐骨神經痛?

老年人的脊椎容易有所變化,因此坐骨神經痛的患者群,通常大多超過 50 歲,不過如果像是經常搬重物的職業或是開長途車的司機,因為常負重或是久坐,可能 30 至 50 歲之前就開始有坐骨神經痛的狀況。另外,像是肥胖者或是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者以及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坐骨神經痛伴隨這些症狀 應立即就醫

如果出現坐骨神經痛,並伴隨以下 4 種症狀時,應該要儘速就醫:

  • 坐骨神經痛同時伴隨尿失禁
  • 坐骨神經痛逾一星期
  • 突然非常痛,肌肉無力到沒辦法活動
  • 是因為外傷原因而感到疼痛,例如:車禍、跌倒等意外。

坐骨神經 痛 看 神經外科

坐骨神經痛 該看哪科?

一般坐骨神經痛,會建議掛骨科或是復健科,不過如果像是脊椎癌、骨盤癌或是脊髓癌的患者,也會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就應該要掛腫瘤科。

坐骨神經痛 治療方法

一般坐骨神經痛的治療方式,除了平躺休息或伸展運動、改善姿勢外,還以冷、熱敷的治療,患者剛發作時,可以冷敷痛處,兩三天後可改為交替冷熱敷,而藥物治療也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預防坐骨神經痛的 4 個習慣

要預防坐骨神經痛,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開始做起,像是工作或是唸書時,坐姿要保持端正,不翹二郎腿,並避免搬重物以及做過度激烈的腰部運動,另外,維持標準體重也能避免增加腰部負擔。而像是床墊的選擇,過軟或過硬都不好,軟硬適中才能預防坐骨神經痛的發生。

4 個動作 舒緩坐骨神經不適

除了看醫生,也可以先透過適當的訓練,來幫助減緩坐骨神經痛疼痛。

以下帶你了解 4 個動作幫助舒緩疼痛。

坐骨神經 痛 看 神經外科

1. 仰臥起坐 仰臥,屈膝成 90 度,雙手交叉貼於胸前,收緊腹肌抬起上身。

2. 平躺抱膝 仰臥,屈膝靠近腹部。 雙手抱小腿前側,盡量的將腳往胸貼近。

3. 眼鏡蛇式 手掌支撐於胸部兩側,手撐地使上半身抬離地面。

4. 臀橋 平躺屈膝,腳與肩同寬。抬起骨盆至上身和大腿成一條線,保持 2 秒後放下骨盆。

以上動作皆做 10 次,若身體有不適,請暫停動作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果要解決坐骨神經痛,最主要的是找到病因,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喔!

文/艾蜜莉、李祉函 圖/艾蜜莉

延伸閱讀:
你有腰椎間盤突出嗎?4招教你簡單測
骨盆歪斜自己救,3招幫你「改斜歸正」
做脊椎手術超害怕?骨科醫:脊椎內視鏡2大優點!背痛腰痛別再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天公伯給了我們這副身體,經過我們幾十年的蹂躪、虐待、不當使用,它終於受不了而發出了疼痛怒吼。疼痛就是在告訴我們,該休息了,有些行為習慣該改變了,不然就會GG了。

文:劉育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手拿遙控器,眼睛盯著電視,身體陷入沙發的懷抱,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起來時全身腰痠背痛。

有沒有覺得這個場景很常見?沒錯,大叔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副姿勢。由於現代人不正確的生活習慣——包括坐姿、站姿、工作習慣、錯誤的運動方式等等,大概10個來脊椎神經外科門診就診的病人中,就有一半的症狀是以腰痠背痛、腳麻酸軟為主。(另外一半的病人?剩下一半都是因為肩頸痠痛來的......)而由於Google大神的出現、加上媒體的宣傳,每個來的病患大概都會直接告訴我診斷:「醫生啊,哇感尬哇坐骨神經痛耶怎麼辦,是不是生骨刺啊?洗母洗愛甲由啊?(台語翻譯:醫生啊,我覺得我坐骨神經痛耶怎麼辦,是不是生骨刺啊?是不是要吃藥?)」

其實,大家所熟知的「坐骨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而引起這個症狀的原因很多,絕不是單單「長骨刺」可以全部解釋的。就好比我們說「頭痛」,難道頭痛就一定是長腦瘤嗎?當然不是。長腦瘤的確可能會引起頭痛,但當你看到小孩不及格的成績單時,是不是也覺得腦袋快爆炸了?所以,這些疼痛只是表面的徵象,它主要是告訴我們:身體有地方出問題囉,要趕快處理喔!唯有深根就抵、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根本解決出現的問題。

什麼是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 痛 看 神經外科

Photo Credit:問8

所謂的「坐骨神經」(如上圖,黃色長條狀構造),它是人體內最大、最粗和最長的神經,主要負責大腿後部、整個小腿以及腳部肌肉運動和皮膚感覺。它的源頭,是由第四、第五腰神經及前三條薦神經匯集而成,然後穿過骨盆底部、經過臀部、大腿後側,於膝蓋以下分出其它分支後,最後抵達腳底。

這條路徑上,只要神經的某個部位受到壓迫、損傷,就會引起壓迫處下方的不舒服。而受傷的位置越高,症狀影響的範圍就會越廣。一般所謂的坐骨神經痛,指的就是腰椎或坐骨神經靠近腰椎附近受傷,而產生一種順著坐骨神經走向傳導而下的痛,通常由臀部沿大腿後方而下,有時會傳到小腿。

病患的感覺

人體無極限,其實每個病患一開始的症狀都不盡相同。有的只是輕微地隱隱作痛,像抽筋後肌肉僵硬的感覺;有的則會有劇烈疼痛感,而且會由下背部一路延續到腳底。有的病患只有在某些姿勢會引起不適,譬如在咳嗽、打噴嚏等腹部用力的情況或長時間久坐時出現;有的則是無時無刻都感覺到疼痛的存在。

同時病人也多會有肢體的麻刺感,甚至會覺得腳像穿了厚長褲一樣,感覺鈍鈍的,對於溫度變化、搔抓捏刺都不太能察覺。而病人除了腳的症狀外,連帶背部也多會有酸痛情形,導致無法正常直立或彎腰、進而影響到坐姿、站姿等,整個人真的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一般來說症狀都是以單側為主,但所謂的「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有雙側病狀的人也不在少數。而隨著坐骨神經的受損加劇,病人會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而無法久走久站,嚴重的甚至會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形。

門診五四三

很多患者來到門診,第一句話開口就問:「醫生啊!我腰痛腳麻,是不是長骨刺啊?」

而我總是說,大叔的眼睛是近視加老花,但沒辦法放出X光線,也沒辦法當MRI用,我真的看不出來你/妳的腰有沒有長骨刺。

很多人以為坐骨神經痛就是椎間盤突出或是脊椎長骨刺,雖然這也是常見的病因,但事實上,它的成因還有很多,只要會造成「坐骨神經壓迫受損」,就會產生所謂的坐骨神經痛。如果我們照位置來分:

  • 腰椎的問題:如腰椎椎管狹窄、脊椎滑脫、第四/第五腰椎間及第五腰椎/薦椎間的椎間盤突出、椎體退化磨損長出所謂的「骨刺」、外傷、脊椎腫瘤等。
  • 臀部肌肉筋膜發炎:如梨狀肌症候群,有時臀中肌或臀小肌發炎的病患,也會產生類似坐骨神經痛的感覺。

所以,骨刺絕對不是萬惡的淵藪啊。現在資訊發達,Google、Wiki等資料庫搜尋方便,很多患者,甚至是患者的家屬,都會先上網查詢相關資料,看看自己可能是哪些問題,需要做什麼檢查。很多病患來診,劈頭就說:「醫生,我覺得我有椎間盤的問題,我要求做那個叫xxx的檢查。」

然而每一項檢查都有它個別的重要性與意義在。一般X光檢查可以初步讓醫師排除有沒有骨頭方面的問題,電腦斷層可以進一步告知我們骨骼組織的狀況,核磁共振則可以顯現出軟骨及軟組織的病變,神經電氣檢查可以告訴我們這條神經是哪裡出了問題。每種檢查都有各有它的優缺點、長處以及極限,每一項檢查所需的時間、排程也各有不同,而何時選用何種檢查,則需醫師先透過問診與身體檢查,來確認是否真的為坐骨神經痛、影響範圍及可能的診斷後,接著才來安排,這樣才有辦法精準地找出病因所在。

台灣人很喜歡吃藥,一旦檢查出問題,大家首先就是問:「醫生,有沒有什麼藥可以保護神經、消除骨刺、解除症狀?」

大家要有一個認知,是藥七分毒,如果真有那種吃了百利無一害的萬靈丹,我還會坐著跟大家五四三嗎?大叔早就賣藥去了......

當然,根據診斷的不同,的確有藥物可以輔助使用來緩解症狀。如果是由於組織發炎引起的疼痛,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的確是有幫助的。一些慢性疼痛的病患,在使用三環抗憂鬱劑和抗痙攣劑也能達到某種程度的緩解。甚至局部類固醇注射、硬脊膜外藥物注射,也能暫時緩解病患的不適。再狠一點,鴉片類藥物用下去,痛痛一定都飛走了。但,這都是治標不治本。

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天公伯給了我們這副身體,經過我們幾十年的蹂躪、虐待、不當使用,它終於受不了而發出了疼痛怒吼。疼痛就是在告訴我們,該休息了,有些行為習慣該改變了,不然就會GG了。

所以,在急性期適當的休息、平常生活習慣與姿勢的改變、規律的運動,這些才是解決疼痛問題的根本之道。

如果病人檢查出的確有腰椎的問題,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那病人一定會問:一定要開刀嗎?有沒有其他治療方式?

什麼時候需要開刀呢?其實跟頸椎開刀的適應症類似。一般來說,「非開刀不可」的情形包括下列幾種:

  • 持續性的疼痛,而且經過休息、藥物使用、復健等保守治療均無效者。
  • 症狀不但持續加重,而且除了疼痛外,逐漸出現神經學的症狀,包括感覺異常、力氣變差、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病患可能會覺得步伐不穩、跛行等等。
  • 如果上述症狀是在短時間內急劇進展,甚至可能得考慮緊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