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scan的副作用

如今人们对造影检查的方式已经不陌生,

特别近年来CT增强检查

就是需要提前摄入增强造影剂到体内,这样可以使检查更加顺利进行。

已成为许多疾病诊断的一种常规方法。

Ct scan的副作用

我们都知道影像检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辐射,

但CT增强检查所使用的造影剂,

对人体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如何尽快将其排出体外

如何将各种副作用降到最低?

仍然是不少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院影像科主任毛明伟

为大家一一解答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任何临床使用药品都有一定副作用,但只要患者在CT检查前详细告知病史,在注射对比剂后注意观察不适现象,配合医院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整套管理规范及处理流程,碘对比剂并没那么可怕。

CT造影应用广,造影剂副作用要提防

“对比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中为了增加某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或腔道的形态、轮廓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的某些特殊物质。”毛主任说,目前CT检查中使用的对比剂,通常是含碘对比剂,即一种含有不同浓度碘的药物。在临床中,它广泛应用于CT增强扫描、心血管造影、数字减影、静脉尿路造影、关节腔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项目。

毛主任说,对比剂最常用的是CT检查所需的碘对比剂。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长,各级医院行CT检查的病人量在逐年提升。它在提供高质量诊断图像的同时,也可能会使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脏骤停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只要患者在检查前详细告知病史,在注射碘对比剂后注意观察不适现象,配合医院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整套管理规范及处理流程,碘对比剂并没那么可怕。”

多喝水,加速碘对比剂排出体外

“任何临床使用药品都会有一定副作用,同样,作为药物,任何碘对比剂的使用都有可能产生一系列表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包括从机体微小的生理反应到罕见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毛主任说。

一般来说,碘对比剂的副作用绝大多数都是轻度的,而且有自限性的,即无需特别处理,自己会恢复正常。但是对于某些患者,也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或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也正是因为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极少可能性,对比剂应用安全也成为影像科最具代表性的安全问题。不过,影像科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方案,包括增强扫描前综合评估、过敏反应预防、对比剂应用优化、检查后的护理与不良反应处理以及特殊人群对比剂使用策略等贯穿检查前后的措施,确保对比剂使用安全,降低患者的安全风险。

一般碘对比剂在24小时左右,会经肾脏和消化道排出体外,为了加速排泄,建议检查结束后多喝水即可,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水化”,因此对于对比剂在体内潴留的问题不用特别在意。”毛主任说。

注射碘对比剂前,详尽告知以往病史

为避免、减少发生严重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毛主任指出,在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注射碘对比剂前,患者应仔细阅读对比剂检查知情同意书,确保自己是否有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危险,并据实向注射护士说明以往的病史,以方便适应证评估、排除禁忌证。比如:

  • 以前出现过药物过敏症状,包括荨麻疹、支气管痉挛、中度低血压、惊厥、肺水肿、心功能衰竭等过敏现象,

  • 或曾有对含碘对比剂过敏的病史;

  • 有肾功能衰竭;

  • 正在采用双胍类降糖药物;

  • 有突眼性甲状腺肿,食用含碘食品有过敏现象;

  • 以及妊娠、哺乳、备孕等情况的患者

都应明确告知,看是否适合做检查,以及便于医院针对既往不同的过敏程度,采取不同的预防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策略。

若有哺乳女性因病情需要,而必须做CT增强等检查时,建议停止哺乳24小时。”毛主任特别提醒。

检查后出现喉咙发痒、呼吸困难等不适现象,及时就医

“如果在注射碘对比剂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全身疼痛等现象,特别是当出现喉咙发痒、呼吸困难等情况,病人或病人家属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告知。”毛主任说,如离开医院后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刚才做了CT增强扫描,排除因注射碘对比剂后发生的不良反应。

当然,患者也没必要过分恐慌,因为绝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轻度的,即便是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情况,医护人员会立马启动《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流程》。

“比如我们要求护士在为患者注射完碘对比剂后留观15分钟~30分钟,在确认无身体不适后再拔留置针,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可及时进行抢救,而节省了再去找血管、扎针、注射等程序。”毛主任说。

注射部位水肿疼痛,当心碘对比剂外渗

对比剂外渗,就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有数据表明,约有0.1%~0.9%的病例会出现对比剂外渗。”毛主任说,老年患者、婴儿、儿童、意识改变的患者和有潜在血管性病变的患者,更易发生对比剂外渗。这是因为注射对比剂要求高压注射,即要求每秒钟对比剂注射剂量可以达5ml甚至更多,在这种高压状态下,那些血管本就非常脆弱的患者,极易发生对比剂渗漏。另外,多次化疗后的肿瘤患者,血管变细,脆性增加,即使降低注射压力,也难免会出现对比剂皮下渗漏的风险。

因此,如果患者在注射碘对比剂后出现注射部位持续性的灼烧感、水肿、疼痛和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等,请不要过分担心,只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对比剂渗漏处理预案做进一步处理,一般而言,不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Ct scan的副作用

以下是本章主要内容

  • CT设备
  • CT检查
  • CT的对比设备
  • CT结果
  • CT检查的肿瘤风险

发展简史

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用于临床检查,但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CT扫描才被广泛地用于医学检查。在1979年,Godfrey Hounsfield和Allan Cormack因为发明了CT扫描仪而获得诺贝尔奖。CT也被称为电脑轴向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CAT)。1

工作原理

CT扫描仪用X射线作为扫描光线,跟传统的X光扫描不同的是CT扫描仪不只是拍摄一张图片,而是会拍摄不同截面的多张图片,之后计算机程序会将这些图片组合成完整的三维图像同时恢复被扫描物体的内部结构。从被发明以来,CT扫描仪的灵敏度和应用前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1 2

CT设备

CT扫描仪由四部分组成,闸门(主要放置X射线源和探测器,中间有大的开口是病人入口)、病人躺板、X射线源和探测器以及用于处理图片信息的计算机系统。1

Ct scan的副作用

CT检查

前期准备

当准备做CT检查时,如果有一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

  • 哺乳期
  • 孕期或备孕期
  • 幽闭恐惧症
  • 身体中有金属移植物
  • 任何肾脏问题
  • 任何心脏问题
  • 对造影剂有不良反应

CT检查当天

  • 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
  • 遵从医生的饮食要求
  • 衣着以舒适为主,可能会被要求穿上外袍
  • 避免佩戴珠宝、手表、项链、戒指和耳环等首饰

CT扫描时

CT扫描的具体程序会因为扫描的身体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医生会要求去掉身上所有的金属装饰,并穿上袍子。CT技术员会把你带到CT扫描室, 你会躺在一个和CT扫描仪相连的躺板上。扫描开始时,你会被慢慢地推进扫描仪。扫描仪可能会发出一些噪声,属于正常情况,这些噪声是由X射线光束以及探测器围绕你旋转造成的。当X射线光束和探测器围绕你旋转时,它们会以每秒192张的速度采集图像。通常,扫描可以持续1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如果你很难保持静止或者有幽闭恐惧症,通常会有人帮助你保持镇静。

某些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口服或者静脉滴注一些造影剂来增强图像对比度,从而得到更好的扫描结果

CT扫描之后

进行完CT扫描之后,通常不会有任何副反应,病人可以快速恢复日常生活。如果有口服或静脉滴注造影剂,最好可以通过大量饮水帮助排出这些物质。

造影剂

造影剂是什么

CT中常用的造影剂通常是一种碘化分子。碘分子通常能够有效地吸收射线,因此被应用在CT扫描当中。在造影剂集中的部位,扫描图像颜色会比较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病发部分更容易被观察到。被吸收之后,造影剂通常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并扩散到细胞外环境。通常只有1-2%的造影剂会进入细胞,并且它们不会被消化掉,而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3

Ct scan的副作用

包含造影剂的CT扫描程序

如果在CT扫描中需要用到造影剂,那么就需要遵从一些特殊的程序。通常会有特殊的饮食要求。造影剂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滴注或者两者结合的方法被送入病人体内。如果是以口服的方式,通常要求在扫描前二十四小时服用,并在扫描要正式开始前的短时间内再次服用。如果是静脉滴注,通常是在扫描前进行。静脉注射造影剂可能会让你感到发热、脸颊发红、作呕以及感到口腔中有金属的味道,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但如果有更严重的不适发生,就需要及时告诉护士或医生。3

CT扫描结果

CT扫描 VS. 传统X射线

传统的X射线无法提供器官或身体其他部位内部结构的具体信息,其最大的局限在于传统的X射线只能提供二维的图片,无法真实反映出检测部位的三维结构。除此之外,人体许多不同的组织对X射线有相近的吸收能力,导致无法通过X射线区分这些不同的组织。并且在传统的X射线检测中,有大量的射线被散射掉,导致图像很不完整。而CT扫描克服了这些不足,它可以提供被检测部位内部结构的三维图像,还可以区分不同的组织,并将X射线集中在特定的检测区域从而得到更清晰的图像。1

Ct scan的副作用

CT的发展

螺旋CT(spiral/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

螺旋式电脑断层扫描,也叫螺旋CT。相比于传统的CT扫描,螺旋CT可以更快地采集图像。当病人躺在躺板上被推入扫描仪,X射线源和探测器会围绕病人旋转。通常,旋转一周的时间小于1秒,最快可以达到330毫秒。每一次旋转,扫描仪可以采集16-64张图片,之后计算机系统会根据这些采集到的图片进行重构得到三维图像。由于每次旋转可以在小于1秒的时间内采集64张图片,整个CT扫描所需要的时间都不足1分钟。4

CT带来的肿瘤风险

CT扫描是用X射线作为光源来采集人体组织的图像信息,而X射线属于高能射线,它本身就可以致癌。及时在实际的CT扫描中,X射线的剂量已经尽量减少,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当孩子在做CT检查时风险更高。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CT扫描的过程中,由于暴露在X射线中,年轻病人患白血病和脑瘤的风险有所增高。然而由于导致的肿瘤数目较少,实际受影响的人数很难估计。5

点击阅读更多关于放射性和肿瘤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