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險業排名

一家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有多重要?試想一個畫面,一位單身女性走進一家量販店,她正想買一包沖泡式麥片,取代過去總是吃麵包當早餐的習慣。面對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每一種都吸引著她的目光。從來沒買過麥片的她,看著眼前價格都差不多、包裝也大同小異的麥片,最後拿起了唯一聽過的那個品牌,走到收銀櫃台買單。

這就是知名度的重要性,消費者傾向自己熟悉的商品,對於不熟悉的領域,則選擇有聽過的品牌,也因此,公司知名度就成了進軍消費市場、佔領顧客的心,最重要的第一張門票。這樣的道理適用於各行各業,小小一個台灣高達二十二家公司的壽險市場,自然也不例外。

本刊自一九九四年開始執行「最佳壽險公司調查」,針對二十歲以上、自己及家人都沒有從事保險工作的受訪者進行調查,問卷以隨機排序列出台灣二十二家壽險公司名稱,採面訪方式詢問受訪者「您聽過哪些壽險公司?」、「您覺得哪些公司的業務員比較優秀?」、「您覺得哪些公司的理賠服務比較好?」、「您會向親友推薦哪些公司?」等。儘管問卷調查在新冠疫情期間執行,本刊仍堅持採面訪方式進行,歷經兩個多月,回收有效問卷達一五一四份。

本回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七受訪者表示「已有保險」,且其中高達七十三.五%表示「未來會再買保險」,以全國人口數推算,這群再購族高達一二六一萬人,再購族群比例創本刊調查近五年來新高。

再購族與保險公司的接觸及互動經驗最豐富,因此,本回調查以「再購族的勾選率」為主要評鑑依據,聚焦這些曾經與保險公司接觸、未來也會持續互動的再購族,作為本回最佳壽險公司【知名度最高】獎項的評鑑依據。

三家壽險公司知名度逾九成

冠亞軍僅差○‧一個百分比

成立時間愈久的公司,代表進入市場時間愈早,有相對多的時間資源,讓消費者對品牌有記憶度(聽過),不過,歷史悠久向來都不是高知名度的保證。以「再購族群」勾選率來看,國內二十二家壽險公司當中,有三家知名度勾選率達九十%,分別為成立二十七年的富邦人壽、成立五十九年的國泰人壽,以及成立五十八年的南山人壽。

值得注意的是,本回調查在「再購族」心中知名度最高的兩家壽險公司,勾選率只差○.一個百分比,富邦人壽拿下九十一.九%,國泰人壽以九十一.八%緊追在後,冠亞軍之爭競爭相當激烈,此外,季軍南山人壽的勾選率也高達九十一.四%,也與冠亞軍相差不到一%。

台灣保險業排名

平均來看,本回調查各壽險公司的平均勾選率為四十九%。二十二家壽險公司當中,高於平均值的壽險公司有十家,除了排名前三的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及南山人壽之外,還有勾選率達八成的新光人壽,達七成的三商美邦人壽及台灣人壽,其餘依序為中華郵政壽險、遠雄人壽、中國人壽及全球人壽。

和上回調查相比,有幾家公司在「再購族」心中的知名度明顯提升。成長幅度最高的是安達人壽,較上回勾選率增加五.四個百分點,此外,第一金人壽及保誠人壽也都成長有三.八個百分點,中國人壽、安聯人壽、宏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的知名度勾選率,也都明顯增加。

至於歷史愈悠久的公司,品牌知名度愈高嗎?本回調查再次驗證,壽險公司知名度和成立歷史,並沒有絕對的直接關係。有些公司成立時間不長,但知名度卻相對較高,例如富邦人壽成立至今二十七年,比起其它老牌壽險公司算年輕,但知名度名列前茅,三商美邦人壽成立不到三十年,知名度也不輸給其他成立近一甲子的壽險公司。

知名度前十大公司 各霸一方

品牌知名度 在誰的心中最高?

所有壽險公司都希望擁有高知名度,而企業在哪些族群的知名度較高,或許也和公司一開始鎖定的目標族群有關。以知名度最高的前十大壽險公司來看,不難發現此一有趣現象。

以受訪者的基本資料,進一步做交叉分析。若以教育程度來看,國泰人壽在「高中職及以下」的族群,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勾選率高達九十八.五%。南山人壽及新光人壽,在各類型族群的知名度都相當平均。

三商美邦人壽則在「居住地」的知名度有顯著差異,在「雲嘉南地區」及「高屏地區」的知名度明顯較高,達八成以上,其它地區的知名度則在六~七成間。

台灣人壽、中華郵政壽險、遠雄人壽、中國人壽,在「五十歲以上」的知名度遠高於其他年齡層,這意味著上述公司,若能加強在年輕族群的知名度,未來有望提升企業整體知名度排名。其中,遠雄人壽又以在「東部地區」較高,達七成,其它地區知名度都不到六成,差異較大。而中國人壽則都會區「大台北地區」的知名度較顯著,高於其它地區逾十個百分點。

數位時代 保戶透過社群、App

認識壽險公司比率大增

親友向來是消費者認識壽險公司最常見的管道,本回調查結果,「親友」依然以六十二%的勾選率,遙遙領先其他項目。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回調查發現,透過「網路」認識壽險公司的比率急起直追,超越上回排名第二的「壽險公司業務員」,成為本回消費者認識壽險公司的第二大管道。

一般來說,消費者認識壽險公司的管道,不太可能一夕間驟變。因此,從「成長率」觀察,更可以看出消費市場對企業品牌的認知趨勢。

近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消費者目光轉往線上,因應數位時代的局勢,壽險公司大膽走向數位化,在網路、社群媒體等數位管道積極曝光,加大品牌形象的塑造與宣傳,也讓愈來愈多消費者,透過數位化方式認識壽險公司。

調查發現,成長最多的管道,清一色都和數位通路有關。除了勾選率排名第二的網路,社群媒體的勾選率也大幅成長,較上一回增加超過五.六個百分點,另外,在保險公司積極推展企業官方App之下,也有愈來愈多消費者透過該管道認識壽險公司。

而下降最多的,包括上回排名第二的壽險公司業務員,本回減少一成勾選率,跌到第三,電話行銷及傳統DM跌幅也不少。

台灣保險業排名

「負面印象」高知名度的美中不足

小心誤踩消費者四大地雷!

儘管各壽險公司在品牌知名度積極較勁,但知名度高有兩種層面,一種是「因為好消息所以聽過你」,另一種就是「因為壞消息而認識你」,換句話說,在追求高知名度的前提下,壽險公司必須盡量避免累積壞名聲。

本回調查,負面印象勾選率較高的公司,普遍也都是知名度較高的公司。整體來說,壽險公司的負面印象勾選率都不到二十%,等於超過八成的民眾對聽過的壽險公司都留有好的評價。

進一步分析,讓消費者對壽險公司產生負面印象的主要原因,依序為「經常接到推銷電話覺得很反感」(勾選率五十四.四%)、「曾接觸過該公司業務員素質不佳」(勾選率四十八.七%)、「曾有不好的投保或理賠經驗」(勾選率三十六.二%)、「感覺該公司的負面新聞很多」(勾選率三十三.二%)。

在握有高知名度的優勢下,如何在保險銷售及服務優化的同時,設法避免踩到這四大消費者負面印象的地雷,是所有壽險公司共同的課題。

迎接2022年第一個月,六大壽險紛紛公布上月獲利數字,雖然國際股市震盪,但壽險業絲毫不受影響,依舊加緊處分資產。其中富邦人壽14日公布自行結算元月獲利數字,單月稅後純益大賺199.22億元,氣走國泰人壽的137.4億元,高居各壽險之冠,且六大壽險合計稅後純益賺491.47億元,再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紀錄。

富邦人壽元月獲利逾199億元,高居六大壽險之冠。圖/中央社提供

其中2022年元月壽險獲利王出爐,富邦人壽以199.22億元登上冠軍寶座,國泰人壽排名第二,南山人壽單月賺54.1億元,亦擠進前三強。光這三家就已賺逾390億元。

此外,中型壽險方面,中信金旗下台灣人壽以44.09億元,略高於開發金旗下的中壽37.27億元,各排名第四、第五名。新壽仍以19.39億元排在六大壽險之末位。

以六大壽險合計單月賺491.47億元,跟去年同月一樣是歷史新高紀錄的474.12億元比較,還成長了3.66%。元月開春就有好成績,無異為壽險股今年續挑戰高峰帶來好彩頭。

南山人壽元月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倍,是各壽險中成長幅度最高。南山人壽表示,維持穩健經營原則,掌握股債市場波段實現資本利得,輔以穩定的經常性收益,致元月獲利穩健成長,達新台幣54.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2%。

受惠於美元匯率及台幣利率低檔優勢,南山人壽1月份傳統型美元商品依舊銷售亮眼,帶動整體業績成長。

富邦人壽單月獲利大賺近20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公司表示,1月份台股受國際股市大幅拉回的影響,當月指數終以下跌3%作收,富邦人壽因應風險環境變化積極實現獲利但亦維持彈性增持超跌優質個股。富邦人壽於一月上旬即掌握機會實現利得,調整投資部位並增加現金,以期利率回升後,伺機投資海外債券,有利於經常性收益擴大。

國壽今年元月獲利沒有去年元月的186.5億元來得高,公司表示,因股市及利率波動加劇所致。不過國壽投資團隊精準掌握市場時機,靈活操作、伺機實現資本利得,並於利率反彈之際擇優布建債券部位,以提升經常性收益。

延伸閱讀

英特爾代工策略該怎麼做?陸行之:不如學美光在台設廠

2021 年信用卡前十大發卡量、刷卡金額排行出爐!你的卡上榜了嗎?

台股最大風險在通膨 1 月金融風險指數創 3 個月來新高

好險網/新聞編輯中心

國壽前四月 賺贏每年全年獲利

六大壽險獲利拚出新高。國泰人壽單月稅後獲利117億元,累計前四月稅後獲利610.4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近265%,不僅獲利創新高,且國壽今年用四個月時間就賺贏過去近60年來的每年獲利,穩居前四月壽險獲利王。

富邦人壽4月稅後亦獲利95億元,應是壽險4月獲利第二名,累計前四月稅後獲利485.9億元,同比成長175%以上,亦創富邦人壽同期獲利新高。

國壽與富壽獲利角力,南山人壽亦緊追在後,4月稅後獲利45.5億元,累計前四月稅後賺逾309億元,同比成長79%,同樣是同期歷史新高。

中國人壽4月稅後獲利26.77億元,在六大壽險公司排名第四、台灣人壽4月稅後賺22.66億元,排名第五;但累計前四月稅後獲利,台壽以125.62億元暫時領先中壽的125.19億元,兩家壽險公司前四月獲利應該也都是同期新高。

加上新光人壽前四月稅後獲利78,82億元,六大壽險公司今年前四月稅後已大賺逾1,73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賺逾1,063億元,成長158%,應可帶動整體壽險業前四月稅前獲利破2千億元,成為金融業最賺錢的產業

4月新台幣對美元狂升逾2%,壽險業海外投資承受極大的匯兌壓力,六大壽險4月就收回逾137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等於單月匯損逾200億元,亦吃掉不少獲利,即便台壽4月有一次性增提10億元外匯準備金,六大壽險到4月底外匯準備金剩下近289億元,繼續面對5月的新台幣升值壓力。

4月台股及美股都大漲,債券殖利率回落也讓壽險公司手中債券價值回升,六大壽險公司4月約實現近600億元的股債資本利得,協助吸收匯損

六大壽險公司4月合計稅後獲利315億元,已是今年以來單月獲利低點,但因股債雙漲及獲利挹注,六家公司4月淨值合計增加逾千億元,股票未實現利益亦顯著增加

台灣保險業排名

(工商時報/文:彭禎伶)

《延伸閱讀》

高佣金搶業績被抓包!富邦人壽5年砸逾2,800萬 苦吞300萬罰單

罹癌母沒保險「自費治療」壓垮獨生女 淚訴請不起看護:一個人太辛苦了

台幣攻27元成最強亞幣!美元保單賺「雙率」眉角曝光 2族群規劃一次看

超狂!金融保險業首季平均薪資近15萬元 穩坐「高薪行業」冠軍

本周星座運勢/天蠍座逢偏財季「積極更有收穫」 這星座小心到處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