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 惠 育 幼 院 的歷史

歷史沿革

民國五十一年七月

創辦了台北市私立體惠育幼院。

民國五十二年七月

獲准立案,民國五十六年換發北市(立)字第○○八號立案證書。

民國五十二年十月

成立財團法人。

民國五十八年八月一日

獲故監察委員柴峰女士捐贈二十多坪房屋乙棟,育幼院搬至天母現址。

民國五十八年十月

向陽明山管理局申請於現址增建院舍。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

現有院舍建成並獲準使用。

民國八十三年

經北市政府發出配合士林一號公園擴建公園工程通知,院舍面臨拆遷命運。

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

經陳水扁市長裁示獲准暫緩拆除予以保留。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在馬英九市長任內,正式確定「後予拆除,先行安置」原則。

民國九十四年五月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提供內湖國宅租用專案。

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內湖國宅說明會與居民協商未成,拆遷受到擱置。

民國一百零五年二月

湯樂誦院長榮退,新任許麗華院長接任。

民國一百零六年二月

經「台北市士林區都市計劃通盤檢討(主要計劃)案」,8年來的全面評估與長遠考量,確定獲准緩拆。

民國一百零六年三月

董事會基於市府、社區、體惠三贏的考量,通過設立社福園區的策略方向。

民國一百零六年

機構評鑑榮獲甲等佳績。

體 惠 育 幼 院 的歷史

體 惠 育 幼 院 的歷史

民國一百一十一年

許麗華院長退休,由蘇秀月女士接任代理院長

體 惠 育 幼 院 的歷史

體 惠 育 幼 院 的歷史
創辦人介紹

台北市私立體惠育幼院成立於民國49年,前後收容照顧院童肆佰名。湯創辦人一生奉獻於育幼院工作,只希望為一群失去家庭照顧的孩子尋找安定的生活及求學機會。一路走來,感謝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幫助院童平安長大。

雖然育幼院的經費很有限,但是懷著感恩的心情,孩子們努力上進,也培育出很多博士、碩士、將軍、上校與老師等多人,目前都努力服務於社會上,更有院童榮獲十大傑出青年的殊榮。

創辦人湯樂誦女士,年已近七十,畢生奉獻心力照顧院童,深怕孩子因沒有得到適當的照顧,不小心誤入歧途,造成社會問題,所以把每一位院童視作自己的孩子,用心照顧培育長大。每當報紙及電視報導有關青少年犯罪事件時,總是懷著不安的心情,深怕見到自己照顧的孩子犯錯出現於事件中。

四十多年來院童的表現,總是令湯創辦人感到欣慰和驕傲,除此之外湯創辦人更努力於育幼工作,曾經榮獲第一屆十大女青年獎及第一屆金駝獎的肯定。

創辦人湯樂誦秉持關懷孤苦失依兒童以及基督愛人之精神,於民國四十九年成立了體惠育幼院,迄今已有四十三年的歷史。回顧這段歲月痕跡,體惠育幼院已走過了創建期、奔波期、穩定期和危機期等四個階段。

(一)創建期(民國四十九年): 民國四十九年初,湯樂誦女士懷抱著母親的心情,放棄專業護理工作而創辦了體微托兒所,希望能給自己兩名稚齡幼兒及社區的孩子有一合適的扥育環境,同時也免費收托三軍烈屬孤雛。 湯創辦人慷慨慈悲的心使得愈來愈多困苦家庭主動求助,在面對眾多孤苦無依之生命時,湯創辦人下定決心成立育幼院,以期能照顧更多有需要的兒童,於是以個人積蓄、父親退役金和向親友借貸的方式設立了體惠育幼院。

(二)奔波期(民國四十九年|五十八年): 育幼院成立之後,以租來的房子作為院舍,院務在經費不足之下艱辛地展開,民國五十一年向政府申請立案,之後並辦理財團法人。此階段院中工作人員刻苦張羅院童生活,吃的是眷村挨家挨戶要來的多餘米糧,穿的是殯儀館留下的輓聯布,而院童也必須面臨一再搬遷的惡夢,只要房東收回租借房舍,孩子就得另覓棲身之地,甚至也遭逢無處可居地步,前後搬了四次家。

(三)穩定期(民國五十八|八十三年): 民國五十八年,前監察院柴峰女士表示願意無條件捐贈座落天母的房子給本院,作為收容孤寒幼童之用,雖然受贈的房舍僅二十多坪的木造破舊平房,五十多位孩子每天僅能席地而睡,只有一套廁所,靠旁邊的溪水盥洗,但是從此不需流落街頭,對孩子而言,簡直是人間天堂。 承蒙美籍宣教士蘇以諾先生返美募款,籌湊建院基金約台幣壹佰多萬元,經向陽明山管理局申請核准於原地增建三層樓作為院童生活起居之用,加上大家共同努力整建之後,感謝社會熱心人士捐助,使這個家園更加完備。雖然經費常出現嚴重不足,可是孩子們可以擁有穩定踏實的生活環境,院務地逐漸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繁榮,院方的服務也擴及更多的對象,提供院童的照顧也益加用心和豐富。先後照顧院童四佰多人,造就了博士、碩士、大學畢業學有所成的優秀人才,即使僅是高職畢業,他們都規規矩矩在社會各角落貢獻自己的能力。

(四)危機期(民國八十三年|迄今): 經過二十五年的穩定期發展,體惠育幼院在持續提昇服務的同時,卻又再度面臨院舍不保恐慌與無助,使機構再度陷入危機階段中。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市府因擴建天母一號公園,再度發函令本院限期拆遷,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工作人員和院童束手無措,更無法接受失去家園的可能性。在眾人的支持協助以及湯創辦人的努力奔波協調之下,僅獲得准予暫時保留的承諾。不過,危機並未真正遠離,這幾年來,本院得不到政府經費的補助,隨時飽受拆除的威脅,而我們也訴求能度過危機,期待政府對社會福利工作的關懷、社會熱心朋友的支持,一起協助捍衛院童的家,讓社會福利工作真正紮根成長。

體 惠 育 幼 院 的歷史

湯樂誦 -- 400個孩子溫暖的家

滿頭銀髮的「私立體惠育幼院」創辦人兼院長湯樂誦,50年來收容超過四百位弱勢孩童,對社會貢獻卓著,獲頒第一屆全國十大傑出女青年獎。她服務社會的愛心善行、堅定的信仰言行,成為多人學習的典範與蒙福的管道。

2個到400多個孩子

湯樂誦為空軍子弟,台大醫院附設的護理高職畢業後從事護理工作,嫁給在空軍服務的先生並育有兩男兩女。1960年某天,她下班接孩子回家時發現他們竟坐在托兒所的化糞池邊沒人管,當下全身冒冷汗,經思考後決定辭職回家照顧孩子,並成立體微托兒所貼補家用。

陸續有人因養不起孩子,或把窮苦人家不要的、三軍遺眷等抱來請她收容。她把開托兒所賺來的錢撫養這些孩子,1963年正式立案為財團法人私立體惠育幼院。孩子很快增加到六十幾人,地方不夠用,前十年換了四個地方。

那時候大家都窮,她想盡辦法讓孩子有吃有住,然而沈重的負擔使湯樂誦幾乎透不過氣來。於是到眷村去收集多餘的米糧,向菜販要剩餘的菜葉,晚上帶孩子拿社會局冬令救濟的紅羽毛到西門町販賣,到殯儀館去討要扔掉的輓聯布染黑做衣服給孩子穿,晚上到醫院當特別護士賺錢當員工薪水

天母磺溪旁的家園

1969年房東要收回房子蓋大樓,湯樂誦不知該如何是好。這事被媒體採訪報導披露在海外版的報紙,引起一個人的注意。某天她應邀參加查經聚會,結束後輾轉接獲一個信封。原來住在美國的監察委員柴峰看見這篇報導後,寫信託友人帶回台灣,表示她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有一間平房可供體惠無償使用。

他們從通化街搬到環境清幽的現址。竹籬笆混泥土搭建的二十幾坪房子如何擠下這些孩子?他們讓男孩打地舖、女孩睡通鋪,外面搭棚子當廚房,晴天在外吃飯,雨天就擠在室內地板上。一間盥洗室提供給女孩使用,男孩就到屋後的磺溪盥洗。

過了一段時間,許多人建議要蓋牢固的水泥磚房,但是錢從哪裡來?育幼院對面的美軍顧問團宣教士蘇以諾關心說,「你們只要好好禱告,不用擔心經費,我可以到美國為你們募款。」友人募款、專業建築師義務設計監工下,沿磺溪坡地的四層樓房終告完成。

全家總動員凝聚體惠愛

堅持不拆散家庭,因此收容的孩子多為手足。提供基本需要更注意品格言行,星期天全院孩子都去教會敬拜神、參加主日學、學習《聖經》,以期更認識天父上帝、更蒙祂的恩惠。

湯院長無怨無悔照顧孩子,娘家父母與夫婿、兒女全力投入,讓體惠的愛更凝聚。湯父(湯宗幹)曾舉武訓乞討興學的例子說女兒辦育幼院是自不量力。但是看到孩童的需要與女兒的困境,他和妻子(湯柳慕蘭)二話不說雙雙投入,把退休俸的存摺和圖章交給湯樂誦,還兼任秘書、司機、保姆。夫婿羅義人自軍中退伍後,把退休金和獎金全交給妻子,還幫著妻子管理育幼院,直到過世。體惠近十多年來幾乎全靠著社會善心人士的捐助維持運作。

湯院長二公子羅競知牧師表示,從小在體惠長大,母親一視同仁對待院童及親生子女。他出國唸書是靠著貸款,第一學期還沒有唸完,母親就催促把剩餘錢寄回體惠使用,幸好上帝幫助他找到助教工作又申請到獎學金,才得以完成學業。

他心目中的母親是位不尋常的女性,三年前父親過世後,獨立照顧體惠迄今。如今母親漸漸年老,他和妻子倆人決定向美國德州雅靈頓華人教會辭職,返台協助母親,讓上帝對孩子的愛,透過體惠更深的被傳揚。

(本文轉載自佳音Love聯播網20105月出版的祝福你福音小輯內容)

從台北看天下 「監獄之母」溫媽媽: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的寶貝 - 5/9

印尼華僑溫楊梅英中學時受老師影響接受福音,嫁到台灣後,受美國監獄之母影響開始到晨曦會當義工,後來進入監獄關懷受刑人,帶領上千受刑人接受福音、促成教會成立新希望工作坊,請聽「監獄之母」溫媽媽的故事。

涂慧美主持,每週日1600-1700播出

===============================

馬太福音

25:31 「當人子在他榮耀裏、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

25:32 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

25:33 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

25:34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

25:35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

25:36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

25:37 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25:38 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

25:39 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

25:40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Matthew

25:31 But when the Son of man comes in his glory, and all the angels with him, then will he be seated in his glory:

25:32 And before him all the nations will come together; and they will be parted one from another, as the sheep are parted from the goats by the keeper.

25:33 And he will put the sheep on his right, but the goats on the left.

25:34 Then will the King say to those on his right, Come, you who have the blessing of my Father, into the kingdom made ready for you before the world was:

25:35 For I was in need of food, and you gave it to me: I was in need of drink, and you gave it to me: I was wandering, and you took me in;

25:36 I had no clothing, and you gave it to me: when I was ill, or in prison, you came to me.

25:37 Then will the upright make answer to him, saying, Lord, when did we see you in need of food, and give it to you? or in need of drink, and give it to you?

25:38 And when did we see you wandering, and take you in? or without clothing, and give it to you?

25:39 And when did we see you ill, or in prison, and come to you?

25:40 And the King will make answer and say to them, Truly I say to you, Because you did it to the least of these my brothers, you did it to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