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出路

學系特色

本系是國內第一所土木與環境領域整合之科系,目的為培養具有環境永續發展之工程師,課程內容包含:高科技防災與監測、污染防制與復育、綠色工程及材料以及系統工程與管理。


學科意涵

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文化、土、水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現時一般的土木工作項目包括:能源、水利及交通設施等。環境工程是指運用應用科學與工程之方法來改善環境(包括空氣、水、土地資源),進而為人類之居住以及其他生物體提供對健康有益的水、空氣以及土壤,亦包括污染場址之復育。


學習方法


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出路

大學課程主要學習方法透過課前預習與課堂教師講解課程,並透過課程討論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圖解:課堂授課

版權:本系檔案資料庫

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出路

參與專題演講活動:透過專題演講活動將邀請業界知名專家進行演講,透過演講了解業界實務

圖解:專題演講活動

版權:本系檔案資料庫

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出路

小組討論與課後輔導機制:透過學長姐於課後進行輔導與小組討論,能於課後作為複習與解題詢問之管道。

圖解:課程輔導與小組討論

版權:本系檔案資料庫

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出路

校外參訪:透過校外參訪活動能帶領同學至現址了解工程場域的工作情況,加深學術知識之印象,亦能了解實務作業。

圖解:工程參觀

版權:本系檔案資料庫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是國內第一所土木與環境領域整合之科系,不僅了解土木工程領域樣貌,亦或了解環境工程態樣,學生可以藉由入學後探索與了解,依自己興趣發展主修與副修領域,培養兼具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的專業工程師。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環境工程非單純之清潔環境或園藝美化工程,而是應用科學與工程之方法來改善環境,將受污染之空氣、水、土壤、地下水或生活所排出之廢棄物以工程手段進行處理或循環利用,並藉助教育、法規及管理策略提供人類及生態永續之的生存環境。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環境工程非清潔環境或者園藝美化工程,而是應用科學與工程方法改善受污染之環境,領域包含空氣、水、廢棄物、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控制及環境綜合管理。本系為土木與環境整合之學系,非僅有單一領域課程,環境工程組課程涵蓋傳統環工之專業課程,同時具土木工程基礎素養,為本系同學較傳統環工畢業生更具競爭力原因。


補充提醒與說明

本系為土木與環境工程雙領域整合之學系,修課內容除兩領域的基礎課程外,將會依學生興趣選擇主修領域,環境領域之課程將涵蓋一般環工學系之專業課程及因應國境環保趨勢所需之精進課程,因此培養之環工領域學生具有一般環工學系之專業能力,且同時具有土木工程之基礎素養,為本系同學較傳統環工畢業生更具競爭力之原因。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土木與環境工程概論
    • 工程圖學與電腦繪圖
    • 計算機概論與程式語言
    • 普通物理
    • 普通化學
    • 微積分(一)(二)
    • 工程統計學
  • 大二必修
    • 環境分析實驗(一)(二)
    • 工程數學(一)(二)
    • 工程材料
    • 工程力學
    • 土壤力學
    • 土木工程實驗(一)(二)
    • 流體力學

專業選修課程

  • 環境工程領域
    • 地下水、水文學、環境微生物、空氣污染控制設計、環工單元操作、環境品質檢測分析、廢棄物熱處理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儀器分析、環境系統分析、環境保護法規、分析化學、環境規劃與管理、廢棄物處理系統設計、室內空氣品質、環工生物原理、業界實習、環保法規實務 、再生能源憑證、綠色能源與永續發展、永續環境導論
  • 土木工程領域
    • 結構系統、營建管理、鋼結構設計、施工法、地震及防災工程、橋樑工程、彈性力學、結構動力學、地理資訊系統、有限元素法、岩石力學、高等土壤力學、結構健康監測與試驗、結構實驗、結構矩陣、房屋結構設計、塑性力學、業界實習、營建法規、高等基礎工程、軌道技術設計與應用


特色課程

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出路

校外參訪活動

本系每學年皆規劃大型的校外參訪活動,目的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實務的需求與發展,藉由業界經驗印證課堂所學,並瞭解自身所學之不足與未來職涯需求規劃學校課程。

圖解:系級校外參訪活動-台塑六輕

版權:國立高雄大學土環系

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出路

環境工程實驗

本課程是環境工程學門必修之基礎課程,其目的不但是要學生具備專業之環工分析知識,更要讓學生實際操作儀器設備,藉由「動手做」的過程中,真正了解到環境工程所涵蓋的領域。此外,如何撰寫一份有品質的實驗報告也是本課程的核心目標之一。

圖解:動手做是實際了解授課理論的實踐

版權:國立高雄大學土環系

大學入門

陪伴大學新鮮人開啟大學學習之旅的課程,落實自我探索與專業定位方案,培養新生自我引導學習的能力,協助跨越大學生活面臨的挑戰 。

圖解:大學入門-認識校園

版權:國立高雄大學土環系

適合從事工作


  • 環境工程人員 / 工程師

    • 利用各種工程學原理,設計、規劃或執行關於預防、控制和整治環境衛生危害之工程案,工作內容包括廢棄物處理、異地排汙或污染控制技術等。


  • 環境工程技術士

    • 運用環境工程理論與原理,修正、測試和操作用來防止、控制及整治環境污染的裝備及設備。必要時,在工程師的指導下,協助開發環境污染整治的設備。


  • 環境復育規劃師

    • 與牧場和生物學的工作人員合作,監督復育計畫的實行與開發新產品。將複雜的科學資料處理與綜合,並轉化為復育監測或管理的實作策略。


  • 環境科學與環境保護技師(包含健康領域)

    • 執行實驗室與實地測試,以監測環境與調查汙染源,包括影響健康的汙染。在環境科學家或專家的指導之下,可以蒐集氣體、土壤、水體以及其他物質的樣本,以進行檢測與特定的修正。


  • 公職及其他

    • 考取環境工程類別之公務人員考試



系友生涯發展


圖解:系友周亞璇小姐

版權:系友周亞璇小姐

周亞璇

高中唸書壓力大,但還是熱衷公共事務(如:畢代、畢編、話劇總召),培養了一些溝通、組織能力,在申請入學時派上了用場。高三時,桃園發生嚴重的土石流災害,所以我申請土環系,希望可以運用所學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大學畢業後,希望精進時間管理、資料整合的能力,所以選擇繼續讀高雄大學土環系研究所。

在工程顧問業時,常要跟地方政府不同局處溝通,發現過去學到的物理定律、化學式與管理理論,被廣泛應用在工程設計與政策規劃。後來到了運輸業環境管理部門,顧問業的經歷讓我能快速整合不同意見,更有效率地將環境保護融入企業營運。結語:在職場上會面臨各種專業非專業的問題,正確的「處理態度與方法」是生存的必要條件。

圖解:系友莊朝欽先生

版權:系友莊朝欽先生

莊朝欽

在土環系就學期間,系上的老師和同學相處融洽,關心同學課業以及日常生活,可說是亦師亦友,也很高興在大學的四年當中認識了許多的好朋友。修課之餘,參與系上老師團隊之專題研究,試著由實做中學習,雖然滿多時間在實驗室裡,也因實驗失敗而感到懊惱或無奈,但有成果時心中喜悅不言而喻是大學生活中一段難忘且充實的回憶

完成學業及兵役後通過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環境工程科考試,目前在高雄市政府水利局服務,參與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工程以及河川水質改善工程相關計畫的推動,過程中所學及土木與環工實務的結合,並且看到藉由下水道工程推動改善住家生活品質,受污染河川經由整治蛻變為親水空間的過程,心中的喜悅也是身為土環人的一種感動!

圖解:系友戴永惇小姐

版權:系友戴永惇小姐

戴永惇

指考後要選填科系,因對自然科學方面較有興趣,所以選填環境工程學系,學習過程中,所有科目都是圍繞著水、土壤、廢棄物、空氣和生物等各方面去切入,所有的知識內容都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一點也不抽象,例如到淨水場採樣檢測,知道全台灣的水質狀況,想辦法改善讓大家喝水喝得更安心,這些都是其他科系無法給予的學習。

取得博士學位後,離開熟悉的研究環境,進入台灣知識庫當老師,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大挑戰,到高中職演講或是舉辦營隊也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教導學生如何表達,把心裡的話說出來,而非沉默是金,從求學階段到未來就業都非常受用,把我在學校一路所學到的研究方法運用到教學上,去幫助跟多的同學,這對我來說相當有成就感。

多元能力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計算能力:能熟練地運用基礎的加減乘除運算,並快速且正確地推算與導出答案。

數學推理:了解數學概念、公式與推導邏輯,用以解決問題。

科學能力:了解科學的原理原則及操作科學事務的能力。

組織能力:能掌握細節、依規則有系統地安排事務或完成任務。

個人特質

合作性: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事情;能包容,勉力求全,願意妥協

探究性:願意突破現狀,接受新的及未知的挑戰、情境或學習內容

活動性:動作迅速敏捷,積極主動,容易付出行動,喜歡動態活動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