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思 慢 想 原文

作者UYC (靜心)

看板book

標題[問題] 快思慢想原文版:Thinking,fast and slow

時間Tue Nov 27 01:52:45 2012

想請問有買原文版的朋友: 我大約在七八月時,先在美國網站 (The Book Depository)預購了 Thikning, fast and slow的paperback 版(當時美國只出精裝版),那時 網站顯示今年十月會出版.... 但我回台灣後,因為十月底前都沒等到,上網查了才知要到明年四月 才出來... 可是我今天去誠品,居然發現它們有paperback版,這讓我很困惑, 怕是否有板本不同的問題或是會否內容有不一樣?否則為什麼反而美國 當地的網站要明年四月才能出書,但台灣現在已有了? 因為在美國買教科書時,也曾出現同樣是原文書,但會有國際版和 原文版之分,內容也因此不同,因此不知對這方面瞭解的朋友,能否解 惑一下? 我有先詢問誠品員工,他們只說書是從國外來的沒錯...... 我很想直接在台灣買,只是怕到時內容有變動過,所以想問大家看看~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13.195

chromate:內容會不會有差我就不知道了 11/27 02:25

pharmakon:國際版與原版教科書,內容不同?(我第一次聽到)@@" 11/27 02:39

pharmakon:據我購買經驗,誠品進書比較傾向英國出版社,或許是英美 11/27 02:43

pharmakon:出版時間不同,另外一個可能就是出版社不同而產生的出 11/27 02:44

pharmakon:版日期差異。 11/27 02:44

UYC:謝謝樓上們的資訊!我看它們的頁數都相同 所以應該內容會一樣吧 11/27 02:55

SABBATHTEA:美國會有國內國外販售版本的不同,基本上差在售價 11/27 22:58

a90210:誠品的平裝版是英國的企鵝出版,內容和美版的一樣 11/28 11:58

UYC:謝謝樓上的回應 感謝!:) 11/28 13:03

apoetsheart:企鵝版博客來有阿 而且很便宜 真的很精采 12/02 23:44

※ 編輯: UYC (36.236.156.149), 09/05/2015 01:31:37

快 思 慢 想 原文

【思考,快與慢】 Thinking, fast and slow (台灣翻譯:快思慢想,天下文化出版)。作者是丹尼爾‧卡內曼 (Daniel Kahneman)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在2002年,他的研究在另一個領域裡,獲得諾貝爾經濟獎。在書中,把他近年來,自己及其他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向一般大眾說明。本書獲得紐約時報2011年最佳的10本書。

總算看完這本有趣的書,雖然實在是有夠厚的一大本(和賈伯斯傳差不多大本),但開始看了之後就停不下來,作者舉了很多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實際案例,心理現象被這樣揭露明白後,有些令人哈哈大笑,有的卻令人毛骨悚然...。下面大概把一些心得筆記寫下來。

書的主軸,就如同書名所提示,人腦思考有兩種,快的與慢的。
在書中,作者將快速思考稱為系統一,主要負責直覺性的思考;而另一套是慢速思考,作者稱為系統二,主要就是一些邏輯思考等等,一般傳統的智力測驗等等都是測量這個部分。

這本書前面的章節在講述一些基本的前提,讓讀者能瞭解到一些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解了這些基本知識後,接下來後面的才帶入本書的重點精華,關於這兩套系統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些思考上的錯覺及幻象;只用自己知道的片段資訊,就自己推想出一套,未必與真實情況一致推測故事出來;及詳細解說他們所提出的展望理論。同時也提出一些方法來避免掉入這些偏見、漏洞之中。

每個章節都相當精彩,內容從日常生活到投資決策,及人的心理是如何看待自己。

這本書的知識如果能讓一般普羅大眾熟悉的話,應該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如憑直覺判斷重大事務、迷信、媒體及廣告的操縱等等。雖然這些可能會被誤用,但是還是利大於弊,也希望早日能看到中文版上市。

目次

Part I. 兩個系統

介紹人腦中的兩種思考:快速的直覺思考,及慢速的理性思考。兩者互有優缺點,直覺思考快速但是常常出錯;理性思考雖然精確,但是很懶惰,並且常常還會被直覺思考干擾,產生偏誤。

1. 故事的主角介紹 The Characters of the Story
2. 注意力與努力 Attention and Effort
3. 懶惰的控制者 The Lazy Controller
4. 聯想的機器 The Associative Machine
5. 認知放鬆 Cognitive Ease
6. 正常的基準、驚奇、原因 Norms, Surprises, and Causes
7. 會跳到結論的機器 A Machine for Jumping to Conclusions
8. 評斷是如何發生的 How Judgments Happen
9. 回答較簡單的問題 Answering an Easier Question

Part II. 探索與偏見 Heuristics and Biases

在第一部分介紹過人腦的兩種思考後,說明兩種思考之間的相互作用之下,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產生荒謬的判斷。

10. 少量數字的法則 The Law of Small Numbers
11. 錨定 Anchors
12. 存在性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Availability
13. 存在性、情緒、風險 Availability, Emotion, and Risk
14. Tom的專長 Tom W’s Specialty
15. Linda: 少即是多 Linda: Less is More
16. 因果勝過統計 Causes Trump Statistics
17. 回歸平均值 Regression to the Mean
18. 馴服直覺預測 Taming Intuitive Predictions

Part III. 過度信任 Overconfidence

瞎子摸象,摸到象腿,就以為大象是柱子:人類常常因為過度自信,以為自己所知道的片段資訊,就是全部的資訊,作出偏差的判斷。
在封閉領域裡的專家,如棋王、消防隊員等,他們的直覺是值得信任的。而對於開放領域裡的專家,如政治分析師、股票分析師等,這些領域的變數太多,根本不可能全部納入考量分析,他們只是依靠自己認為的片段資訊做推論,還有太多不可知的因素導致預測失敗。

20. "合理"的幻覺
21. 直覺 vs 方程式
22. 專家的直覺:何時能相信它?
23. 外界的觀點
24. 資本主義的引擎

Part IV. 選擇 Choices

這個部分有提到許多投資的心法及背後的心理機制。及一些生活買賣中產生的荒謬現象。

對於事件發生機率的判斷,過度放大/縮小,以致在許多方面付出不必要的成本。在某些情況之下,人們傾向喜歡冒險;而在相反的情況下,卻又厭惡冒險。結合機率及風險的偏差判斷,產生更奇怪的判斷結果。
如人們投資股票,很容易在虧損的時候,選擇冒險,不願把股票出售,而被套牢;
而股票上漲獲利的情況下,很容易厭惡風險而選擇獲利了結,錯失後面的獲利機會。

25. 白努力的錯誤 Bernoulli’s Errors
26.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27. 稟賦效應 The Endowment Effect
28. 不好的事件 Bad Events
29. 四區塊圖表 The Fourfold Pattern
30. 罕見事件 Rare Events
31. 風險政策 Risk Policies
32. 保持分數 Keeping Score
33. 顛倒 Reversals
34. 框架與真實 Frames and Reality

Part V. 兩個自我 Two Selves

體驗的自我 vs 回憶的自我: “體驗的自我”在每分每秒之中,運作著自己的生活,運作後的結果,則交由“記憶的自我”儲存,供作日後的回憶分析。但是記憶並不可靠,對於事件的評價,主要依靠事件最刺激的部分及結尾;並且回憶容易忽略“事件的持續長度”。
在回憶裡,事件最後的結果,佔很大的比重。例:(作者在TED演講提到的醫療事件)
而兩天的渡假或是一週的渡假,它們的回憶強度,其實是差不多的。
人們對於幸福感的判斷依據,也是依靠回憶提供的資訊做判斷。

35. 兩個自我 Two Selves
36. 人生如戲 Life as a Story
37. 體驗過的幸福 Experienced Well-Being
38. 思考人生 Thinking About Life

更新:有網友提到台灣繁體中文版翻譯的問題,建議有興趣購買本書中譯版的朋友,可以先去書店翻翻看,再決定要不要購買。其實原來英文版的內容不會太艱深,也可以試著看看。

更新:增加作者在Google公司的演講(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