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花 肉蓯蓉

管花肉蓯蓉
管 花 肉蓯蓉
管 花 肉蓯蓉
科学分类
管 花 肉蓯蓉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列当科 Orobanchaceae
属: 肉苁蓉属 Cistanche
种: 管花肉蓯蓉 C. tubulosa
二名法
Cistanche tubulosa

S.Dutta, H.Rodrigues & Chakral

異名
  • Cistanche mongolica Beck

管花肉蓯蓉(學名:Cistanche tubulosa,又名南疆大芸紅柳大芸)是肉蓯蓉屬下的一種寄生植物,其种加词“tubulosa”意为“管状花萼的”。其寄主植物為檉柳屬植物,俗稱紅柳。

目录

  • 1 分布
  • 2 習性
  • 3 外形
  • 4 参考文献
  • 5 外部連結

分布[编辑]

管花肉蓯蓉生長在新疆天山以南、新疆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內蒙古西部的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習性[编辑]

管花肉蓯無根,亦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主要靠吸取寄主植物的養分生活。

外形[编辑]

管花肉蓯通常會在寸草不長的沙漠中冒出一枝枝粉紅色或紫紅色的鮮花,沒有葉子,只有的花朵。向下挖下去,會挖出一條白色肉莖,表面密部鱗片,基部粗大,寄生在一條細細的根上。

参考文献[编辑]

  • 管花肉苁蓉 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Wight. 中国植物物种名录(CPNI).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連結[编辑]

  • 肉蓯蓉 Roucongr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分類單元識別碼

Cistanche tubulosa

  • 维基数据: Q15239902
  • 維基物種: Cistanche tubulosa
  • APDB: 119574
  • ARKive: cistanche-tubulosa
  • EoL: 2895164
  • EPPO: CJTTU
  • FoIO: CISTUB
  • GBIF: 7332217
  • GRIN: 450904
  • iNaturalist: 49562
  • IPNI: 661974-1
  • NCBI: 161397
  • TPL: kew-2723186
  • POWO: urn:lsid:ipni.org:names:661974-1
  • WFO: wfo-0000607120

Phelypaea tubulosa

  • 维基数据: Q50859214
  • GRIN: 455074
  • IPNI: 662976-1
  • WFO: wfo-0001089308

管花肉苁蓉与肉苁蓉的区别

2019年10月17日 14:05来源:土流网点击量:0

现在市场上流通着各个种类的肉苁蓉,但是肉苁蓉在我国主要分为有六个种类,其中产量和功效最高的就是肉苁蓉。那么,管花肉苁蓉与肉苁蓉的区别在哪呢?

管 花 肉蓯蓉

一、管花肉苁蓉与肉苁蓉的区别

管花肉苁蓉长6~8厘米,直径4~6.5厘米,表面红棕色、灰黄棕色或棕褐色,多扭曲。寄生在红柳根部,主产于新疆和田。而肉苁蓉长3~5厘米,直径2~8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寄生在梭梭根部,主产于内蒙阿拉善地区。

二、管花肉苁蓉与肉苁蓉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

管花肉苁蓉寄生在红柳根部,主要产区为新疆和田。晾干后非常坚硬,被药商誉为硬大芸。管花肉苁蓉鲜材的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一般含量在100g当中含1.5g-4g不等,年份越高其含量越多,会随着水份的流失而减少。因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在制药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如肾宝片,鸿茅药酒,劲酒等都是选用管花肉苁蓉为主要原料,出口也以硬大芸为主。

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根部,主要产品为内蒙阿拉善地区,因成分多糖,晾干后非常柔软。简称软大芸,油苁蓉。荒漠肉苁蓉松果菊苷的含量100g当中含0.3g左右。因产稀少,市场价格略高于管花肉苁蓉。因产品油性大,开水冲泡后,发黑,连续冲泡多次颜色依旧发黄。更多消费者故以为效果会更好,因此一般中药房选用比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