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最大上漲幅度

權證價格每日漲跌幅計算是以標的證券價格漲跌金額核計,現行標的證券價格漲跌幅是以前一日收盤價乘以漲跌幅度來計算,而權證價格漲跌幅的計算則是以標的證券漲跌金額乘以權證行使比例,因此權證漲跌幅波動較大,可能賺取高倍數的報酬率,但投資人也要注意當標的證券價格走勢不如預期時,權證的跌幅也會以相對的倍數擴大,導致損失增加。

規則如下:法規資訊(外部連結)

舉例來說:
A權證:連結X股票,且行使比例為0.1。今日的平盤參考價為2元
X股票:今日平盤參考價為100

X股票今日的漲跌停幅度為 100*10%=10,
因此X股票今日漲停價為110元、跌停價為90元

對應的A權證今日漲跌停區間則為 1~3
漲停價為 2 + (10*0.1) = 3 (漲幅50%)
跌停價為 2 - ( 10*0.1) = 1 (跌幅50%)

額外一提,當標的漲停時,權證不一定會漲停喔,請您多利用凱基權證網的權證計算機功能試算理論價格,如果您很「豪氣」地把權證追到漲停,通常就是買到一個超級貴的價格,成為權證界的『盤仔』,請您一定要留意!

投資權證必懂12個疑問

權證新手上路交易,就跟學開車一樣,明明原理很簡單,但路況卻百百種,要會應變才能走得長久。例如:明明權證的標的股大漲,但權證的價格卻文風不動,原因很可能是你選到行使比例過小的權證,或是買到深度價外又快到期的權證。另外,有時候你看好1檔權證卻找不到報價,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新手上路還會遇到哪些問題?本文搜羅了12個投資權證最常遇到的疑難雜症,希望藉由言簡意賅的解答,幫助新手投資人更快上手。

價格篇

Q1 權證是由券商發行的,那交易價格也是券商決定的嗎?

權證雖然是由券商發行,但發行後權證即是在公開市場上交易的有價證券,因此交易價格是由所有市場參與者共同決定。而且,自2009年1月實施流動量提供者制度後,券商的委託單不得自行成交,因此成交價格並非由發行券商單方面就能決定。

Q2 權證有漲跌停嗎?若有跟股票一樣是7%嗎?

權證也有漲跌停,但權證的漲跌停限制完全是看其標的股當天漲跌的絕對金額而定,幅度遠遠超過7%。假設某檔股票的股價前一天收100元,隔天標的股的漲停價格是107元,跌停價格是93元。但以該檔股票為標的的權證漲跌停價格(以行使比例1:1為例),則會是以權證上漲7元為其漲停價,下跌7元為其跌停價。若某檔權證股價前一天收10元,則其隔天漲跌停價格分別為17元及3元。因為金額較小,所以該檔權證漲跌停的幅度高達70%

Q3 為什麼權證標的股漲那麼多,權證卻漲那麼少?甚至下跌?

標的股與權證漲跌幅度,可用實質槓桿來計算,實質槓桿愈大,權證上漲的幅度就愈大。例如:認購權證的實質槓桿為5倍,代表當標的股漲7%,權證理論上會漲35%。但以下幾種情況,權證的漲幅會少於理論上應有的幅度:

情況1:行使比例過小
行使比例是指每單位權證履約後可換到多少單位的標的股。行使比例愈小,表示可換到標的股的張數愈少。目前市場上行使比例的大小,由發行券商在發行時決定,最大為1,最小為0.001。如果權證的行使比例太小,雖然權證有連動跟漲,但因為數字過小(小數點第2位以下捨去),報價上反映不出來。或是因為tick(價格最低變動間距)限制關係,要累積到一定的變化,權證價格才會跳動,所以權證跟漲幅度也會比較小。因此,購買權證宜選行使比例較大者,對價格敏感度較高。
情況2:權證被過度追買或追賣導致價格失真
若權證所連結的標的股前一天漲停,權證投資人過度追買,導致價格過高,而隔天標的股的股價表現不如預期強勢,權證價格會拉回到合理價位,就可能會產生標的股的股價小漲,但權證價格反而下跌的情況。
情況3:發行券商手中權證賣完
當發行券商手中的權證不到10張時,不需要再提供委賣報價,此時,市場上大部分委託賣出的掛單量都是投資人掛出來的,此時有可能受到部分投資人操控,造成價格異常。
情況4:深度價外且快到期
當標的股的市價離履約價尚遠(深度價外),且權證又快要到期時,會因為標的股上漲超過履約價的機率低(進入價內獲得履約價值的機率低),就會造成標的股價格雖然上漲,但權證價格卻下跌的情形。

Q4 為什麼條件差不多的2檔權證,會有不同的報價呢?

權證的履約價、行使比例、到期日等條件都差不多的權證,為何還會有不同的價格呢?除了與上述第3個問題的回答一樣外,還受到權證市場上的買賣氣氛所影響。權證是在公開市場上交易的有價證券,可能會因為買氣很好或賣壓很重,導致權證價格不同,而出現合理價格暫時乖離的情況,投資人要客觀判斷。另外,發行券商的造市品質及投資人的品牌認同度,也會影響買氣,造成權證價格差異。

Q5 標的股除權息、增減資或合併,投資人的權證會不會受影響?

當標的股除權息、增減資或合併,權證發行券商會自動透過「調整履約價及行使比例」的方式,使權證不會因而改變所代表的權利。因此,除權息、增減資或合併前後,投資人所持有的權證總價值是相同的,並不會影響投資人的權益,所以不需擔心。

Q6 有哪些情況,發行券商不提供權證報價?

依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權證發行券商具有掛買賣價造市的義務,但 以下9種情況,發行券商可以不提供報價:

  • 開盤後的前5分鐘(09:00∼09:05)及收盤前5分鐘(13:25∼13:30),市場只接受委託單不進行撮合,因此發行券商為了避免權證交易量過大而來不及避險,通常會把單量縮小,最後5分鐘常僅掛10張單量。
  • 權證標的股「暫停交易」。例如:公司發生併購、股份轉換或申請有價證券終止上市等。
  • 發行券商手上的權證剩下不到10張時,不需提供委賣報價,但仍會提供委買報價。
  • 標的股漲跌停時。漲停時,認購權證可僅申報買進價格、認售權證可僅申報賣出價格;跌停時,認購權證可僅申報賣出價格、認售權證可僅申報買進價格。
  • 價內程度超過30%時,可僅申報委買價格。
  • 權證理論價格低於0.01元時。
  • 當日出現技術性問題時。例如:電腦當機、網路纜線被挖斷等。
  • 發行券商無法進行避險時。例如:認售權證標的股遇到停券時,可以不報委賣價。
  • 若標的股近20天期歷史波動率超過權證最佳委買價格隱含波動率達5%,發行券商可不報賣價。

    Q7 為何標的股沒有暫停交易,但有些權證卻沒有價格、有的甚至連委買/委賣價格都沒有?

    最常見是權證當天沒有成交就不會有權證價格,但發行券商仍會造市掛出委買與委賣的價格,提供想買賣的投資人掛單。若是連委買/委賣價格也沒有,那可能就是權證即將到期。因為權證到期日當天與前1個營業日,該檔權證將停止買賣,所以不會有報價與權證價格。舉例來說:某檔權證的到期日為2013年11月15日,其最後交易日為11月13日。

    交易篇

    Q8 有些權證沒有成交量,投資人還買得到、賣得掉嗎?

    當日是否有成交量,其實並不影響投資人買賣權證的進出流動性。這是因為權證市場的流動量提供者制度,規定券商會根據現股的即時價格推算出權證委買價與委賣價的報價,提供流動性讓投資人買賣,不用擔心買不到或賣不掉。但投資人若有較大的下單需求,可直接聯絡該券商,將會提供足夠的掛單量。

    Q9 權證交易的成本與稅負是不是比較低?

    是的,權證交易稅較股票低,為千分之1,只有股票的1/3。手續費與股票一樣,為千分之1.425,但是因為權證投入金額,只需股票的1/10左右,課稅基礎乘數效應下,交易成本及稅負相對更少。

    Q10 我的權證到底是直接在市場上賣掉好,還是申請履約好?

    當權證有履約價值時,絕大多數在市場上賣掉的獲利會高於履約換成股票的獲利。因為履約除需先繳交一筆履約價金外,還必須再加上手續費和證交稅的成本,且權證價格為內含價值+時間價值。而履約只有得到內含價值,因此實務上很少投資人會來履約,直接在市場上賣出權證的獲利應該會比較高。

    其他篇

    Q11 如何分辦認售、認購或是牛熊證呢?

    從代號就可以看出認講或是認售,也可區分出牛熊證與連結國外標的之權證。所有權證、牛熊證的代號均為6碼,可從最後1碼的英文字來區分各種不同權證:

    (表1)從代號最後的英文字母就可辨別權證類型

    種類 國內標的 國外標的
    認購權證 123456(6碼數字) 12345F(5碼數字+F)
    認售權證 12345P(5碼數字+P) 12345Q(5碼數字+Q)
    牛證 12345C(5碼數字+C) N/A
    熊證 12345B(5碼數字+B) N/A

    上市認購代號030001∼089999/認售03001P∼08999P;上櫃認購代碼730001∼789998/認售73001P∼78999P。標的是證交所公告之ETF、指數、每季公告之標的證券、且要依照個股的市值、成交量、周轉率、財務狀況等標準篩選。

    Q12 為何有些權證會提前到期?

    權證會因為標的證券發行公司合併或下市而導致權證下市,而使得權證提前到期。另外,若在發行條件中,設有上下限價格的權證,在發行期間內,權證達到提前到期之條件,如標的股之收盤價高(低)於或等於上(下)限價格時,該檔權證即提前到期停利結算。牛熊證則為停損結算。投資人可藉由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相關訊息。

    權證最大上漲幅度

    資料來源:Smart智富月刊

    權證最大上漲幅度

    文/財經中心整理

    一般投資人都知道股票的漲跌停幅度是7%,而權證價格漲跌幅的計算,則是以標的股票漲跌停金額計算,其漲跌幅度往往大於7%,投資人必須特別留意其風險。

    舉例來說,若標的股票8月20日的開盤競價基準為80元,當天的漲停價為85.6元(上漲金額5.6元),跌停價為74.4元,連結該標的股票的A權證,其當天的開盤競價基準為1.73元,行使比例為1:0.1,則A權證的漲停價為2.29元﹝1.73元+(5.6元x 0.1)﹞,跌停價為1.17元﹝1.73元–(5.6元x 0.1)﹞。

    對現股來說,當天的漲幅至多是7%,但是上例中A權證卻從1.73元可以上漲到2.29元,相當於上漲32.37%,足足比現股波動的幅度高出近5倍,同樣的,萬一股票下跌的話,當天的跌幅至多是7%,但是A權證的跌幅也會相對地放大許多,將會從1.73元下跌到1.17元,相當於下跌了47.86%,也遠大於現股波動的幅度。

    證交所稽核部提醒投資人,權證的漲跌幅波動較現貨大,投資人看對標的股票走勢時,可賺取較高的價差,但高倍數投資報酬率的另一面,即是當標的股票走勢不如預期時,權證的跌幅也會以相對的倍數擴大,導致投資本金高比例的虧損,如果在到期日前標的股票價格沒有突破履約價,投資人所投資的權證將不具履約價值,因此投資人買賣權證前應先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並善設停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