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檢查看哪一科

認識胸腔內科

2019-05-06 09:41:00

現職:義大醫院呼吸胸腔內科主任

專長:氣喘、肺阻塞、肺癌、慢性肺病、肺炎、呼吸胸腔醫學相關疾病

根據衛生福利部在國人醫療保健支出的最新統計分析顯示,2014年依醫療院所就醫診療的疾病別,光是花在呼吸系統疾病〈不包括腫瘤〉上的支出,就高達775億是僅次於泌尿生殖系統、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外的第四大醫療保健支出。

胸腔內科到底在看那些疾病呢? 呼吸系統大致可區分為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喉部;下呼吸道則有氣管、支氣管、肺臟。若以呼吸系統疾病症狀來區分,一般民眾在出現感冒、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時,可以就近先到耳鼻喉科或家醫科、一般內科診所看診,但若是慢性咳嗽或咳嗽有膿痰、血絲、發高燒、呼吸喘促、胸痛、胸悶等,就必須考慮到胸腔內科就醫。

義大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魏裕峰醫師說,「選擇專攻胸腔內科是因為這個科別的病人,從輕症到重症都有,可以是從小感冒到嚴重肺炎的感染症,或像是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到呼吸衰竭或敗血症的重症病人,以及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第一位的肺癌相關診斷與治療等,都是胸腔內科的範疇,能看的疾病相當專精。」

若有咳嗽超過三個星期的慢性咳嗽、呼吸喘促,咳血、胸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到胸腔內科看診前,患者需要準備那些資料?

魏裕峰醫師建議,「疾病史、家族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藥物史,都很重要,像有些高血壓的藥物,可能會引起咳嗽;罹患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免疫力差的病人比較容易得到一些特殊的肺部感染症,像是肺結核、隱球菌等等。肺癌則跟抽菸、空氣汙染、油煙暴露、或家族史等有關連性。例如若是有咳嗽的症狀,咳嗽時間長短、是否有痰、痰的顏色、晚上或躺下是否比較容易咳嗽合併或相關的症狀,旅遊史及接觸史等,都是重要的疾病診斷參考,問診時,必需問得非常仔細。在胸腔檢查方面,須配合吸氣、吐氣,以聽診器來聽呼吸音是否對稱、聲音大小是否改變、有無喘鳴聲、或痰音等等,也是門診重要的基本檢查。」

在影像學及功能性檢查方面,胸腔內科常做的檢查有胸部X光、胸部電腦斷層、胸腔超音波、支氣管鏡及肺功能檢查等等。肺部X光是胸腔科醫師最重要的檢查工具,可以初步檢視肺部有沒有明顯的感染或腫瘤等問題。若懷疑有病灶,有時會安排電腦斷層做進一步確認,可以比肺部X光看到更詳細的影像。胸腔超音波,可用來確認胸腔是否有積水?也可以用胸腔超音波引導來做積水抽取、肋膜下腫瘤的穿刺或切片檢查,也是相當有用的診斷工具。至於支氣管鏡是以內視鏡經過氣管來檢查是否有支氣管內或肺部病灶,可以沖洗、抽吸組織、或切片來獲得進一步的診斷。肺功能檢查,則能評估氣喘或肺阻塞的嚴重程度及治療前後的功能變化。

近年由於肺癌的病人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且在診斷時大多為晚期,更高居國內癌症死亡率第一位。縱使肺癌新藥的發展日新月異,不少民眾仍關心是否需要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來篩檢肺癌。罹患肺癌的患者,也會面臨各種治療的選擇,甚至是否要加入新藥的臨床試驗等等。魏裕峰醫師說,「沒有一體適用的標準答案。現在是講究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與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的時代,很多醫病間的溝通是透過醫療專業人員充份的告知,分析利弊得失後,再由醫病雙方一起做出最適合自身治療決策,在肺癌的預防與治療上,也已經走向量身訂做的個人化醫療。最重要的是能夠選擇一位你能信任、溝通的胸腔內科醫師,好好討論,並且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

上呼吸道 內科 慢性咳嗽 肺癌 腫瘤

肺部檢查看哪一科
肺部檢查看哪一科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整理報導

身體出現不適症狀時,常會不知道該看哪一科別嗎?掛對科別不僅可減少轉診可能,也能節省時間!呼吸道及胸腔疾病屬於胸腔科範疇,但是甚麼時候該看內科、甚麼時候又該看外科,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整理胸腔內、外科看診病症,一起來了解!

胸腔內科:

感冒、咳嗽、咳血、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氣喘症、肺氣腫、肺結核、肺膿瘍、肺腫瘤、肺塵症、職業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症等各種肺部疾病、肋膜疾病。

檢查項目:

1、肺功能檢查:長期咳嗽或不明原因夜咳、呼吸困難、胸悶。

2、胸部超音波檢查。

3、支氣管鏡檢查:對於可能是氣管內阻塞性病灶做檢查。

4、支氣管超音波檢查:檢查肺部中央的病灶。

5、電腦斷層導引肺部切片:針對肋膜下肺部實質化病灶或腫瘤/結節進行切片檢查。

6、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對於肺癌高危險族群做早期篩檢。

胸腔外科:

1、內視鏡檢查:支氣管鏡、胸腔鏡之檢查。

2、胸部外傷:如氣胸、血胸、乳糜胸、肺挫傷、氣管支氣管之損傷、肋骨骨折以及胸骨骨折。

3、胸腔病變:如膿胸、肺積水等、支氣管性囊腫、肺癌、肺膿瘍。

4、氣管及支氣管腫瘤、異物取出、氣切管手術。

5、縱膈腔之感染、腫瘤之外科治療。

6、橫膈膜之疾病:如橫膈疝氣、橫膈膨出症以及肝性水胸。

7、食道之疾病:食道癌。

8、微創內視鏡手術:氣胸、肺腫瘤、膿胸、食道以及前縱膈腔等。

該掛胸腔外科還是內科呢?

一般看診時會先看胸腔內科,若患者出現氣胸或需要插管、肺部需要開刀時,才會會診胸腔外科。像是老菸槍,長期有咳嗽症狀擔心自己可能有惡性腫瘤的患者直接掛胸腔外科,也會先請患者初診先到胸腔內科就診,因為肺癌的診斷不只是照X光,還可能要進一步透過胸腔超音波、電腦斷層、纖維支氣管鏡等繁鎖的檢查來確認,所以還是要從胸腔內科確認後再轉診外科。因此,在胸腔外科門診中,通常以轉診患者為主,另外還有術後追蹤以及胸部外傷的患者。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肺部檢查看哪一科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與傳統X光比一比

肺部檢查看哪一科

  1.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的優點
    對於這些長在死角或者是小於一公分的肺癌,以往醫師們都束手無策,但是最近幾年出現了重大的突破-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顧名思義就是把電腦斷層所遭受的輻射劑量降低。現在的醫療技術精進,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將輻射劑量降到原本一般電腦斷層的五分之一以下,雖然因為減少輻射劑量也會減少解析度,但是因為肺部是空氣多的器官時,這樣的輻射劑量剛好足夠把肺部看清楚,也就是說低劑量電腦斷層這一技術目前還只能用在肺部上,其他器官仍然無法使用。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突破過去X光的限制,大大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的機會,是早期肺癌診斷工具的一大突破,目前大部分醫院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已經可以看到0.3到0.5公分大小的肺癌,而生長在X光死角的肺癌也能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看清楚。

    小於一公分的肺癌絕大部分都是初期,只要開刀就能獲得治癒,過去我也有不少的經驗,朋友們的雙親在求診當時雖然X光正常,在建議之下,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後發現了早期的肺腺癌,經開刀得到痊癒。(編輯推薦:長期輕咳更難警覺癌訊!胸腔科醫:這樣運動等於自殺)

  2.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的缺點
    但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並非沒有壞處,反對低劑量電腦斷層的醫師學者認為,主要有幾個最大的壞處:

    一、價格仍然不便宜,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需要自費5~8千元不等。

    二、許多學者質疑的是,低劑量電腦斷層非常靈敏,不只找出早期肺癌也會檢查出許多良性的病灶(如良性肺鈣化結節),使許多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切片與開刀手術。

    三、更有人提出質疑把沒有症狀的初期肺癌,給予早期開刀治療真的對嗎?說不定這些早期肺癌根本不會讓患者致死。

    四、發現這些不會馬上有生命危險的早期肺癌後,造成患者恐慌,追蹤治療這些患者造成健保資源的浪費。


我該不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相關的研究如火如荼進行當中,但目前大部分的醫師學者認為,如果你本身是以下高危險族群,可以考慮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篩檢,如:

  • 抽菸或二手菸的民眾
  • 生活在高度空氣汙染環境之下,常常吸入如廚房油煙、工廠廢氣或交通廢氣
  • 過去有其他癌症病史
  • 有近親罹患肺癌

希望每個民眾都能健康保肺,遠離癌症!

作者簡介:蘇一峰醫師,現職:教育部部定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專長學科:胸腔呼吸內科學、呼吸道疾病,胸腔重症醫學,肺癌胸腔腫瘤,呼吸道感染症,肺結核,呼吸睡眠疾病。  蘇一峰醫師健康部落格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肺癌症狀有哪些?預防肺癌飲食對策:抗肺癌必吃的5種食物是肺部護身符
  • 肺癌信號!指甲這異樣洩密

2019-04-17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肺部檢查看哪一科

為什麼肺癌確診時,大多已進入第3期、甚至第4期?
無聲無息的早期肺癌,該如何達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目標?

定期做胸部X光,卻沒找到肺癌?

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提供院內同仁例行健康檢查,2013年首度針對45歲以上主治醫師及一級主管進行LDCT檢查,結果在300位受檢者中,有12位發現肺癌,明顯高於台灣肺癌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35.1例)。當然,從單一數據來解讀並不客觀,但這個數字仍然值得重視,我們也正在研究,期望進一步分析出背後的原因。

幸運的是,這次篩檢發現的大多是早期肺癌,手術治療效果佳;但在臨床上, 大部分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失去手術根治的機會。

為什麼肺癌難以早期發現?因為初期腫瘤太小,不影響周圍組織,通常沒有症狀;當出現咳血、聲音沙啞、呼吸會喘、肋膜積水、骨頭痠痛,甚至意識不清時, 通常已步入肺癌晚期,如果等到有症狀再就醫,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那麼,有篩檢早期肺癌的方法嗎?

門診中常聽到這樣的反應:「怎麼可能是肺癌?我半年前做胸部X光檢查明明沒有異常!」 研究證實,定期胸部X光檢查無法降低肺癌5年死亡率,因為敏感度較差,要大於2公分的腫瘤才能被X光偵測到,這時可能為第3期肺癌,已有轉移風險。更大的問題是,許多人會因為傳統健檢必備的胸部X光檢查「無異常」結果,而對肺癌掉以輕心。

腫瘤指數癌胚抗原(CEA)僅適合追蹤

腫瘤指數升高不一定等於癌症,指數正常也不代表體內沒有癌細胞,比較適合曾經罹癌的人做為追蹤病情變化的參考。

癌胚抗原(CEA)若高於5ng/ml 表示罹癌比率升高,但通常要等到中、後期肺癌,指數才會上升;同時,CEA並非肺癌專利,其他癌症,如大腸癌、胃癌、乳癌、胰臟癌等,CEA也會上升。

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最佳篩檢工具

LDCT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能找到0.3公分的極微小腫瘤,可比X光提早5至10年發現肺癌,所以經篩檢確診肺癌的,大多是幸運的早期肺癌。而1公分的早期肺腺癌,透過胸腔鏡微創手術就能100%根治。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年統計,將53,454位患者分成胸部X光及LDCT檢查兩組,經過7年多的追蹤發現,LDCT增加了40%的正確診斷率,更減少20%肺癌死亡率。而以台大楊泮池教授主導,針對不抽菸、家族三等親內有肺癌者的研究為例,在已收案的1萬人中,經LDCT檢查且手術後證實有肺癌的超過200人,其中超過90%以上是第一期。

和其他昂貴的正子掃描、核磁共振等醫學影像檢查相比,自費約需4到6千元的LDCT,檢查前不必禁食、不用顯影劑、做一次只要5分鐘,輻射劑量低,約1.5mSv(最新儀器可低至0.5mSv)約為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1/6到1/10,接近照一次標準正面及側面胸部X光的13到22倍,而台灣每年背景輻射① 平均約為1.6mSv。

隨著空汙、肺癌議題的持續發酵,愈來愈多人指名要做LDCT檢查,許多醫院、健檢中心也將LDCT列入常規檢查項目。但是,每個人都該做LDCT檢查嗎?

如果你長期抽菸、直系親屬有肺癌,或處於高危險環境,以癌症發生高風險年齡平均55到65歲之間來看,可以往前推10歲,也就是45歲開始檢查;

擔心空汙或其他環境因素影響(例如:你是機車族、住在空汙嚴重區域),40歲檢查也不算太早。但即使不菸不酒、沒有家族史,也不保證沒有肺癌風險,為求心安,建議可在40到45歲間做一次LDCT檢查。

然而,這項檢查在醫界也有不同意見。統計顯示,高達1/3的人檢查後發現有肺結節,其中只有1%到2%被診斷為肺癌,所以,推廣LDCT是否導致過度診斷、過度治療的問題?

建立正確篩檢態度

在做LDCT檢查前,要先了解:大部分的肺結節不是肺癌。我自己就有3顆肺結節,已持續追蹤超過10年。

肺結節可能來自過去發炎、感染留下的痕跡,絕大多數是假警報,重點是如何準確判讀檢查影響,綜合結節大小、外形、位置及個人家族史、是否抽菸等狀況來判斷,並擬定正確追蹤或治療計畫。

目前醫界尚未形成共識,尤其是台灣推行健保,看病方便,有些醫院採績效制,傾向鼓勵病人看診、開刀,可能開10個0.3公分結節只發現一個肺癌,新聞報導就寫上:「0.3公分也可能是肺癌!」的恐嚇式標題,讓檢查出小結節的民眾憂慮不安,倉促決定動不必要的手術。 所以,面對「發現肺結節」,我的建議是:

肺部檢查看哪一科

圖片來源:《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PM2.5、霧霾威脅下,口罩族的求生指南》

責任編輯:歐陽蓉
核稿編輯:呂宇真

標籤:
  • 肺癌
  • 空汙
  • 陳晉興
  • 陳保中
  • 胸部X光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0)

  • 列印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