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導管 檢查

心 導管 檢查

檢查目的

  • 能確定心臟及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生位置;使疾病的診斷更精準,使病人得到正確的醫治。
  • 可清楚了解疾病對心臟構造功能影響的程度。
  • 可在心臟手術前,得到精確、詳細的資料,使手術更成功。
  • 更能夠清楚了解冠狀動脈問題。

檢查前注意事項

  • 填寫同意書。
  • 檢查前可能需要抽血檢驗及做心電圖。
  • 需要時,會打點滴或放置一個留置針頭,臨時需要時可用。
  • 需要時,檢查前會剃除雙側腹股溝 ( 鼠蹊部 )的毛髮。
  • 聽醫師指示,檢查前有時需要禁食 ( 包含食物及水 ),至少 4 小時。
  • 檢查當天需換穿手術衣 ( 要正穿 )。
  • 檢查前不宜化妝、不必穿內衣褲,身上若有假牙、隱形眼鏡、義肢、金錢、飾物則須暫時取下。此外請勿擦口紅及指甲油,以便評估血液循環狀況。
  • 由於檢查中不能移動身體,故請您在至心導管室檢查前,先排空膀胱。
  • 護理人員會為您準備看護墊,墊在您臀部下方,當檢查中感到尿漲,您即可安心解尿。
  • 於少數情況下,若您於手術平躺過程中感到解尿困難,醫師可能會為您導尿。

檢查過程

  • 護理人員會協助您移至檢查台上,請您依指示擺放好適當的位置平躺,不宜自行翻身或移動,以避免摔傷等無預期風險。
  • 醫師會先在您的腹股溝或手臂手腕作皮膚消毒,若您感到皮膚灼熱或刺痛,請告訴醫護人員,切勿伸手觸摸,以避免感染等風險。

檢查後注意事項

  • 由股動靜脈 ( 鼠蹊 ) 接受檢查者:
  • 插入導管作為檢查的部位一定要伸直、勿彎曲,身體其它部位則可以自由活動。導管完全移除後需用 2 公斤砂袋加壓止血 6 ~ 8 小時、平躺 12 小時,目的為使內部血管能完全癒合,防止出血及血腫產生。於臥床期間,請勿下床。
  • 密集的監測生命微象:包括血壓、脈搏、及檢查部位的皮膚溫度、足背動脈搏動是否對稱或消失。需注意局部是否有腫脹、疼痛、出血等。
  • 可利用床上便盆或包尿布如廁;如果無法解出來,可由醫護人員協助導尿。
  • 由橈骨動脈 ( 手 ) 接受檢查者:
  • 插入導管作為檢查的部位,會以 2 層布膠加壓止血。
  • 經過短暫的臥床休息後,沒有不舒服情形,即可下床活動。
  • 檢查後,插入導管檢查的手腕,在 3 天內請勿用力、勿提重物、勿內彎或作扭毛巾動作,以防止內部血管再度出血而腫脹。
  • 密集的監測生命徵象:包括血壓、脈搏、及檢查部位有無出血、皮膚溫度、顏色變化。
  • 穿刺傷口需保持清潔乾燥,勿直接以水淋濕,直至傷口癒合,以預防感染。

請您留意下列事項

  • 檢查後就可以吃東西,並且要多喝水,以幫助顯影劑排出,但水份限制者除外。
  • 您在做完心導管檢查後,如果有出現下列情形,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胸口悶、胸口痛、呼吸不順、及檢查部位的傷口有濕熱感、出血、疼痛、末梢皮膚冰冷、刺麻等

可能產生的合併症

  • 診斷性心導管發生死亡併發症的機率小於 0.001,若是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則死亡率則小於 0.01。
  • 合併症與病人病情嚴重度有關,包括有:藥物過敏、局部傷口出血及血腫、心律不整、低血壓、心絞痛、休克、急性腎衰竭、急性肺水腫、冠狀動脈剝離、血管痙攣、急性心肌梗塞、血管或心臟破裂、中風及死亡。

製作單位:內科部心臟血管系 編碼:HE-T2016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4) 22052121 分機 231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暨體系院所

什麼是心導管檢查

預約掛號:我想掛心臟血管內科解決相關症狀

心導管全名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它的名稱可以大概了解是以管子的方式進入心血管系統內進行,從外而內侵入人體的治療方式,會先由周邊的動脈(如手腕的橈動脈或大腿的股動脈)選定一個適合的位置,伸入一條軟管沿著動脈血管逆流而上回到心臟直接去看心臟的冠狀動脈是否有異常或狹窄。雖然光看管子要在血管裡走感覺很恐怖,但實際上除了一開始打麻醉藥和管子進入這兩個時間點之外都是沒感覺的,傷口僅針孔大小。

心導管手術和檢查,有什麼不同?

基本上兩個是屬於一樣的東西,心導管治療嚴格上來說分類不算是手術,而是跟手術相比較微創侵入性治療,所以民眾要注意自己保險的給付條目是否有包含到心導管。

心導管檢查流程

心導管一開始前面約30分鐘是屬於檢查的部分,去確定是否冠狀動脈是真的有異常或狹窄,檢查完之後發現有異常就會接著治療,沒有的話則結束心導管,是一項檢查與治療兼具的術式。

心導管檢查與治療如何進行

檢查發現異常,如果血管狹窄超過一定限度之後就會使用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去將狹窄的血管做撐開擴張處理,依照每一條冠狀動脈重要性不同,視情況狹窄超過50%-70%,醫師專業判斷處理;當冠狀動脈血管已經打通,但醫師判定可能有再狹窄或血管內皮剝離的風險,則會使用動脈血管支架對病灶部分進行補強處理,原理上像是把阻塞的隧道挖通之後架鋼架避免其再度坍方。

心 導管 檢查

心導管檢查費用

心導管的耗材眾多,主要部分包含檢查管、氣球導管、支架、其他藥品和針筒等小耗材等,大部分的費用都由健保支出,民眾僅需要負擔自負額的部分;而冠狀動脈支架則依照病患的病況和影像結果,符合健保給付規範則可給付,至於一些高度複雜病變血管所需要的器材部分則是病患需要全額負擔,實際花費依各患者症狀,阻塞程度有所不同,須由醫院評估。

心導管手術多久可以出院

檢查時間約30分鐘,治療時間則依病患血管的病變程度從數十分鐘到五六個小時以上皆有可能。住院時間也是看病患是否為急性狹窄或高複雜病變的血管,慢性低複雜度的病患通常第一晚住院做術前檢查,第二天白天做檢查晚上術後觀察,第三天早上出院;反之急性狹窄或高複雜病變的血管病灶處理完之後需要多住院幾天觀察後續狀況到較穩定的狀態才能出院。

心導管檢查會有哪些風險

風險視病患血管狀況而定,當本身免疫力較低、健康狀況較差,風險就越高,但這類病患(如急性心肌梗塞)更需要心導管來治療,風險例如在顯影冠狀動脈時所用的顯影劑對於腎臟不好的病患來說容易造成腎功能下降;病況危急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可能在處理過程中發生需要急救的狀況。

心導管手術後的保健與注意事項

不管心導管前後,平常要注意造成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膽固醇),和抽菸等,血壓平日可以在家裡自行監測,血糖和血脂則可以定期至醫療院所追蹤。 至於已經做過心導管在後續治療的病患則是不要再去多吃一些俗稱有「通血路」效果的保健食品,以免跟目前在使用的藥物造成交互作用。

心 導管 檢查

概述

心脏导管插入术是指将一根细软管(导管)通过血管引导到心脏的医疗程序,用以诊断或治疗某些心脏状况,如动脉堵塞或心律不齐。心脏导管插入术为医生提供有关心肌、心脏瓣膜和心脏血管的重要信息。

在心脏导管插入术期间,医生可能会完成不同的心脏检查、提供治疗,或者取出一块心脏组织进行检查。心脏导管插入术也可用于某些心脏病的治疗(如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

在心脏导管插入术过程中,您通常处于清醒状态,但医生会使用药物来帮助您放松。心脏导管插入术的恢复时间短,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比较低。

产品与服务

  • Assortment of Health Products from Mayo Clinic Store
  • 书籍:《妙佑医疗国际家庭健康手册》第 5 版
  • 简报:妙佑医疗国际卫生来信 — 数字版

目的

心脏导管插入术是一种用于诊断或治疗各种心脏问题的常见手术。例如,如果您有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胸部疼痛(心绞痛)或心脏瓣膜问题等状况,医生可能会推荐此手术。

心脏导管插入术可在以下疾病的诊断或治疗期间进行:

  • 冠状动脉疾病
  • 先天性心脏病
  • 心力衰竭
  • 心脏瓣膜病
  • 微血管心脏病

在心脏导管插入术期间,医生可以:

  • 明确可能导致胸部疼痛的血管狭窄或阻塞部位(血管造影)
  • 测量心脏不同部位的压力和含氧量(血液动力学评估)
  • 查看心脏泵血情况(右心室或左心室造影)
  • 进行心脏组织取样(活检)
  • 诊断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问题(先天性心脏缺陷)
  • 诊断心脏瓣膜病
  • 检查血管是否有血栓

心脏导管插入术可与其他心脏手术同时进行,例如:

  • 扩张狭窄的动脉(血管成形术),伴或不伴支架置入术
  • 用冷能或热能治疗心律不齐(心脏消融术)
  • 封堵心脏中的孔洞并修复其他先天性心脏缺陷
  • 扩张狭窄的心脏瓣膜(球囊瓣膜成形术)
  • 修复或置换心脏瓣膜(心脏瓣膜手术)

更多信息

  • 在 Mayo Clinic 治疗
  • 三尖瓣下移畸形
  • 三尖瓣反流
  • 主动脉瓣反流
  • 主动脉瓣狭窄
  • 主动脉缩窄
  • 二尖瓣反流
  • 二尖瓣狭窄
  • 二尖瓣疾病
  • 二尖瓣脱垂
  • 儿童先天性心脏缺陷
  • 冠状动脉疾病
  • 动脉导管未闭(PDA)
  • 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 大动脉转位
  •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 室间隔缺损(VSD)
  • 室间隔缺损型肺动脉闭锁
  • 心源性休克
  • 心肌炎
  • 心肌病
  • 心脏杂音
  • 心脏疾病
  • 心脏病发作
  • 心脏肥大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 房室管缺损
  • 房扑
  • 房间隔缺损(ASD)
  • 扩张型心肌病
  • 法洛四联症
  • 肥厚型心肌病
  • 肺动脉瓣狭窄
  • 肺动脉闭锁
  • 肺水肿
  • 肺高压
  • 艾森曼格综合征

风险

和大多数涉及心脏和血管的手术一样,心脏导管插入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如此,但重大并发症较为罕见。

心脏导管插入术可能带来以下风险:

  • 出血
  • 血凝块
  • 瘀青
  • 冠状动脉、心脏或导管插入部位受到损伤
  • 心脏病发作
  • 感染
  • 心律不齐(心律失常)
  • 肾损伤
  • 卒中
  • 对造影剂或药物的过敏反应

如果已经怀孕或正在备孕,请在心脏导管插入术前告知医生。

如何进行准备

如果医生建议进行心脏导管插入术,则您需要为手术做些准备。

  • 在检查前至少六小时内避免进食和饮水,或者遵照医生的指示。胃里有食物或液体会增加因麻醉引发并发症的风险。向医生或护士咨询是否可以用少量的水送服药物。如果您患有糖尿病,请向医护人员咨询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用药指导。术后不久一般就可以进食和饮水。
  • 如果您在服用血液稀释剂,请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停服血液稀释剂药物,如华法林(Jantoven)、阿司匹林、阿哌沙班(Eliquis)、达比加群(Pradaxa)和利伐沙班(Xarelto)。
  • 如果您在服用糖尿病药物,请告知医生。有些心脏导管插入术使用的特定染色剂会增加一些糖尿病药物引发副作用的风险,包括二甲双胍。
  • 检查时带上您服用的所有药物和补充剂。最好带上原装药瓶,以便医生了解药物的准确剂量。

可能出现的情况

术前

在进行心脏导管插入术前,医生可能会检测血压和脉搏。还可能要求您去卫生间排空膀胱。

您可能需要取下假牙和首饰,尤其是项链,因为这些物品可能会干扰心脏成图质量。

医生会将粘性贴片(电极)放在胸部,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监测您的心跳。

护士或技术员可能会在插管部位剃毛发备皮。

术中

心脏导管插入术通常在医院内配有特殊 X 线和影像学仪器的房间中进行。就像手术室一样,心脏导管插入术室也是无菌环境。

在手术开始前,专科医生会将一根 IV 管插入您的前臂或手部,并注射镇静剂来帮您放松。但是,手术所需的镇静剂量取决于您的健康状况和您接受手术的原因。您可能完全清醒或轻度镇静,或者也可能被给予全身麻醉(完全无意识)。

在心脏导管插入术期间,医生通常会将一根或多根导管插入腹股沟、手腕和颈部的血管(具体取决于接受手术的原因)中,并将其引至心脏。

在待插入导管的区域处于麻木状态后,造一个小切口以进入血管。医生会先向切口内插入塑料鞘管,以便插入导管。

接下来的操作,取决于您接受心脏导管插入术的原因。心脏导管插入术常用于:

  •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进行此项检查以评估您通向心脏的动脉的阻塞情况时,医生需要通过导管注入染色剂,并拍摄心脏动脉的 X 线图像。染色剂有助于让血管在 X 线图像上更清晰地显示。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时,通常先将导管插入腹股沟或手腕处的动脉。
  • 心脏消融术。在此手术中,医生利用热能或冷能在心脏中制造微小的疤痕,以阻断异常电信号并恢复正常心跳。
  • 右心导管术。此手术用于检测右心处的血压和血流情况。医生会将导管插入颈部或腹股沟处的静脉。导管内有特殊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心脏内的血压和血流情况。
  • 球囊血管成形术,伴有或不伴有支架置入术。此手术用于扩张心脏内部或附近的狭窄动脉。在此手术中,导管会插入手腕或腹股沟处的血管内。

    医生将导管引导至狭窄动脉。然后,将较小的球囊导管沿软导管插入并送到狭窄区域,之后充盈球囊,从而扩张狭窄的动脉。医生通常还会在狭窄区域置入网状线圈支架,以保持动脉通畅。

  • 心脏活检。如果医生需要采集心脏组织样本(活检),通常从颈部的静脉插入导管。较为少见的情况下,会从腹股沟插入导管。利用带有小颚状尖端的导管,从心脏内壁夹取一小块组织样本。
  • 修复先天性心脏缺陷。如果医生要封堵心脏中的孔洞,如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则需要将导管同时插入腹股沟和颈部的动脉和静脉中。然后,将一个装置插入心脏来封堵孔洞。
  • 球囊瓣膜成形术。此手术用于扩张狭窄的心脏瓣膜。导管的放置取决于心脏瓣膜问题的具体类型。引导导管通过瓣口,然后充盈球囊以扩张瓣膜,使其更容易打开。
  • 心脏瓣膜置换术。导管用于在心脏中植入人工瓣膜,以置换狭窄的心脏瓣膜。例如,一种称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手术使用导管来置换有缺陷的心脏主动脉瓣。

如果您在进行心脏导管插入术时处于清醒状态,医生可能会在整个手术期间要求您深呼吸、屏住呼吸、咳嗽或变换手臂的摆放姿势。手术台有时可能会倾斜,但会有安全带将您固定在手术台上。

送入导管时不会有疼痛感,也不会使您感到导管在体内移动。如果有任何不适,请告知医生或护士。

术后

术后您可能需要在恢复室休息几个小时,直到镇静剂的药效消退。

离开恢复室后,您通常将被转到普通病房或门诊观察室。撤除导管后,技师或护士将对插入部位进行按压。如果导管放置区域是在腹股沟,术后可能需要平躺数小时,以避免严重出血并促使动脉愈合。

需要住院多久取决于您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插入导管的原因。

插入导管的区域可能会持续疼痛几天。如果插入区域或附近有任何出血、新发或加剧的肿胀或疼痛,请告诉医生。

结果

如果医生是通过心脏导管插入术来诊断心脏状况,医生会向您解释结果。

如果医生在心脏导管插入术期间发现阻塞,医生可能立即对阻塞进行治疗,无论是否植入支架,这样您就无需再进行一次导管插入术。医生应当在术前与您讨论是否存在这种可能。

临床试验

探索 Mayo Clinic 的研究 测试新的治疗、干预与检查方法,旨在预防、检测、治疗或控制这种疾病。

在 Mayo Clinic 治疗

Oct. 15, 2021

  1.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http://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cardiovascular-disorders/cardiovascular-tests-and-procedures/cardiac-catheterization. Accessed Sept. 6, 2021.
  2.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topics/cardiac-catheterization. Accessed Sept. 6, 2021.
  3.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heart-attack/diagnosing-a-heart-attack/cardiac-catheterization. Accessed Sept. 6, 2021.
  4. Jameson JL, et al., eds. Diagnos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th ed. McGraw Hill; 2018. https://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 Accessed Sept. 9, 2021.
  5. Bonow RO, et al., ed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In: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11th ed. Elsevier; 2019. https://www.clinicalkey.com. Accessed Sept. 17, 2021.
  6. Fuster V, et al., ed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cardiac angiography, and coronary blood flow and pressure measurements. In: Hurst's the Heart. 14th ed. McGraw Hill; 2017. https://accessmedicine.mhmedical.com. Accessed Sept. 8, 2021.
  7. Office of Patient Education. Preparing for you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or heart rhythm procedure. Mayo Clinic; 2020.
  8. Braswell Pickering EA. Allscripts EPSi. Mayo Clinic. August 10, 2021.
  9. Office of Patient Education. About you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Mayo Clinic; 2021.
  10. Mankad SV, et al. 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implantation in degenerated bioprosthetic valv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2018; doi:10.1016/j.echo.2018.03.008.
  11. AskMayoExper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Mayo Clinic; 2020.
  12. Noseworthy PA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Feb. 5, 2021.
  13. Calkins H, et al. 2017 HRS/EHRA/ECAS/APHRS/SOLAECE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atheter and surgical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ace. 2018; doi:10.1093/europace/eux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