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 狀 紅斑 性 狼瘡

盤 狀 紅斑 性 狼瘡

盤 狀 紅斑 性 狼瘡

目錄

  • 1 疾病名稱
  • 2 疾病概述
  • 3 疾病特點
  • 4 疾病分類
  • 5 症状體征
  • 6 診斷檢查
  • 7 疾病治療
  • 8 食療方法
  • 9 安全提示
    • 9.1 盤狀紅斑狼瘡的飲食療法
  • 10 參考
  • 11 健康問答網關於盤狀紅斑狼瘡的相關提問

疾病名稱

盤狀紅斑狼瘡

疾病概述

盤狀紅斑狼瘡(DLE)為慢性複發性疾病,是紅斑狼瘡的一種,主要侵犯皮膚,其特徵是有界限清楚的紅色斑塊(紅斑),毛囊栓塞,鱗屑,毛細血管擴張以及皮膚萎縮等。病因不清。女性多見,30歲左右發病率最高。

疾病特點

開始時,活動性損害為紅斑狀圓形鱗屑性丘疹,直徑5~10mm,伴有毛囊栓塞。皮損好發於雙頰的突起部位,鼻樑,頭皮和外耳道,可持續存在或反覆數年。皮損可波及軀幹上部和四肢伸側。光敏感多見,表現為光照射過皮膚的片狀損害。粘膜受累可十分突出,尤其是口腔潰瘍。未經治療的DLE皮損漸漸向外擴展,皮損中央區出現萎縮。殘留的瘢痕不會收縮。用力剝離鱗屑,可見到鱗屑上有刺狀突起,栓在擴張毛囊口內,稱為"地毯圖釘"。頭部有廣泛的脫髮,並有永久性瘢痕形成。

儘管本病通常局限於皮膚,但仍有近10%患者最終出現不同程度的全身表現,一般不嚴重,可能僅僅表現為抗核抗體陽性。白細胞減少以及輕微暫時的全身表現(如關節痛)常見。僅少數DLE病人發生慢性滑囊炎,別無其他"全身性"表現。

疾病分類

免疫科

症状體征

1.檢查唇紅部有紅斑、鱗屑、萎縮、糜爛、退色或色素沉著,病損有延及皮膚。

2.口內粘膜有紅斑、糜爛、萎縮,周圍有呈放射狀排列的白色短紋。

3.檢查面頰部有蝶形紅斑、鱗屑、角質栓、色素減退或萎縮。

診斷檢查

口腔頜面部表現應注意:

1.檢查唇紅部有無紅斑、鱗屑、萎縮、糜爛、退色或色素沉著,病損有無延及皮膚。

2.口內粘膜有無紅斑、糜爛、萎縮,周圍有無呈放射狀排列的白色短紋。

3.檢查面頰部有無蝶形紅斑、鱗屑、角質栓、色素減退或萎縮。

疾病治療

應早期治療,以防永久性萎縮。必須盡量減少在陽光或紫外線下暴露,外出時應採用防紫外線措施。

局部塗擦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軟膏或霜劑每日~4次,常可使小皮損消退;如0.1%或0.5%醋酸去炎松,0.025%或0.2%氟氫松,0.05%丙酮縮氟氫羥龍(flurandrenolide),0.1%戊酸倍他米松或0.05%倍他米松雙丙酸鹽等。後者可能療效最好,對頑固性皮損,用丙酮縮氟氫羥龍塑料帶封包療法常可奏效。對於個別頑固斑塊,可皮內注射0.1%醋酸炎松混懸液,但常能導致繼發性皮膚萎縮.應避免過量使用外用激素。

抗瘧藥(如羥氯喹200mg/d),治療本病非常有效。對耐藥病例需要較大劑量(400mg/d)或聯合用藥(如羥氯喹200mg/d與阿的平50~100mg/d並用),治療需數月到數年。

食療方法

有效治療盤狀紅斑狼瘡的食療方如下有:

熟地、山萸肉炖鴨肉配方: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 、鴨肉80克。

製法:將鴨肉洗淨切塊,同藥材一起加水適量放入炖盅內,隔水炖3小時,食用。

功效:熟地性味甘溫入肝腎經,有滋陰養血功能,治胃陰不足;山萸肉性甘咸性平、有滋陰養胃之功能。本食療方適用於肝腎陰虛型之盤狀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急性複發型、久病陰虛或激素用藥過久合併脾腫大,肝功腎功損害者。

人蔘、北芪炖乳鴿配方:紅參10克。北芪30克 。乳鴿1隻(50克 )。

製法:將乳鴿宰殺去毛、內臟切塊。北芪加水煮沸後約10分鐘,然後與人蔘乳鴿共放入炖盅內,隔水炖3小時,調味後吃肉飲湯。

功效:紅參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治陽氣虛弱,脾胃氣虛;北芪性味甘溫,入脾、肺經,補氣昇陽,止汗、利尿;乳鴿性味甘咸、平,補肝、腎、益氣血,治久病體弱、氣血虛虧。本食療方對脾腎陽虛型久病虛弱或有狼瘡腎炎患者有效。洋參女貞子炖鵪鶉原料:洋參10克、女貞子30克、鵪鶉1隻。

製法:宰殺鵪鶉去毛、內臟,與藥材一起加水適量放入炖盅、隔水炖3小時、吃肉飲湯。

功效:西洋參味甘苦涼補氣;女貞子性味甘苦入肝腎經、有養陰補腎作用;鵪鶉性味甘平可補中益氣;本食療方滋陰補腎氣,對久病陰虛火旺氣短乏力者有效。

安全提示

1、紅斑性狼瘡患者,宜吃性涼清淡的瓜果蔬菜,忌吃辛辣溫熱刺激性食物,忌吃煎炸炒爆、香燥傷陰助火的食物。

2、腎陰不足、陰虛生內熱者,宜吃具有養陰清熱、滋腎降火作用的食物,同樣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溫燥傷陰食品,忌吃煙與酒。

3、紅斑性狼瘡病人還宜選食青菜、薺菜、胡蘿卜、山藥、茼蒿、黃芽菜、蕹菜、莧菜、地瓜、瓠子、番茄、蓴菜、菜瓜、藕、苤藍、百合、芋頭、馬鈴薯、黑木耳、銀耳、赤小豆、慈姑、牛奶、茶葉、草莓、蘋果、橘子、柿子、無花果、枇杷、香蕉、山楂、蜆肉、蛙肉、牡蠣肉、烏魚、鯽魚、鰱魚、青魚、西洋參、沙參、生地黃、冬蟲夏草等。

盤狀紅斑狼瘡的飲食療法

盤狀紅斑狼瘡患者每日需要營養均衡的飲食,動物實驗表明,魚油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益,但並不是每個患者都能接受。平時飲食要加強營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給予優質蛋白、低脂肪、低鹽、低糖、高鈣飲食。忌食海鮮及辛辣食品等刺激食物為宜。

平時所我們所吃的食物依其食性有溫、清、平三大類。狼瘡病人以陰虛內熱多見,,故食物應以清補、平補為主,而對部分脾腎兩虛和氣血兩虧的患者可以應用溫補、平補為主。

清補的食物有鴨、甲魚、烏龜、甘蔗、生梨、生藕、銀耳、西瓜、冬瓜、香椿、慈姑、百合等;

平補的食物有高梁、山藥、大米、小米、毛豆、赤豆、白扁豆、橄欖、白果、蓮子、花生、芝麻、鴿子、雞蛋、豬肉、兔肉等。

溫補食物有狗、牛、鵝、雞、羊、馬、牛奶、乳製品、胡桃肉、桂圓肉、甜橙、栗子、桃、海蝦、大蔥、芥菜、大蒜、韭菜等。

盤狀紅斑狼瘡的飲食療法如:

大蒜炖黑魚;大蒜100-150克,黑魚400克,黑魚除腸雜,大蒜剝去皮,放炖鍋內加適量的水,隔水炖熟服,不加調料,有健脾利水消腫作用.適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見四肢浮腫,面色少華,納少便溏,小便短少者.

淮杞芪炖甲魚:淮山30克,枸杞子20克,黃芪50克,甲魚1隻(250克左右),宰殺甲魚去除內臟切塊,與藥材共同放入炖盅內,加水適量,食鹽少許.隔水炖熟服用.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氣陰兩傷型之久病體虛,心悸氣短,神疲肢軟,心煩失眠者有效.

黃芪天冬炖烏雞:黃芪60克,麥門冬20克,烏雞100克.將烏雞宰殺退毛去除內臟切塊,與藥材共放入一炖盅內隔水炖兩三個小時.用於心煩少眠,咽干口噪,乾咳,大便乾結者.

盤狀紅斑狼瘡的自我判斷依據

1.自我感覺有無乏力、易疲勞。正常情況下,病人如出現較之平時容易疲勞,經休息後沒有明顯改善,就應想到病情活動可能。

2.關節(如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書、踝關節等)疼痛、紅腫,可伴晨僵或有關節積液。

3.新出現的皮疹(如頰部紅斑、盤狀紅斑、凍瘡樣皮損、多形性紅斑樣皮損、血管炎性皮膚病變、甲周紅斑等)或原有皮疹加重。

4.無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尿頻尿急尿痛等感染情況存在下,不明原因的發熱或不明原因的血沉明顯增高。

5.新出現或經常發作的口腔或鼻部潰瘍。新出現的或經常發作的斑塊狀或瀰漫性脫髮。

6.胸膜炎症是盤狀紅斑狼瘡患者最常見的肺部病變。患者常主訴胸痛,隨呼吸運動或體位變換而加重。SLE的心臟病變中,以心包炎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胸骨後或心前區鈍痛,或尖銳性胸痛,隨呼吸、咳嗽或吞咽動作而加重,身體前傾時胸痛減輕。如果病程中出現以上情況,應去醫生處檢查。

7.若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血小板、血色素低於正常水平或小便常規中出現尿蛋白、紅細胞,應考慮是否有疾病活動。

8.不明原因的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經過抗感染及對症處理後沒有好轉,應考慮到是否有狼瘡性胃腸道活動存在。

9.如果盤狀紅斑狼瘡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被控制感等思維障礙,輕躁狂、抑鬱等精神症状,意識障礙、定向力障礙、計算不能等器質性腦病症候群及嚴重而持續的頭痛、抽搐等,應考慮SLE的中樞表現,應及早就診。

總之,要全面地判斷了解自己病情的變化,定期去醫生處隨訪,配合醫生積極治療,這是盤狀紅斑狼瘡治療策略中很關鍵的一環。

參考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盤狀紅斑狼瘡

健康問答網關於盤狀紅斑狼瘡的相關提問

人體百科 - 皮膚皮膚病

皮膚

  • 表皮
  • 真皮
  • 皮下組織
  • 瘙癢
  • 皮膚科
  • 皮膚科疾病
  • 皮膚疾病中英文對照
  • 皮膚病醫院列表
  • 藥品列表
  • 外用皮膚科藥物
  • 皮膚科基本藥物
  • 《皮膚性病學》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皮膚病章節》

細菌性皮膚病

  • 膿皰瘡
  • 毛囊炎
  • 蜂窩織炎
  • 丹毒
  • 化膿性汗腺炎
  • 甲溝炎
  • 急性淋巴結炎
  • 面部膿皮病
  • 麻風
  • 皮膚結核
  • 皮膚炭疽
  • 類丹毒
  • 急性女陰潰瘍

病毒性皮膚病

  • 單純皰疹
  • 帶狀皰疹
  • 水痘
  • 水痘樣疹
  • 疣(尋常疣、跖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
  • 手足口病
  • 巨細胞病毒感染
  • 傳染性紅斑
  • 幼兒急疹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 麻疹
  • 風疹

皮膚真菌病

  • 頭癬
  • 體癬
  • 股癬
  • 手癬
  • 足癬
  • 甲癬
  • 花斑癬
  • 淺部真菌病
  • 念珠菌病
  • 深部真菌病(著色真菌病、孢子絲菌病)

皮炎、濕疹

  • 接觸性皮炎
  • 濕疹
  • 異位性皮炎
  • 藥物性皮炎

風團及紅斑

  • 蕁麻疹
  • 丘疹性蕁麻疹
  • 多形紅斑
  • 結節性紅斑
  • 痒疹
  • 汗皰疹

紅斑丘疹鱗屑

  • 銀屑病
  • 單純糠疹
  • 玫瑰糠疹
  • 扁平苔蘚
  • 紅皮病

瘙癢性皮膚病

  • 神經性皮炎
  • 瘙癢症
  • 慢性單純性苔蘚
  • 痒疹
  • 結節性痒疹

動物性皮膚病

  • 疥瘡
  • 蟎皮炎
  • 毛蟲皮炎
  • 隱翅蟲皮炎
  • 蝨病
  • 蟲螯傷或咬傷

結締組織病

  • 紅斑狼瘡
  • 皮肌炎
  • 乾燥症候群
  • 硬皮病(系統性硬皮病)
  •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大皰性皮膚病

  • 天皰瘡
  • 皰疹樣皮炎
  • 大皰性類天皰瘡
  • 掌跖膿皰病

營養與代謝障礙

  • 維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黃素缺乏病、煙酸缺乏症)
  • 腸病性肢端皮炎
  • 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性
  • 黃色瘤

物理性皮膚病

  • 晒傷(曬斑、多形性日光疹)
  • 熱激紅斑
  • 凍瘡
  • 夏季皮炎
  • 痱子
  • 浸漬足
  • 手足皸裂
  • 雞眼
  • 胼胝
  • 褥瘡
  • 放射性皮炎

色素障礙

  • 雀斑
  • 黃褐斑
  • 白癜風
  • 黑變病

血管性皮膚病

  • 過敏性紫癜
  • 結節性紅斑
  • 白塞症候群
  • 變應性皮膚血管炎
  • 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

皮脂腺、
汗腺病、毛髮病

  • 痤瘡
  • 酒渣鼻
  • 皮脂溢出症
  • 脂溢性皮炎
  • 臭汗症
  • 斑禿
  • 禿髮
  • 白髮
  • 多汗症
  • 臭汗症

皮膚腫瘤

良性皮膚腫瘤

  • 色素痣
  • 皮脂腺痣
  • 先天性血管瘤
  • 瘢痕疙瘩
  • 脂溢性角化病
  • 汗管瘤
  • 粟丘疹
  • 皮膚纖維瘤

癌前期皮膚病

  • 日光性角化病
  • 黏膜白斑

惡性皮膚腫瘤

  • 鮑恩病(皮膚原位癌)
  • 濕疹樣癌(Paget病)
  • 基底細胞癌
  • 鱗狀細胞癌
  • 蕈樣肉芽腫
  • 惡性黑素瘤

遺傳性皮膚病

  • 魚鱗病
  • 毛髮苔蘚
  • 掌跖角化病
  • 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 家族性良性天皰瘡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