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天堂 遇見 的 五 個人 心得

在 天堂 遇見 的 五 個人 心得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有人問我在中學時代印象最深刻的課外書籍是什麼,那一定是「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本書告訴我一個生命能怎麼影響其他生命,拓展了我的價值觀,讓我能以更成熟的態度看待人生。

      這本書是在說,一個二戰時期受傷的老人,死後在天堂遇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個人。作者說:「人生,是一段用生命碰觸其他生命的時光。與你相遇,其他生命再也不一樣。遇見他們,你才真的活過。」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可能有人會因為我們而幸福,也可能有人因為我們發生悲劇。我們都是別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有了我們,他們的生命才算完整。同樣的,我們也因為其他人,人生擁有了意義。

      書裡的主角叫做艾迪,他和他的父親都在一座遊樂園裡工作一輩子,兩人都是園裡的維修工。艾迪八十幾歲時遊樂設施發生意外,他為了要救一個小女孩而慘死在遊樂設施底下。死前,他感覺自己握住了一雙柔軟的手,然後就上了天堂,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救到那個女孩。

      艾迪在天堂遇到的第一個人是一個藍膚人。他因為年幼的艾迪的一個無心之過而出車禍死去。藍膚人說,艾迪在天堂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會教他一個功課。他告訴艾迪:「所有的生命都是交錯的。死亡不僅是帶走了某一個人,死亡也與另一個人擦身而過。」我想,這就是前人所說的:「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殺人,但一個小小的行為卻可能成為別人的死因。今天別人因我們而死,隔天可能就換我們為別人而死。生命就是如此的一消一長。

      艾迪遇到的第二個人是他在二戰打仗時認識的小隊長。當時他們在菲律賓被敵人俘虜,半年後逃了出來,因為太過憤怒,所以把整座無人的村落燒個精光。臨走前艾迪突然在火堆裡看到一團小小的影子在掙扎,於是他走向火場打算救出那個人,但他的同伴都沒看到影子,那時艾迪如果再靠近可能會被燒死,於是小隊長朝艾迪的腳開了一槍,艾迪從此變成跛腳人士,人也變的封閉;而小隊長因為誤踩地雷,在菲律賓撒手人寰。當小隊長告訴艾迪是他開的槍,艾迪十分憤怒,他恨小隊長毀了他的腿和人生,但他最後還是原諒小隊長,因為小隊長付出的比他多太多。小隊長告訴他:「有時候,你犧牲了某個珍貴的東西,並不代表你真的失去它,你不過是把他傳遞給了另一個人。」我想,犧牲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吧。

      艾迪遇見的第三個人叫做露比,他完全不認識露比,但露比告訴他為什麼他的父親會去世。有天,他父親的朋友喝醉了,想要非禮他的母親。被他父親發現後便逃了出去,卻不小心跌進海裡。於是他父親跳進海裡使勁把他的朋友拉上岸,最後他父親染上肺炎而死。露比告訴艾迪:「境界更高的忠誠,是人與人對彼此的忠誠。」世上因為有背叛的可怕,所以忠誠才顯得更難能可貴。我確信,人是會為了忠誠而死的。

      艾迪遇見的第四個人是他最愛的妻子,她在四十七歲時就得癌症去世,艾迪承認他生她的氣,因為她太早離去。她告訴艾迪:「人生總會結束。愛,沒有終點。」誓約相伴一生是需要多大的愛與勇氣,即使有一個人先走,愛情依舊存在,只是形式變了罷了。等到哪天,兩人在天堂相遇,依然能隨歌起舞。

      艾迪遇見的最後一個人是菲律賓的小女孩塔拉。塔拉說當初就是艾迪用火把她活活燒死。艾迪聽完崩潰了,他覺得自己活該受一輩子的苦。他也說了他一直想說的話,他覺得自己這輩子沒有盡心盡力,他根本不該活著。但塔拉卻說他應該活著,因為有他維修遊樂器材,小孩子才能安全的玩樂。於是,艾迪終於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塔拉也告訴艾迪,他在臨死前搶救的那個女孩平安的活了下來。而他在上天堂前摸到的那雙柔軟的手,就是小女孩的手,是小女孩把她平安的帶到天堂的。我知道,一個生命會誕生一定有他的意義;但我不知道死去也是有意義的。原來,一個人死去也可能牽動許多人。

或許我們會像艾迪一樣,對自己的人生不滿足,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但這本書告訴我,我們人生的每個環節都有許多人等待、守護著我們,我們也會成為別人的守護者,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它的使命,不可能沒有意義。就是因為他們都完全付出了自己,每一個人才得以擁有完整的人生。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 潘美靜讀後感

遠處的天堂別有一番天地,這個天堂不在雲端而是在人間,一個充滿愛的世界。故事的開頭的第一篇就寫著「結局」。畢業典禮常常會聽到師長說:「畢業是結束,也是開始。」學習的階段是如此,戀愛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但是人們卻只有在回首過去的時候才會心有所感。提得起,放得下,是最好的開始和結局。

當人們的心始終放不下過去,一直繞著過去在悔恨、抱怨,心胸就會因此而越來越狹隘,越無法接收新的想法和事情。當心中只有報復,生活就會化成一種無法解凍的冷漠,沒有幸福,沒有愛。害怕改變、害怕失去是人之常情,失去似乎就代表著不再擁有。在天堂遇見了五個人,他對生命的態度才有了改變,他了解到他的失去不再是失去,而是愛的延續,這個觀念是這本書中一個非常新穎的想法。沒有錯,當我們失去某樣東西時,總是讓我們心痛不已,然而,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只是從一個人身上換到另一個身上,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並沒有什麼差別,人們又何必斤斤計較甚至因小失大呢?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才是重點,一再的尋找已失去的事物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我們的失去是他人的獲得,我們的獲得也正是他人的失去。「自己的生命一直有別人的生命,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每個人都是那麼的重要,無可取代。在書的封底寫了兩句話「當你不在乎失去的時候,你才真正愛著;當你完全付出自己,你才真正活著。」這兩句話所說的,超脫了實際上的生和死,當一個人的死去對另一個人造成影響,就不算是真的死亡;相反的,如果活得很哀怨、很痛苦,跟死亡也就沒有什麼差別的。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影響了別人,也讓別人影響了我們,常常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我們可以讓旁人痛苦或快樂,雖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各自的人生,然而在無形中卻又和其它人的命運相互交纏。看完這本書之後,讓我更加體認到,無心即是有意,日常生活裡,舉手投足間,我們都可以對別人更好,對別人更體貼,畢竟,一個小小的動作都有可能去改變任何一件事,也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多多關心社會上每一個角落的人,為整個社會貢獻自己的心力,當付出回到自己身上,不論認識不認識,都應該有愛的相互聯繫,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拉他人一把,因為「陌生人,是你遲早會認識的家人。」

在「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這本書中,作者透過想像,引領讀者去省思人一生的價值、人生的糾葛,在看似陌生的人與人之間,其實有著冥冥之中的關連,藉由這樣的啟示,讓人懂得更加珍惜緣分,並用心去生活。在回顧過往中,有遇過心愛的人與事、有不願再想起的痛苦與錯誤,但儘管我們是多麼珍惜與憎恨,依然無法選擇。人生最可惜的是它不能重來,但可喜的也是它不必重來,因為它不能重來,所以我們不必再一次承擔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與難堪。

所以,那些親愛的人與事,在我們的心中才能更顯珍貴。在這書中所透露的訊息,我們發現在自我觀念之下的「對」不見得是「對」,「錯誤」也不全然是錯誤。人無心之下會犯錯,但卻也往往透過另一種模式去做一種彌補,或許,我們的存在,是因為有另一個人的犧牲;或許,我們的存在,是為了去創造其他人存在的意義。
走在生命旅途中,豈止只遇見五個人,但真正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確實不多,書本中的主人翁,所遇見的五個人有些甚至對他們沒有印象,不知道他們曾經存在,我想這就是奧妙之處,也讓讀者更想進一步探究彼此的關係,似乎自始至終都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卻有著不可承受也不可解釋的因緣,很特別不是嗎?有人因我的出現而生命劃下句點,也有人等待我豐富他們的生命,或者是說每個我遇見的人事物,都是要讓我的生命旅程更五彩繽紛、多采多姿的,我的存在有更大的意義,我可以創造更高的個人價值,我可以做的一定比我現在做的多更多,秉持這樣的信念去用心過生活,此時此刻我就在天堂!

點閱率: 4%

201004/26張貼者潘 美靜分類1-B
精選文章標籤982得獎作品
優選作品

在 天堂 遇見 的 五 個人 心得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故事中的主角艾迪一生都窩在海邊的遊樂園中當維修工,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直到有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命,來到天堂後遇見了五個人,來回答他此生的疑惑。

我們都會有失落、低潮,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候;而這本書就是要藉由艾迪的故事來訴說,每個人活著都是有其意義的,都一定被別人喜愛著。(很正面的一本書)

(以下心得有雷,慎入)

先從故事想表達的寓意來討論:

作者Mitch Albom在這個故事中構思了一個天堂設定:每個人死後,會遇到五個人,來解答這個人一生的疑惑。

艾迪遇到的第一個人是「藍膚人」,有次他開車時為了閃躲跑到路上的艾迪(年幼時)而間接喪命。他要教艾迪的是,世上的事情是環環相扣的,有人死掉時,那也會有人逃過一劫,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犧牲。

大自然的生命是如此,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是其他生物飽餐一頓的機會;但人類的生命就沒辦法那麼簡單來談論了。

艾迪遇到的第二個人是「小隊長」,有次他們在菲律賓作戰被俘虜(這段故事還蠻有趣的),逃脫之後,因為艾迪要衝進火場救人,被小隊長從後方用槍射擊,傷了一條腿而從此瘸著。

小隊長要教艾迪的是「犧牲」,小隊長一個人打先鋒探路,被炸彈炸死,但救了後方一車隊友的性命,這是用一個人的犧牲,換取整個小隊的生存。再來,小隊長開槍射擊艾迪,是以為他神智不清(要衝進大火之中),為了保全他性命而傷了他一條腿,這也是一種犧牲。 

世上鮮少有十全十美的事,所以才需要選擇與犧牲。

艾迪遇到的第三個人是「老婦人露比」,她是艾迪與他老爸工作了一輩子的地方「露比碼頭」的老闆娘。她要教導艾迪的課題是「寬恕」。

艾迪的老爸對他總是不苟言笑、嚴苛,老婦人要讓艾迪了解,在艾迪不知道的事件中,他老爸是一個能寬恕朋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也希望艾迪能寬恕父親對他造成的傷害。

這一段不好發揮,寬恕果然是個很難的議題。 

艾迪遇到的第四個人是他老婆「瑪格麗特」,她要教艾迪的是「愛」。逝去的愛,依然是愛。

故事到這急速縮減,愛要「放手」果然是比寬恕還要困難的議題。

艾迪遇到的第五個人「小女孩塔拉」,她是在菲律賓被艾迪放火燒死的女孩(那不是幻覺),她要教艾迪的是「每個人活著都有它的意義」。

這段故事跟前面三個人比起來一整個很不協調的少,看來要說出「每一個人活著的意義」是最難的議題呀。

五個故事,五種人生會遇到的課題:瞭解到人無法獨立活著,瞭解到犧牲是為了更大的利益,瞭解到唯有寬恕才是解決事情最好的辦法,瞭解到放手的愛也是一種愛,瞭解到每個人活著都有它的意義。就是這本書想告訴大家的。  

如果有一天,當你的朋友遭遇不幸,他身邊所愛的那個人(不管是親人、愛人,還是朋友)逝去時;那或許您可以考慮推薦這本書給他看。(這當然不是詛咒,每個人都會有面臨所愛的人死去的那一天,差別只在有些來的早,有些來的晚)  

這本書會告訴他:每個人的逝去都是有意義的,都是為了其他人活下去而犧牲。

接著,若從寫作技巧來觀看這本書,這本書的寫作技巧很高超。

雖然這個故事應該99%以上的內容是虛構的,但一開始作者先告訴你一兩句他叔叔艾迪的事,接著花了很多的篇幅去描述艾迪死前一小時的事,這可以讓讀者產生情感。說得白話一點,如果作者一開始就直接寫艾迪的事故,然後他在天堂遇到了這五個人;那觀眾還不夠認識艾迪這個人,會有種事不關己的旁觀感。寫作技巧厲害的書,會讓讀者有融入感,感覺這個主角好像就活在讀者的身邊一般。

艾迪會遇到五個人,可以把整個故事先分成五段。每一段的故事都包涵了:艾迪某年的生日情景、現在(艾迪發生事故現場)的處理進度、艾迪遇到了誰、這個人給了艾迪什麼功課。這種寫作技巧的好處是,讀者較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缺點是不容易連結的好;這本書在前三個故事中處理的都很好,先鋪陳、再串連起來。

天堂是什麼樣子呢?作者用了大量豐富的色彩來形容(這一點我會覺得有像《蘇西的世界》),每個人會記住他此生中最快樂的景象,在天堂中再次呈現。

除此之外,對於遊樂園的興起與衰弱也有不少描述。

最後,附上書中覺得不錯的內容:

.所有父母都會傷害子女。這是沒辦法的事。年少歲月好比最純淨光滑的玻璃,凡是為了拿取它而造成的傷害,它照單全收。有些父母在玻璃上抹了髒污,有些造成裂縫,有些則是把子女的童年徹底摔成銳利的小碎片,無法修補。p.146

.即使父親的行為舉止糟糕透頂,做兒子的人還是會崇拜自己的父親。(省略)一個少年在還不懂得忠於上帝或全心愛一個女人之前,他會先效忠自己的父親,效忠到愚蠢的地步,甚至到難以解釋的程度。p.148

我很喜歡用玻璃來形容孩子所接收的事物一樣。中國好像較習慣用水缸來形容,父母的每個作為就像往水缸裡面倒入各種染料,孩子總是全盤接收。

等他們年紀更大,還會有來自於老師,來自於同儕,來自於社會的影響;但童年會奠定一個大體的方向。

親子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書中的例子,光「忽視」就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了:吝於關注,羞於誇獎。

此外還有遷怒與暴力(自己的不順遂,怪罪是兒子亂花錢而毆打他們);這在現代的家庭中其實也很常出現。

【書籍資訊】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作者:Mitch Albom(米奇.艾爾邦)

譯者:栗筱雯

出版:2004年10月27日【大塊文化】

在 天堂 遇見 的 五 個人 心得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Mitch Albom

在 天堂 遇見 的 五 個人 心得

米奇.艾爾邦的這本著作也有翻拍成同名電影《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內容簡介】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
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作者簡介】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著有《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暢銷全球數百萬冊。為報紙撰寫專欄,主持廣播節目,並且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

現與妻子住在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

作者還有幾本書都是性質類似的,喜歡的朋友也可以找找: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心得)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心得)

.《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 A True Story

.《再給我一天》For One More Day(心得)

謝謝觀賞。

如果您覺得寫得不錯,或是對您有幫助,請別客氣的留下回應或點個讚。 

也歡迎各位朋友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 

延伸閱讀

.所有的讀書心得請點分類:讀書心得(只列標題)

.這些年還有什麼好書:闕小豪的推薦書籍名單 2000~2004

.Facebook 轉貼連結技巧

.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闕小豪 on Google+

Advertisements

在 天堂 遇見 的 五 個人 心得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