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omie 中文

营多面(印尼语:Indomie)创立于1970年,是由印尼最大的食品公司营多食品(Indofood CBP)所生产的速食面品牌,Indofood亦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面制造商之一,销售遍及全球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

营多面
Indomie 中文
产品类型速食面
生产商Indofood
国家/地区
Indomie 中文
 
印度尼西亚
建立1972
目标市场全球
口号Flavor, Favoured by the World
网站indomie.com.tw

简介编辑

营多面有非常多的产品线,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营多炒面(Mi Goreng),在香港则命名为营多捞面,同时也有营多汤面系列。品牌誔生初期以畅销的鸡肉风味为首创。1983年推出营多经典印尼炒面,销售地点包括量贩店、超市及各地亚洲商店。

口味编辑

  • 国民款系列炒面(单包)
    • 印尼炒面
    • 辣味炒面
    • 辣味牛肉风味炒面
    • 辣味牛肋风味炒面
    • 沙嗲炒面
  • 国民款系列汤面(单包)
    • 青柠牛肉风味汤面
    • 咖哩鸡风味汤面
    • 香葱鸡风味汤面
    • 特色鸡风味汤面
  • 重量杯炒面(杯面)
    • 经典印尼炒面
  • 珍馔系列(袋装)台湾限定版
    • 珍馔系列印尼极品炒面
    • 珍馔系列蒜香极品炒面
    • 珍馔系列酱香极品炒面-鸡肉风味

事件编辑

  • 2010年10月台北县卫生局在东南亚商店查到营多面样本,其内附的酱油包,含有用于化妆品的禁用防腐剂“对羟苯甲酸甲酯”,而面条、调味包及辣椒亦含过量防腐剂“苯甲酸”,不符合台湾法规规范,产品已全面回收下架,暂停出售。

参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 Indomie营多面台湾官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ndofood总公司官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9-01-30 2020-12-03 bookmark_border

Indomie 中文

泡麵晉升國民主食

講到奈及利亞料理,除了傳統的非洲「喬勒夫飯」(jollof rice)、用辣醬烹煮魚、肉類和菠菜的菜餚「efo riro」,或是非洲芒果濃湯「ogbono」以外,也別忘了對奈及利亞人來說很重要的主食:泡麵。

麵條就是Indomie

根據統計,奈及利亞擁有世界上第 12大麵條市場,奈及利亞人每年會吃掉 17億6,000份麵條。如果問奈及利亞人「麵條」這個單字要怎麼講,可能很多人都會給出「Indomie」這個答案。

「Indomie」(中文正式譯名為「營多麵」)是來自印尼的泡麵品牌,Indomie自從 1988年出口到奈及利亞後,儼然成為不少奈及利亞人心中的家鄉味。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阿德亞米(Daniel Adeyemi)就是其中一例,他在國外生活期間只要來一碗Indomie就能回憶起家鄉味。「在奈及利亞,幾乎每個人都知道Indomie,」他說:「我認為 60-80%的奈及利亞人都吃過Indomie……很多人都喜歡這個牌子,也很喜歡他們的商品和麵條本身。」

「Indomie(在奈及利亞)已經逐漸取代麵條這個單字了。」

Indomie 中文

別說泡麵  根本不常吃麵

說起Indomie是如何打進奈及利亞人餐桌的,則和新加坡Tolaram集團的負責人瓦斯瓦尼(Mohan Vaswani)有關。

瓦斯瓦尼在 1988年代帶著兩大箱Indomie來到奈及利亞,但當時的人不僅沒看過泡麵,更大的問題是奈及利亞人根本就不習慣吃麵。

泡麵比較健康?

瓦斯瓦尼厲害之處就在於,他成功說服了奈及利亞人Indomie是和米飯、豆子、蕃薯、麵包一樣的主食,而且Indomie可能還比其他澱粉類食物更健康。

這是Indomie在奈及利亞打出的廣告詞「給媽媽方便」(Mama Do Good)。這支廣告講的是有了Indomie,奈及利亞媽媽就能快速煮好一頓餐,輕鬆帶小孩。

忙碌媽媽的最佳選擇

再加上瓦斯瓦尼正好遇上奈及利亞人口爆炸性成長,在 50年內奈及利亞人口幾乎翻了一倍,這意味著奈及利亞人口變得越來越年輕,一名媽媽可能要帶 5、6個孩子,非常忙碌。

因此Indomie在這個時間點打出的廣告可說正中奈及利亞人的需求——畢竟只要有Indomie,奈及利亞媽媽就能輕鬆煮好一大鍋泡麵,一次餵飽所有的孩子。

Indomie 中文

是點心,也是正餐

阿德亞米說,Indomie正好介在點心和正餐之間,再加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和歌曲,Indomie在品牌行銷上做的努力,讓奈及利亞人愛死Indomie。

在這支廣告當中,三個小朋友跑去雜貨店買Indomie,但老闆給的不是Indomie,讓這群小朋友當場認出老闆給錯了,並和雜貨店老闆說Indomie和他牌不一樣,只要吃了就知道Indomie有多特別。

奈及利亞版「科學麵」

阿德亞米會這麼說,也和奈及利亞人的Indomie吃法有關。除了按照Indomie包裝上的介紹,加水泡開再加入調味包拌炒一下之外,當地人也會將Indomie加入洋蔥、雞蛋、大蒜、蕃茄或花生醬拌炒,再搭配豆子一起吃。

如果是小朋友的話,放學後買一包Indomie直接壓碎再灑上一點調味粉,就是下課後最方便的零食。

這是Indomie配上涼拌沙拉、大蒜和薑的奈及利亞版Indomie吃法。

還有像一次煮兩包不同口味的Indomie,再配上一支雞腿就是奈及利亞人的一餐。

如果將Indomie配上雞蛋,就能做成煎餅當點心吃。

Indomie在奈及利亞還有推出Indomie Relish版本。

Indomie 中文

南部人更愛Indomie

目前Indomie在奈及利亞設有 3家工廠,每天共生產 800萬包Indomie。

Tolaram集團CEO夏爾瑪(Pawan Sharma)表示,雖然奈及利亞北部地區的人口較多,但南部地區的Indomie銷量比北部地區還要好,他指出Indomie在奈及利亞的人均消費量為 1.7公斤,但如果把南部和北部分開來看,南部其實有 2.2公斤,北部只有 1公斤。

可能北部人買不起

夏爾瑪認為,奈及利亞南北差異可能和收入有關。一包Indomie在奈及利亞賣 54奈及利亞奈拉(折台幣約 4.6元),但這個金額對於北部人來說負擔不起,所以北部人比較會去買義大利麵、咖哩或其他傳統食物。

Indomie 中文

以為Indomie來自非洲

話說回來,雖然Indomie在奈及利亞如此成功,卻很少奈及利亞人知道「Indomie」來自印尼,也很少人注意到「Indomie」這個單字其實就是印尼「Indonesia」接上「麵」(mie,印尼文音同台語的「麵」)。

印尼貿易部長呂有恩(Enggartiasto Lukita)就曾說:「奈及利亞有 10間Indomie工廠」、「所以他們(奈及利亞人)聲稱Indomie是從非洲來的。」

只要好吃就好

阿德亞米推測,這可能是新加坡Tolaram集團引進Indomie時,刻意和印尼保持距離,這樣才不會讓奈及利亞人覺得這是外國食物。

阿德亞米接著說到:「我認為奈及利亞人並不在乎(Indomie是哪來的),奈及利亞人只想要吃好吃的東西,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上線時間:2019/01/30
增修時間:2019/01/31  修正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