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諮商 準備

心理 諮商 準備

第一次心理諮商前,我可以做什麼準備?

作者:洪敬倫 醫師

    其實我們都知道,決定接受心理諮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這個選擇帶有幾個重要的意義:(1) 不論是身心失調,人際關係糾結,壓力不堪負荷,你確確實實地認知到自己出狀況了,(2) 不管問題在誰身上,你決定從自已出發,開始了解與處理,(3) 即使你知道要真正相信人並不容易,你願意信任一個素未謀面的諮商師,試著讓他或她真正認識你,進而陪伴你,幫助你。

    我們想要先為你鼓掌,也希望你為自己拍拍手。願意面對自己的心理困擾,並允許專業人員進入你的私人世界,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不論結果是什麼,你將會獲得一個全新的體驗,一段截然不同於日常生活的關係。在第一次諮商前,你可以什麼都不做,只要準時赴約即可。如果你凡事習慣做點準備,以下的三個態度與五種練習,或許可以供你參考。

進入諮商的三個態度

心理諮商有獨特的步調與運作方式,可能與你的期待不盡相同。試著抱持以下三個態度,或許能得到更多收穫。

  • 請嘗試開放地表達自己,也給諮商關係一點時間:諮商室是一個極度私密的空間,除了少數攸關人身安全的例外,你的諮商師負有完全保密的責任。因此,請試著開放地表達自己,你的心理有你的運作規則,無關任何社會或道德判斷。諮商師不是老師,更不是警察或法官,不用擔心她會評價或糾正你。然而,諮商關係就如同任何人際關係,都需要時間培養,也難免會經歷一些誤解與波折,請給彼此一點磨合的時間。
  • 「快速解決方案」常常不存在:人們常因為一個明顯的壓力事件進入諮商,然而,這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或者是整體系統問題的表現。例如一位孩子開始拒學,除了個人的性格特質,常常是與同學相處的困難,父母教養的風格,以及老師與校方處理拒學的策略,種種因素交織累積而成的結果。我們無法期待幾次諮商後,孩子就會心甘情願的上學去。
  • 諮商師通常不會幫你做決定:面對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常期待諮商師能直接「告訴我怎麼做就好了」。然而,進入諮商前人們通常已聽過各式各樣的建議,就是因為作用有其極限,才會尋求專業協助。 諮商師一方面會更全面地了解問題,一方面會陪伴你探索各種可能性,但只有你能為自己做出決定,並承擔責任。

諮商前可以嘗試五種練習

每個人的心理困擾都是融合個人特質,生命歷程與近期壓力的結果,當你進到諮商室就坐後,可能會感覺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以下五種練習能幫助你整理自己,蒐集素材,或許可以選擇合適的項目嘗試一下。

  • 開始寫日記:寫日記是整理自己感覺與思考的好方法。你不需要像寫作文一樣講求通順完整,可以天馬行空,把腦中浮現各種畫面與詞彙都記錄下來,不管有多不合理。慢慢地,你就會對自己的心理世界越來越熟悉。
  • 把夢記下來:我們所認識的自己多半停留在意識層面,心靈世界有一大部分屬於潛意識掌管,裡面的慾望與情感我們自己並不熟悉,甚至還會矢口否認。然而,夢境常常會揭露這些隱藏的內容,如果能把夢記下來與諮商師分享,會很有幫助。請記得在床邊準備紙筆,從夢中醒來的第一時間就要立刻把它記錄下來,否則幾分鐘之內,你就會忘個精光!
  • 回顧你的童年生活:兒童期是形塑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時期,許多眼前的困擾都可以在兒童發展階段找到相關的線索,也可能會發現解決關鍵。不妨花一點時間回想一下你的童年生活:你在哪裡長大?誰是你的主要照顧者?你父母當時的關係如何?你在幼兒園的經驗如何?小學呢?你是哪種類型的小孩?跟同學的相處如何?
  • 開始問自己:「我最重視的是什麼?」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常不知不覺地遺忘了自己的目標與需求。靜下心來思考,如果你最重視的是家人,你給他們的時間夠嗎?如果你最在乎的是自我成長,你是否把學習時間排進行事曆中?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諮商師就能更有效率地幫助你。
  • 蒐集別人對你的看法:別人眼中的你,與你對自己的認識,其間差距常會令你感到吃驚。邀請你信任的親人與朋友談談他們所認識的你,感受一下,這是你呈現給這個世界的面貌,哪些特質被你刻意隱藏起來了?什麼感受你從來不敢對人表達?這些都是可以好好跟諮商師分享的材料。

作者:林靜君

「應該要去諮商嗎?」

「諮商會有用嗎?」

「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了,有人會懂嗎?」

「我去諮商,別人會不會認為我頭殼壞了?」

「要去心理諮商之前,要先做什麼準備嗎?」

………………………………………………………………………………………………………………………………….

這時候已經擁有勇氣

處於諮商心理師這個治療者位置,常在會談過程之中聽到個案分享當初是如何來到心靈診所,期間的心情與思考又是什麼。我聽到從起心動念到真的付諸行動,歷經3、5年時間的人大有人在。

總不由得由衷感佩坐在眼前的人,因為我知道當下能夠兩人能夠在診療室內同在,來談者在內心裡已經跋涉過千山萬水,早已經歷過內在反覆質疑、煎熬於不安,度過先問過自己十萬個為什麼?還是無法有確定答案的折騰。

我懂這樣的忐忑不安的心情,不是基於同理心,而是要成為一位治療者,必要先有被治療的經驗。我自己走過這樣一遭,躊躇於遲遲無法下決定,要敞開自己把最脆弱、無助、憤怒、憂傷、黑暗的部分掏出,實在是太難、恐懼太深沉了。

因此,當來談者一開始提到自己受挫覺得自己一無所有,茫然無從的時候,我總會提醒對方,能夠步入診所感應門的人,可以確定的是此人一定擁有無比的勇氣。

諮商前要做的準備

所以,當您在問「心理諮商前,我應該做什麼準備?」這個問題時,表示您已經有勇氣準備好要探索自己的內在深處,這時候要做的事情是,要善用這股勇氣,不要再找藉口逃避。最簡單的回覆:

諮商前最需要做好的準備是,準時把自己帶到心理師面前。

除此之外,您還可以先做好三大項目的準備:

一、 整理自己面臨到的問題

心情一團亂不知道如何著手,順著下列的3個步驟可以幫助您:

1. 問自己「我怎麼了?」

先很直覺的把想到的狀況寫下來,可以是單一事件,可以是感覺,可以式反應。例如失眠、愛生氣、想到爸爸就會發抖、覺得自己人緣差……。不需要有邏輯,用直覺把能夠想到的關鍵字紀錄下來。

2. 把前述整理出的關鍵字,再看哪一些您特別有感覺。把特別有感覺的部分標註下來。

3. 透過第1.與第2.整理,您會自己的狀況會更能聚焦,它們有可能概約大類別例如下列所示:

■ 情緒困擾

■ 人際關係

■ 自我探索

■ 原生家庭創傷

■ 伴侶關係

■ 溝通技巧

■ 職業發展議題

■ 身心失調

■ 自信不足

■ 生活壓力

■ 親子問題

二、 找到一位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心理諮商能否達成療效其中一項重要關鍵因素是「關係的建立」,您要交託的也許是藏了一輩子的秘密,也許是您自己都不願意面對的困境,因此,您要找一位自己願意相信的治療者。

每位心理師的特質和專長都有差異,有的人擅長關係的問題,有的人對於原生家庭創傷特別有經驗。如果您不知道要如何找心理師,前述第一大點整理出的關鍵字,就可以拿來運用,看有哪些心理師的專長符合您的需要,從這些名單中做出選擇。

如果您真的不知道如何選擇,可先讓診所幫您媒合心理師,先由該心理師為您進行評估。在台灣領有證照的心理師都經過嚴格的訓練過程,他們會竭盡所能,以您的福祉為考量,為您轉介至合適的心理師。

選擇您的心理師這個過程,決定權取決於您。

二、 想一想,期待透過諮商到什麼效果

因為痛苦有時會把其他的感覺遮蔽住,會讓人覺得期待是奢望,在諮商之前想過這個問題的好處是,會讓您更感到踏實些、有希望感些,而且預先思考這問題, 等於開始直面自己議題,把對效果的期待帶來可讓會談更容易聚焦。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怎麼辦?

沒關係!聽到「你想要透過諮商達到什麼效果?目標是什麼?」在診療室時,回答「我也不知道」的人比例可能遠高於您的想像。所以,如果您只是覺得自己需要找人聊聊,無法說出您要什麼,沒有關係!有時候我們連自己是怎麼了都不見得清楚,要說目標太為難。

「只是想找個人聊聊」、「想讓自己不那麼難受」、「我想要改變現況,但不知道怎麼做?」等等,想到什麼都可以提出來。「提升關係品質、改善人際關係、療癒原生家庭創傷、增加溝通技巧、調適壓力……」,想到的就是提出來,想不到也不用緊張,在諮商的不同階段,心理師會與您共同討論探索方向。


最初上傳時間:2021-07-04


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最新文章

【治療相關】底下的細目:【關於治療】 人格議題 肥胖問題 自殺問題 安眠藥專論 物質濫用


杏語心靈花園圖書館正在整建中,尚未全面開放,您要收尋的文章經過核對,發現尚未收錄在新的杏語心靈花園裡頭。暫時且陳列於此。資料內容均不變。
一旦本文收錄進杏語心靈花園,將自動跳轉到新的頁面,諸多不便,尚請見諒。

心理 諮商 準備

我需要做的準備:

心理諮詢會安排在預約的固定時段進行,所以請預留足夠時間。亦請定期及依時進行諮詢,以保障諮詢進度和效果。

進行線上諮詢前,等一等建議您在開始前下載相應的視頻軟件(如:ZOOM),並安排通暢的網絡環境,保障諮詢的流暢度。此外,尋找一個安靜、私密和安全的環境和治療師諮詢也能是讓您覺得安心的重要因素。


我需要做的心理準備:

除了放輕鬆準時出現在視頻外,您還可以作出以下心理準備:

1. 反思對諮詢的期望和目標

第一次諮詢中,治療師一般會為您作出基礎評估。為了幫助治療師能對您的問題和困擾有更具體的理解,您可以在接受心理諮詢前,嘗試先了解自己尋求心理諮詢的原因和對諮詢的期望。這樣能夠讓治療師更快速和準確地設立諮詢目標,增加諮詢的成效。

以下的問題將能引導您尋找問題和認識自己:

  • 您最近在生活上經歷到甚麼的困擾?(範疇包括:成長背景、家庭、工作、人際關係等)
  • 這些困擾多大程度上負面影響您的情緒、想法和行為?
  • 您期望透過諮詢得到甚麼或解決什麼問題?您期望哪方面的問題或症狀得到改善?

或許您在回憶的過程會使您情緒起伏,一開始您可能會感到不習慣或困難,甚至覺得難以啓齒,這都是正常的情況,您不必感到焦慮。如果您對上述問題沒有清晰的答案也是可以的,在諮詢期間,治療師會透過問答和您一起整理您正在面對的情況,這也是諮詢的其中一個目的。因此,您不需要對上述問題有很詳盡的答案,問題只是為了讓您有一個粗略的目標。在諮詢期間,您也可因應自己的步伐向治療師適當地作出分享,表達自己的疑問,和治療師一同討論和訂立諮詢的目標。

2. 真實地表達自己

治療師會以非批判的態度去了解您,對您的不同情緒,包括擔心、質疑、緊張也會表達接納和歡迎。治療師也會歡迎您討論自己對諮詢的真實感受,包括對治療師的失望或不滿等,好讓雙方作出協調,甚至是在覺得確實不能繼續諮詢的時候提供建議。因此,等一等鼓勵您和治療師表達您的真實情緒,因為無論正面負面也能有效推進諮詢進展。選擇隱瞞和逃避問題能夠在當刻讓您感到安全,但變相難以讓治療師真正了解您,並提供協助。


想了解及後的諮詢階段,請查閱「諮詢預期會有什麼進展階段?」。

心理諮商師 如何準備?

希望我可以藉由繼續分享,之後準備諮商心理師考試的考生有更多可以參考的經驗,找到自己的讀書方法和方向。.
念書:連結知識、熟悉各種理論脈絡.
寫筆記:練習把知識產出、串聯知識、組織理論架構.
選擇題考古:找出哪邊不熟、了解考試方向、練習考試的感覺.
申論題考古:組織資訊,練習把不會的題目也掰完!!.

心理諮商要說什麼?

只是聊聊就能解救痛苦?.
關鍵一:如果你有一個具體的現實問題,希望快速找到解決之道.
關鍵二:如果你希望改善一個特定的症狀(如恐慌,憂鬱,強迫症).
關鍵三:如果你困擾的是人際關係.
關鍵四:如果你希望探索自己,認識自己為何會如此痛苦,迷惘?.

怎麼做心理諮商?

大部分的心理諮商相當注重語言,是一個講求科學驗證與資料蒐集的過程,所以多以談話的方式進行,通常是一個:「你說我聽」的過程,心理師說3成、聽7成,個案則相反。 強調心理師要先將自己的內在議題放在一旁,去同理並進入個案的世界,所說出口的話是為了幫助個案才說。

諮商真的有用嗎?

心理諮商就像保養品,把大腦外包處理再歸還 諮商有分個人和團體,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目的與療效。 個別諮商的步調較慢、較穩,主要是先將自己的議題處理好,再與別人建立關係,適合需要多一些安全感的人。 心理師會協助個案覺察過去的經驗怎麼影響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與人際習慣,討論如何進一步更好地照顧與安頓好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