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熱危害?

臺灣屬海島型氣候,又地處亞熱帶,夏季除高溫炎熱外亦常伴隨高濕度,營建工作者經常在戶外高溫下工作,高濕度使得汗水不易蒸發,影響身體對熱的調節功能,需適時作好防護措施,避免大量流汗造成脫水或更嚴重的健康影響。

依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常發生高溫的區域包括臺北盆地、中彰及雲嘉近山區、台南、高雄近山區、屏東地區、花東縱谷。氣象局每日下午 17 時依據觀測或預測發布隔日之高溫資訊,以縣市為單位,依據當日實際的高溫監測進行更新。「高溫」定義為地面最高氣溫上升至攝氏36度以上之現象,分黃、橙、紅燈3等級:黃燈是指氣溫達攝氏36度以上。橙燈指氣溫達攝氏 36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或氣溫達攝氏38度以上。然而紅燈是氣溫達攝氏38 度以上,且持續3天以上。如遇高溫燈號發布,應減少戶外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危害發生。

熱危害是指人體因熱環境導致健康之不良影響,高危險族群為熱調節出現障礙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病、內分泌失調、無汗症、曾罹患熱疾病、肥胖、幼童或高齡者,正在服用抗組織胺、利尿劑、三環抗憂鬱劑,或目前感冒、發燒、腹瀉等等,依據表現及體溫是否升高,可分為左列幾種疾病:

�����a�B���a�a�ϡA�ǥ~��Ű��B�۹���פ]���A�Y�A�[�W�u�@���Ҫ����ż��S�A��H�骺�N�©����|���@�ǵu���Ϊ������l�`�C�]�����ױq�ƪ��O��~�άO�u�t�@�~�Ϥ����Ū��u�@�A�F�Ѱ��Źﰷ�d���v�T�A�~�঳�Ī��w���γB�z�M�`���o�͡C

���H��B������Ҥ��A���骺���ո`����|�ҰʡA�g�Ѱ�¦�N�²v�����ɡA�W�[��g�����B���ǾɤΩI�l�D�B�ֽ����G���]�o�������H�ư��h�l�����A�Ǧ�������Ū����w�C���L�����ҷū׶W�L��ŮɡA��g�����K�L�ġA���Ҥ������Ϧӷ|�g�ѿ�g�i�J�餺�A�Ӭ۹�ë׼W�[�ɡA�Ʀ��������ĪG�]�|���C�A�Y�A�[�W�w���C�ʯf����Žո`�t�Ϊ��v�T�A��ʪ����e�f�N�e���o�͡C�����j�h�H���ﰪ�Ū��A�����}�N�O�����A�����e�f�٦������I�ܡB���j�ˡB�����ֵ����P���A���e�f�C���e�f�`������]�O�������Q�����ʥF�A�y����ʪ��g���h�p�Y�w�A�y����A��Ű��A�j�q�y���A���߹æR�Ʀܩ��g���C�H�U²���U�����e�f�G

������

�j�h�o�ͩ󰪷ťB�q�����}�����ҡA�ɭP�餺�ū׽ո`�t�Υ��F�ҭP�C�����餺�֤߷ūץi��40-42�סA�Y���ήɳB�z�h�|�ɭP���A�x�ǵ����n���x�ä[�ʪ��ˮ`�A�P���v��50%�C�������i�o�ͩ󰷱d���H���W�A���Y�O���ίv�����A�έD�A��A��t�A�o�N�ʯe�f�A������A�A�Φ������ʥֽ��f���ɫh��e���o�͡C�@���o�{�������A�����O�̭��n����ϱ��I�A�]�A���ܳ��D�B�A��h�窫�A�H������ֽ��Aݵ���H�F��j���n�������A�þ����e��C

���I��

��]���餺�����Φ�y�e�q�j�q�����A�q�`�O�]���j�q�y���ӥ��ήɸɥR�����ҭP�C�D�n�g�����«�B��z�B���ߡB�Y�h�B�Y�w�B�a�եB������ֽ��C���B�z�覡�����ܳ��D�B�Τj�q�ɥR�����A�q�`�Y�i��_�C

���j��

�]�L���P�٦ׯk�h�ʩ��z�A�`�o�ͩ�|�Ϥθ����C��]���g�Ѧ����y�����Q�����Y�ɪ��ɥR�A�]���u�n�����Q���ιq�ѽ���ɥR�A�N�i�H��_�C

������

�b���ų��Ҫ��[���ߤ��ʡA���ͷw�t�i�ө��ֺ٤��C�b���h��ʼ������f�g���ݩ�̻��L�C��]�D�n�������������ֽ��L����X�i�A�[����������G�W�n��U�b���A�]���ѵ���������y�q���C�A�����Y�w���g���C�����ֱ`�o�ͩ�s�i�H���|���A�����Ťu�@�A�]�����ݳ��`�ݭn���������w�̥i�_�~��q�ư��Ťu�@�C��Ϥ覡�q�`�u�n�N�w�̲��ܳ��D�B�����𮧧Y�i��_�C

�t�~�������S�󰪷ŧ@�~���ҡA���F����Ŧ��ޡB�I�l�B���g�B�٦װ��f�Υֽ��t�Υi��|���v�T�~�A�k�ʪ��ͨ|�O�]�i�����v�T�C���n�̾A�X��l�s�y�B�骺���ҬO32�סA�Y�Ӱ��ťi��|�v�T��l���ƶq�ά��ʤO�C

�b���ŤU�@�~���d�N�Y�O���@�ǯe�f�άO���馳���A���p�ɡA�Y�S�[�W���Ҧ]�������ܫh���i��|���W�z�غث�ʪ����d���D���͡C�]���w�����I���F�ﵽ�u�@���ҳ]�ƥ~�A�]�ݭn�����w�����d�޲z�ΰ��d�ˬd�C

「日頭赤炎炎,厝邊頭尾逗相扛」,最近30年內臺灣的平均氣溫以每10年上升0.18°C的速度在增加,夏季高溫更從以前的35、36°C到現在的37、38°C,2018年夏季7-8月,台北創下19天日最高溫達37°C的紀錄、2020年7月24日中央氣象局台北站測得39.7度,打破124年設站以來的高溫紀錄、另自2018年6月15日中央氣象局有高溫燈號上路以來,2021年3月30日是高溫燈號最早發布的一次。顯示臺灣高溫現象更加嚴峻,加上臺灣的當地氣候屬濕熱氣候型態,對於排汗系統的調節有更大的影響。俗話說的好:「預防勝於治療」,在這天氣越來炎熱的日子裡,民眾應具備對抗高溫的能力,除了保護自己,也要多關心家中親朋好友,尤其是被列為高危險族群的民眾。

誰是高危險族群?
其實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熱傷害,但其中又以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疾病患者、戶外工作者等為高危險族群。

嬰幼童:小朋友的成長階段一般分成新生兒期(1個月內)、嬰兒期(2個月-1歲)、幼兒期(1-3歲)、學齡前期(3-6歲)以及學齡期(6-12歲),隨著年齡越小發生熱傷害的機率越高,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系統的下視丘尚未發育完全,且因為身形較小、新陳代謝快速、體表水分的蒸散速度會讓出汗量較大,又加上3歲以下的寶寶對於「冷」的認知以及本能反應表達都還沒有完全,面對環境溫度的改變沒有自主能力,需要家長幫忙多加留意寶寶的情形。

65歲以上長者:年長者通常因為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下降,使得比較不容易排汗,導致身體的散熱效果不佳,有些老人家的行動比較不方便且有可能居住在鄉村等距離醫療場所較遠的地方,又加上年長者的保守觀念,遇到熱傷害導致身體不適的狀況,往往不願意及時就醫,這是特別需要注意的部分。

慢性疾病患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疾病、肺部疾病、代謝疾病與精神疾病患者,此類族群因為身體部分系統和器官已出現警訊,有可能會有自理能力不足的情形,一旦遇上高溫,有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是引發心臟衰竭。

戶外工作者:通常是指營建工人、農夫、體育選手、軍人等需要長期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工作的群眾,相對於其他職業,環境變化的影響性對於這些職業族群較大。

行動標語朗朗上口,熱傷害遠離你我
「你的小孩還在車上!」,天氣越來越熱,總有粗心或是貪圖一時方便的家長,把孩子「暫」放在車上,卻不知道悶熱的天氣使得汽車車廂內的溫度快速上升,舉例來說,車子在戶外超過30°C的高溫曝曬之下,緊閉車窗的車內溫度半小時內即可達到60°C,何況是夏日中午可能會達到37、38°C,尤其有些車主會貼車窗隔熱貼就能成功抵擋車裡外的溫度差,然深色的隔熱貼可能會導致小孩被遺留於車上時,即使發生身體不適想要對外求救時,也不易被路上的民眾發現。為此,美國女科學家凱倫.歐索瑞爾(Karen Osorio)與丈夫共同成立「索菲雅兒童安全基金會」,積極推動「後座包」運動(Bag in the Back),呼籲家長或照顧幼兒的人,在開車前,把提包、背包,或皮夾、錢包、電腦、手機、鞋子等重要的個人物品放在汽車後座,如此一來,抵達目的地時,會因為要拿那件重要物品,而記得帶著幼兒下車,每個小生命都是母親懷胎辛苦「十月」生下來的寶貝,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疏忽而造成憾事發生,得不償失。

「多一分關心,少一分擔心」,隨著兒女年紀的增長而去外地工作、各自組成家庭,臺灣有許多鄉村人口多半是年長者,且兒女並未同住,因此老人家的身體狀況就較難得知,年長者的作息通常會較成人早睡早起,有時天剛亮就會出門散步運動、買菜甚至是工作,回家時往往已太陽高掛,若是沒有注意好防曬或是遮陽,很容易在高溫情形之下中暑,建議年長者應該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若真必須要外出,請穿著透氣淺色衣著以保持身體涼爽,除了選擇陰涼處行走之外,也可以準備一個外出小包放陽傘、太陽眼鏡、遮陽帽、防曬霜、水壺和錢包以備不時之需,在路上行走時如果有身體不適狀況出現,應立即停止當下的活動至附近店家稍作休息和補充水分。若是家中有年長者的話,平時除了要關心年長者的身體狀況,也要了解家中老人平常去向,避免臨時有狀況卻沒有應對之策。

「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慢性病患者之所以需要特別注意是因為有很多慢性疾病與熱天氣都有相關性,比如說高血壓,高血壓的特徵在於周邊血管阻力升高,並伴有各種周邊循環變化,含血管平滑肌肥大和血管稀疏,而這些都會影響皮膚表層的血流量與速度,當這類患者進行運動時,更容易引發熱傷害。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表層血管的擴張能力較一般正常人要來的弱,這會減少散熱效果,若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的話,也可能影響出汗的反應,與周圍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有關。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臟病、心臟衰竭、腦血管疾病與周邊血管疾病等,患者容易因夏天氣溫高、易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等因素讓心臟的負擔變大,又加上夏天的排汗量較大,當身體的水分蒸發後體內的血液會較濃稠,此時可能會出現冠狀動脈或是腦血管堵塞甚至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如哮喘、慢性肺阻塞疾病、支氣管炎、肺炎、流感等較容易受到熱暴露,影響人體散熱效果。所以說,慢性病患外出活動時除了要評估活動的強度之外,也要更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為此,中央氣象局於107年6月15日起實行了高溫資訊,「高溫資訊」中的「高溫」定義為地面最高氣溫上升至攝氏 36 度以上之現象,依據觀測或預測之氣溫高低與延續情形,分黃燈、橙燈、紅燈 3 等級,以提供民眾可以藉由中央氣象局網站查詢每日高溫燈號,作為戶外活動的即時建議,如表一。

「日上三竿,時休一刻」,由於戶外工作者的工作性質,常常需要在直接日照之下從事較劇烈工作,為此,勞動部針對戶外工作場所有所規範,例如必須設置遮陽設備與提供足夠的飲用水,且使戶外工作者每小時休息15分鐘,另外,對於新進的員工也應該要有6天的適應期,若是身旁同事有出現任何異樣,也應該要上前主動關心。為了讓戶外工作者能夠即時了解高溫資訊,勞動部設置「戶外高氣溫作業場所勞動者資訊平台」,搭配WBGT指數(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和即時勞工熱危害與預警建議模組,依照工作地點的WBGT和工作的輕中重程度給出綠色、黃色、橘色以及紅色的等級預警,如表二。

然而這些保護勞工的規範並不適用於個人戶外工作者,例如:農夫,特別是在蔬果、水稻收穫與播種與插秧的夏季,農夫們為了抓準農作物熟成的最好時機,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採收完畢後賣給批發商,每日工作時間可能會因此延長,長時間暴露在太陽底下,再加上臺灣農夫為平均年齡62歲,屬於年長者族群,每年夏季高溫為農夫帶來的傷害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建議農夫族群在外出工作時千萬要記得定時補充水分且不要單獨出門,因為農夫們的工作環境範圍很大,若是真有身體不舒服的情況,較不容易被他人察覺,除此之外,身上最好攜帶可隨時與外聯繫的行動電話,另外在穿著上應該選擇透氣、吸水、排汗效果佳的淺色衣服和戴寬邊帽(如:斗笠),盡量避免日正當中進行負荷量較高的工作,維持工作和休息間的平衡,工作賺錢固然重要,但是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財富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