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是哪里的?

2011年中國大陸的微博曾興起一場「腥風血雨」的鹹甜豆腐腦之戰,大抵上豆花的版圖是北鹹南甜。擁甜派稱為「甜黨」、擁鹹派稱為「鹹黨」,口味各有偏好原是天經地義之事,沒想到甜鹹兩黨壁壘分明、水火不容,筆戰的評論總數竟超過16萬條。

有人還趁此在網路上發起了鹹甜豆花的投票,投票結果:51%的網友選擇鹹豆花、34%的網友選擇甜豆花,還有9%的網友堅持不僅要鹹的,還必須是辣的!

豆花是哪里的?

四川成都的麻辣豆花。

吃豆花可看出你是哪裡人?

我在四川成都吃過辣豆花,在福建漳州、安徽吃過鹹豆花,在港澳、新馬等地吃過甜豆花。臺灣人吃甜豆花,潮汕、港澳與新馬也吃甜豆花,不過雖同為甜豆花,卻有不同流派,一碗豆花端到你面前,第一步會怎麼做呢?有人回答「搗碎!」也有人回答「千萬別搗碎!」從這一步就能看出你來自何處,這是因為豆花在不同地方,便有不同的詮釋之故。

豆花是哪里的?

福建漳州阿君豆花的鹹豆花。

在臺灣、新馬、港澳的甜豆花多源自潮汕人之手,不過隨著時間演變,豆花體質地各不同。

廣告

以粗細來分——潮汕、臺灣、港澳、新馬。潮汕的豆花體像偏軟的碗粿,質地比較粗,臺灣居中,港澳、新馬最講究細滑。

先說臺灣,臺灣是搗碎派。豆花成了一款與紅豆湯、花生湯同等地位的「湯底」──以豆花糖水為底,再任選芋圓、粉圓、紅豆、綠豆等配料組合。如此一來,豆花退居配角,因為角色的改變而影響了它的吃法,逐漸變成要把豆花搗碎來吃,因為搗碎可使糖水、豆花與配料等比例混合,入口各料均足。(延伸閱讀:用時間慢火熬煮而成的豆花)

豆花是哪里的?

臺東成功豆花。

新馬港澳豆花還可以「玩」

新馬與港澳是千萬別搗碎派。傳統版只有豆花加糖水,不加其他配料,因此用吸吮而不搗碎的方式,去感受豆花細滑的質地是一種享受。而且不僅不搗碎,還可以玩,用瓷調羹撈豆花,看豆花在調羹間像絲綢般地滑動,還有把豆花放到調羹裡,看「懸崖邊」豆花垂墜不斷,彈力滿滿的樣子。

豆花是哪里的?

馬來西亞怡保的頂豐豆花,以最適合品嘗豆花的磁湯匙,「玩」一下廣東移民喜好的食物細滑感。

那麼潮汕豆花要不要搗碎?我觀察當地人多不搗碎,潮汕豆花體像偏軟的碗粿,你吃碗粿會搗碎嗎?

廣告

為什麼源自潮汕的豆花,到了新馬會產生質地的變化?我猜是受了廣東移民(或香港)的影響,廣東人對口感細滑有強烈的執著,絲襪奶茶要細滑、腸粉要細滑、河粉要細滑,連豆花也要細滑。

必須講究的舀豆花方法

我認識豆花是從豆花勺開始的。舀豆花是一個優雅的過程,豆花勺是獨一無二的平杓,豆花桶口窄又深,片豆花是斯文人的活兒,輕柔而緩慢,豆花軟綿綿的,不輕柔怎行?平勺沒個邊際,移動時要防止豆花跌落破碎,不緩慢怎行?

豆花是哪里的?

獨一無二的舀豆花平杓,攝於廣東汕頭李記老牌豆腐花。

我真正了解豆花的魅力是在馬來西亞,在那裏吃到了非常純粹的豆花,在當地豆花只吃熱的,就如同我幼時的童年記憶般溫熱燙口,它既保有中國潮汕一帶的純粹――只有糖與豆花,又保有廣東豆腐花質地細滑的特色。

品嚐豆花的首要重點,就是不能吃多。吃多是會飽的,反而成了一頓正餐。坊間的店家多半把豆花當作一款「湯底」,總要加東加西,干擾了豆花的純粹,若跟店家說什麼配料都不加,那店家自然再多舀幾瓢豆花放上,作為補償,然而份量多到超過比例,飽了就自然膩口,少了吃意猶未盡的樂趣。

廣告

豆花是哪里的?

馬來西亞怡保的奇峰豆花,提供「外送」至車上的有趣服務。

其次豆花不是咀嚼而是用吸吮的,用唇、用舌、用嘴去感受細滑的美好,因此豆花體的質地細滑就顯得重要。

另一方面,豆花的質地又不能過於單薄,那就不如去吃果凍,要能帶出黃豆飽滿的豆香才算合格。

第三,糖水也是重要關鍵,稠度足夠才能扒住豆花體,而且要帶有誘人的糖蜜香,我吃過一家豆漿專賣店所販售的豆花,豆花體或許真材實料,大概是為了健康因素,糖水稀薄、甜度不足,成為一碗災難豆花。

豆花吃熱較好的道理

為什麼傳統豆花吃熱比吃冷好?冰豆花往往是在熱豆花原有比例上加一勺冰,雖然吃起來涼快,卻會稀釋掉糖水的甜度。或許加多糖水可以拉回甜度,但這又會造成糖水量變多。糖水與豆花份量要拿捏,吃完豆花的同時,糖水也剛好見底是最完美的了。

豆花是哪里的?

臺北市信義區的大元冰品。

最後,盛裝豆花的器皿也很重要,瓷調羹、瓷碗最好,細滑的質地與豆花相互輝映,而且吃熱豆花也有保溫效果。鐵湯匙銳利的邊緣會割破豆花體,塑膠湯匙的載體過小,無法裝載完整豆花,就算送來的是一碗好豆花,也在最後一步路破功。

廣告

潮汕豆花有兩個獨特之處,一是豆花質地結實、二是乾豆花。中國廣東汕頭李記老牌豆腐花第四代傳人李偉深說,豆漿裡加了米漿調和,使豆花吃起來像帶有豆焦味的碗粿。其次是不摻一滴水的「乾豆花」,豆花舀法很大器,像在挖飯那樣厚厚一杓、撒上糖粉、再一杓豆花,再蓋上糖粉與芝麻粉,在豆花上形成一座沙丘,利用豆花的熱溫讓糖粉溶解。

而豆花到了港澳變得很花俏,豆花不僅冷吃,還摻入各式配料,多以水果為主,如:士多啤梨(草莓)豆腐花、楊枝甘露豆腐花、芒果西米露豆腐花等;也會有兼具養生功效的白果(銀杏)銀耳豆腐花、杏汁豆腐花等。

豆花是哪里的?

香港甜姨姨的芒果珍珠豆腐花。平均來說,香港一碗豆花要價港幣25至40元(約臺幣100至160元),廣東潮汕地區豆花一碗人民幣3元(約臺幣15元)、馬來西亞豆花一碗約馬幣2元(約臺幣16元),臺灣則是一碗約臺幣40至60元。

大時代底下的豆花命運

為什麼豆花到了港澳跟臺灣後就變花俏了呢?原因無他,就是商機。隨著時代變遷從農業轉型為工商業社會,人口大量往都市遷徙,都市的地租昂貴,傳統豆花攤難以生存,豆花伯佝僂的身影也消失在繁華世界裡。

廣告

為了使豆花能有立足之地,必須有更高的收益才能支撐成本,於是把許多東西往上加:加了配料就加錢、加了份量就加錢、加了空調就加錢。從售價上看尤其容易明白,潮汕豆花一碗約臺幣15元,香港豆花則要臺幣100~160元,價差將近10倍。

然而人們吃到的許多無形的東西,都跟豆花無關,包括人事、租金、水電成本等,而變得花枝招展的豆花,似乎已經是回不了頭了。

延伸閱讀

▶只有臺灣人才會把福州乾麵稱作「傻瓜乾麵」,飲食作家親至福州追本溯源

*本文作者:陳靜宜,摘錄自《喔!臺味原來如此:潤餅裡包什麼,透露你的身世!20種常民小吃的跨境尋跡與風味探索》,出版日期:2021年6月3日,出版社:麥浩斯出版。博客來。

作者簡介

陳靜宜

臺南人,飲食採訪經驗近20年,從精緻飲食到常民小吃無一不寫,近10年更聚焦於臺菜的系統性爬梳。為了抵抗現代化浪潮下的風味失落,頻繁往返於福建、廣東、馬來西亞各地採訪,記錄華人食物的傳統滋味。

相信人離不開食物、食物也離不開人,至今仍持續透過採訪研究,探索飲食文化的精髓與豐富,目前擔任雜誌專欄作家與特約採訪,文章散見於高鐵《T Life》雜誌、臺灣米其林指南官網等,曾獲曾虛白新聞獎、消費者權益報導獎、聯合報社長獎等,並不時擔任各大美食競賽評審。

发布时间:2022-05-20 14:40:32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编辑小兔    阅读:(1336)  评论:0   赞:0

豆花是很多人爱吃的一种小吃,而咸甜豆花之争一直是众多网友所热议的,很多地方都有豆花这种小吃,有的地方会放辣椒之类的,而有的地方则主打甜口,那么豆花是哪里的地方特色?中国哪里的豆花最出名?

豆花是哪里的?

1、解缙豆花

解缙豆花,是江西吉安吉水县的特产,解缙豆花色白如雪,豆细如纱、入口柔如棉花,味道香甜可口

2、神水豆花

神水豆花是四川峨眉山一带的特产豆花。峨眉山神水豆花雪白如玉,细嫩绵软。

3、富顺豆花

一道四川的地方特色小吃,主要食材是优质大豆,其口味滋润、散酥、浓香。

豆花是哪里的?

4、盐津豆花

一道地方名菜,盐津豆花的口味好,与盐津的豆子有很大的关系。盐津豆子没有东北大豆那样壮,个头小巧得多,但所含的营养价值却十分的丰富。

5、合江豆花

合江豆花选用优质黄豆,经泡豆、磨浆、滤浆、点浆、榨浆等工序精制而成,独具绵、滑、嫩的特点。

6、双河豆花

双河豆花是四川宜宾双河特产小吃,凝结物较为松散,内部多孔洞,用筷子夹时易断裂,这就是豆花。

豆花是哪里的?

7、漳州豆花

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属于闽菜系。该小吃在豆花中放入已在骨头汤里煮熟晾凉的粉丝,再配上大肠、笋干等各种佐料,咸辣清香,爽滑利口。

其实豆花这道美食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大家平时听说四川豆花比较多,实际上其他地方也是有豆花的,区别就是做法和用料!

关于豆花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