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 知 盤 中 飧

第一首「憫農詩」,刻畫出農夫辛苦的形象。農夫的耕作技術很好,春天播種秋天收穫,雖然豐收卻得把辛苦種來的米糧,上繳給地主、富豪,因為大部分的農夫都是佃農為人耕種,農夫最後反而自己吃不飽而餓死,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情啊。

第二首「憫農詩」,轉為對農夫的關懷。農夫們頂著大太陽在田中辛苦工作,汗水滴落在泥土裏,所謂「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我們每天吃到的香噴噴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夫們辛苦耕耘的成果。因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當我們吃著盤中的食物時,應該飲水思源,對農夫心懷感激。

參考資料:

《農村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NHJY6Zhy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RWCrrDtOw

 

回覆 推薦引用有誰引用我要引用引用網址列印

有誰推薦more

誰 知 盤 中 飧
誰 知 盤 中 飧
誰 知 盤 中 飧
誰 知 盤 中 飧

全站分類:創作 文學賞析

自訂分類:詩詞

上一則: 【詩詞賞析】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下一則: 【詩詞賞析】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歌曲賞析】 綠島小夜曲【名文解析】風俗之厚薄 自乎 一二人心之所嚮【名句解析】 將帥無能 累死三軍【歌曲賞析】 黃昏的故鄉【諺語解析】 好男不當兵 好鐵不打釘【詩詞賞析】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迴響(2) :

誰 知 盤 中 飧

2樓. 1

2021/06/17 15:51

1(1)

1樓. 一畝桑田

2021/01/19 14:48

用心之作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

+ = ※ 請計算輸入數字

送出迴響

作家

加入好友推薦部落格訂閱關注留言給他

誰 知 盤 中 飧

逸竹(yt)野叟

個人小檔案

部落格推薦:33等級:7點閱人氣:180,858本日人氣:158文章創作:189相簿數:3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搜尋

文章分類

prev

月曆

文章排行榜

  • 最新發表
  • 最新回應
  • 最新推薦
  • 熱門瀏覽
  • 熱門回應
  • 熱門推薦

【名句解析】 入芝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旅遊景點】 基隆 「阿拉寶灣」【旅遊景點】 基隆 「和平島公園」《梅花》【歌曲賞析】 綠島小夜曲【名句解析】楊震四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精選文章

我推薦的文章

州官放火之萊豬再毀藻礁同學朋友可以兼得.....【逸聞傳說】 人生七十才開始 開始什麼【論語解析】今 吾於人也,聽其言 而觀其行。台灣五拚【認識 植物】 十二生肖 藥用植物蔡英文做得太好了?愛拚才會贏尸位素餐公務員五惡

小時候讀李紳的《憫農》其二,碰到「飧」字會把它當成「餐」字,「飧」,讀[孫],是「夕」加「食」,即是晚上吃的,也就是晚飯,但詩句裏未必是指晚飯,可能泛指飯菜,更具體的說,指米飯。我們較少用「飧」字,多數用「餐」字,那「餐」是什麼意思呢?「餐」的小篆的上半部「𣦼」(音[殘])像手執殘骨的形象,「𣦼」在「餐」字裏可能只是聲符。下半部是「食」,「食」的甲骨文像一碗有蓋的飯,有的寫法兩側有兩點或四點,兩點像有熱氣冒出,四點則像水蒸氣變成水滴下來,有的孩子會把上面的「亼」看成人張著嘴巴流唾液到一碗飯上。在古字裏也有「餐」的寫法以「水」、「食」組合,即「湌」。「餐」字本義為吞食,現被廣泛使用為吃喝(飲食)的東西,如早餐、西餐、野餐、餐廳,在日文則很少用「餐」字,多用「食」字,如朝食(ちょうしょく 讀音:choushoku)、食堂(しょくどう 讀音:shokudou)、食事(しょくじ 讀音:shokuji)、食卓(しょくたく 讀音:shokutaku)。

話說回來,「粒粒皆辛苦」令你想到什麼?小時候我想到一個碗裏裝著飽滿的米飯,以及農夫辛勞耕田的樣子。有試過自己落田耕種的朋友或看過別人耕田的朋友,就知道一粒米、一個蘋果、一棵菜得來不易。現在我看到「粒粒皆辛苦」,較容易想到的是孩子吃飯吃到天一半地一半,我幫他拾米飯的情景,把黏黏的飯粒一粒一粒從桌上地上拾起來,真辛苦。到我老了,可能是反過來,要他幫我拾米飯了,但願到時不至於此吧。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衣食足,鮮捱餓,較難體會「粒粒皆辛苦」。要他們珍惜米飯,最有效的方法是身教,大人不浪費食物,孩子也會較易有珍惜食物的意識。我的孩子以前常常吃剩飯,原因是大人一廂情願想他多吃一點,所以多盛一些飯給他,但他很多時會吃不完,有時甚至吃剩一半,後來我幫他調整了份量,而且會問他能否吃得完,當他說能吃得完,這是他對自己的肯定,他十居其九真的吃得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提倡节约粮食的诗歌,很多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背诵。很多人未必知道,李绅来自江苏无锡,他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唐代唯一的无锡宰相。在历史长河中,和李绅一样,也有多位江苏文人提出了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誰 知 盤 中 飧

  李绅出生于浙江湖州他父亲任职的乌程县署,但幼年时就随家人定居在江苏无锡,在这里求学成长,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李绅曾在惠山寺读书十几年,几次科举失利和官场受挫后,他都回到惠山,闭门苦读。他对惠山充满了感情,亲切地将这里称为“家山”,晚年时,他写了《忆题惠山寺书堂》,深情回忆故乡无锡:“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元代王仁辅《无锡县志》载,惠山曾有李绅读书遗迹“李相书堂”,“小径萦纡,有堂三楹,中绘唐相李绅像。绅未遇时,尝读书是山,堂即绅读书之所”,可惜的是,“李相书堂”早已湮没。

誰 知 盤 中 飧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等关系密切,他们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李绅现存诗有110余首,其中不少语言通俗浅显,反映社会现实。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的《悯农》二首是李绅的代表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字面上看,这两首诗反映了唐代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悲惨苦痛的命运结局,表达了李绅对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农夫的深切同情,但同时也具有劝诫世人爱惜粮食,不浪费“盘中餐”,珍视农民劳动成果的积极意义。

誰 知 盤 中 飧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有一些文章称李绅晚年生活奢靡,挥霍无度,一天要宰杀两三百只鸡,但也有无锡学者考证后指出,这些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可能出自李绅的政敌对他的污名化,以至于后世以讹传讹。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至于李绅喜欢吃鸡舌,制作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因此其后院宰杀的鸡时常堆积如山,肯定没有这样的记载。”

誰 知 盤 中 飧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格言广为人知,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都要想想这些食物来之不易;生活中我们使用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顾念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多么艰难,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和心血。出自《朱子治家格言》的这句话告诫人们,日常生活中要着眼于小处,注意勤俭节约,不可铺张浪费。

誰 知 盤 中 飧

  《朱子治家格言》是古代江苏人留下的著名家训,它的作者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昆山人朱柏庐。今天的昆山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历史上的昆山是崇礼明德的江南文化名城。

  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的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与同时代另两位著名的昆山人顾炎武、归有光合称为“昆山三贤”。明清鼎革之际,朱柏庐的父亲朱集璜在抵抗清军进攻时不幸遇难。朱用纯担负起奉养老母,抚育弟妹的重任。他对父母非常孝顺,感念于晋人王裒在亡父墓前搭草庐而居、攀柏树悲号的典故,他因此自号“柏庐”。

誰 知 盤 中 飧

  朱柏庐一生没有做官,在清王朝统治下,这个坚守气节的江南文人隐居在乡间,潜心治学,课徒授业。他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培养了很多人才,也留下了很多著作。

  《朱子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用短短的五百多字,涵盖了劝勤勉学、励志自强、明理向善、本分守常等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诸多方面,是他对家族后代的谆谆教诲,也是他一生做人的准则和圭臬。虽说是家训,但高度凝聚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朱子家训》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教诲和示范的意义,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正身修心的道德范本。

誰 知 盤 中 飧

  《朱子家训》中,除了著名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外,“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等格言也明确指出应勤俭持家、珍惜粮食、不能贪恋大吃大喝。三百多年后,昆山人并没有忘掉这位先贤,柏庐街道、柏庐公园、柏庐广场、柏庐南路……今天的昆山有一系列以朱柏庐命名的行政区域、城市道路和文化场所。

誰 知 盤 中 飧

  无锡惠山的祠堂群里有一座陆宣公祠,供奉着唐代的苏州人、当过宰相的陆贽(生于今浙江嘉兴,唐代时属苏州管辖)。陆贽留下过诸多和节俭有关的名言,其中的“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出自《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被人们所深深记取。

誰 知 盤 中 飧

  这句话说的要合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取时有限度,用时节约,则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果相反,取时无限度,用时又浪费,就会导致资源的匮乏。对于今日倡导节约粮食、合理餐饮,陆贽这句充满哲理的名言无疑能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谁知盘中飧意思?

後兩句「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更傳誦千古,包含着勸導人們尊重農民和愛惜米糧的意思。 食物得來不易,人們每天享用的「盤中飧」,都是農民的血汗;我們體會農民的辛勞之餘,更應學習心存感激,珍惜食物。 《朱子家訓》也有相類似的說法,教育家朱柏廬認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谁 知 盘中 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字面上看,这两首诗反映了唐代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悲惨苦痛的命运结局,表达了李绅对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农夫的深切同情,但同时也具有劝诫世人爱惜粮食,不浪费“盘中餐”,珍视农民劳动成果的积极意义。

谁知盘中餐读音?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知盘中餐,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什么意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把农人劳作的辛苦完全表现出来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使世人警惕一粥一饭得来不易,千万不要浪费物资。